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心理普查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较大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的普遍趋势,最后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应用,旨在找出合理的应用路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心理普查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较大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的普遍趋势,最后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应用,旨在找出合理的应用路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学生通过网络对学习内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当学生不再是白纸一张,学校教学势必应当进行及时调整。针对线上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应将单元教学统整设计,让课堂回归学生主体、回归深度体验、回归自主建构,从学习兴趣入手、从儿童立场出发,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文化育人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途径。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更应注重通过多种文化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实现知行合一。高校应健全文化育人工作机制,完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积极拓展育人阵地,优化育人环境,切实提升文化育人质量。
课后习题是由教材编者根据课程标准、选文特质等精心编制而成的,它对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教师应从课后习题利用中的问题出发,多元解读课后习题,明晰习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习题与文本内容的内在联系,基于习题采取“捕捉重难点、发现线索和空间、挖掘亮点”等策略来优化教学设计。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大,而民办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又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现有研究极少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业情绪进行研究,文章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探索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业情绪和成就动机上的特点,并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和成就动机水平普遍较低,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消极学业情绪,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角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环境和学生群体特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协同育人方面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分工不明确、配合度不高等问题。文章通过凝聚育人合力、加强育人保障、拓宽育人路径等方面构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为了探讨人格特征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文章作者通过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或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成就动机测量表(AMS)对某市重点高中在校300名高中生进行随机调查,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获得以下结果:①高中生人格特征存在性别差异;②人格特征的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恃强性、有恒性、怀疑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敏感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③高中生人格特征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相关,人格特征的忧虑性与成就动机的追求成功趋向呈负相关,与逃避失败趋向呈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的改革促使现阶段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应注重整体的创新,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与绘本教学融合意义入手,开展深入分析,明确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策略,以供参考。
传统心理预警主要以心理测评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状况,预警机制面临被动性、数据缺少动态时效性和准确性等问题。大数据为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中的大数据运用为起点,分析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将大数据应用于心理危机预警,这在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中将发挥很大优势。
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方面存在缺乏课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发展。文章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和内容,构建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案,以立体多元的评价方式作为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衡量标准;充分利用评价得到的反馈信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实施和发展。
校园欺凌是目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大危害。校园欺凌具有主观故意性、力量不均衡性和伤害的多重性等特征。导致校园欺凌的原因很多,其中欺凌者道德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欺凌者通常持有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情感冷漠。学校对校园欺凌的治理,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预防上,即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预防校园欺凌的根本所在。文章分析提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正确“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友善意识的培育,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