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肺炎100例疗效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討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愈显率83%,治疗组愈显率9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发热、咳嗽、咳痰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促消失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01-02
  小儿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儿科疾病首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小儿肺炎大多由病毒或细菌,或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或支原体感染等所致【1】。近年来,病毒性肺炎总发病数有增多趋势,由于早期病原学诊断困难,且抗生素应用泛滥,使某些病原菌出现抗药性,加之西药有效抗病毒缺陷,而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减低病死率,在改善小儿肺炎症状、体征及缩短病程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逐渐受到患儿家属的青睐。本文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炎患儿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入组标准:①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12 岁;③病程<72 h 者。排除标准:①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者;②伴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内分泌、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者。对照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2~10岁,平均5.1岁,病程1~2.5天;其中风热闭肺型60例,痰热闭肺型30例,阴虚肺热型10例。治疗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6.2岁,病程1~3天;其中风热闭肺型58例,痰热闭肺型32例,阴虚肺热型10例;两组患儿主证均有咳嗽、咳痰、呼吸增快;体检肺部均有干湿啰音,血象均有不同程度增高;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阴影。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中医分型、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选取轻、中度肺炎患儿:(1)发热、咳嗽,阵咳或兼喘促,喉间痰鸣;(2)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3)X线见肺纹理增强或点片状阴影;(4)细菌性肺炎的WBC总数增高,病毒性肺炎WBC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高。
  1.3中医辨证标准
  小儿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拟定,分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3型【2】。
  (1)风热闭肺型:初起发热,恶风,有汗热不解,口渴引饮,咳嗽痰黏或黄,咽部红赤,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2)痰热闭肺型:发病较急,壮热烦躁,气喘,鼻煽,喉间痰鸣,声如拽锯,甚者颜面口唇青紫发绀,两胁煽动,摇身撷肚,舌红绛,苔黄厚腻,脉滑数。
  (3)阴虚肺热型: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咽干,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1.4方法
  (1)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抗生素使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溶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或(和)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并根据病情采取止咳、化痰、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
  (2)治疗组:本着宣肺定喘、清热化痰原则给予中医辨证施治。辨证分为风热闭肺型、痰热闭肺型、阴虚肺热型。①风热闭肺型:治以辛凉宣肺、止咳化痰,方用桑叶、桑白皮、菊花、鱼腥草、前胡、苦杏仁、紫苑各9g,甘草3 g;每日1 剂,水煎50~100mL,每日2 次口服,每次10~50mL。②痰热闭肺证:治以泻肺降气、定喘涤痰,方用炙麻黄3 g,石膏15 g,桃仁、苦杏仁、紫苏子、葶苈子、瓜蒌子各9g,天竹黄6g,甘草3g;每日1 剂,水煎50~100mL,每日2 次口服,每次10~50mL。③阴虚肺热型:治以滋阴清热、润肺化痰,方用生地黄15 g,玄参、麦冬、炙百部、白芍各10g,半夏、薄荷、甘草各6g,川贝母5g;每日1 剂,水煎50~100mL,每日2 次口服,每次10~50mL。
  1.5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前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记录主要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1.6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消失或偶有咳嗽,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干湿性啰音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完全消失。
  显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肺部干湿性啰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
  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好转,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有所减轻。
  无效:咳嗽、咯痰、肺部体征及其他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仍存在。
  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100例,痊愈12例,显效71例,有效17例,愈显率83%;治疗组100例,痊愈56例,显效42例,有效2例,愈显率9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在发热、咳嗽、咳痰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喘促消失時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详见表1.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无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出现并发症,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口唇、肢端发绀,通过常规强心利尿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后,症状好转【1】。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小儿期常见疾病,由于年龄愈小,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就越突出,因此小儿肺炎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严重威胁着小儿健康,因此及时确诊并积极治疗小儿肺炎是儿科面临的重要任务。西医认为小儿肺炎与其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结构及免疫特点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小儿肺炎仍以静脉点滴抗生素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肺炎的治疗难度也逐渐增加。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发症少,逐渐受到患儿家属的青睐。
  肺炎在中医学上属于“喘嗽”、“喘证”等范畴,中医认为,小儿时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侵。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一身之治节。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感诸邪,首先犯肺。小儿时期从形体到生理功能都没有发育完善,很容易感受外邪,出现外寒内热为主的症候特点【2】。
  肺炎患儿在发病初期往往表现为风热闭肺,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痰热闭肺,后期则会出现阴虚肺热等一系列表现【2】,因此,本研究针对小儿肺炎不同时期不同的证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芩清热解毒,有抗感染、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桑白皮主要成分黄酮,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效果;鱼腥草中的挥发油对金葡菌、链球菌、肺炎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芥子、杏仁、半夏、百部、葶苈子具有镇咳、平喘祛痰作用,故可有效治疗小儿肺炎。本研究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愈显率83%,治疗组愈显率9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发热、咳嗽、咳痰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促消失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合上述,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雅凤;林忠嗣;陈爱丰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04期.
  [2]张得平;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肺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13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大内科感染现患率的调查进行分析,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大内科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2年5月30日,采用横断面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和患者的病历与情况相结合,包括患者的感染情况、病原体检查情况以及使用药物情况等等,逐一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现患率为3.8%,感染部位包括呼吸系统、皮肤系统以及泌尿系统,抗生素使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例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PICC置管和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觀察组药液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0%、7.1%)均低于对照组(16.7%、36.7%),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8 月-2015年8月收治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96例,围手术期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手术治疗无感染症状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 岁、合并慢性疾病、手术时间>60 min、术中低体温、术前1d 备皮等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60 岁、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影响。方法: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疗效变化。 结果:治疗1个月后,相比治疗前,对照组FBG、HbAlc、TG
期刊
【摘要】目的:深入剖析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病人起到的积极治疗作用,以及其为医疗事业埋下全面治疗血管性病人治愈的伏笔,加之对脑脉泰胶囊的临床使用方法根据的深入探究。方法: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两年期间接待并治疗约100个血管性痴呆病人,并以把他们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展开对血管性痴呆病人治疗方法的研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负责给病人口服脑脉泰胶囊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接诊的患早期乳腺癌的8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鞘突高位结扎+鞘膜囊肿抽吸术手术方式相比鞘膜囊肿切除术在小儿精索鞘膜积液手术中的优缺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泌尿科住院治疗的精索鞘膜积液患者85例,患者年龄从17月至7岁,随机分组,分为鞘突高位结扎+鞘膜囊肿抽吸术组45例和鞘膜囊肿切除术组40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月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法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阴囊水
期刊
【摘要】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颅脑损伤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创伤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急性颅脑损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致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手术后制定不同的护理目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认真细致的观察,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能够大大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门诊部共收治了180例小儿肺炎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8.89%,具统计学意义(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及实验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患儿湿啰音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湿啰音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