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乡土课程资源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交汇点之一,利用乡土资源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成为近年来在小学美术课上使用广泛的教学手段。教师应不断探究利用乡土资源服务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小学美术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培养兴趣;校园环境;乡土风情;环保材料
乡土课程资源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交汇点之一,利用乡土资源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成为近年来在小学美术课上使用广泛的教学手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中,将教学与乡土资源整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具有本土特色的事物等资源适时地应用到小学美术课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探究合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乡土资源来自本地,可信度高,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花草树木、人文景观、历史状况、发展前景等总是特别关注、感情深厚。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反而加深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反感。如果辅助以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本土化的案例、实物,就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掌握知识,掌握技巧。
二、合理地乡土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和他们所熟悉的所感兴趣的活动结合起来,利用他们所了解的资源进行教学,让他们享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校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育人环境。教学中,我有目的地多增设了一些写生课,包括风景写生、静物写生等等。如《我的校园》这一课,我把它安排成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节以欣赏、交流、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风景画的魅力,感受自己与校园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明白风景画不仅是画面美的享受,而且还是艺术家感情的流露。在这一节里我还通过范画的展示,教师的示范,把简单的风景画画法演示给同学们看。让他们了解简单的美术知识。还通过学生的讨论把他们对校园的深厚感情流露出来。第二节,把学生带到校园中,加以适当地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一节课下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学生那一幅幅形式不一而又流露自然感情的画面上表现出来。
2、了解乡土人文景观、民间艺术、地域风情,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了解古建筑人文景观,学习民间艺术做法。
陕坝人勤劳勇敢,以前留下来的古建筑结构,很具有历史价值。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我先通过拍摄录像、照片收集把乡镇的部分古建筑展示给同学们欣赏。然后引导学生以村为单位组成小组到本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采访探讨、拍照片、拍录像、速写记录等方法,把村里的古建筑以及人文历史故事也一起收集记录。同学们纷纷响应,积极参与,遇到困难时还及时问老师和家长。到了第二节美术课时,我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流露出激动的情绪,每个小组都踊跃发言,把自己收集到的古建筑的资料通过照片、录像、速写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结合小组成员的绘声绘色地讲解陈述。同学们一下子都变成了讲故事专家,把村里面当年的历史故事讲解得栩栩如生。
(2)弘扬民间传统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农村里面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它们是艺术沃土盛开的奇葩。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弘扬民间特色艺术。如在我们的乡土里每年正月十五要挂灯笼、踩高跷、扭秧歌,人们装扮成戏剧中的人物,非常热闹。我通过设计《新春乐》这一课,组织同学们去访问扮演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的艺人,并且让同学们去采访村里的长辈,记录了解整个表演过程,然后让他们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有的同学表现的是踩高跷的场面,有的表现的是扭秧歌的场面,有的表现的是舞龙灯的场面……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
(3)巧用身边的环保材料,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在我们的校本教材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粘贴画教学。美术课上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工具,然后指导学生在画纸上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与此雷同的还有各种种子的粘贴画,各种豆类、瓜籽、小麦、玉米等,另外,树皮、麦秆、沙子、蛋壳、废旧瓶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在学生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有用的东西。课后我们还举办了“环保小设计师制作比赛”,获奖者在全校同学面前表彰奖励。通过此次活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大,变废为宝的热情更加高涨,在不知不觉中,环保的意识在每个同学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不断探究利用乡土资源服务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提高小学美术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培养兴趣;校园环境;乡土风情;环保材料
乡土课程资源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交汇点之一,利用乡土资源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成为近年来在小学美术课上使用广泛的教学手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中,将教学与乡土资源整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具有本土特色的事物等资源适时地应用到小学美术课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探究合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乡土资源来自本地,可信度高,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花草树木、人文景观、历史状况、发展前景等总是特别关注、感情深厚。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反而加深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反感。如果辅助以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本土化的案例、实物,就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掌握知识,掌握技巧。
二、合理地乡土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和他们所熟悉的所感兴趣的活动结合起来,利用他们所了解的资源进行教学,让他们享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校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育人环境。教学中,我有目的地多增设了一些写生课,包括风景写生、静物写生等等。如《我的校园》这一课,我把它安排成两节课进行教学,第一节以欣赏、交流、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风景画的魅力,感受自己与校园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明白风景画不仅是画面美的享受,而且还是艺术家感情的流露。在这一节里我还通过范画的展示,教师的示范,把简单的风景画画法演示给同学们看。让他们了解简单的美术知识。还通过学生的讨论把他们对校园的深厚感情流露出来。第二节,把学生带到校园中,加以适当地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一节课下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学生那一幅幅形式不一而又流露自然感情的画面上表现出来。
2、了解乡土人文景观、民间艺术、地域风情,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了解古建筑人文景观,学习民间艺术做法。
陕坝人勤劳勇敢,以前留下来的古建筑结构,很具有历史价值。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我先通过拍摄录像、照片收集把乡镇的部分古建筑展示给同学们欣赏。然后引导学生以村为单位组成小组到本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采访探讨、拍照片、拍录像、速写记录等方法,把村里的古建筑以及人文历史故事也一起收集记录。同学们纷纷响应,积极参与,遇到困难时还及时问老师和家长。到了第二节美术课时,我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流露出激动的情绪,每个小组都踊跃发言,把自己收集到的古建筑的资料通过照片、录像、速写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结合小组成员的绘声绘色地讲解陈述。同学们一下子都变成了讲故事专家,把村里面当年的历史故事讲解得栩栩如生。
(2)弘扬民间传统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农村里面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它们是艺术沃土盛开的奇葩。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弘扬民间特色艺术。如在我们的乡土里每年正月十五要挂灯笼、踩高跷、扭秧歌,人们装扮成戏剧中的人物,非常热闹。我通过设计《新春乐》这一课,组织同学们去访问扮演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的艺人,并且让同学们去采访村里的长辈,记录了解整个表演过程,然后让他们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有的同学表现的是踩高跷的场面,有的表现的是扭秧歌的场面,有的表现的是舞龙灯的场面……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
(3)巧用身边的环保材料,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在我们的校本教材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粘贴画教学。美术课上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工具,然后指导学生在画纸上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与此雷同的还有各种种子的粘贴画,各种豆类、瓜籽、小麦、玉米等,另外,树皮、麦秆、沙子、蛋壳、废旧瓶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在学生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有用的东西。课后我们还举办了“环保小设计师制作比赛”,获奖者在全校同学面前表彰奖励。通过此次活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大,变废为宝的热情更加高涨,在不知不觉中,环保的意识在每个同学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不断探究利用乡土资源服务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提高小学美术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