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被诗歌拾起的月亮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ning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世成在《那没有陪伴着我的一个》里写道“赫拉巴尔,布朗肖/他们都曾在路边/冒犯修辞,捡到过/生活遗弃的月亮”。赫拉巴尔,布朗肖都是孤独的大作家,生活对作家诗人的遗弃帶去的后果是使得他们有比平常人更多的机会接触“月亮”,他们作为平常人中的一份子,由对“平凡化”疏离的反作用力造就了对陌生诗性敏锐的嗅觉。而李世成的这种嗅觉无时无刻不从他作品的疏离关系中突显出来,他拥有一种类似的孤独,这几乎是大部分诗人艺术家所特有的“通病”。
  在擅长于个人经验写作且多为回忆性叙事的写作者李世成手里,《抑郁探析例》这系列诗歌一如他的组诗标题恰好反映出这位青年诗人的心境。内隐的修辞、奇谲的生活物象、冷静克制的抒情、长短句的交叠试验、孤独一体化的自白,都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找到例证,这些特点像正待抽丝的茧将他包裹的笔法复又呈现出层层叠叠的肌理。
  像许多同辈九零后诗人那样李世成对临近大化的事物与烂俗的抒情语调如履薄冰选择关注内心的“小我”,读者进入“小我”往往是一个探微知幽的过程,李世成将这里的“小我”却发展成了一股更为冰冷的叙事,热烈度与群体狂欢式的可能性近乎不可衔接。他说“他要等待一只苍老的灰鼠经过/给它相同的姓氏”(李世成《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他又说“喧嚣的/任其藏在房间”(李世成《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
  我从李世成的诗歌里观察到了他与西方翻译文学强烈的互文关系,而不是与中国传统的诗学语境发生碰撞。在写到生活事件的时候他却多加尝试从更为平常的口语内提炼诗性,他能攫取单调无聊日子中的单调性和无聊性。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他这种浑然天成的孤独,或许赫拉巴尔在《过于喧嚣的孤独》里写下的一段话能够给我们以微妙的暗示:“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生活遗弃了月亮,诗歌将它重新拾起。我们经常发现这些奇异的关联性,一如写下的诗行那样自然温润。
其他文献
说的话越来越少,惜语如金  写的字却越来越多  往事像滑落的青瓷,哆嗦成了碎片  想在虚构中发出一点不和谐  滋长暗色的锋利  锲入第六感不快的空间  让穿着斗篷的魔鬼替代爱神飞进飞出  敏感让耳朵长出了薄薄的蝉翼,听见  野猫在屋顶对着月亮叫春  从旮旯传来野狗的交配声  或是酒鬼抱着电杆发出的降G调  打更般把夜的酒瓶敲响  抑或警察追贼时急促的步履  踢飞一只奶瓶  踩到一只狗脚  这些威猛
期刊
我以为可以等到一场雪——  一场大雪  城市被洁白的愿望  覆盖。所有的抒情通向明亮、丰美、大爱  其实不是这样的——  开门见山或者云山雾海  充满着歧义  炉膛是诚实的。装着火焰和灰烬  只有死守真理的人  才会在火焰中烧成灰烬  不要试着袒护自己  小寒之后是大寒  荒芜的世道从来没有尽头  如果洁白的愿望还在。总可以  等到一场姗姗迟来的雪  在“棉书堂”观马叙画展  一幅画挂上白色泥墙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农民是一位魔术师  而田与地便是他们手中的百变盒  向里面种什么瓜果就结什么瓜果  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地长大成一棵树  它们像一位母亲,孕育这土里的孩子  这使我不得不佩服,有关它们的伟大  而我重走这条乡间老路  眼前的田地却是一大片年久失耕的荒地  村庄的牛少了许多头,连人口也少了许多  剩下的是屈指可数的老人,看守一亩三分地  这些大片的荒地像一位母亲干瘪的乳房  又像村里的
