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nlong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1. 引入新课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2. 引入新课的一般方法
  (1)直接引入法。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缺乏学习的心向。经常用此法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3)复习引入法。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如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二节课时,运用复习引入法,把上节课讲到的理论重新复习一下,就能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利于新课的展开。
  (4)实验引入法。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的引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剪开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问:这三个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资料引入法。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
  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百牛大祭”的故事,告诉学生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决非是受了神灵的启示,而是他勤奋学习之所得。
  (6)激趣引入法。即通过游戏、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垂直时,出“大漠孤烟直”的谜语;讲开方时,出“医生提笔”的谜语;讲“直线与圆相切”时出“长河落日圆”的谜语,等等。又如《有理数的乘方》可这样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提出问题: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教师作出假设:如果一层楼按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
  (7)错例引入法。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错例,借此引入。例如在讲《算术根》时,可这样引入:
  师:同学们,大象和蚂蚁体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说一样重,不信,我们来算算:
  设大象体重为x,蚂蚁体重为y,他们的体重之和为2s,那么x+y=2s,
  x-2s=-y, (1)
  x=2s-y, (2)
  (1)×(2),得x2-2xs=y2-2sy
  两边同时加上s2,得(x-s)2=(y-s)2,
  两边同时开方,得x-s=y-s
  所以x=y
  这岂不是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教师趁势提出:“今天我拉就来研究算术根的问题。”
  (8)归纳导入法。归纳猜想是揭示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导入新课常用的方法。例如,不等式性质3的引入,先在口中填不等号:
  3□2,3×(-1)=____,2×(-1)=____,
  可见,3×(-1)□2×(-1);
  -5□-3,(-5)×(-7)□(-3)×(-7)……
  让学生观察、归纳这一规律:“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然后引入新课。
  3. 引入新课时需防止的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
  (3)离题万里,弄巧成拙。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收稿日期:2012-08-27
其他文献
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应该具备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和乐观积极的心态等优秀品质。学生与成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应该给他们极大的尊重。蹲下身子平视学生倾听他们说话,会使孩子得到极大的尊重。孩子身上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许多灵性的东西,要虚心向他们学习,了解她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有助于对孩子生命价值的认可和尊重。  教育真谛地之一就是学会赏识我们的学生。把学生犯的错误看做是正常现象,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学会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进行,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初中学生阶段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时期,在语文教学
期刊
我在对政治教学过程中,重点探讨了政治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有效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启发生疑:认知建构的教学思想认为,任何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恢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对原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在新的高度或角度发现新的问题,也即发现新的知识生长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面,分析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
期刊
【摘 要】转变教师观念,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本文围绕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音乐;教师;角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己,以自身的艺术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 发挥教师艺术魅力,营
期刊
1. 体验的含义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  “体验”作为一种课程取向,是基于对育人哲学的当代性思考及新主体教育观的确立,是在片面强调工具理性、忽视学生主体感受、体验的语境中做出的一种明智的决择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在改进,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关注。本文结合日常教学现象,从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自我提高等方面分析和探讨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现代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把它看作副课,重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参与  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辩论
期刊
【摘 要】在语言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情感态度;语言学习;学习兴趣;合作意识  我是一名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多年,我越来越体会到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过去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不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学生普遍习惯于跟着老师走,听老师讲课,记笔记,复习笔记,下课记忆、背诵、写作业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埋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运用语言打好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全民终身接受教育势在必行。因为知识也存在着折旧的现象,人不学则退,所以,只有不断学习,勇攀高峰的人,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生活的需求。语言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交流的最基础的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 要】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间应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创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了教师们的奋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