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科学化解心理危机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会笑了”引深思]
  姗是一名小学女教师。
  工作了三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同学对她说:“我发现你好像变了,变得不会笑了!”这句话,把姗吓了一跳。她原本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上师范的那几年,同学们最羡慕的就是她的笑。她整日乐呵呵的,天下的事,在她的眼中就没有什么值得忧伤的。现在的她,怎么不会笑了呢?连姗自己都有些弄不明白,但是,她自己有所感觉:自从踏上教师岗位之后,她的笑容的确变少了。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一次定期的心理自查,让老师们通过自查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前,姗从没正儿八经地查过。同学聚会后的新学期,学校发放了心理自查表,这次姗破天荒地仔细对照,认真地填写自查了一遍。她把分数计算了一遍,对照着自查说明,结果让她有些诧异:轻度抑郁。这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姗仔细地回想起自己的种种表现:生活没有激情,工作压力大,经常睡不着觉,吃东西也没胃口……她才发现,同学说她不会笑了,是对的。这些,或许就是“轻度抑郁”惹的祸。
  这本也只是猜想,不过还是在一个星期后坐实了。姗请了假,鼓起勇气跑到心理医院,找到了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断。最终,诊断栏上还是被医生慎重地写下了四个字:轻度抑郁。通过和医生的交流,姗也找到了自己“轻度抑郁”的缘由:追求完美的性格和工作心态的失衡,最终导致自己陷入了焦虑、迷茫,走向轻度抑郁。
  教师这一职业,看起来轻松、光鲜,看起来也应该与抑郁、神经衰弱、焦虑等心理疾病完全不相干:工作轻松体面,收入稳定,一年还有寒假和暑假,能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姗为什么会“轻度抑郁”?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教师职业,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教师群体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或许高于其他的职业。教师职业看起来光鲜,其实有着说不出的心酸、劳累、委屈,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工作的烦琐、细碎,其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群体对职业成长、未来规划的迷茫;社会的期望也会加剧教师对工作的焦虑。
  心理疾病大范围地存在于教师群体中,不仅有根可寻、有源可溯,而且有专业的统计数据可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曾对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亚健康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亚健康症状。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危机是如何冒出来的]
  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教师的形象也一直都是以“无私、奉献、高洁”这些字眼展现在公众的眼中,而“园丁、春蚕、蜡烛”成了老师的形象代名词。因此,社会看待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值明显高于其他职业,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思想道德水平也提出了高于一般职业的要求。
  然而,在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中,教师在接受着社会高期望的同时,短期内经济收入得不到大的提高,职业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认同,工作压力大……所有这些因素的叠加,会让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引发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职业价值感的缺失导致心理压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对教师职业形象和道德水准有较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教师感觉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过低,无法满足社会、家长的需要,其职业价值感无法体现,这种落差很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的懈怠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后才能真正体现。因此,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难以及时得到满足。这种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的不平衡,容易让教师形成职业怠惰,让教师产生失落感、受挫感。教师工资偏低,也是心理落差产生的部分原因,尤其当下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西部地区教师工资收入和沿海城市教师工资收入相差较大。当教师职业的经济收入无法保障体面的生活需求时,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心态失衡。职业价值感缺失、生活的压力,种种缘由,都会如导火索一般,引起教师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
  二是工作特殊性引发心理失衡。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琐碎、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并且需要极大的爱心、耐心参与工作,没有一定的心理耐受力,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焦躁、忧虑。同时,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与培训,而专业培训的时间,会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的压缩,会让教师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也会让教师一直处在疲惫之中,身心得不到放松。教师主要是与学生打交道,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禀赋、能力,不同气质、性格,不同意志、情感,不同思想、行为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好奇心,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些使得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要求教师的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灵活性。所以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部分教师很容易产生“教育难搞、学生难教”的紧张心绪。
  三是教育变革引起心理焦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改革也风起云涌。教师要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立足。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实现教育创新;要减轻学生负担,抓好教学质量;还要搞好同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作关系,才能跟得上新的教育变革。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会让一部分因循守旧的教师无所适从,从而产生迷茫感、压力感。教育管理体制也在随着时代变革而发生变化,教师聘任制的实施,竞争上岗的开展,教师资格证注册制度的施行,让稳定的教师工作充满着不稳定的因素,也会让部分教师产生压力感。教师还要在教学之余,应付各级各类检查、填写各种表格、参加各种评比,这些额外的工作,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计划,扰乱了教师的生活作息,会无形地增加教师工作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四是生活压力大导致心理受挫。教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和普通人一样经历各种挫折和打击:工作中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或收获,会让教师心理出现落差和失望感;参加各种竞赛、职称评定,个人需求与成功的可能性之間存在矛盾,会让教师产生受挫心理;生活中,婚恋、人际关系、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方面出现压力、危机,超出教师本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限度,也容易让教师产生消沉、受挫的情绪。   教师,本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群体,有喜怒哀乐苦的情绪,也有爱恨怨憎别的心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来自社会、家庭、生活的困扰、压力,也和普通人一样容易遭受心理问题的侵扰。同时,教师特殊的职业属性,也决定了其经受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比普通人更大,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得多。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讲台上的教师,其重要职责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守护心灵,做学生心灵世界的滋养者、守护者。无数的教育实践、教育案例告诉我们: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是一种无声但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塑造着学生道德修养、品德情操,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
  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呢?
