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之都的书店往事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冰先生是著名的作家、藏书家,也是南京著名的乡邦文献研究学者,是当之无愧的“南京文化名片”。薛冰先生酷爱读书、藏书,作为资深爱书人,他见证了南京书店业几十年的兴衰沉浮,体验了其背后的文化变迁。
  本文选自2001年薛冰先生回顾南京书事的长文《南京书事》,原题《书店风景:各人头上一方天》,本文选取的段落,记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南京出现的一些有文学特色的独立书店(当时还没有“独立书店”的说法,薛冰老师用的是“民营书店”)。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不复存在,硕果仅存的是今天闻名全球的先锋书店。尽管如此,这些留在薛冰和无数南京读者心中的书店,依然是南京人文情怀的最好体现。
  2019年,南京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世界文学之都”称号的中国城市,回顾南京书事,也可以感受南京的浓浓书香。
  南京的民营新书店,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印象中最初还不成其为店,是一个人用一辆三轮货车改装成放书的台面,每天傍晚出现在新街口工人文化宫门口,离中山东路新华书店不过咫尺之地,车上的书大约也是从新华书店批发出来的。但其时新华书店仍保持着官商派头,别人下班他也下班,此人正好打了个时间差。我从来没问过他的姓名,也没在他的车上买过书,但往往被新华书店的下班铃声催出店堂之际,正好见他将车停在了工人文化宫的大门口。
  早期民营书店中,影响较大的有一家耕耘书店,在珠江路浮桥附近,地点并不算好,但进书有眼光,动作快,服务态度也好,吸引了一批读书人。这家书店前后坚持了十来年,但后来一则竞争者多了,二则换了经营人,渐渐衰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无声无息地关了门。
  在社会上造成广泛影响,叫响了民营书店这块牌子的,是成贤街南京图书馆门旁的新知书店。这是邱禹、陈琦等三位研究生创办的,眼光、气度自非同一般。他们起初是承包了草场门江苏教育学院门口的小书店,因为直接从各地出版社进书,并且常有新华书店未进过的文化品位较高的品种,很快做出特色。南京的文化人口耳相传,不怕路途遥远前去访书,也使他们坚定了信心,遂在一九九二年夏,以年租三万元的费用租下了南图门口四十平方米的店面,这在南京民营书店中是空前的。
  那正是新书价格逐年走高的时期,他们不辞劳苦,到京沪各出版社书库中寻找八十年代初的压库书,仍按原价出售,真正做到了“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所以几乎每天都是高朋满座;每当有新书到店,店里在拆包上架,门外已挤满了等候的人。我在这里就买到不少新印古籍,好几次都是叫了三轮车往家里拖。
  这种景象也引起了新闻媒介的注意,电台为此做了专题节目,当时南京发行量最大的《扬子晚报》也约我撰写了报告文学《传播新知的研究生们》,一九九三年一月分七天连载,至少在南京是第一次如此大张旗鼓地为民营书店做宣传。新知书店的极盛时期维持了约两年,后来因为抽调人员资金经营电器,主要精力不在书店上,渐使人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这家书店至今还在,但已退入一般的小书店行列。邱禹后来在军人俱乐部长三角图书批发部中设点,经营上或有进展,但品位上是退步的。陈琦后来在河海大学门前另开了京版书店,但书的品种少,周转慢,也不是太景气。
  与此同时,大行宫路口开了一家国学书店,其前身是南京博物院门口的学术书店,以文物和艺术类图书为主,经营人查洵原是南博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可谓得心应手,也是有特色的民营书店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读者群。直到二零零零年冬,当地拆迁筹建南京图书馆新馆为止,近十年间国学书店虽未太红火过,但也未太冷清过。该店港台版艺术图书和杂志不少,我买到过光华书画杂志社一九九一年再版的《影像的追寻》,大十六开上下两册,介绍十四位台湾摄影家的作品,内多台湾风土民情;也卖过一些旧雕版书,我曾在其中拣出嘉庆胡克家仿元本《资治通鉴》零本二册。