期刊
“新湖畔”是立足新诗重镇杭州、辐射周边星城的一个诗歌群落,是杭州继“北回归线”“野外”之后第三支较有影响的当代诗歌力量,堪称杭州民间诗歌的“第三代”。其灵魂人物是许春夏、北鱼、卢山。“新湖畔”纸媒阵地为《新湖畔诗选》,已出5期。作为全国第一本诗歌公众号特辑的最新一期影响尤大。编委诗人除前三人,还包括尤佑、余退、敖运涛、双木、马号街。公众号平台则为“新湖畔诗选”,已出原创内容320余篇,关注者1万余
期刊
在静止中流动,  在流动中静止:  当虚无穿过时间,亿万年的浪花  瞬间凝固  石头赋时间以形状  岛给波浪留出洞穴与大片空白  太阳俯视之下  存在与此刻对等  哦,白鹭  ——送别沃尔科特  白鹭拒绝糅杂,一丝不染  一簇拒绝融化的雪  时伸时缩的脖子,细长,弯曲  仿佛不能承受尘嚣,  也无法抵挡天空之寂寞  独自徘徊,在暮色中期待什么?  没有国籍的颜色,没有种族的雪  注定穿过混杂的热带
期刊
落潮的沙滩上飞过一只海鸟  它不知道海水已换了一张皮肤  退潮的沙滩是安静的面孔  它想象那弯弧形是巨大的翅膀  细细的水波像指纹一样生动  它如兰花的脚趾踏在半空  它用翅膀把自己高高吊起  像一架风车吊着自己丰腴的大腿  滑过海面,滑过滩涂,它要寻找  落点,不能停在水面呼吸  这只飞翔的海鸟发出了鸣叫  它已吊不动自己的影子,那影子  越聚越厚,越来越低,吹一口气  就会掉下来,它拼命地把自
期刊
旧 事  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放开他  刚才他们还说着话  父亲突然走向路那一边  他和一个人搂抱在一起  手在那个人背上拍着  他隔着马路远远看着  听不见他们大声说些什么  两人互相递着香烟  然后那里升起一团烟雾  他们身后有株巨大的槐树  开满了白花,香气浓郁  他开始踢地上的石子  讓过路的人都知道  这是一个讨厌的小男孩  此时父亲忘记了他  过了很久也许只是一会  父亲重新拉起他的手 
期刊
此时 阳光已拂过了我的大半生  風拂过树  树拂过水  水拂过石头  我坐在离石头最近的木椅里  春天的小草从矮小的几株到没膝深的一片  仅是一个春天的事情  我看着每日初升的太阳淋在河面上  金灿灿的一片  分不清是阳光碎在了河水里  还是河水碎在了阳光里  石头一动不动  而我深深地沉醉在这散碎无解的日子里  河水依然追逐着河水  风追逐着风  渐渐地 木椅没落于风中的夏雨里  我孤独地没落于
期刊
主持人语:  本期四位女性诗人的作品展现了很大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沈木槿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曾写出一批让人吃惊的诗作,从近作中看到她在寻求洗练的语言效果以及语句之间张力。黄茜用宏阔的视角和富有激情的语言回溯了两河文明源头之一的幼发拉底河,读来让人感到波澜壮阔。安海茵的诗更富温情,注重于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期许、对逝去之物的眷恋、对现实的抗衡和独自面对的寂冷。冰水的诗则多了一份小清新和对细微之物的敏
期刊
一首诗的细节活络与否,形象是否明晰,全赖诗者对诗歌结构有无施与厚意的绸缪。星芽的《人类史》中,“鲨鱼:常用牙齿撬开啤酒/鸵鸟:藏起父亲的一支领带”——这一俏皮的言说,令人忍不住联想起鲨鱼锋锐的牙齿和鸵鸟缺毛的脖颈——“牙齿/酒瓶”、“鸟脖/领带”——这是一种尖锐与尖锐、柔软同柔软间的纠葛,是星芽搅起的一出黑色幽默短剧。接下来,星芽将“我”适时放进叙事场,“情感”出现:“如果哪一日 活在族谱中的人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