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桶短板理论”大家耳熟能详,核心意思是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按说这没什么问题,可一旦延伸发挥,就会出现讨论和争议。比如有人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了人身上,于是得出,一个人要成长,就要着重补短板,改善薄弱环节,达到均衡发展。
  但也有人说,人的成长关键不在补短板,而在于扬长避短。其依据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历史上看,没有“短板”的全才是不多的,推动历史发展的多是那些虽有“短板”但具有特定专长的专才;从现实来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应专心致志于某个心怡的领域,着重拓展自己的“长板”。因此得出结论:在人才的培养使用上,要使原来的木桶短板理论让位于木桶长板理论。
  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总觉得是对木桶短板理论的文学化理解,并没有指向问题的核心。而且,第二种说法明显认为木桶短板理论已经过时。
  木桶短板理论之所以无辜躺枪,是因为大家想当然地把木桶的短板、长板和人的短板、长板相类比,但其实并不贴切恰当。
  拿木桶来说,它能盛多少水,确实取决于短板,不管你将桶如何倾斜,这个短板都决定了木桶的上限。如果你想木桶盛更多的水,就必须解决这个短板,而不是无限拉长长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木桶的这个短板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是无法回避的。
  然而,木桶短板理论一旦用到人身上,就大相径庭了。虽然我们说的还是短板、长板,但往往与木桶短板理论无关。比如,一个人的长板是唱歌,短板是做饭,这个并不构成矛盾,更不用说主要矛盾,不弥补做饭这个短板,不会影响一个人成为歌唱家。而且,将短板放在人无完人的话语体系里,无疑是一种泛化解读,直接消解了补短板的价值。因为不管你怎么补,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但其实,当我们将木桶短板理论运用到人身上,必须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衡量标准和整体系统的思维。木桶之所以要补短板,是以其多盛水来衡量的,这是清晰可见的标准,要是以当柴烧来衡量,那补短板就失去了意义。
  同样,人要补短板,是以自身领域的扩展或者精益求精为前提的,如果只是安于现状或者所谓短板和自身领域并无紧密关联,那么谈补短板也毫无必要。如一个音乐家的短板是跳舞,那么没有太大必要苦练舞蹈,舞蹈好了自然可锦上添花,但不会也无伤大雅。可短板如果是某个音域,那么想要有所突破,补上这个短板就异常重要。
  还应注意的是,当有人主张扬长避短时,其逻辑基础似乎是人天然就有长板和短板,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扬”和“避”了,可人的长板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就一个人成功的过程来看,无不是从补短板开始的,如果都是天生的,那只要扬长避短就能成功,就不会有日拱一卒的艰辛了。比如要做一个好的演员,那么必然各方面都是高要求,如果短板是台词,那么就要苦练台词,这是回避不掉的,除非你改行。一个学者,要在某个领域登堂入室,也是要下苦功夫弥补短板的,不能只看爱读的、易读的。当然,这种短板的弥补决然不是人文學者去恶补数学。
  也就是说,一个人纵然倾其全部生命和热情,也难成为没有“短板”的“全才”,但不意味着,他在心仪的领域深耕细作时,没有补“短板”的努力。实际上,他的长板往往就是在弥补一个个小的短板而形成的。
  扬长避短是大多数人都明白的生存智慧,从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上,这样做也理所当然。但比起这个,善于补齐短板,不断超越自我,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毅力,也对人生更具价值。
其他文献
说到幸福,年纪大点的朋友或许会想起九年前一档著名的电视调查节目。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几千名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只问一个问题:“你幸福吗?”或者说:“您最想要什么?”   现在,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收到怎样的回答?5岁儿童答:“奥特曼!”18岁大学生答:“女朋友。”农民工答:“多赚点。”企业主答:“盼望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做作业”……   话说,“幸福”的底色,究竟是什么?古人如此解释:“幸
