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新课改已经进行五年了,笔者也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创新,对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做了一些总结,敬请各位同仁指导。
一、灵活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程要求突出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感知鲜活的历史。但在实际操作中,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变成一部分学生的专利,只有这部分学生参与活动,回答问题时也是这部分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要么看书要么做题,没有融入到集体活动中。这与教师设计学生活动的初衷相违背,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活动方法进一步探索试验,笔者采取了分组的方法,把全体学生分成A、B、c、D等若干组,A组的学生依次被编为A1、A2、A3等,B组的学生依次被编为Bl、B2、B3等,依此类推。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代号,教师提问的时候只叫代号,被提问的同学根据回答的程度适当加分,举手抢答的同学另加抢答分,取得的成绩不仅代表个人,同时代表所在的组。比如,A组的A3抢答问题,在事先的讨论活动中A1、A2、A4等同学提供自己的想法、答案,以使A3回答的更完美,A组的加分就能多一些。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开发本地历史资源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开发本地历史资源的重要价值,也不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
实际上,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学生历史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因为学生大部分是本土成长,在本地求学,有着最朴素的感情。齐河县当地虽没有历史遗迹。但是有一些历史传说、历史故事。笔者调查过一个有影响的故事,据老人们说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肖华司令员带领部队在齐河县这一带进行抗日斗争,将专门与八路军和人民为敌的伪顽队伍在枣杨村一带打垮,使这一地区的抗日面貌有很大改观,自此肖华支队打枣杨的故事在我们这里广为流传。于是,笔者让学生当了一回记者,分组访问了枣杨村以及附近村庄的老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收获很大,得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而且综合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对我们的课程资源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三、变“学教材”为“用教材”
部分教师由于手上可靠的素材少,又不善于开发,备课和上课就成了一本教材走天下,奉为掌上明珠。
其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把教材作为学习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汲取历史营养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惟一途径。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为新课标服务,而不是死学教材。一切为新课程服务的史料、图书、网络资源等,只要是可靠的,都可以用到学生的学习中,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不搞教条主义。如果把教材上的观点当作千古不变的真理,显然不符合课改的精神,达不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包括教材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實现分层教学
一个班级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各有不同,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弊端很多。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把这种教学方法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上一学期笔者是这样做的:在上课前发一张学案,然后收上来,教师批阅一下,对每个学生的大致情况就有了解。上课时老师有了一定的依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类指导和评价,效果很好。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很多教师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当务之急。
教师是新课改实施的主体,教师综合素质高低决定着新课改实施的程度。作为一名现代型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是多面手,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厚积而薄发,才能灵活多变地驾驭课堂。广大教师应该抓住当前的时机,参加进修,加强培训,不断学习提高,以适应变化的新形势,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
一、灵活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程要求突出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感知鲜活的历史。但在实际操作中,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变成一部分学生的专利,只有这部分学生参与活动,回答问题时也是这部分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要么看书要么做题,没有融入到集体活动中。这与教师设计学生活动的初衷相违背,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活动方法进一步探索试验,笔者采取了分组的方法,把全体学生分成A、B、c、D等若干组,A组的学生依次被编为A1、A2、A3等,B组的学生依次被编为Bl、B2、B3等,依此类推。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代号,教师提问的时候只叫代号,被提问的同学根据回答的程度适当加分,举手抢答的同学另加抢答分,取得的成绩不仅代表个人,同时代表所在的组。比如,A组的A3抢答问题,在事先的讨论活动中A1、A2、A4等同学提供自己的想法、答案,以使A3回答的更完美,A组的加分就能多一些。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开发本地历史资源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开发本地历史资源的重要价值,也不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
实际上,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学生历史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因为学生大部分是本土成长,在本地求学,有着最朴素的感情。齐河县当地虽没有历史遗迹。但是有一些历史传说、历史故事。笔者调查过一个有影响的故事,据老人们说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肖华司令员带领部队在齐河县这一带进行抗日斗争,将专门与八路军和人民为敌的伪顽队伍在枣杨村一带打垮,使这一地区的抗日面貌有很大改观,自此肖华支队打枣杨的故事在我们这里广为流传。于是,笔者让学生当了一回记者,分组访问了枣杨村以及附近村庄的老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收获很大,得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而且综合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对我们的课程资源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三、变“学教材”为“用教材”
部分教师由于手上可靠的素材少,又不善于开发,备课和上课就成了一本教材走天下,奉为掌上明珠。
其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把教材作为学习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汲取历史营养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惟一途径。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为新课标服务,而不是死学教材。一切为新课程服务的史料、图书、网络资源等,只要是可靠的,都可以用到学生的学习中,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不搞教条主义。如果把教材上的观点当作千古不变的真理,显然不符合课改的精神,达不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包括教材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實现分层教学
一个班级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各有不同,运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弊端很多。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把这种教学方法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上一学期笔者是这样做的:在上课前发一张学案,然后收上来,教师批阅一下,对每个学生的大致情况就有了解。上课时老师有了一定的依据,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类指导和评价,效果很好。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很多教师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当务之急。
教师是新课改实施的主体,教师综合素质高低决定着新课改实施的程度。作为一名现代型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是多面手,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厚积而薄发,才能灵活多变地驾驭课堂。广大教师应该抓住当前的时机,参加进修,加强培训,不断学习提高,以适应变化的新形势,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