  教师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中小学生模仿性强、好奇心强、可塑性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人生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容易受他人影响。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其言谈举止容易被学生模仿,其心境情绪、心理品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心绪、心理品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德育目标的达成。
  事实证明,心绪平和、心理健康、性格和蔼、乐观向上的教师,所营造的教育环境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育出的孩子也心绪稳定、乐观积极。反之,心理不健康、情绪波动大的教师,所教育出的孩子就会普遍出现胆怯、焦虑等失调心理。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教师诸多心理品质中,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人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精神振奋还是沮丧;兴趣广泛还是狭窄;性格暴躁还是稳定;意志坚强还是懦弱,行事果断还是犹豫不决;生活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可见,教师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高雅的志趣,对学生影响巨大。
  教师的心理会影响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纽带,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拥有健康心理的教师,不仅能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而且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开放、宽松的学习气氛,从而促成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师的心理健康,能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行为等全面、协调地健康发展。换一句通俗的话说:一位心理健康、积极乐观的教师,能将乐观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使悲观的学生变得乐观,受挫的学生重拾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反之,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易怒、暴躁,也往往不能正确、公平地对待学生。他们的处理方法消极,甚至极端,会使师生矛盾更加尖锐,导致学生的心理失调,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
  教师的心理会影响工作效率、生活幸福。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其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往往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工作中,他们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满足,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协同,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也必然让师生乐而忘忧、如沐春风。这样,教师的工作效率必定提高,而职业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
  在生活中,他们能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能快速地平复情绪、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与人相处时,他们能营造和谐、温馨、轻松的环境,人际关系和谐。他们会修炼自己,会要求自己有豁达的心胸、高雅的志趣。这样的教师,必定受人尊重和爱戴,生活也必定幸福。
  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与教师的教学成效相辅相成,与工作、生活的成就感、幸福感联系紧密。可是,现实的调查数据反映,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比例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这些现象,应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重视,教育部门应该将保障教师心理健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建设,全面规划、循序推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其实,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就是关注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成长,也是关注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心理健康还靠自我建设]
  庆幸的是,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已得到了重视:现阶段的学校招聘,除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考核之外,已将心理测评纳入其中,这就杜绝了一部分心理上有缺陷的人进入教师队伍;不少学校每个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测评,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疏导、治疗;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多种行政手段,为教师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防范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教育部门、学校的努力外,关键还在教师自我的转变、自我的心理调适——学会纾解情绪,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是教师防范心理问题产生的关键。普通教师该如何平和情绪、舒缓压力、放松焦虑,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呢?