期刊
“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期刊登载的《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一文中的一句话,再度引发了公众对“文科有何用”这一话题的热议。  显然,作者此言意在提醒人们,我国也存在像一些国家一样的不重视理工科教育、文科生太多的情况或倾向。笔者拿不出具体数据证明我国的文科生并不太多,但从我国社会“重理轻文”的传统(钱钟书的小说
期刊
打孩子屁股,大多都是家长“认为”孩子犯了错来实施的惩罚措施。然而,家长们是否想过,打屁股等轻微体罚或会影响儿童大脑发育?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一项新研究表明,打屁股不仅仅是体罚,更可能会影响儿童大脑发育。此次研究对象是147名10岁到11岁左右的儿童,他们被分成两组:40名被打过屁股的,其余107名没有被打过屁股的。  在研究过程中,每个孩子躺在核磁共振仪机器上,看着电脑屏幕
期刊
最近,有报纸发表题为《学术研讨会为何沦为“表演”》的文章引发了关注。文章梳理了“沦为表演”的若干原因,例如,就会议举办者而言,有为了彰显“政绩”而办会的,有为了突击花钱而办会的……至于参会者,动机也是五花八门:有为了“刷存在感”而参会的,有为了和朋友见面叙旧而参会的,有为了光顾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而参会的,还有的则是为了混个脸熟,借机在圈内建立起自己的“人脉”……总之,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为了讨论问题
期刊
去一所小学听课,讲课教师眉清目秀,讲的内容准确,教风教态端正,启发学生主体作用娴熟,使用电教手段图文声像也贴切。可一写板书却露了怯,粉笔字一行七扭八歪,缺胳膊少腿,犹如螃蟹爬,美丽的汉字变得面目可憎——美玉添瑕,大呼遗憾!   记得刚上学时,老师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写好每个字,那是我们的‘第二张脸’!”他们书写时,一笔一画,一撇一捺,横平竖直,工整匀称,飘逸俊秀,苍劲有力,美入胸怀,字如其人
期刊
欲知“逾礼”之礼,先读读这个小故事吧:宋朝的集贤馆修书、正三品官员、从小就是钓鱼能手的彭乘,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和众臣子一道陪仁宗去钓鱼。少顷,彭乘的浮子晃了,鱼儿上钩了!欣喜万分的彭乘正要举竿,身旁的同僚指指仁宗,又指指其他大臣,压低声儿“提醒”他了:“汝欲逾礼乎?”彭乘立马儿醒悟了,赶紧把鱼竿放下去,压了又压,唯恐鱼儿跃出水面。   很显然,“逾礼”之礼,就是封建礼教、礼法、礼仪……其核心要
期刊
莺飞草长的季节,是谈婚论嫁的好时光。俗话说有剩男无剩女,淑女是主动方,她们高高在上。某有幸伴儿子加入相亲节目,女方条件苛刻,要求对方有车有房没爹没娘。她条件一般、其貌不扬,仍不肯放低身段。即使有些黄昏恋,也要求男方收入起点六七千,难为了从企业退休的许多老汉。缔结婚姻,是需要感情慰藉呢,还是追求物质奢华?是期盼夫妻同心、琴瑟和鸣呢,还是情场交易满足私欲?婚姻场中不乏贪婪索取、灵与肉堕落的拜金女。  
期刊
自古以来,我国名医辈出,数不胜数,但真正称得上神医的,也就“外科鼻祖”华佗、“医圣”张仲景、“医祖”扁鹊、“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等几个人。可如今呢,时代不同了,“神医”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电视上、报纸上、中医馆里,“神医”如过江之鲫。前几年有张悟本、王林、胡万林等“盖世华佗”,而今则有张文荣、李炽明、刘洪滨等“神医宇宙”(见2021年3月18日《南方周末》),咱凡夫俗子“屙尿都能碰上‘
期刊
请问:有见在家里搞形式主义的吗?见过自掏腰包搞形式主义的吗?私人合伙攒钱搞形式主义谁听过?民营企业搞形式主义的有没有?   答案基本为否。形式主义毫无实用价值,私域或产权清晰之处,不生产、至少不自觉主动生产这玩意儿。   这么一来,形式主义就显露出一个重要特征,姓“公”。纵观形式主义,大都是公权力在公域耗费公有财产的“杰作”。若再看得细点,就会发现:炮制形式主义的衮衮诸公大多是有关组织、社会团
期刊
何谓“大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浮夸的话。明代陆灼的《艾子后语》中有一个故事:赵国有一个方士好吹牛说大话,自称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倉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等,以致“沈醉至今,尤未全醒,不知今日世上何甲子也”。赵王不慎坠马折断股骨,久治不愈,卧床不起。有医者放言:“能医赵王疾。”赵王问,如何医?医者拿出跌打药,回赵王说,当以千年活人血调和此药敷伤处,立愈。赵王说:“何其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