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企业招聘意愿持续向好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市场的变化往往最能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了更好、更快地反映就业市场的变化,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与《中欧商业评论》于210年共同推出“中欧一博尔捷招聘指数”、旨在全面反映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的招聘信息。
  我们将力争使此项研究成为反映当前经济情况冷暖的风向标,为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决策依据,为企业提供当前人才供需市场的发展走势,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指导。
  我们于2010年4月至5月期间,调查了全国10大城市的918家企业高管对今年第三季度企业招聘情况的预测,这些企业属于结构调整中最受关注的11大行业。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各地区就业市场将依旧活跃,一、二线城市招聘预期持续回升。所有受调查的企业现有员工395 286人,预计第三季度新增招聘人数90936人,离职人数66 634人,招聘指数为+6.P5%,即预计第三季度净增员工6.15%。
  以地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用人需求最为强劲,在10大城市中,苏州的招聘指数最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紧随其后,而天津、成都两地的招聘预期与其他城市相比则较为平淡。
  从行业看:现代航运行业最为乐观,金融行业稳中有升,汽车、电子电器预期较为平淡,化工行业招聘指数最低,表现堪忧。
  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招聘指数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从企业规模看:员工总数不足100人的企业招聘指数明显低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显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承受力度,它们将率先于小企业复苏。
  
  东部地区用人需求最旺
  
  被调查地区企业在2010年第三季度均有正向的招聘预期。总体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用人需求增长较为明显,本季度招聘指数达到+6.64%,这充分表明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复苏,企业招聘量有所回升。西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以+5.62%和+5.50%紧随其后(图1)。
  具体来看,苏州、杭州在其制造业订单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企业用人需求加大,招聘指数分別为+7.16%和+6.49%。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招聘形势迅速回暖,招聘指数分别为+6.53%和+6.22%%。与此同时,天津、成都两地的招聘预期与其他城市相比则较为平淡,分别仅为+4.27%和+4.73%(图2)。
  图3显示了不同地区的企业对各级别员工不同需求。可以看出,上海、北京、苏州三地对金领员工有较高需求,招聘指数分别达到+1.82%、+1.72%、+1.69%;上海、广州、北京三地白领员工的招聘指数较高,分别为+8.19%、+6.87%、+6.35%;上海、大连、杭州三地的灰领招聘指数位居前三位,分別为+6.58%、+6.43%和+6.39%;苏州、上海、广州三地的蓝领员工招聘指数位居前三位,分别为+9.56%、+8.33%、+7.49%;
  
  现代航运最为乐观化工业堪忧
  
  总体来说,传统服务业企业在2010年三季度招聘指数最高为+7.90%,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紧随其后,其招聘指数分别为+7.79%、+6.88%和+3.79%。
  具体来看,现代航运行业最为乐观,其招聘指数为+9.27%;其次为金融业,招聘指数为+8.76%,可见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金融行业用人需求逐渐回升;第三位为新能源行业,招聘指数为+7.91%,快速消费品行业紧随其后,招聘指数为+7.90%。化工、汽车、电子电器招聘预期较为乎淡,招聘指数分別只有+3.58%,不口+3.96%和+4.08%(图5)。
  现代航运、金融、新能源对金领员工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别为+2.35%、+2.19%、和+2.15%;对白领员工的需求方面生物制药、IT及互联网、金融排名前三,招聘指数分別为+9.36%、+9.15%和+9.07%;现代航运、汽车、牛物制药对灰领员工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別为+9.18%、+8.16%和+7.48%;快速消费品、新能源、电子电器则对蓝领员工的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別为+12.84%、+12.51%和+8.93%。
  调查显示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具有不同的招聘需求倾向。上海偏重于现代航运、金融、新能源等行业,北京偏重于新能源、金融、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图6,广州在现代航运、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招聘需求,深圳则在金融、医疗器械等方面招聘需求巨大。
  


  


  


  


  
  国企招聘需求最高
  
  调查显示,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今年第三季度的招聘需求最为强劲,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其招聘指数分别为+7.61%、+5.64%和+5.54%(图7)。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对金领、灰领、蓝领级別员工的招聘需求均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对白领级员工的需求方面位居第一。
  
