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的根源、内容和最新进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首先,内生增长理论源于对技术进步外生性假定的摒弃;其次,由于市场结构不同,内生增长理论可分为完全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和垄断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最后,内生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大多是基于对生产技术、市场结构和偏好等假设的修正。未来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仍将建立在放松对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市场结构、消费者偏好这四类理论假设的基础上。
关键词:内生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理论回顾;研究进展
一、 技术内生性的来源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假定技术外生。Harrod和Domar先后假定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代表性最终品生产商,在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和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得出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等于外生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Domar,1946;Harrod,1939)。这一模型的另一重要概念是“刀刃条件”即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失业。而现实中,这种均衡条件难以实现,因此,只有通过政府有有效干预才能避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动荡。Solow和Swan修正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缺陷。一方面,他们将技术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并假定技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另一方面,修改劳动与资本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假定两者规模报酬递减,并且允许二者具有替代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产出比最终稳定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经济进入“稳态”,人均产出增长率降为零(Solow,1957;Solow,1956;Swan,1956)。只有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产出增长率才会增加。Koopmans等人对索罗—斯旺模型中代表性家庭的偏好进行修正(Koopmans,1965;Coase,1937;Ramsey,1928),其假定代表性家庭有意识地选择消费或储蓄决策以最大化其效用,表现为在模型中加入代表性家庭的效用函数。其结论同样表明,长期的经济增长仍然由外生技术进步推动。
以上模型都假定技术外生,而对技术外生假设的批判催生了内生增长理论。我们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发展过程将其分完全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和垄断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
二、 完全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
根据对生产技术的不同假定,完全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在生产技术为凸性的前提下即使技术不发生变化,经济系统也能实现内生性增长,而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积累(也称为凸性增长理论),典型的代表模型为AK模型及其相应的扩展;另一方面,有的学者放松生产技术的凸性假定,将目光聚焦于资本积累、政府支出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上,代表模型为Barro的公共支出模型、Arrow、Romer等人的“干中学”模型和Lucas的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以下我们分别对这两方面的模型加以介绍。
1. 凸性增长模型。Rebelo提出一个由只包含资本的线性生产技术(如Y=AK)和不变跨期替代弹性的效用函数组成的理论模型,在不改变完全竞争假设的前提下得出均衡状态下的经济以一个固定的速度增长,而这种增长与消费者折现率和跨期替代弹性有关,技术水平越高、折现率越低、跨期替代率越低,经济增长率越高(Rebelo,1991)。Jones和Manuelli则将AK模型进行了扩展,在保证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在生产函数中加入劳动(Y=AK F(K,L)),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经济增长条件:资本的边际产品要大于折现率的倒数,因此,即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政府通过政策影响消费者储蓄意愿与折现率也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Jones
关键词:内生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理论回顾;研究进展
一、 技术内生性的来源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假定技术外生。Harrod和Domar先后假定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代表性最终品生产商,在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和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得出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等于外生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Domar,1946;Harrod,1939)。这一模型的另一重要概念是“刀刃条件”即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失业。而现实中,这种均衡条件难以实现,因此,只有通过政府有有效干预才能避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动荡。Solow和Swan修正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缺陷。一方面,他们将技术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并假定技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另一方面,修改劳动与资本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假定两者规模报酬递减,并且允许二者具有替代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产出比最终稳定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经济进入“稳态”,人均产出增长率降为零(Solow,1957;Solow,1956;Swan,1956)。只有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产出增长率才会增加。Koopmans等人对索罗—斯旺模型中代表性家庭的偏好进行修正(Koopmans,1965;Coase,1937;Ramsey,1928),其假定代表性家庭有意识地选择消费或储蓄决策以最大化其效用,表现为在模型中加入代表性家庭的效用函数。其结论同样表明,长期的经济增长仍然由外生技术进步推动。
以上模型都假定技术外生,而对技术外生假设的批判催生了内生增长理论。我们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发展过程将其分完全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和垄断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
二、 完全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
根据对生产技术的不同假定,完全竞争型内生增长理论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在生产技术为凸性的前提下即使技术不发生变化,经济系统也能实现内生性增长,而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积累(也称为凸性增长理论),典型的代表模型为AK模型及其相应的扩展;另一方面,有的学者放松生产技术的凸性假定,将目光聚焦于资本积累、政府支出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上,代表模型为Barro的公共支出模型、Arrow、Romer等人的“干中学”模型和Lucas的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以下我们分别对这两方面的模型加以介绍。
1. 凸性增长模型。Rebelo提出一个由只包含资本的线性生产技术(如Y=AK)和不变跨期替代弹性的效用函数组成的理论模型,在不改变完全竞争假设的前提下得出均衡状态下的经济以一个固定的速度增长,而这种增长与消费者折现率和跨期替代弹性有关,技术水平越高、折现率越低、跨期替代率越低,经济增长率越高(Rebelo,1991)。Jones和Manuelli则将AK模型进行了扩展,在保证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在生产函数中加入劳动(Y=AK F(K,L)),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经济增长条件:资本的边际产品要大于折现率的倒数,因此,即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政府通过政策影响消费者储蓄意愿与折现率也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