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急剧扩大,高等教育即将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国务院新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和发展机遇,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办学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探索和实施教学线、管理线、实践线三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三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7-0121-02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急剧增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已经达到了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1%。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跨越,并向普及化阶段迈进。高等教育的使命、人才观、成才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精英教育阶段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必须是考试成绩优异的。而大众化和普及化教育阶段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则相对降低了考试成绩分数,使更多的具有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不但要培养精英教育阶段的治国和科技英才,还要培养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多样化是其最基本特征。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自身院校特点,开展了教学线、管理线、实践线三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效果明显的“三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快速推进,职业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发展方向与目标更加明确。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专门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再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即将到来,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在体系建设、制度标准、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职业教育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遵循“厚德为人,砺能立身”校训精神,以“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并举”为发展思路,推行“四段三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军旅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管理模式,大力改善学院软硬件教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三线(教学线、管理线、实践线)并行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学院内涵发展的需求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而成的。
  二、“三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就业第一”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和遵循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因材施管、因材施教、因材施育,初步形成并实施了教学线、管理线、实践线三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主渠道上实施“四段三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主渠道上,推进和实践“四段三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根据学生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把职业能力培养分为四个阶段,实现从职业基本能力到专项职业能力,再到综合职业能力,由低到高的渐次递进。第一阶段是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养阶段,为期1年;第二阶段是生产一线实践教学阶段,基本知识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基本技能与一线岗位相结合、基本素质与社会能力相结合,为期3个月;第三阶段是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为期1年3个月;第四阶段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职场顶岗实习阶段,为期6个月。
  人才培养实现三个融合:以人才需求为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三融合。一是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融入社会发展,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校企合作专业课程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二是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推行“双证书”制度,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将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内容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三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开发学习情境,组织并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与工作相融合,学校与企业零对接。
  (二)学生教育管理上实施规范化与人性化协调统一的和谐式管理模式
  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传承学院前身军校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与人性化协调统一的和谐式管理模式,把对学生的管理划分为强化管理、固化管理和自我管理三个阶段。
  1.强化管理阶段。坚持在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约束学生,从一日养成出发,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社团活动等管理形成合力,营造齐抓共管局面。全程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管理作用,通过学生间交流沟通达到有效管理,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同学的付出是为了他们成人成才,从不乐于接受管理到自觉自愿服从管理,以达到顺利完成学业,成人成才的目的。
  2.固化管理阶段。在社会实践条件下,展现强化管理阶段成果。利用3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到管理严格规范、生产技术先进、人文氛围浓厚的大型企业进行生产一线实习,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生产一线,接受社会实践的锻炼和检验,提高学生认知社会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和固化良好的职业素质,强化良好行为。   3.自我管理阶段。经过强化管理和固化管理阶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觉行动力和自我约束力。在外部约束力减弱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自觉地按照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第四、第五学期在校内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管理者检查、引导、讲评,营造自我管理氛围,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管理。
  (三)综合实践环节上实施“四位一体”实践教育教学模式
  在综合实践环节上,构建并实施“以日常养成为目的”的校园实践、“以社会实践为目的”的生产一线实习、“以提高职业岗位特定技术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实习和“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四位一体”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1.“以日常养成为目的”的校园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校期间,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隐形课程和各种技能培养兴趣小组活动等,为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拓展实践渠道。开展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各种社团活动、竞赛等,从策划到组织实施,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全程参与,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以社会实践为目的”的生产一线工学结合实习。在大二期间,将生产一线工学结合实习作为一门实训课程实施。实习期间,按每60人配备一名带队辅导员或任课教师的标准,与工厂指导教师一起全面负责学生教育管理、技能培养、服务保障、思想疏导和企业文化传承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等。
  3.“以提高职业岗位特定能力为目的”的专业认知实习。各专业学生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1—2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实习以小组形式,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配合,共同负责实习学生的专业特定能力、工作过程、岗位要素、关键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4.“以就业为目的”的职场顶岗实习。最后一学期,学生根据所学专业、个人兴趣、自身条件优势和发展潜能,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各系会同教务处共同审定实习单位,组织学生与实习单位完成双向选择。顶岗实习期间,严格按照实习目标要求和培养分工,使学生完成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通过实践,“三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内涵建设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毕业生职业定位清晰,专业技能过硬,工作积极,心态良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近年来,学院师生获得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参加全国和省(部)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获奖280余项,学生历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学院已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参考文献:
  [1]  张芳,季汉涛.新形势下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8,(5).
