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的激情与梦想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6日,六师一〇三团建设的兵团知青纪念馆正式揭牌开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上海、天津等地的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着激情、带着梦想,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了新疆兵团,支援边疆建设。他们冒严寒、战酷暑,开荒造田、挖渠饮水、修路架桥……奏响了一曲曲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壮丽凯歌,为边疆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广大知青把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带到兵团,教育影响了一代兵团人。他们把青春年华、智慧财富甚至宝贵的生命无私奉献给了兵团这片热土,用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绚丽的人生画卷。
  兵团知青纪念馆真实地记录了那段轰轰烈烈的知青历史,再现了以周春山烈士为代表的一代知识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传承了知识青年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弘扬了知识青年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权威数据统计,1961年-1966年,相继有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浙江、江苏等6个省市的12.7万名青年参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设,仅上海市就达9.6万人,他们成为新疆兵团各条战线的一批骨干力量。担任师、团、营、连各级领导职务的有8 000多人,受过农学、农机、畜牧、财会、教师、建筑、经营管理等专业训练的有1.2万人。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的一个新的建制镇———蔡家湖镇,建设好兵团知青纪念馆,对记载知青历史,研究知青文化,弘扬兵团精神、发扬知青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著进取的时代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兵团知青纪念馆的建设填补了新疆兵团研究发展弘扬知青文化、知青精神的空白,宣传了知识青年在兵团建设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实现了曾在兵团生产、生活和战斗过的广大知青的共同夙愿,她必将成为增进广大知青与兵团人民友谊和交往的纽带和桥梁。
  当日,六师一○三团亮剑团史馆同期揭牌并试开馆。该团史馆有文物407件、雕塑3组。一○三团是六师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她的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四旅二十五团和七七一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步兵第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和五十一团(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带的一支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著称,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绩。在开发建设新疆60多年屯垦戍边生涯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始终发扬“亮剑”精神,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担负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荣历史使命。


亮剑文化广场

  亮剑团史馆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用图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一○三团70多年的历史进程,集中展现了以王近山将军、特级战斗英雄杨保孝等为代表的几代蔡家湖人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的精神与内涵。



  2012年10月,一○三团党委决定筹建兵团知青纪念馆、亮剑团史馆。2012年12月28日,团党委召开常委会,通过兵团知青纪念馆、亮剑团史馆建设机构的设立、馆址选定等工作事宜。2013年6月,团党委派出3名工作人员沿着一○三团亮剑部队的足迹,历时39天,走访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的23个市县,收集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九旅二十五团、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四旅二十五团、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四旅二十五团、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四旅第三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步兵第六军十七师五十一团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资料2 400多张。2014年5月23日,由陈治权政委带队到河北、天津慰问周春山的父亲和姑妈,并带回一批珍贵文物。据初步统计,从筹建兵团知青纪念馆、亮剑团史馆以来,共收集历史团片、资料3 000多张,征集、收集历史文物3 000多件。



  兵团知青纪念馆、亮剑团史馆在一○三团原幼儿园的基础上改扩建,占地面积4 120平方米,改扩建后的建筑面积1 500多平方米,共两层。一层为兵团知青纪念馆,分设序厅、三个展厅、一个展区。兵团知青纪念馆布展有文字、图表、图片148幅、展板161张;有音乐、视频播放系统;有文物100多件、雕塑3组。主要展示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的支边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新疆兵团工作、生活的场景;有扎根兵团、奉献青春年华牺牲的烈士周春山;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先进的典型代表;在文化文艺界做出成绩的文化名人;知青在70年代以后创作的影视剧、文学作品、刊物等。二层为亮剑团史馆,分设五个展厅、一个展区、三个荣誉室。亮剑团史馆布展有文字、图表、图片395幅、展板372张;有音乐、视频播放系统;有文物407件、雕塑3组。主要展现一○三团的历史沿革,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剿匪平叛、帮助地方建党建政等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屯垦戍边,开发建设蔡家湖,建设现代化农场方面作出的贡献;在维稳戍边,建城戍边,“三化”建设中做出的成绩,以历史为主线再现一○三团的历史进程。


