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教育就是帮你找到生命的火花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e31415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士尼/皮克斯动画电影《心灵奇旅》2020年底在中国内地上映,仅一个月后的票房就突破了3亿。虽然票房不及2017年的《寻梦环游记》般一骑绝尘高达12亿多,但《心灵奇旅》与《寻梦环游记》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探讨了生命的“生与死”的问题,只不过《寻梦环游记》更偏重于“死亡教育”,而《心灵奇旅》更偏重于“生命教育”。
  生命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宗教都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也因此我们常常觉得生存于现世中的“你和我”似乎可以在不可确定的“时间”里暂时悬置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于是,我们便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或者很笃定地坚信“人没有梦想就是一条咸鱼”等等,而唯独没有并且也不试图去寻找生命里应该具有的无穷的丰富性与可能性,以及“人之为人”的“本来面目”与“归去来兮”。
  就如同《心灵奇旅》中的中学音乐教师乔伊·高纳,他既不愿意接受别人眼中的“正常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心中那个似有若无的“梦想”是不是一定“靠谱”。当他获得了中学正式全职教师的“铁饭碗”工作时,他却高兴不起来;而当他被母亲质疑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爵士乐”理想时,他也同样在忐忑不安中徘徊于“坚持”与“放弃”之间。于是,当一次高档次的能够与自己的偶像音乐人共同登台演奏的机会突然降临的时候,乔伊认定自己看到了等待已久的灿烂明天。他欣喜若狂,却乐极生悲,失足跌落,生命悬于一线。
  就在生死边缘,乔伊的“灵魂”第一次来到了宇宙间极为神奇的“心灵学院”。作为一个侥幸逃脱生死彼岸“单行道”的“灵魂”,乔伊在“心灵学院”遇到了无数别人的“灵魂”。所有的“灵魂”都需要在这里学习探讨那个关于“you”的问题——“你是谁?你从何处来?你要向何处去”。只有将所有关于“you”的问题解决掉,获得全部的、独立的、丰富健全的“人格”之后,“你”才能再次回到地球,重新去活一次。
  而乔伊不愿意等待,因为那个高端爵士乐演奏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他拒绝生命的“戛然而止”——而我们都知道,还有什么比生命的“戛然而止”更荒唐的吗?乔伊有何可能承认自己作为一个“灵魂”已经被他自认为想当然的“生活”抛离到了这个无休无止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充分宇宙量子化的“生之前”的“混沌世界”之中?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的最无奈最让人焦虑的问题吗?“如果此刻我便死去,我又有什么价值?”这是每一个活着的人真正开始思索生死问题的逻辑起点。但影片中唯独那个叫作“二十二”的“灵魂”没有这个焦虑,因为它已经很久没有回到生活里,渐渐忘记了灵魂与肉体、生命与意义、永恒与逝去之间的种种滋味。它在“生之前”的宇宙里停留了太长时间,以至于修女特蕾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圣雄”甘地这样的“灵魂导师”也无法说服“二十二”早日健全人格,回歸生活。
  而这一次,乔伊意外地成了“心灵学院”里“二十二”的又一位“导师”。乔伊本无意成为“二十二”的导师,他只是着急如何找到自己的“身体”,去赶赴自己的爵士乐演奏会。而更大的意想不到则是,乔伊与“二十二”阴差阳错地在“沉醉灵魂”的帮助下回归现世生活里时,“二十二”意外地进入了乔伊的身体里,而乔伊掉进了一只猫的身体里。影片于是巧妙地让乔伊这只“猫”转换了一次视角,从“他者”的眼光里重新看见了“二十二”所扮演的那个“自己”,而“二十二”也第一次借助乔伊的身体体会到了久违的对于生命的各种最真切的感受。“二十二”终于明白了一句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话:假如你在明白了生活的全部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你就是英雄。
  “二十二”在懂得了生活的真相之后,它把再次奔赴地球的机会让给了乔伊,使乔伊得以完成那次高端的爵士乐演奏,再次在曼妙的音乐里享受着自己人生的莫大乐趣和成就感。而就在演奏完成之后,他的偶像音乐人告诉他,今后的生活也不过就是这样继续演奏下去,也许会收获名与利,也许会收获很多艳羡或嫉妒,当然空虚与茫然、质疑与逃避、自信与怯懦等等这些在“生之前”仿佛就已经看到的生命所有的瑕疵也会相伴你一生一世,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乔伊顿悟了过往的自己对于人生的过于苛刻的认知,他想念起了“二十二”对一块比萨饼的贪爱、对一根棒棒糖的感恩、对风起时落叶起舞的迷恋、对地铁站内流浪艺人歌声的莫名感动、对一切真实的喜怒哀乐的羡慕。乔伊终于明白“二十二”已经在突如其来的生活真相里完成了自己全部人格的“健全”,“二十二”已经有资格去真正活一次,去真正感受生活所给予的每一个真切的“moment”。最终,乔伊在帮助“二十二”完成了重回生活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灵魂学院”的慷慨馈赠——再一次重启自己生活的机会。
  如果你的生活得以重启,你将会怎样重新生活呢?这是影片《心灵奇旅》留给乔伊的问题,当然也是留给我们所有人的最后的问题。我们是否将会珍惜所有真实的瞬间?就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如同无数次的感怀“一叶而知秋”,就如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如同佛教常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本自具足”。我们要做的不过就是时刻不忘自己的“本来面目”,来来去去,花开花落,生命自会孕育属于每个人的“火花”。“火花”不一定炫目,不一定伟大,不一定光焰万丈,但“火花”一定是温暖的,值得追忆的,也寄托着我们生命里所有平凡却永恒的光与热。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其他文献