  [2]  王弘.高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8,(5).
  [3]  殷树凤.“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商业学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8,(3).
  [4]  李永明,韩伏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18,(12).
  [5]  刘景忠.职业教育有了努力奔跑的路线图[N].中国教育报,2019-02-19.
  [责任编辑 刘 瑶]
  收稿日期:2019-09-19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管理线、教學线、实践线三线并行和全程贯通式就创业指导机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83314)
  作者简介:高凯(1979-),男,河南商丘人,硕士,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动力机械及工程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工作一直是我国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三农”问题是我国存在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落实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和发展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详细梳理产业融合的内涵以及产业融合所带来的效应,客观分析康县产业融合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品牌、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康县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应举措,以期完善康县产业融合机制,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益。  关
期刊
摘 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在提供农民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缩小城镇和农村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的差距,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整合的新模式。“新农合”面临转型,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接轨。在其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新农合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在分析相关政策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农合制度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混合并购方式旨在通过整合优势进行资源共享,提升双方的综合竞争力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冲击,是企业快速整合金融资源、实现综合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起了学者与金融业界的广泛关注。以浦发银行并购上海信托为案例,基于会计角度从经营、财务、管理三方面分析企业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从其财务指标可看出并购给双方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创造了很大的协同效应。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公司
期刊
摘 要:我国有许多未配备电梯的老旧小区因房屋质量以及外观尚可,并未被纳入改造范围内,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未配备电梯的既有多层住宅对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大,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上海市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梳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以及各利益主体在加装电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维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标准,区分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类型,以期从科学角
期刊
摘 要:江苏是我国经济发展强省,亦是文化产业发展大省,各地市级文化资源丰富,且相互关联。因此,文化产业在不同地级市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效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对江苏13个地级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空间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江苏地级市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各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受经济相近地区的影响;二是当地政府财政扶持、“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新动力会促进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经
期刊
摘 要:通过调查海南白沙黎族村寨附近黎族旅游产品发展情况,探讨当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缺乏创新及民族特色、吸引力不足、市场拓展难度大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开发、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并行等策略。同时,提出应从侧面弥补核心产品吸引力问题,不断提升村寨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等,以期推动当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黎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
期刊
摘 要: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2017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自变量,行业收入差距为因变量,并控制GDP增速、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垄断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人工智能专利的授权数量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标,并根据行业平均工资计算泰尔指数作为行业收入差距的指标,从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行业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收入差距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没有发现证据
期刊
摘 要:如果港口能充分地服务它所辐射的内地省份的经济发展,那么港口吞吐量应该与它所辐射省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为了定量地研究港口与其腹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以港口吞吐量为被解释变量,辐射的内部省份的GDP为解释变量的经济模型。定量分析连云港吞吐量与其所辐射内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连云港的优劣势,并依此提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港口辐射作用;经济模型;连云港;优劣势分析 
期刊
摘 要:利用ARIMA模型和灰色模型,以浙江安吉为例,分别从生态环境、民生发展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研究绿色发展新模式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新模式通过转型发展将“两山”理念的优势转换为生态优势,并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反哺经济发展,使安吉县朝着环境损害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财政收支平衡化的方向稳定发展。  关键词:“两山”实践;绿色发展模式;可持续性;ARIMA模型;灰色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目前工作的重要方向,要求政府具备互联网思维,转变自身治理模式以适应新环境。公众参与程度则是检验政府政务服务是否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对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成效的、深得市民信赖的苏州“12345”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以供与其相类似的地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借鉴。  关键词: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平台;苏州“12345”  中图分类号:D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