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随想曲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感”这个热词,本应由专门人士做解释的。但某日,它在头脑里转悠了半天,终于觉得有所悟,也就记录下来。又想,此“感”既属全民,也有我一份,说说也无妨。
   讲老百姓的生活,最早是用“生活水平”概念的,后来使用国际通行的社会学概念——“生活质量”,内涵扩大了,现在使用“幸福感”,关乎百姓的细微心理体验,这是一种提升。
   但幸福感这个概念内涵很宽泛,什么是幸福,常常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核心是个“幸福观”问题。啥是幸福?有说“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有拿个人心理做依据的,谓曰“自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按说,总该有个共同的东西,譬如“快乐”,是人人不能少的。但快乐,也有不同的解释,且不纠缠这些概念罢!
   今日在下之所悟似乎有点特殊,我想说:幸福感是“没有不幸福感觉”的“感”。通俗地说,生活中没有不幸福的感觉,就算拥有“幸福感”了。我这思维,其实是先把概念的对立面否定了,然后来确立概念自身,各位别见怪。
   接着我要坦白交代,我这“奇思妙想”是来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他给幸福的定义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他界定幸福不是用“有什么”,而是用了“没有什么”。肉体与精神之负面的“两无”,就是幸福。
   细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类似的说法其实很多。最常说的是“无忧无虑”,这“无”,可说是幸福观的核心。古代文化中,“清心寡欲”,也是。这是通过自我修养,将烦心事化为“无”。欲念过度是“庸人自扰”,是精神痛苦的根源,因此推崇“无欲则刚”。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心灵境界的淡泊与宁静,本质上就是“灵魂的无纷扰”。《淮南子》所说的“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其“约”“省”“寡”,即“少一些”的意思,这跟“无”就很接近了。
   但问题又来了。人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或说既定的条件下,你不自扰,还会有“他扰”。“无忧无虑”,得有客观条件的保证。生活的“亚历(压力)山大”就是向人们输送忧与虑的。小孩子天天做作业到夜间,放假了,还要上各样的补习班,劳累胜过成人,此中就包含着家长与孩子的二重忧虑: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只怕长大了混不上饭吃。病人有大病付费的忧虑,老人有养老储备的忧虑,失业者有再就业的忧虑,失去劳动能力者与残疾人有基本生活来源的忧虑。在岗的白领、蓝领,也有“月光族”的忧虑、还车贷房贷的忧虑,还有被老板一句话就炒鱿鱼的忧虑。此等的“解压”固然依靠“个人奋斗”“自强不息”,也依赖于社会,人之个体其实很孱弱,离不开社会的大关怀。“幸福感”这个词儿很有点体贴入微的意思,但它不是空说的,实在得跟全民福利和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挂钩。自然不必说,问题食品、过度医疗、网络诈骗以至马路塌陷、城市内涝之类不安全因素,也总是给人们心上平添一丝“纷扰”。
   所以,您别看德谟克利特的定义很古典,其深意实在可以“辐射”现代生活。幸福,虽说也来自各样的获得,甚至可包括傻小子的“桃花运”,包括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以当代生活言,还有提职晋升、喜得贵子、彩票中奖之类“大喜”,但这些,能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刻吗?况且常说“大喜大悲”,跟在大喜后头的悲也是“大号”的:跟“双喜临门”唱对台戏的却是“祸不单行”或“屋漏偏逢连夜雨”;“日进斗金”自然让人欣喜若狂,却未必不是倾家荡产的前奏;投資人“烧钱”“砸钱”之初野心勃勃,却完全可能落得“颗粒无收”。说来说去,无论肉体与精神,“平安无事”还是首选。所以我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人的两个“无”,还真是说中了幸福的真谛。
   只要将各样的“不幸福”剔除出去,幸福就笑盈盈地现身在各位面前!