  第一,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心态决定行为,行为成就习惯,习惯决定人生。教师的豁达心态,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悦纳自己,从而能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师生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有豁达的心态,便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注重追求过程,不因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便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懂得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而不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便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宽以待人、奉献敬业,而不会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便會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将家庭建设得和睦幸福、美满和谐。这些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豁达、乐观的心态,容易使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可以让教师工作得心应手,教师也必然秉着尊重、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学生、家长多一份尊重和理解,为他们解除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困扰。豁达、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教师必然会在工作中,与同事、领导主动沟通、换位思考,也会在遇到矛盾之时,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拥有豁达、乐观心态的教师,也必然会吐故纳新,接受新鲜事物,主动创造与人、物交往的机会,也必然会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奉獻自己。
  第二,要学会抵抗消极因素,调节自我情绪。每个人生活在尘世,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心情波动、心理困扰。教师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群体,也不可避免会遭遇焦虑、沮丧、无奈、烦恼等消极情绪。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应该学会运用理智去驾驭情感,学会调整不良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学会控制人生的需求,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烦恼产生于不可得,当人生的需要和现实不匹配时,会让人感到失落、沮丧、焦虑,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心理;人生的理想、目标设置不合理,总不能实现达成,同样会导致出现不良情绪。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技巧。基本的调控技巧包括自我宣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可以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跳舞、旅游等;可以找知心朋友交谈;可以把身心投入工作中,这样可以分散注意力,把情绪调整到平稳积极的状态。可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譬如找一个可信赖的人述说自己的苦闷,进而减轻心理压力;可以弹琴、画画、练书法、听音乐,放松自己的情绪;甚至可以一个人痛哭一场,呐喊几声,或通过跑步、拳击来发泄自己的郁闷。最后,还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调节心理,换个角度去看待、评价出现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许换位思考,你能发现以前被自己忽略的美丽。
  第三,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失败,提高消除焦虑的能力。人生岂无风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难免遇到种种困难,可能是来自学生引起的麻烦,可能是职称评定的烦恼,可能是家长的无理要求……遇到这些事情,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要有解决问题的信心,要有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的决心,千万不要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灰心丧气,而要迎难而上、积极乐观。教师要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魄力,勇担责任,勤于学习,甚至可以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主动承担难度大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来磨炼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也要谨防出现酸葡萄心理、推卸责任心理等负面心理,如若出现,要及时修正,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们也要善于把与同事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合作,把妒忌的心情转化为“我要做得比你更好”的目标,这样,人会变得更高尚,社会也会越来越进步。若实在无法解决出现的心理困扰,不能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妨大胆地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第四,要学会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是应对变革的最好方式,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积极方法。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是应对变革焦虑的最好办法。教师可以参加专业的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阅读专业的书籍,从中学习教育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借他山之石,攻专业之玉,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教师在工作中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不会有工作中棘手的事情让自己心生烦躁。
