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的艺术追求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玖久将自己历年创作的小戏、小品等作品精选结集为《心声》,即将付梓,嘱余为之作序。
  我于1997年到市文化局工作,开始认识李玖久,那时他便在省黄梅戏剧院戏曲艺术创作研究室工作。当时我就发现他热爱戏曲,热心从事黄梅戏历史、理论研究,可谓是一个有心人。
  李玖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乐观随和,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不管你布置什么工作,他一是不讲价钱,二是完成任务快。你如果不满意,他立即重来,从未抱怨。也许是曾经受过挫折,养成了外柔内韧的性格。与之交谈,很少谈及个人的进退炎凉。多谈对戏曲艺术的见解,或某台剧目的优劣得失。谈性浓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某台剧目的打造曾作过某方面的贡献,如黄梅戏《未了情》等。也许,正是这种潜藏内心,偶尔流露的自我肯定,推动着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默默地奋励前行。
  记得我业余从事黄冈文化研究,认为京剧“二黄”、源于汉剧“二黄”,汉剧“二黄”源于黄冈地方民间音乐,是由鄂东哦呵腔逐渐演变而来,因黄冈、黄陂而得名。让他写研究文章,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经认真准备后,写出了一篇很有份量的文章,送给我看,此文上报后,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只是因汉剧、京剧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汉剧、京剧的音乐成分不便于分解申报而作罢。
  2006年,我离开文化局,回到宣传部工作后,与他接触不多。有一次,市广电局范从政局长拿来《禅宗传奇》三部曲的书稿,请我审读、修改。我才知道这是李玖久与范从政局长联袂创作的成果,且系他执笔,大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
  李玖久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由于时代的原因,李玖久职前学历很低,并未受过高等教育,更没有受过戏曲艺术理论专业的教育,但他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顽强自学,从不懈怠。改革开放后,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通过了自修大学的各科考试,获得了大学文凭。更由于他的勤奋创作,相继在《中国戏剧》《黄梅戏艺术》等戏曲艺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工夫不负有心人,于2009年取得了国家一级编剧的职称。
  我认真阅读《心声》的过程中,心情很不平静,一次次地,为他的创作精神所震撼,为他的作品的力量所震撼。是的,全书43件作品,只有三部大戏,其余都是小戏、小品。但是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的大小、长短。李玖久的艺术追求,就在于为基层民众奉献爱和美。李玖久的艺术生命在平民的笑声中延伸。
  可以说,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耕耘在戏曲艺术创作的园地里,他创作的三部大戏,其艺术质量并不比有些上演的剧目差。如果在领导和专家的重视下,通过打磨,仍有成为好戏的希望,应该说这是一种遗憾。
  然而,李玖久并没有灰心丧气,自暴自弃,无所作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作为一个平民艺术家,为谁写?写什么?他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没有瞄准大投入、大制作的所谓“精品”生产。而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滋润基层民众的精神渴求。
  他的作品的艺术特点是“小、广、底”。作品短小生动,涉及生活面广,展示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可谓是一种纯净的草根艺术。
  走进他的艺术作品,这里没有皇宫的腥风血雨,没有高层的波谲云诡,没有宏大的战争场景,也没有大企业的西风美雨,这里只有生活在基层的凡人小事。百姓的油盐柴米酱醋茶,百姓的衣食住行。家人之间的亲情,男女之间的恋情,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服务行业的奉献情等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
  欣赏他的作品,如徜徉在一个情感的海洋,有起有伏,有疾有徐,时而波峰,时而谷底。哭中有笑,乐中有泪。这是平民百姓可触可摸的生活,有血有肉的情感。
  每件作品,不管多么峰回路转,最终都以欢笑结局,反映了社会光明和进步的趋势,展示了民众的精神耐力和自信。对人性的弱点,既有大胆的揭露,讽刺,又以真情去感动,以大爱去感化。对于社会的缺陷,敢于碰触,敢于拷问,通过思考、对话、转化冲突,展示希望。
  作品语言朴实、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鄂东地方语言风格,贴近各行业的语言特点,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作品语言还表现了幽默而深刻的一面。幽默既能将丑恶的东西撕开给人看,又能以笑声抚慰人心灵的创伤。在人的不完美和社会的不完美的历史场景下,人们有痛苦,有牢骚,有冲突,这是正常的,但是不要对立,不应有恨,人民不可疏离,社会不应撕裂,用每个人的情和爱去共同疗治我们民族身上的痼疾。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对艺术魅力的呼唤。
  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亲切可信。小戏、小品塑造了各行各业一个个的服务者形象。讴歌和赞美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组合起来,就是一幅宏大的可亲可敬的“服务者群像”。
  没有对生活的深入洞悉,没有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把握,没有对时代主流的领会,没有对戏曲艺术规律的认识,没有对戏曲形式的圆融,是难以驰骋于戏曲剧本文学创作的天地的。李玖久的艺术取向和艺术功力显然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不能不为他所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不足的是,有些剧目情节过于简单,语言也有口号式的痕迹,人物形象还欠丰满,艺术的感染力也有待提升。当然,瑕不掩瑜,这应是我爱之深,求之苛而已。