  小企业复苏最慢
  
  调查还发现,大企业的招聘指数最高,规模最小的企业的招聘指数最低。这说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承受力度,它们将率先于小企业复苏。
  企业规模10000人以上企业三季度招聘指数为+8.76%,企业规模在101至500入之间的企业招聘指数为+6.54%,企业规模在501至1000人之间的企业招聘指数为+5.84%,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招聘指数最低,仅为+4.87%(图8)。
  调查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不同级別员工需求存在差异。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对白领需求的招聘指数为+6.89%,而其对金领、灰领、蓝领需求的招聘指数分别只有+1.13%、+3.20%和+4.71%;企业规模在101至500人之间的企业,对各级别员工的招聘指数分別为+1.55%、+8.63%、+6.22%和+8.36%;企业规模在501至1000人之间的企业,本季度对白领级员工需求最为迫切,招聘指数为+8.95%;企业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本季度对蓝领和白领级别员工需求较高,招聘指数分别为+10.02%和+8.67%。
  
  招聘市场展望
  
  根据“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调查相关数据,我们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继续减弱,虽然最近希腊的债务危机影响巨大,但由于欧盟果断出手相助,其对中国国内经济走势影响有限;中国政府由于担心欧盟经济产生恶化,防通胀决心已产生动摇,同时因国内部分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上马, 三季度的招聘需求将继续看好。
  首先,世博效应凸显,招聘量将激增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带动中国现代航运业、传统服务业、交通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极大地刺激服务业的用人需求,2010年第三季度,传统服务业企业与现代服务业在提供就业方面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现代航运业招聘需求最高在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地大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下,近年来现代航运等物流企业不断扩大用人需求,我们将持续看好现代航运业企业。
  金融行业招聘需求稳中有升金融行业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企业人才需求出现大幅回升。不过欧盟经济有二次探底趋势,金融行业的用人需求在四季度很有可能会冲高回落。
  房地产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打压之下,人们普遍对房地产行业表现出观望态度,致使房地产企业用人需求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部分行业金领招聘增加幅度明显。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随着部分科研类外资企业的进入,以及原有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组织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均提高了对金领员工的招聘需求。可以预计,到第四季度,因金领员工增加的递延效应,企业对白领员工的需求也会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现代制造业蓝领招聘形势更为严峻。苏州、杭州、无锡、深圳在主要产业,如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行业的逐步复苏和制造业订单的增加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了对制造业蓝灰领员工的需求。由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可储蓄工资相比优势不明显,虽然沿海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大幅提高,但企业的用工荒将依然严峻。
  
