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一方面,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发展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1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尤其要求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乃至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历史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也是无法创造的,但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可以从新的角度,得出新的结论。因此,历史学科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新见解的能力。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该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体会。
  
  一、教师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观)、手段(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技能(拥有多方面教学技能)、多学科借鉴能力(特别是语、政、地等学科)、专业知识(要及时充实、更新)以及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曾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为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品格;在于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未知情景,不应寻求统一的、固定的答案。
  2、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构建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是否转变首先体现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激发性的情境,善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实物、图片、录像等或制作实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笔者的教学方案是按如下的思路设计的:一反传统的先因后果、顺理成章的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字和录像的方式来展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让学生在惊叹中来追寻其根源,同时将这一结果和原因与中共“八大”以后的历史加以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左”倾错误的认识。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适应了学生的好奇、求新心理,激发了学生逆向求索与发散思维,教学效果不错。当然,在资料出示之后,应显现事先设计的有一定新意的题目并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酝酿及发展其思考的问题,以提高回答的质量。因为创造性思维需要灵感,但更需要思考的时间,而不是一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人的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学生对知识的开拓、创新以及发展的应变能力必须靠平时的训练逐步培养,非一朝一夕而成。训练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
  根据美国学者费氏提出的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心得,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成功的创造力的教学与训练自然也离不开它。教师应能够专心地听学生的叙述,接纳学生的反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评估,在课前课后与学生打成一片,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才愿意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促进教学的成功。
  2、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探求正知正见,锻炼和提高求异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提出了有独特的意见与想法时,如果老师暂缓判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但会增强这个学生的反应,而且往往会影响到全体学生,使他们勇于表达,进而造成热烈讨论的气氛,而这正是创造力教学的起点。
  3、注意创造力表现的多方面性,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和想象,锻炼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一个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不仅仅表现在他的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上,而且在个性特征上也会有突出的表现,如好奇心、冒险性、挑战性等方面,其表达方式不仅仅限于纸和笔。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可以用讲演、演出、辩论等方式來表现。遇到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以及目前还没有解决、只能预见的问题时,笔者在课堂中一般都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见解。如讲到“‘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时,虽然课本上只是一目内容,笔者安排了一整堂课来解决。先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文字和录像资料(香港、澳门回归场面及回归后的状况;台湾与大陆的交往及岛内的现状、三军演习场面、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过程等)。然后让学生围绕“统一大业的展望”即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来统一台湾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进行辩论。讨论时民主、和谐;辩论时唇枪舌战、振振有词。学生参与意识很强、表现很积极,效果很好。
  4、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都参加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应让学生能依自己的潜能尽力发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弹性的要求。当学生表现或从事于他所喜欢的活动时,教师应尊重他的选择,并鼓励他独立学习。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处于中游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大多受冷落。而从教学实际中发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多是从后两者中产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是针对全体同学而言的,因此在活动中应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从班级及小组,从分组比赛到个人独立学习,都要让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培养能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843304新疆阿拉尔十五团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在谈到作文教学时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老大难。”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使作文教学步入科学化的轨道呢?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应做到:一是端正思想;二是科学有序地训练。    一、小学作文的本质特征    小学作文的本质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塑造和感受
期刊
如何提高學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的“自改”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把学生带到课堂外,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学生观察某一事物后,先让他们口述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并按一定顺序描述,要表现出其思想变化。除了有组织地观察外,平时要求学生观看不同的夕阳、朝霞、春雨、晚霞,鼓励学生自行练习。这种观察训练贯穿于学生所有的活动之中,譬
期刊
【摘要】職高语文教学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式,讲究课堂艺术,要像小品、相声、说唱评弹,给学生以新鲜感,刺激学生动起来,激活课堂。  【关键词】课堂艺术 激活 感染  学语文真没劲,教师教起来没劲,学生学起来也没劲。真的没劲吗,我想不尽然。  大家看小品有劲,听相声有劲,欣赏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有劲,为什么?因为他们充分运用了语言艺术,把生活艺术化,运用有魅力的语言,吸引了观众。  而我们语文教师呢,理应是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会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那不是破坏,那是研究与探索,那是求知的欲望与胆略。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教师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
期刊
一、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树立“大语文观”,语文课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
期刊
“启发导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思想。我从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这一原则既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它不仅对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有重要作用。  “启发导学”教学指出:通过“启发式”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
期刊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基层学校,课改区也在各级领导与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广大教育干部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得到优化,新课程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课改经验,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我认为,新课改需要和谐发展。    一、当前的研究性学习需要的小班化教学需要和谐发展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
期刊
農村学校的教师,由于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教学条件差,再加上家庭负担重,因而学习研究教学方法的精力有限。对学生的作文教学无计划、无目的,随意性很大。年级之间,各次作文训练的要求都显得杂乱无章,甚至脱节。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作文教学    农村学校的教师要象城市学校的教师那样培养学生写
期刊
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能阅读古文,就要培养句读(也即标点)的能力,给古文标点最要紧的是明词义、通语法。标点前除反复阅读原文,领会词义、感情外,还可根据组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加以辨析,从而准确地断句和标点。本文就组句规律方面谈谈古文的标点。    一、辨析古代汉语特定式    下面介绍四种:  1、判断式中的标点。凡属判断句式,“者”后用逗号,“也”后用句号,但要注意不同形式:  ①呼应式:师者
期刊
美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贯穿的教育内容,它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可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给学生美的滋养和熏陶,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观    当前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是重视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教他们如何做人,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和升学率,集中于客观知识的传授面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