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英译历史及其国内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文学巨匠蒲松龄先生所著的《聊斋志异》一书,在我国民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它不仅是广泛流传于民众田野之间的志怪读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银河中一颗璀璨的恒星。而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聊斋志异》也越来越吸引了海外学者的兴趣。值此时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海外译本的历史和局限,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的优势和弊端,并对此加以理性分析,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英译历史;英译版本局限;国内研究现状与未来
  正文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16卷,491篇。其不仅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被翻译为外文版之后,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赞扬和喜爱。有学者在做过研究之后得出:“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聊斋志异》是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外文版本最多的一部,达近百种。”(马瑞芳,2001)。自1784年《聊斋志异》被译成日文之后,至今已有20多个语种的译本。其中,又以英语译本种类最多,范围最广,影响最大。同时,国内也有不少的学者及专家对《聊斋志异》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挖掘。本文便是来对此进行一番详细的探讨。
  一、英译版本的历史
  《聊斋志异》因其出色的文学艺术价值和能够代表性的反映中国古代市井生活的历史研究价值而一直被国外的学者们所重视。因此,对本书的英译工作早在十九世纪便已开始进行,本文搜寻并整理了自1880年至2008年间有价值的《聊斋志异》不同的英译版本,并对此做出一番分析。为了阅读的方便起见,我们依据时间并按中国译者(华人译者)与国外译者进行区分,详见下文:
  国外译者:①.1880年,伦敦出版了由翟理斯先生英译的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這便是《聊斋志异》最早的英译本。该译本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多次再版,并且,美国一家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选取其中的部分译文出版了Strange Tales from Ancient China 和More Strange Tales from China两个译本。
  ②.1894年,仰光德瓦兹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聊斋志异》的节选译本,书名为《神镜》。
  ③.1913年,法国在华外交官乔治·苏利埃·德·莫朗出版英译Strange Stories from the Lodge of Leisure,其中选有25篇《聊斋志异》故事。
  ④.1946年,纽约潘西恩图书公司出版了由邝如丝(Rose Quong)选译的40篇《聊斋志异》故事。
  ⑤.197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Benjamin Chia 选译的16篇《聊斋志异》故事。
  ⑥.1989年,美国两位汉学家选译了51篇《聊斋志异》故事,并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⑦.2003年,美国与加拿大联合出版了The Painted Wall and other Strange Tales,其中选译了23篇《聊斋志异》故事。
  ⑧.2006年,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出版了共104篇《聊斋志异》故事的英译版,并在书后附有长达63页的注释。
  中国译者:①.1981年,《中国文学》杂志社出版了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翻译的17篇《聊斋志异》译文。
  ②.1982年,香港出版了由多位翻译家联手翻译的50篇《聊斋志异》故事,并在6年后增加34篇。
  ③.198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Strange Stories of Liaozhai,其中选译了50篇故事。
  ④.1997年,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了3卷本,共194篇《聊斋志异》英译版本。
  ⑤.1998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王娟翻译的51篇《聊斋志异》节译本。
  ⑥.2007年,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四卷共216篇汉英对照版《聊斋志异》,并将该书列于《大中华文库》之内。
  ⑦.2008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宋德利先生编译的20篇汉英对照版《聊斋志异》故事;同年,美国Jain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了宋贤德博士英译《聊斋志异》的前两卷,相信后两卷也会很快面世。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得出,国外对于《聊斋志异》的英译和出版工作,以小篇幅的节译为主,更强调选取书中较有代表性的篇幅,且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垄断”了此书的英译版本;与之不同的是,中国译者对《聊斋志异》的英译,自改革开放后便进入“井喷”式发展,且翻译篇幅更多,可见其目的是更好的向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更多的名篇“走出国门”。
  二、英译版本的局限
  纵观《聊斋志异》的不同英译本,其中不乏有着相当数量的精品与良品,比如,在1994年由邝如丝翻译的《聊斋志异》中,因为译者是澳大利亚著名的艺术表演家,并且在家庭影响下,自小便热爱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哲学,因此她的翻译用语便显得十分优美和生动,甚至有学者(Sidney L.Sondergard)认为她的翻译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聊斋志异》译本;无独有偶,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其夫人戴乃迭的英译本也翻译灵活,表达地道,忠实通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英译本也都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由于中英两国在语言、文化、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上或大或小的差异,不同的译本也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瑕疵。在上文所提到的《聊斋志异》最早的英译本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中,便存在着大量的误译的地方,并且译者对原著中许多自认为无趣和艳情的情节进行了不少的删减,这使得该译本的忠实性大打折扣;由法国乔治先生所译的版本也过分偏向于意译,使得译本中某些章节对原著的改动特别大,甚至难以对该翻译篇章进行溯源;在笔者所研读的由大中华文库所出版的《聊斋志异——中英对照译本》中,也存有不少的漏译,书中有些部分(比如年号、纪年、成语、俗语等)的翻译,也都偏向于让读者更容易的了解,从而使得其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力度有所减小。   总体而言,《聊斋志异》英译本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情节的不恰当删减、意译译法的不合理运用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无法进行融会贯通的翻译,笔者希望中外翻译家能够加强彼此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研讨,争取早日弥补和改善好这几项局限。
  三、国内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聊斋志异》做为一部蒲松龄为之呕心沥血奋斗一生而成的清代鬼怪小说,不仅有着相当高度的文学艺术价值,还有着可以从之了解古人思维活动和文化传统的学术研究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因此,我国学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1949年以前的《聊斋志异》英译本,其译者清一色的都是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的欧美人士,唯一一位有着华裔血统的译者邝如丝,其实也是一位地道的澳大利亚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建国初,出于对外宣传中华文化之需要,中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组织学者对《聊斋志异》进行英译。但之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这一活动陷入沉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才又如火如荼的重新展开。
  目前,中国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比如版本多,译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翻译,通俗化降低了理解难度等。但是也存有不少的问题亟待人们的重视和解决,其中,又以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为最:研究力度不够、研究广度欠缺、英译版本选择单一重复。《聊斋志异》的英译版本之多,远超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小说,但中国学者对《聊斋志异》所进行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与其他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如《红楼梦》)所拥有的研究论文数量相比,却显得少之又少;而在有限的研究论文之中,大部分都还只是停滞在对语言对比和翻译策略的研究层面之上;这些研究论文中,学者们所使用的语料也大都来自于翟理斯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可见在版本选择上比较单一化。