  开设在湖南路上的三联商务文化中心,不能算纯粹的民营书店,但一度是新华书店体系外最大的书店,上下两层楼四百平米。此店得天时,占地利,又有三联书店做坚强后盾,一度曾十分为人看好,但完全因为对经营者的选择不当,所谓置将不善,一败涂地,短短几年中竟造成数百万元的亏损,后来虽然有郑勇和叶芳两位能员先后前来勉强维持,终究回天乏力,在一九九八年关门了事。
  现在南京民营书店的典范,或者也可说南京书业的典范,自属先锋书店无疑。一九九六年早春,钱晓华把太平南路上那间十七平米的小书店命名为“先锋书店”之时,正是新知书店和三联商务文化中心衰退之际。店主钱晓华是南大作家班的毕业生,很多读者的最初印象,就是觉得他不像个书店老板。他对于文学的爱好,他对于书的介绍和评价,他对于先锋作家的推崇,甚至他对于走进书店的读者的态度,都太多激情与浪漫。他的书店里有一个笔记本,专供读者留下所需图书和联系电话;这绝不是摆设,钱晓华当真会打长途电话到各地出版社去为读者找一本書,完全是赔本生意。
  先锋书店最初也曾以“老价格”图书吸引读者,钱晓华不断北上南下,到各家出版社去翻底库。但是他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将自己对于书的热爱,对于图书经营事业的热爱,不断转化成以人为本、改善书店环境的实际行动。
  一九九八年秋天,书店搬迁到南京大学南大门附近地处二楼的一百平方米新址后,钱晓华在经营形式上开始了他的“先锋”尝试,将店堂临街光线最好的一条边空出来,摆上桌椅,并免费提供茶水。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坐在桌边看书或交谈的几乎总是熟朋友,不大熟悉的读者仍然宁愿站在书架边看书——他们还不习惯于受到如此优待,没准还会担心这优待后面是不是埋伏着什么陷阱。
  一九九九年十月,先锋书店再次拓展,仍然位于二楼的三百平米店堂装饰得明爽清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店堂中留下了三片阅读区,沙发、茶几,方桌、靠椅,能同时容纳三十来位读者。仅仅相隔十个月,钱晓华又出大手笔,将店堂扩大到六百平米,图书品种达到近三万种,基本上是社科类、文史类、艺术类和经济类,文学类也是名著为主,决不卖盗版书和低品位畅销书。现在店堂里的分布是,书架和放书的平台约占去三分之一,读者活动的空间约占三分之一,四片读者阅读区约占三分之一。在炎热的南京之夏,不少大学生以至大学教授成天坐在凉爽的先锋书店里读书品茗(茶水仍然免费)。不夸张地说,上图书馆都没有这样舒适与方便,更不可能如此及时地读到这样多的新书。
  二零零一年六月,钱晓华拿下了书店一楼通道口的二十余平米店面,在那寸土寸金的地方,他却不是用于直接经营,而是请艺术家设计装潢成体现书店精神风貌的“先锋通道”,为先锋书店打开了一个临街的窗口,也为南京书业打开了一个走向现代的窗口。相比之下,一些新华书店将一楼门面出租给非图书行业的行为,未免过于短视。
  同样因为阅读视野的关系,我在先锋书店买书并不算多,一年不会超过百本。但我愿意经常去坐一坐,看看那里的书,看看那里的读书人,看看那一个读书环境。近年来文化界爱讲“精神家园”,先锋书店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公园”。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从南湖,顶着一轮明月或满天星光  如同父母凝视我的目光  越驶越近,越近越亮  湖水是冷是热,我无法知晓  父辈无法知晓。我一度  走到湖岸,顺着历史的繩结  一个结一个结地数过去  一直数到一九二一  红花顶着血滴迎向阳光  湖水溅上手背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歌声  与共产党宣言,握拳举起的右手  和入党誓词一起响彻东方夜空  红船,从一湖静水徐徐启航  波浪翻涌,淹没了腐朽制度  
期刊
书读得最开心的时候,是凭兴致读书。身边如果有本书,随手翻翻,既和做课题、搞科研没有丝毫联系,也和做作业、赶任务搭不上边际。这种时候读书,心情往往是最高兴的,因为既没有一定要读出什么来的负担,也没有一定要从书本里研究出什么来的压力。通常的情况是,只要那本书能够看得下去,就一定会读下去。凭兴致读书时对书的范围是没有什么限制的,而且何时读书也从来不去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读书的姿势大概也是不很雅观的,坐
期刊
請铭记  那一张红色的船票  先辈们曾高举着它登上红船  于是南湖的粼粼波光中  火热的信仰缓缓起锚  革命在岁月长河里勇敢航行  那船票把纯粹理想变成奋斗的桨  请感恩  那一张红色的船票  祖辈们凭它登上无畏的破冰船  这便是劈开屈辱的新中国  拥有比钢铁更坚硬的脊梁  解放的旗帜飘扬在重生的航道  那船票把卑躬屈膝变成昂首阔步  请珍惜  那一张红色的船票  父辈们用它登上改革年代的货船  