前来参加兵团知青纪念馆的部分知青在一0三团合影
其他文献
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失而复得地见到鬼鸮这种神秘的鸟时,顿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见站在树杈上的鬼鸮,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子,眼珠圆圆的,像是镶嵌了一个黄色橡皮圈的玻璃球,身穿一套带斗篷连面罩的灰白麻衣,萌态可掬。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把读者从历朝历代文
期刊
遗址现场用煤遗迹  3 000多年前生活在此的部落为何修建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房址中有大量的柱洞,却未发现木柱的残渣,似乎生活在此的人类遗弃房屋后,从容地带走了所有有用的物品,包括木柱,他们去往何处?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的兽骨,但令人疑惑的是遗址紧邻河流,目前却未发现鱼骨、网坠、鱼钩等,沿河流而居,他们为何放弃最为稳定和可靠的食物来源?在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这片20 0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上,还埋藏着多少
期刊
如果不是被人偶然发现,努尔加大峡谷或许还静静地隐藏在北疆深处,千百年来独自历经春秋的绚烂、寒冬的冰霜。蜿蜒流过此地的三屯河水,留下了关于游牧民族的历史传说。这里就像是一处神圣的秘境,阳光从不染纤尘的天空中一倾而下,赭色的河岸山脉延绵,绚丽多彩,如梦如幻。  努尔加大峡谷位于新疆昌吉市南35公里处,由南而北蜿蜒10多公里。大峡谷发源于西天山第二高峰———天格尔雪峰的三屯河水。站在大峡谷放眼望去,远处
期刊
近几年,学者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等频繁记录到雪豹的野外信息,一方面说明当地的高山生态系统还很不错,雪豹往往是高山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雪豹的关注越来越多。蒙在雪山之王身上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揭开,让我们看看它们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  雪山之王  雪豹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由于经常出没在接近雪线的高山环境故名“雪豹”。在新疆天山地带,雪豹以北山羊、盘羊
期刊
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古至今新疆自铸的铜币基本上都可以称为“红钱”,但在清代却是个专有名词。平定准噶尔叛乱,标志着西域又一次真正、完全地被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在纯铜打制的准噶尔普尔的基础上,重铸的象征中央政府主权的红钱走上了历史舞台,从此拉开了新疆钱币逐步由“币制双轨制”走向全疆统一、全国统一的近代化进程。当然,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4年开始,发生了延续10余年的“同治新疆回乱”,
期刊
现代化的农机耕介入后,耕种工作省时省力,效果又好,那些记忆中的影像已经渐行渐远,那些辛苦的日子却定格在往昔的岁月里。那时候尽管非常辛苦,但那种开拓的遒劲和阳刚的壮美却是实实在在的,我相信,作为一个农耕图景符号,它们会被一代人牢牢保留在记忆的仓库里。耧车  木犁  巴里坤是个让人心怀梦想的地方,那些活生生的过往,对于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情结。比如犁铧的厚实笨重依旧活跃在我的脑子里,父辈们扶
期刊
红场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相当于中国人民心中的天安门广场。苏联时期,每年的11月7日十月革命节,斯大林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这座饱经风霜的广场,不仅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从莫斯科河大桥上看克里姆林宫内的建筑群  作为俄罗斯的中心城市,莫斯科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乘车走在莫斯科上下行14车道宽阔的马路上,仍然到处堵车,车速十分缓慢。从苏联时期生产的拉达、伏尔加,到现在
期刊
一年四季,大西沟慨然地将生命的火炬注入树梢,把果实奉献在枝头,让缘分结识缘分,把馈赠留给馈赠:一只鸟,一片叶子,或者一只手,一个眼神。大西沟,西部边陲孕育的一幅画卷、一首情诗、一段情,自然的韵调、空灵的手笔,含蓄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一  作家碧野发表在1956年12月号《人民文学》的名篇《天山景物记》中这样记叙新疆霍城的大西沟:“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每当花红果熟,正是鸟雀百兽的乐
期刊
在岳普湖达瓦昆,迎接你的有大漠落日、有沙海驼声、有篝火下充满异域风情的沙漠麦西来甫、有能让流沙澎湃的刀郎歌唱、有骑驴碰碰对、有类似铁甲对抗的骆驼叼羊赛、有随风飞舞的艾德莱斯花裙、有风情万种的漠北比基尼、有大漠雄风胡杨、有浩瀚幽深的魔鬼沙海和金碧辉煌的晨曦和落日……  公主湖的传说  相传公元3世纪末,一位名叫达瓦昆的公主在一次部落迁徒中突遇沙尘暴,公主发现一男孩被狂风卷入沙尘中,她奋力营救并将自己
期刊
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多种多样的珠宝经过东西贸易来到西域,丝路首饰掀开了更加璀璨、华美的篇章摄影/叶金  精美的首饰,从古至今都是牵动人心的美妙精灵,无论坚硬的石块如何难以驾驭,都不能阻止人们探索创造的欲望和追求。于是上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们在制造石器工具历程中,逐渐把自己心灵的意向与美丽的石头、动物骨骼、植物籽实等坚硬而不易腐朽的物质交融在一起,用饱满的激情创造性地打磨、雕琢、串联出一串串精美圆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