  展望未来,对于《聊斋志异》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笔者希望它能够在新的时代中被更有效、更广泛地传播到全世界。故在此,笔者为其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加强中外译者的合作与探讨。对于《聊斋志异》的英译,中国译者有着被翻译文化的母语优势,国外译者则有着翻译使用语的优势,故中外合作,必能使优势互补,使翻译成果更优秀,更地道,更具感染力;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众所周知,翻译工作中最难进行的环节便是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诠释,而这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几页注释便能很好解决的,因而,加强文化交流,不仅能够减少上文中所提到的误译、漏译现象,同时还增强国外人民对中国文化背景的认知,所以也是推动《聊斋志异》英译工作进行的有效途径;
  加强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这一点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各高校的有力支持,翻译《聊斋志异》,工作量巨大,在国家资金流入和众多人才的合力参与之下,才能促进其逐步发展。
  笔者希望以上三点建议能够成功帮助《聊斋志异》英译工作的进行与發展。同时,笔者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为《聊斋志异》的研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马瑞芳.《聊斋志异》是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J].http:// news.sohu.com/06/01/news144910106.shtml
  [2] 李海军.追随蒲松龄的足迹——《聊斋志异》的英译概述[D].外国语文,2009年第25卷第5期,2009
  [3] 李海军、熊云凤.国内《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D].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0卷第9期,2009
  [4] 朱振武、杨世祥.建国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及其启示[D].蒲松龄研究,2016年01期,2016
  [5] 任秋红.论译者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的影响:《聊斋志异》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05
  [6] 朱瑞君.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译者主体性视角[D].合肥工业大学,2007
  [7] 黄友义、张庆年等.《聊斋志异选——中英对照(全四卷)》[C].外文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林峰(1998-),男,天津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杜再宠(1999-),男,河北邢台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指导教师:张明权老师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一种符合大众需求的现代化测控技术随之产生,这是一种以电子信息的检测、控制为基础,构建在计算机信息资源上的高新技术。其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网络监控等,对于国家各方面产业的发展都起着重大作用。本文对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做分析。  关键词:现代;测控技术;发展;应用  现代测控是一门近年来兴起的高新技术,以电子、测
期刊
摘 要:本论文以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作为研究对象,解决教学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理论缺乏等相关问题,丰富了高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为我国高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
期刊
摘 要: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举世闻名,《麦琪的礼物》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试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分析潘明元的翻译版本中翻译转换的运用。通过分析发现,潘用了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以求达到自然流畅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麦琪的礼物》;范畴转换  1965年,英国翻译家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包括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范畴转换指翻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和新媒体艺术这两个词汇大量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播学上的新媒体是一种数码高科技媒介,而新媒体艺术则是通过高科技实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个高科技可以是电子科技、化学媒介、生物媒介等等。在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中,新媒体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艺术的代名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艺术提供了支持和依托,新媒体艺术也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  关键词:传播学;新媒体;新媒体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播音员主持人在整个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都承担着重要的决策,其自身的素质和技巧更是被广泛关注着。基于此,本文以播音主持人的采访技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特点进行分析,分别从了解采访者的情况、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侧面引出正题等方面详细阐述播音主持人在采访中的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整个采访的效果表现。  关键词:播音主持;广播电台;采访
期刊
临床医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专业。临床技能操作教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临床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培养质量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同时也是医学院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大连医科大学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临床医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离不开学校对学生临床技能操作培养的重视。本文就以
期刊
摘 要: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之后学生慢慢成为了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主心骨,高校创业园的入驻,国家财政的支持,给学生提供了技术指导,让学生努力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创业;就业;高校学生  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社会需求现状  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呈现
期刊
摘 要:作者采用观察法、文献分析法来探究如今体育广告中所存在的故事思维运用以及对于品牌形象传播的优势。如今,体育经济成为一个比较火热的名词,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借助“体育”来开展营销宣传和活动,比较普遍的是以体育广告的形式出现。随着体育热潮的袭来,如何对体育广告采用故事思维性包装并更好的促进宣传和传播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广告;体育经济;故事思维;包装  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体
期刊
摘 要:海子的诗歌的语言独具特色,尤其是词与词的搭配常常超出语言常规,打破了传统语义搭配和语法搭配的约束,产生绝妙的语义增值和一种“无理而妙”的陌生化审美感受。本文从语法、语义的超常搭配角度分析海子的诗歌特色,并分析其达到这种效果所使用的修辞格。  关键词:海子诗歌;超常搭配;语法;语义;修辞效果  冯广艺(1990)1先生在 《超常搭配与修辞格》一文中指出:超常搭配与修辞格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约车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和新科学技术下出现的产物,越来越得到群众的青睐。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网约车以其便利性、快速性满足人们在舒适出行以及时间上的要求,在信息背景下得到青睐的同时,广泛发展规模,但也因其迅猛发展,导致监管法律价值冲突,而这些冲突也主要表现在对于自由秩序、安全效率的等方面,本文根据探索网约车现状及其发展,对价值冲突的问题进行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