   而且这个近乎“辟邪免灾”的“无”,对于庶民来说更重要,因为飞黄腾达、腰缠万贯之类“幸福”通常与他们无缘。于是,肉体痛苦与精神纷扰之“双无”,就成了“幸福感”之第一要义。
其他文献
“木桶短板理论”大家耳熟能详,核心意思是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按说这没什么问题,可一旦延伸发挥,就会出现讨论和争议。比如有人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了人身上,于是得出,一个人要成长,就要着重补短板,改善薄弱环节,达到均衡发展。  但也有人说,人的成长关键不在补短板,而在于扬长避短。其依据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历史上看,没有“短板”的全才是不多的,推动
期刊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读文化老人张中行的文章。他的好几本文集,书名中都有负暄二字。负暄者,晒太阳是也。而负暄之献,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说的是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只能穿着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到了春天,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他脱光衣服晒太阳,觉得十分舒服,不知道世上还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可以帮人避寒就暖的这位农夫,忠君之心却堪称出类拔萃,立马就对妻子表示要把自己发现的这
期刊
打开微信,总有几个“微友”每天坚持不懈发来一个问好的表情。我这人多少有点强迫症,看到微信显示有新消息,不管对方熟悉与否,都要点开看看是否有需要回复的内容。如此一来,这些毫无新意的“问早”信息便多少要耽误几秒钟时间了。我这人又多少有点脾气不好的毛病,次数多了,便忍不住回复一句:“本人不习惯这一套,以后还是有事直说、无事就别问早了吧,谢谢支持!”这么一说,有人便果然打住,不再自讨没趣,但也有人认真地告
期刊
一位朋友,因为在入小区大门时,遭到物业人员以检查为名的刁难凌辱,愤然拨打了110。并随后将事情在朋友圈发布。   一位拥有共同朋友圈的朋友,随后跟我闲聊时,提到这件事,他觉得这事原本也不大,忍忍就过去了。   我问他:你觉得那位管理人员做的合适吗?   他回答:当然不合适啊,但这不是特殊时期嘛,可以理解。   我说: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你是不认可的。但背景情况有所改变,你就认可了?  
期刊
我萌生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念头由来已久,但真正付诸实施是在退休之后。这原本是平常之举,但电视台拍片播出后引起了一些朋友和熟人的关注。许多人投来了敬佩和鼓勵的目光,但也有一些人含蓄地笑笑,不以为然。女儿就直截了当了,口吻中不无揶揄:“爸,现在贫困山区很缺中小学教师,你为什么不去支教呢?”我知道她是在刺激我,但我仍然认真想了下,老老实实地回告:“我做不到。”我说了做不到的理由,并且强调“我只能做自己能做的
期刊
这个标题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有家长拿着知乎的问题,发微信这么问我。   这个问题,我想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   第一部分,你能说出哪部名著是纯粹的“傻白甜”?   中国的四大名著久已成名,也有人将《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加进去,称六大名著。   无论是几大名著,哪一部名著如果不将人性写得透彻、社会摹得精细,读者会买账?   哪个读者会为对自己毫无打动的作品叫好?   四大名著在几百年的流
期刊
联系一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朋友说,不好意思,最近我生病了。   接下來,其实是个小难题。如果关切地问,你得的是什么病啊?病是隐私。人家是告诉你呢,还是不告诉你?如果什么也不问,又显得漠不关心。当然,小难题也好解,只需问,有碍吗?或,好了吗?或,多保重啊。两相宜。   让我惊讶的是,朋友在告诉我他生病的时候,先说了一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什么意思?   人食五谷杂粮,谁没个小病小灾呢,有
期刊
河南省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在《写真地理》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内容是“特异学生”用“意念和能量传播”将煮熟的鸡蛋“还原”成生鸡蛋,并孵化出小鸡。这个奇葩的“科学研究”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并成功引来有关部门对她的调查。   一个本来应该培养智慧、传播智慧、塑造智慧的学校校长怎么干起了反智慧、亵渎智慧、侮辱智慧的勾当?   一句话总结,想出名想疯了!   看到上边题目有没有吓一跳?其实
期刊
无论你是否感喟过“被平均”和“被平衡”,抑或二者是否作用过你的感官,都不影响其客观实在。两相权衡,不怕“被平均”,就怕“被平衡”。   “被平均”动辄成为热词,缘其更易触碰公众痛点堵点。每每官方发布工资收入等统计数据,不时有网民生发“被平均”“被增长”感叹,抑或调侃“我拖了全国人民后腿”。早先某刊发布调查结论,其中“全国户均1.5套房”之说,就引发不少人自嘲“我又被平均了”。   相对而言,人
期刊
两个窃贼盯上了一个农夫。农夫每天用驴驮一些蔬菜之类的农产品,去市场出售,早出晚归。这天,他在卖完农产品后,习惯性地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头也不回地牵着驴回家时,两个窃贼轻手轻脚地赶到他的后面。一个窃贼从驴背上把装蔬菜的空框拿下,背到自己肩上,然后解下拴在驴脖子上的绳子,套上自己的脖子,跟着农夫继续前行;另一个抓着驴耳朵,把驴子牵走了。   农夫快要到家时,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牵着的,竟然是一个人,大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