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机遇与隐忧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ke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也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忧。
  关键词:合作社;机遇;隐忧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有可靠的法律保障。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各地也陆续出台了配套的条例、办法,对合作社登记、经营行为、权利义务等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合作社只要依法经营,就将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2.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如“工商登记免费;合作社销售社员产品视同农民自产自销,免征增值税;流通企业购入合作社产品,可按13%抵扣增值税;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资金扶持;用电享受农业用电价格;用地优先安排”等。我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政策,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纳入农业产业化的大盘子,列入镇(街道、区)责任制考核,对年终评比中考核前五名的合作社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商标、申办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给予不同数额的补贴,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极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不改变,农民的应得利益就得不到根本保障。迫切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拳头,一个声音对外;同时,大的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厂家和大型的农产品销售商,如直接同一家一户农民交易,将大大增加运营成本,也需要同农民的代言人进行交易,降低运营成本。在此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成为沟通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与纽带。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截止到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00多家,入社农户达到2.8万户,带动农户7.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作用。但快速发展的背后,种种不规范行为如不得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隐忧一:合作社的不规范行为将影响到合作社的健康成长
  1.经营行为公司化。合作社经营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合作社全体成员利益的最大化,而相当一部分合作社经营理念不正确,将合作社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的最终目标。在经营行为上,以合作社名义低价购入农用生产资料,按市場价格卖给社员;对社员的产品,压级压价,社员不能享受因组织起来带来的收益。
  2.服务行为功利化。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是合作社应尽的义务,而部分合作社功利化思想严重,将技术、信息服务变成某种农用生产资料的推介会。
  3.分配行为随意化。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年终返利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但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对此部分盈余,随意处置,不分配或不按规定比例分配,农民应得的利益被侵占。
  4.生产行为无序化。按照合作社建设要求,农民加入合作社后,要按合作社要求,统一生产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而部分合作社,对社员的生产行为放任自流,生产资料使用、管理技术运用都由社员自行决定,致使社员生产的产品,质量、规格、等级千差万别,给合作社的营销带来极大的不便。
  5.组织形式松散化。按照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应是紧密型联系,利益共享,风险均担。而部分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发生的仅是典型的商品交易关系,入社社员没有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利益,对合作社没有归属感,相互之间违约、不履行义务现象时有发生。
  6.存在状态虚拟化。部分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或为某些部门完成任务而成立,根本没有准备正常经营,因此,从成立之初就基本处于“死亡”状态,虚拟化现象严重。
  隐忧二:合作社数量的快速增长限制了发展的潜力
  按我市目前400余家合作社的数量来看,即使合作社对全市农民实现全覆盖,平均每个合作社极限规模为社员300户,土地面积1400亩。按此规模计算,从事粮食生产的合作社,平均极限经营额为200万元,从事果品生产的合作社,平均极限营业额为2000万元。而从我市情况看,粮食作物面积大,合作社少;果品面积小,合作社多,按此计算,每个合作社的极限经营规模为1000-1500万元。此种规模,要想取得与大型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厂家、农产品销售商家平等的地位,远远不足。
  隐忧三:业务范围的相似性极可能造成恶性竞争的出现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阶段,政策的扶持重点在于规范合作社行为,发挥其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同质性,注定了其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业务单位的雷同,导致同业竞争不可避免地出现,为此,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种种以利益为主导的恶性竞争将愈演愈烈,严重损害行业的利益。如任其自我发展,极可能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局面的出现,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1.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建立合作社发展“纠偏”机制。(1)应建立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正抓到农民需要的点子上,抓到农村发展经济的关键处。(2)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彻底改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存在的重发展、轻规范的做法。(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规范行为,在劝诫的基础上,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惩处。
  2.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点由数量型增长转变到做大做强上。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建设成为能够充分抵御市场风险的“航空母舰”。鼓励相关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构建有强大实力的“航母战斗群”。
  3.超前规划,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极可能发生的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超前规划,提出解决措施,避免因恶性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全球都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石油危机,我国也不例外,困难存在于各个方面,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现如今石油企业思想政
近日,大黄鸭在京展出了一个多月。这只在中国度过了“中秋”及“国庆”双节的庞然大物,从9月初进北京后,接待大黄鸭的颐和园和园博园两所公园,仅门票及其他收入就分别过亿。
应用PD法(电位差法)Cl-离子扩散法测定了混凝土的渗透性,抗冻性,抗硫酸盐侵蚀及碱-集料反应。阐述了大口径排水管用混凝土的渗透性对耐久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Cl-离子扩散系数小的混凝土试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中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重要支柱。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因此,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探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
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水杨醛、氨基乙酸、乙酸改性的聚邻苯二胺膜电极(PODB)配合Ni(Ⅱ),形成PODBd-Ni(Ⅱ),PODBh-Ni(Ⅱ),PODBe-Ni(Ⅱ),PODBa-Ni(Ⅱ)电极。红外光谱显示,Ni(Ⅱ)是由于改性物质和PODB以酰胺的形式结合,从而引入更多的含孤对电子的元
摘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群众路线;“四风”;作风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群众路线
摘 要 本文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模式,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数字资源 个性化服务 学习空间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公共知识和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邻苯二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在水相中反应制备了橡胶防老剂MB(α巯基苯并咪唑),讨论了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对产物熔点和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产率较高的反应条件:成环反应温度为2
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习管理外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解决在组织实习教学中的遇到的困难,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不仅使学生增加对理论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而且也使学校、教师、和实习企业三方找到一种更加合适的合作模式。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规划要求,河南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原来注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旅游高职教学也应该根据整个旅游人才
一、前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即使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高职院校的体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环节,而体育又是学校体育工作具体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现行的体育教育模式是否满足高职院校女生身体锻炼的需要,他们对体育课有何新的生理、心理需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高职院校女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女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深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