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限制与禁止开发类区域,承载着环境公共利益。由于现行立法缺乏对保护区内农民的正当利益保护加以充分考量,从而引发农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与管理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依据利益补偿理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对农民合法利益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更新自然保护区的立法理念,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生态公共利益与保护区农民私人利益的平衡。
【机 构】
:
辽宁大学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基金项目】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1BFX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限制与禁止开发类区域,承载着环境公共利益。由于现行立法缺乏对保护区内农民的正当利益保护加以充分考量,从而引发农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与管理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依据利益补偿理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对农民合法利益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更新自然保护区的立法理念,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生态公共利益与保护区农民私人利益的平衡。
其他文献
我国现代家庭中成人常常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有求必应,更甚有求速应。经研究发现,对于需求不能及时满足而吵闹的孩子,性格和行为往往缺乏自控力,不善于等待,这
财富的主导形式从使用价值的具体财富、交换价值的抽象财富到使用价值和价值辩证矛盾运动的历史嬗变进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幸福论体系。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亚里士多德、斯密财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一支笔、一面墙、一张嘴、一本书进行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
人类道德培育的规律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伦理控制力的失效,呼吁道德建设走伦理制度化之路。作为道德建设日益重要的部分,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是环境道德建设的未来趋势,也符合环境伦理作为一种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伦理的特征,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环境伦理制度化主要有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要求自身的制度化以及环境伦理渗透到已有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中的两种制度化路径。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既具有一般伦理制度化的普遍限度,也存在其特殊的困境。
审美经验是一个时间性过程,但鉴赏判断作为审美经验的中心环节,它的时间性过程需要分析与描述。从感性直观到反思判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获得两种愉悦:鉴赏判断在
今天的孩子物质生活是非常的富裕,但是精神生活的确是贫乏的,几乎每天被各种学习所包围,心感觉特累,没时间也没地方得到有效的释放。人是诗意栖居,笔者通过诗化的课堂带给学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成长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生最为稚嫩且身心不断成长的关键性阶段,需要幼儿教师加强重视。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往往都是偏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认知
作为特校的语文教师要相信每一位残疾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要通过教育引领、发展他们的这种创造潜能;更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不断开创崭新的未来,让他们能从语文
拉克劳提出了社会不可能的论断,在他看来,传统的结构主义的总体系统性的社会是不可能的,社会是差异的无限游戏,社会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话语。齐泽克则进一步用精神分析的征兆理论解释了社会不可能性,指出征兆是社会不可能的实证化的外在表现。但是,齐泽克和拉克劳又都认为,虽然确定意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建构,可以达到相对确定意义上的社会,即建构一种可能的社会。由此看来,社会是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这就是社会建构的悖论,也是社会的宿命。
艺术学门迎来研究与教学上的新挑战,出现了自己的学科忧思。艺术学门在研究上遭遇如下新挑战:社会影响力提升但学科实力薄弱,艺术特殊性凸显而艺术普遍性淡忘,普通艺术学独立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