期刊
巴黎莎士比亚书店  西尔维娅·惠特曼是位于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的所有人。这家著名的波西米亚风格的书店,由美国人西尔维娅·比奇创办于1919年。20世纪20年代,书店是当时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的聚集地,如埃兹拉·庞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等。1941年,西尔维娅·比奇宁可关闭书店,也不肯将最后一本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卖给纳粹占领军官员。  西尔维娅·惠特曼的父亲乔治·惠特曼于1951年成为这家著名书
期刊
四月,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风轻拂,天清气爽。当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书香中国”建设如火如荼,中华大地充溢着书香。  3月31日,“百年辉煌共读华章”——上海、湖南、江西、安徽等五省在武汉联合点亮“长江读书节”的阅读之灯,拉开了四月全民阅读月的序幕。接着,黑龙江第七届“书香中国·龙江读书月”、广东“南国花正红”、重庆四川成渝双城阅读联动、云南“书香云南·全民阅读月”、陕西以“百年征程·
期刊
书名:《人民至上》  作者:阮青  出版: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作出的精辟
期刊
其实我不太关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关心的是我为什么读书。我觉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关心我为什么要读书,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反思我一生,读书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不是我们了,我是我。  什么意思呢?其实读书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读完书之后是想变得和人一样,还是想变得和人不一样。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在那悬着,读书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但这个事情是分成两步走的,第一步,你必须先得变得跟人一样,然
期刊
距离不能触及的岛屿,心曾经在痛  宛如海洋蓝色的梦想  渴望覆盖国的家、水的边缘  南海的鱼群漂泊已久,在守望中  聆听海岸呼唤  像海鸟一次次无助的飞翔  翅翼被沉重的阴影束缚  航母的心结,错过了盛开的浪花  让异国的舰船长驱直入  祖国的胸怀,总是抱不拢远方的孩子  在屈辱中强忍泪水  用愤怒的海浪捶打失落的岛礁  有家就有温暖,就有穿过海洋的庇护  一滴水可以洞穿坚硬的石头  让祖国挺直脊
期刊
夜幕沉沉,寒风呼啸。关上窗户,我坐在书桌前,翻开《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书厚过砖头,600多页,二十五章。昨夜一气看到第十二章“中国的昨日与现在”,今晚接着行云流水地往下读,争取在明夜啃掉这块沉甸甸的砖头。速读的习惯和能力由来已久,是我上初中时被父亲单位的“大笔杆子”逼出来的。也是他,把我引上的阅读之路。  我上的中学就在我的出生地。它是全县最偏僻的一个农耕小镇,也是公社“首府”
期刊
借阅点距离远、山路崎岖,是四川旺苍县推广全民阅读的难题。为了延长公共文化服务半径,当地以试点村落农家书屋为核心,在社组集中地带挂起图书漂流柜。  图书从县城“走”到乡村,从农家书屋“走”进居民家中,流淌在田野上的这缕书香,让阅读成为村里的一道新风景。  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城南,群山连绵,公路一直向山上延伸,直入东河镇红垭村。  春日正暖,村民辜朝兵爬上山坡,走向自家的养鸡场。辜朝兵的养鸡经验,来自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