  阅读是让自己心绪平定的最好手段。教师可以看一些文史哲之类的书,从书中悟得人生的哲理,习得人生的智慧,开拓人生的视野;在书的滋养下,开阔心胸,陶冶情操,从而看透人生的纷争烦扰,避开人生困顿迷惑。教师也可以翻阅心理学方面的书,从书中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懂得心理调适的技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保障自己的心理健康。
  世事纷纷扰扰,人间喜怒无常。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于情绪和心理困扰之外,唯有正确面对困扰,及时调整心绪,积极寻求帮助,才能解决问题,迎来生活的阳光和生命的喜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也影响着生命个体的快乐、喜悦,还影响着讲台之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期望全社会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让讲台之上的教师,在自己获得幸福的同时,也给予讲台之下的孩子幸福。
  最后说一说姗。这位站在讲台上的女教师,这位遗忘了自己曾开心地笑过的女孩,经过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之后,走出了抑郁的阴霾,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站在讲台上,她笑靥如花,学生们看着她,都说:“你笑起来真好看!”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小学部)
其他文献
《边教书,边成长》是一本对青年教师有很大助益的书。哲人有云: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教书生涯又何尝不是如此?教书生涯如果指向成长,不管时间长短,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总结、提炼的。陈文的新著就是他对教书生涯的回溯,是他深耕教育多年的经验之谈。  爱是教育的主旋律  陈文用朴素的语言道出最真实的心声,爱是所有心声的核心词语。教师之爱看似老调重弹,却历久弥新,它是教师工作的原动力。教育实践中遇见的
期刊
“夏木郁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读吴冠中笔下的冬树,生出日暮乡关的感慨。  栖居卤汀河畔小城,霜霰敷地,天地简静,一派“天净沙”的意境。沐惨淡阳光,落寞萧疏,格外怀想故园冬树。冬树枝干黝黑,删繁就简,贮满纯朴,成为村庄的标识和胎记。  霜天寒凉,徘徊于故园田塍阡陌间,寒意迎面袭来。人如孤舟,颠簸起伏。旷野无边,如老庄哲学。荒野老树,疑从宋画中走出
期刊
迪士尼/皮克斯动画电影《心灵奇旅》2020年底在中国内地上映,仅一个月后的票房就突破了3亿。虽然票房不及2017年的《寻梦环游记》般一骑绝尘高达12亿多,但《心灵奇旅》与《寻梦环游记》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探讨了生命的“生与死”的问题,只不过《寻梦环游记》更偏重于“死亡教育”,而《心灵奇旅》更偏重于“生命教育”。  生命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宗教都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也因此我们
期刊
很久没有光顾清溪河了,尤其是西门大桥上游河段。我将电瓶车停靠在排灌站的天桥旁,然后沿着戗台往东行走,寻找合适的路径去河边。  戗台长满了野草,有的低矮,有的高挑。低矮的是盘根草,一旦深入泥土,盘根错节,便永久地扎下根,年年岁岁,枯枯荣荣。高挑的是狗尾巴草和茅草,前者自生自灭,主要靠种子延续生命;后者根茎硕大,足以表明戗台的缝隙经过野草根系的挤压和雨水的侵蚀,已经风化得厉害,要不然也不会让茅草于此安
期刊
深山  一只鸟飞到窗前  看着我  我也看着它  没多久  它飞走了  我不知道它飞哪儿去了  午后的天空安详  草木寂静  当微风泛起  提醒我对深山孤独的回忆  再次想起它飞哪儿去了  窗外的树枝摇晃  时光,也跟着摇晃  慈悲  雨水、雨水  让山下汤桥村的池塘涨满  让山腰这株八百年的玉兰  又一次清亮  一个和尚拾级而上  山门就在眼前  可他还是抬起头  又一次仰望  夏风阵阵  吹得
期刊
反思、借鉴、研究 写自己的故事—投身教育叙事研究;在实际中躬行—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真知;致力案例研究—在借鉴中拓展;以点带面—从个案研究中寻求规律;坚持在路上—在行动研究中提升;课例研究—成长的阶梯;教育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课题研究—用科研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差生研究—构建无残缺的世界;投身校本教研—从表象中发现真理; 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辨伪存真;教育日记—我手写我心;课堂教学回顾—在反思中提
期刊
“没有坏学生,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中,尤其是在不断解开学生心灵之惑的过程中,我发现,“望闻问切”是我们研究、诊断并治疗学生心理问题的法宝。  一、望:练就慧眼,观其行色,洞察孩子心灵之忧  心理学表明,一定的行为反映一定的心理活动,一定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要慧眼独具,及时捕捉学
期刊
一直以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多是以优秀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过于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使“优秀”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优秀甚至可能被个别教师所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很显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个教师都培养成学科带头人、省市级骨干等那样的优秀教师。因此,今天我要谈的话题是——让教师从“优秀”走向“优雅”。从“优秀
期刊
今天,小豆又做了件“奇葩”的事。  语文作业上有一道看拼音写词语的填空题,空白处填上“画眉”后的句子是“画眉在枝头歌唱”。小豆张冠李戴,把“画眉”写成“话梅”,气得我在她的作业上奋笔疾书:“你是不是上课一边写作业,一边吃话梅啊?”我把问号写得很大,就像小豆那薄薄的耳朵。如果真的是她的耳朵,我真想狠狠地拧一下,让这个“马大哈”长点记性。  我的猜测很快得到印证——下课了,小豆被班主任田老师“请”到办
期刊
2014年2月18日,寒风刺骨大雪纷飞,镇江市京口区雩北小学公交专线车如期开通了,为全校师生开通了一条安全的绿色通道。  兴奋之余,我们冷静思考: 这来之不易的校车,何尝不是新的教育资源。如果能有效利用,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将安全、文明真正植入学生的心中,也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始积极实践。在“安全第一、特色创意、享受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候车时间、校车行驶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