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国际经贸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国内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学模式上看,重知识、轻素质;从教学理念上看,没能兼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多传统课程、少前沿课程。因此,国内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和方法应积极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才培养 教学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贸易规模、结构与手段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措施也处于不断优化调整中,迫切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并不断变革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经贸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我国当前正在“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这为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由于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开设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求职竞争尤其激烈。单纯知晓国际贸易流程和单证操作的求职者在人才市场竞争力非常弱,复合型、高素质贸易人才更加受到青睐。
  首先,业务操作人才向综合素质人才需求转变。国际贸易业务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产品进出口以及海外市场开拓,企业在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要求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既懂得外经外贸业务、通晓外语,又懂得产业行情或产品技术的贸易人才受欢迎程度高。
  其次,市场需求向国际素质人才转变。首先,随着国内经济快速融入全球经济,“国际公司本土化”和“本土公司国际化”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其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遭受贸易保护的重灾国,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因此,需要大量具有全球化思维,精通WTO规则,又熟悉本土市场和企业运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经贸人才。
  第三,知识型人才向职业素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带来相当一部分的应聘人员盲目跳槽。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人数中主动离职占到了70%以上。[1]求职者频繁跳槽造成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企业在注重应聘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二、当前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学模式上看,重知识、轻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校教学目标逐渐倾向于“宽口径、厚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然而,传统的“填鸭”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无法满足高素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这一问题尤其突出。当前各类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主干课程仍然是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课程,强调了经济学知识与贸易流程,而忽视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从教学理念上看,没能兼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占据了相当部分的课时,而且即便是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实务这些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也有相当的篇幅讲授理论知识,实践部分比重偏小。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多传统课程、少前沿课程
  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更多新现象、新方法。然而,多数传统课程没有能够及时补充和吸收新知识、新方法,教学内容与现实经贸环境脱节。各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多传统课程、少前沿课程”的倾向。这个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缺少对现实贸易问题的认识,不利于提升学生外经贸管理及决策能力。[2]
  三、创新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上实现从知识型向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贸易不再局限于国际贸易流程和贸易技巧,其核心内容已经扩展到了跨国界和多元文化国际商务的能力。[3]因此,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实现由知识型向素质型的实质性转变。首先,强化贸易业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贸所需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二是要求学生至少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了解中外社会文化差异,具有较强的跨文化管理及沟通能力;三是鼓励学生通过在校辅修第二专业,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平台;四是提高职业素质,重点提升敬业精神、责任心、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引入前沿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
  国际经贸人才应该具有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不仅熟悉基本贸易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能与基本政策法规[4],而且更应该了解国际经济热点问题以及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首先,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理念,不断优化传统课程设置,加强基础知识与前沿理论的学习;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关注国际经济贸易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当前全球贸易宏观环境。
  (三)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纸上谈兵”,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一是积极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外经贸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贸易工作中;二是采取讲座和论坛的模式,邀请具有丰富外经贸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走进课堂;三是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逐渐熟悉外贸业务流程,提高学生处理贸易交易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
  由于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5]首先,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例如,在讲解国际贸易法规和惯例时,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其次,灵活采取互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开拓精神;第三,尝试课堂辩论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对于“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进行辩论,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向楠:大学毕业生三年人均换两次工作 主动离职高达88%[N].中国青年报,2010-07-29.
  [2]龚锋:对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4):58-61.
  [3]何永达:北美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研究与借鉴——以摩尔商学院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09(3):58-60.
  [4]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9(2):80-83.
  [5]曹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1):68-71.
  作者简介:何枭吟(1976-),男,郑州大学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理论及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您的包,别落下。” “找您的零钱您收下,吃好了您再来。” 在吉林省长岭县新安镇的集市上,“民兵摊位”前人头攒动。虽然商品质优价不廉,但当地的百姓和各地来的商人都爱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内容已经不同于往日的传统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很难拥有自主学习性,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疑惑,而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老师在课堂
近日,笔者在对基层20家单位进行专项调查是发现:近年来,这些单位对新入队民兵进行编组时,没有一家对民兵进行体检。我们对有关单位去年新编入的145名民兵,请该单位保健室体
6月21日下午,祥源茶携手北京16家渠道合作伙伴,在马连道茶城广场成功举办“祥源小产区普洱茶品赏会”。祥源茶为北京的茶友带来了以易武产区为代表的小产区普洱茶品赏会,于此
在井冈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峡江县,女民兵报名参加农函大的热潮多年不降温 县人武部因势利导,把农函大作为提高女青年民兵科技水平,增强致富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联合科委,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慕课在各个学科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多的应用。为了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学习方法等进行更好的培养,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进
【摘要】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就业导向的概述出发,结合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校英语 教学改革 趋向  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都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涌
阳春三月,记者穿行于广袤的豫东平原,所见所闻令人振奋,昔日荒凉的“黄泛区”成为冉冉升起的一颗“中原明珠”,正孕育着蓬勃的新希望:在苍翠欲滴的绿色原野上,油菜飘香,牛羊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平台,慕课以其独特的在线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青睐。当下大学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慕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已然是不可抵挡的趋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