  《心声》只是李玖久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回顾,他依然在笔耕不辍,他始终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生活中区分出真善美与假丑恶,它能提升人的人格,提升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生存价值。它的使命就在于批判现实,超越现实,面对不完美的现实,构造出完美的憧憬,引导人们的心灵不断地去趋近完美。艺术工作者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美好未来的圆梦者,这也是李玖久的艺术之梦。每一件作品都是他艺术生命中的一个足迹,这足迹越是向前越是坚实而有力……
  (作者单位:黄冈市文联)
其他文献
在五四时期,文学批评往往不是一项只局限于书斋的工作,批评引导着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一个作家的写作思路可能通过批评家才得以传递,作家在文章之外的一些话更需要批评家去诠释,文学批评有时候甚至是鲁迅所说的“投枪匕首”。鲁迅当年为萧红作序,写到《生死场》书写“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往往力透纸背”,从此奠定萧红及其作品接受史的方向,它使我们开始相信批评工作的力度是可以穿越时间和历史的。  经过大
期刊
女性身体在历史的变迁中被逐渐伦理化,背负上了各种伦理的意义。物质的身体,被各种文化与伦理、权力所缠绕。当历史发展到五四时期,现代科学知识所编织的知识学背景,为五四时期人们重新认识和建构女性身体提供了新的可能。科学话语试图自然化女性身体。当然这种自然化并非要将女性仅仅还原为一个被动的生物体。女性身体的自然化,只不过是一种策略,一种从传统中逃匿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在逃匿过程中,新的女性身体观念正在建
期刊
对于曹军庆而言,2014年是大获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他发表了九部中短篇小说,其中有四部被转载,还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并且获得了湖北文学奖和《文学港》“储吉旺文学奖”。这个朴实、低调、持重的男人,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评说,真真切切地火了一把!  曹军庆早年写诗,后来专攻小说,写作起点甚高。记得很多年前读过他的《什么时候去武汉》《猪喜剧》,至今依然印象深刻。他的短篇小说写得十分精彩,在湖北文坛当可
期刊
赏读刘书平的画作,说老实话,有些意料之外。我只是熟悉作家刘书平的作品,不熟悉作为画家的刘书平。本来嘛,因为舞文弄墨,不少作家很容易的,就泼墨挥毫,丹青寄怀了,但大多走的还是文人画的路子,在寄托情怀上去呈现自己的艺术领悟。不过,刘书平却不是如此的。他的画作,即使放进画家的行列,也是当行出色的,其间可以见出了不少正规训练的笔墨,无论运笔与用墨,乃至构图上,他都没有可挑剔者。  他画的是最难的山水画,这
期刊
曹军庆的小说不是那么好懂。这个所谓的“好懂”是指那些可以一口气读完就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小说,有的让人回味无穷,有的没有余味读着热闹好玩也不错。他的小说不是这样,他讲的故事都是曲里拐弯的,他想要表达的东西也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从以前的乡土写作到近来的县城叙事,曹军庆一直喜欢用一种冷峻严肃的先锋书写来表达他对现实狭缝的思考。所以,读他的小说需要琢磨和耐性,犹如喝一杯浓茶,初品有几分苦涩,慢慢地就舌底生
期刊
有人说:“创新”是西洋画的基调,中国画的焦点是“承传”。就是说,西画必须花样翻新,挑战前人,甚至要推倒重来,唯此才可能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画强调以古人为师,重视师徒之间的陈陈相因。所以,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至很多国画大师都有临摹前人的画稿传世。  但是,“承传”并不是说没有变化和创新,比如自唐、宋以来确立的工笔花鸟画传统,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写意和大写意的变革,尤其是清代宫廷
期刊
陈波作品
期刊
一部长篇小说,它的架构是否恢弘,往往取决于它的题材,它所构建的社会图景。孝感市作家余行玉新近出版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恶姑塘》所描写的,不过是发生在一个偏远山沟里,两个宗族的世仇纠葛,无论是所涉及人群,还是争斗场面,都说不上宏大,但全书的整体架构却是气势恢弘,大气磅礴。  以厚重的笔触抒写过往,撕开“曾经刻骨铭心的伤痛与痛彻心扉的谬误”伤疤,意在警醒世人:历史不能忘记。  余行玉的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
期刊
一、真挚、朴实的家国情怀  《黑马》是一部反映个人命运的自传体小说,作品通过对文均坦70年人生历程的描写,将中国20世纪近70年来的历史风雨寄寓在个人的人生历程中。作品既描写了文均坦从解放初期沔阳协和祥的一个小老板到湖北侨光石化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人生历程,又详细描写了文均坦在这几十年中的坎坷经历;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乱世、也经历了极左路线给予他的天灾人祸;他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一同成长,将三万元
期刊
在刘勰的文论思想中,“史传”也是中国古代文体的一个方面,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刘勰对史书的来源及其写法做了一次全面的阐释,既提出了自己的历史观,也从文体论角度讨论了史书书写的文体论价值。  《史传》对“史”、“传”两种文体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史”起源于史官言论和事例的记载,“传”则起源于对经书思想的传达;从记录言论看,记言之史在《尚书》中形成,从记载史实看,记事之史在《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