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缅怀先烈——论回族烈士马骏的革命精神

来源 :黑龙江民族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骏在少年时期就认识到造成贫弱根源是封建制度和列强的侵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马骏四处奔走联络,组织救国团,组织学生集会、游行、罢课,把天津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与周恩来、邓颖超等进步青年组建觉悟社,把共产主义思想和爱国运动结合起来,促进了自身革命思想的形成.马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开展革命工作,奔走于长春、宁安、吉林、白城、哈尔滨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建立起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北京市委工作期间,由于叛徒出卖马骏不幸被捕.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最后英勇牺牲.马骏为民族独立、宣传革命思想和人民翻身得解放不惜牺牲生命.他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在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马骏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史教育的内容,鼓舞了新时代全体党员的斗志,明确了前进方向.
其他文献
党和国家基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2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顺应国家发展、区域发展、民族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时代需要,提出要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构建区域协调大发展新格局,创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民族大团结和维护国家安全新格局,建设生态环境大保护和维护生态屏障新格局,构建对内对外大开放新格局.
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直接运行于各民族构成的草根社会,是国家政治贯彻的最后环节,也是民族群众与国家互动过程中最主要、最具有操作性的场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认同整合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具有突出的基层特色.从实际情形看,认同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因而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必须高度重视认同整合,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政治工程加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需求,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主线、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深刻把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地位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从思想基石、群众基础、社会条件、工作载体、法治保障等多方面多层次全面系统地推进了该项事业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党和国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推进了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创新,科学阐述基本国情与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科学阐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等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纲领性原则,科学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主线.
应用型科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新建院校从规划、资源、结构等方面进行组织转型能够推动应用型科研的发展.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教师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二元罗吉斯特回归、夏普利值分解方法,研究发现学校层面组织转型深入对教师认为学校科研导向为应用型有显著影响;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系统协调转型才能使教师科研导向转为应用型;尽管组织转型对提高教师应用型科研项目比例的影响还较小,但学校为科研提供实验室或相应设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参与应用型科研项目的比例.
乡村振兴是实现赫哲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也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现实需求.尽管新形势下赫哲族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供给短缺、乡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赫哲族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实际,探究了乡村振兴今后的发展对策.
新媒体是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播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路径互动化、传播客体个性化的特征.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危机管控中充当着预警员、引导者、过滤器的角色,同时也对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管控面临着舆论载体分离、引导力度不够、分析不到位的困境.坚持在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分析,是摆脱这些困境的重要途径.
为促进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边民生活水平,国家民委于2000年发起“兴边富民”行动,在经历试点建设、发展完善与全面铺开三个阶段至今20年内,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成效如何,改革创新点何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内蒙古沿边49个旗县的经济社会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内蒙古自治区边境旗县“兴边富民”行动取得的成效.结果 表明:兴边富民行动提升了沿边旗县经济,20年内人均GDP增长93.98%;而就业受行动推动较慢,但由于改善初始不利条件使其提升效果明显,20年内就业人口提升8.71%.十四五期间
20世纪90年代,随着韩氏家族碑刻的相继出土,极大的补充了文献史料的不足,也为解开韩氏家族相关“疑史”提供了便利.几十年来,结合文献和碑刻材料,学界发表文章,各抒己见,逐渐厘清一些疑团,同时,也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拟对此进行总结并加以述评.
精神扶贫是党和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理念和举措.2020年后,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乡村振兴的全民推进,扶贫工作的重心从摆脱绝对贫困转向帮扶相对贫困.精神扶贫对于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意蕴.要继续把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放在首位,引导群众在实现物质脱贫的基础上追求美好生活;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激活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积极回应民族地区群众对教育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的更高诉求,加强教育扶贫力度,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