最近,本地一学校为两位即将退休的教师举行“荣退仪式”。仪式上,校长90度的鞠躬致谢,退休教师感人肺腑的发言,全体教师的起立含泪鼓掌,无不让人动容。40年的教书生涯就此画上一个句号,40年风风雨雨过去,从此风轻云淡,开启安享晚年的人生。  看完这个仪式的视频,作为从教36年、再过4年也将告别讲台的我,不免心有戚戚,感慨良多。  两年前,我曾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过朱华贤老师的《别让教师成为吃青春饭一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此重视之下,学校教育百花齐放,孩子们的发展理应有很大的变化。可综观学校内外,越来越多的孩子少年老成,缺失了一份孩童般的天真烂漫。带着一份教育者的思考,我觉得教育应该有很多种可能,教师要于日常点点滴滴中,去滋养孩子的成长。  一、课堂自由,让孩子思维多元发展  “教学的生命力是什么,是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减少生源的流失
期刊
1   “教育学是人学”,这在业界已成共识。人学,或者称之为“人文学”,是一个大家族,是一个学科群。关注并探索人的成长、发展路径与策略,都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因为每个人都有成长、发展的问题,也几乎所有人都会见证甚至参与别人的成长、发展,所以,大家都可以对教育发声;但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只可能从深谙人性、自我发展有一定高度的人的嚴肃思考中生发出来。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就是要集“智慧之见”之大成,劝导、感
期刊
游牧阅读,是一种以开放、自由、多元化的阅读心态为基础,以师生共同在阅读中游历语言、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精神生活品质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样态。当我们的阅读教学开放游牧空间、归还个体自由,开启精神游牧、实现平等对话,开发旅游游牧、包容多元生成,就瓦解了封闭而固定的教学层级化空间,逃离了被模式规训的“阅读定居”生活,复归充满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自由与流动。  为改变固有的精耕细作的“圈养”阅读
期刊
我做教师几十年,接触和交往的人也以教师居多。但我发现,许多教师只关心职业内部的事情,活在职业身份之中,和他们谈职业外部的世界,没有多少话题。不少教师对一些重要事情的判断,价值水准也很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关心一个人的精神格局。虽然每个人基本都是职业化生存,笔者在他人眼里也只不过是个教书匠,但一个人不能仅仅活在职业中,视野、胸怀应该大一点。不管职业身份如何,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持续成长,
期刊
一个民族发展前景如何,要看这个民族的青年理想是什么。  理想最好是多元的。有人想当明星,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种水稻,有人愿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理想多元的好处是,在社会分工上,谁都很重要,然后,彼此尊重,又彼此成全。如此,这个民族才会有希望。  一个社会,不怕有很多的信仰,就怕没有真正的信仰。  一心为己的信仰,无论有多虔诚,都不会是真正的信仰。伟大的信仰必然呈现的是一种宇宙意识,因为它首先是利他
期刊
从1993年师范毕业走上讲台触摸语文,到而今与语文深入对话,28年的跋涉,有过刻意的模仿,有过探索的迷茫,有过慌乱的坚守,但我始终向着光前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语文教育的“道”,即用传统美学的德行教育肩负起生命的语文教育。   [憧憬语文教育的美好]  1993年从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19岁的我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期望带着梦想创造自己的人生。那是充满挑战的几年,每一天,我
期刊
我的外祖父,据说是赣江以西一名出色的乡村拳师,精通南拳的多种招式,不过我从来没看见他耍过,在人们的口碑中,也没有他以寡敌众的事迹传播。同时他还是个郎中,通晓草药、针灸。凭此特长,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政府安排在村庄的医疗合作社上班,成了村里少有的拿十个工分的享受干部待遇的人。  外祖父的医术到底如何,我知之甚少,一个堂叔告诉我,说曾经当场看到他治疗一个中暑的人。他随身掏出一套银针,只是简单地在躺倒的患者
期刊
《边教书,边成长》是一本对青年教师有很大助益的书。哲人有云: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教书生涯又何尝不是如此?教书生涯如果指向成长,不管时间长短,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总结、提炼的。陈文的新著就是他对教书生涯的回溯,是他深耕教育多年的经验之谈。  爱是教育的主旋律  陈文用朴素的语言道出最真实的心声,爱是所有心声的核心词语。教师之爱看似老调重弹,却历久弥新,它是教师工作的原动力。教育实践中遇见的
期刊
“夏木郁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读吴冠中笔下的冬树,生出日暮乡关的感慨。  栖居卤汀河畔小城,霜霰敷地,天地简静,一派“天净沙”的意境。沐惨淡阳光,落寞萧疏,格外怀想故园冬树。冬树枝干黝黑,删繁就简,贮满纯朴,成为村庄的标识和胎记。  霜天寒凉,徘徊于故园田塍阡陌间,寒意迎面袭来。人如孤舟,颠簸起伏。旷野无边,如老庄哲学。荒野老树,疑从宋画中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