  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简介
  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由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与《中欧商业评论》共同推出,今年6月第一次发布,今后每3个月将更新一次。
  “招聘指数”的数值,表示企业在下一季度中预计增加的员工总数同预计减少的员工总数之差与当季公司总人数的比率。
  调查对象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基于对企业高管的调查,被调查对象为企业内部具有招聘权限的人力资源高管或企业老总;平均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
  2010年4月23日至5月8日期间,我们通过E-mail问卷、电话访谈、现场调查等方法共发放问卷1264份,回收有效问卷918份,问卷回收率为72.6%。
  研究对象我们将企业员工进行四级划分,包括:
  金领级,指总经理、总监及同等级别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白领级,指经理、主管、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员工;
  灰领级,指技工、生产流水线长等具备专业技能的员工;
  蓝领级,指制造业操作工、服务员等员工。
  研究维度研究分区域、行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等四个维度。
  1、调查区域,本次调查涵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南四个地区,抽样调查了上海、苏州、杭州、深圳、广州、北京、天津、大连、重庆、成都10座城市近千家企业(被调查企业地域分布参见图1)。
  2、调查行业。我们选取了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受关注的4大类11个行业(被调查企业行业分布参见图2)。
  3、企业性质。被调查企业涉及到了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三类企业(被调查企业性质参见图3)。
  4、企业规模。我们对被调查企业规模也进行了相应划分,分别为100人以下,101至500人,501人至1000人,1001人以上四个级别(被调查企业规模参见图4)。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有效地吸引、维护顾客永远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关于如何做到这点,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和实践。这期的几篇文章则从不同的视角来关注商家如何赢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让“等待”不再负面》一文告诉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更好地管理顾客与我们共处的时间,给双方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得原本惹人心烦的等待时间变成中性的甚至是有益的;接下来,乐购和百思买的实践经验则印证了“以顾客为中心”的重要和有效,要从顾客的
期刊
一项研究表明51%的美国最强大公司是生于忧患——创业于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在忧患中诞生的美国企业何以成功概率更高?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如果你按照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一书列出的11家公司进行投资组合,那估计要倾家荡产。这些公司大部分落后于基准指数,柯林斯认为“卓越”的房利美成了垃圾股,电器城惨遭破产。  然而,美国并不因此就缺少了伟大的公司。在今年2月,思科报告上年四季度利润增长23%
期刊
“19世纪是帝国的世纪,20世纪是国家的世纪,21世纪将成为城市的世纪。”  ——Wellington E.Webb,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前市长    一个世纪前,全球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不超过20个。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450个,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数字还将持续上升。随着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  在操作层面上
期刊
最近,特斯拉女车主车展维权事件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逐渐演变成一场针对特斯拉的声讨,甚至引发媒体对外资品牌在中国服务态度及产品质量的质疑。这不仅是特斯拉的一场重要危机公关事件,上海车展无辜躺枪也引发了行业对于展会危机應对的关注。作为国际化的展览会,维权事件的影响无疑是恶劣的,是对上海车展这一国际品牌的一种损坏,会展从业者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一是车展能否建立展商监测筛选制度?舆论普遍认为,女车主大闹车
期刊
如何才能改善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评估问题?如何帮助致力战略管理的公司提供真正的潜力?对企业而言,获取对长期业绩的正确认识,将对其达到目标业绩产生举足轻重的意义。    股票市场的评级与推荐,对季报年报的分析与推断……评估企业业绩是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最为热衷的事情,然而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平常和容易。    伊梅尔特的尴尬    GE是业绩评估之难的一个鲜活例子。对比杰克·韦尔奇和继任掌门人杰夫·伊梅尔特
期刊
3月30日,第22届深圳工业展、第33届国际玩具及教育产品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两大“重磅级”展览为深圳复展首月“压轴”,为2021年深圳会展业实现了良好的开端。致力于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深圳将在会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等方面做足文章,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展业新形态。  近年来,随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深圳会展业规模连年增长。深圳市商务局服务贸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期刊
联合办展,整合资源、互借人气、降低成本,皆大欢喜。但是,联合办展要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长期良性发展和共赢,还需要深入考虑多项因素。那么,国际市场联合办展的情况与国内有哪些异同点?联合办展的发展趋势如何?  首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联合举办的展会,其内容(即题材)要有关联性,展会内容的叠合或者上下游互补是联合办展的基本前提。无论是同一个主办方还是多方联合办展,这一点都至关重要。数年前,励展
期刊
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名誉会长  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简称“展联”)名誉会长张效林告诉记者,展联多年以来一直在推动会员抱团发展、联合办展。特别是疫情爆发后,展联会员多数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更需要通过抱团发展、联合创新来适应国家、行业和企业发展新格局的新要求。案例众多,一直在探索实践  张效林表示,对于联合办展,展联会员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践,目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  2015年9月,中国(重庆
期刊
4月12-17日,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并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1)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正式开幕。  本届展会使用展览中心全部8个室内展馆和4个临时展馆,展出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共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机床工具制造商参展,其中境内870家、境外633家。本届展会依然沿用上届展会主题——“融合共赢,智造未来”
期刊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委员会副主任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做大展会规模、稳固品牌地位是许多主办方的战略选择。今年3月29日至4月5日举办的首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通过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展+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上海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博览会和上海国际游艇展览会的方式,展览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一举成为上海滩规模最大的超大型展会。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的创新发展引起业者广泛关注,一时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