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科到博士的非凡方程式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他是一个平凡且普通的农家孩子,一路走来,有汗水泪水,有掌声喝彩,有成功挫败 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即使遇到挫折困难,也要沿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直到可以御风飞翔这就是王学东的人生态度,也许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精华
  
  策划 执行:何 竞
  受访人:王学东
  
  王学东,出生于七十年代未,1997年考入内江师范专科学校(现为内江师范学院),2000年毕业来到乡镇中学任教,三年间获得四川师范大学的自考本科证书,2004年,考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就读硕士学位,2007年,考上四川大学中文博士研究生。一路走来,他的成功模式诀窍在哪里呢?请看我们一一解答“七大X方根” 吧!
  
  X1把目标指向诺贝尔文学奖
  
  我知道,你会奇怪我为什么当时考一个专科就屁颠屁颠去读了,本来大家都劝我复读的,我仔细想了想自己家里的环境,家中养着我和妹妹两个孩子,我们一家四口住在山上,每年只靠养猪、砍竹、卖菜过日子,手里总是紧巴巴的,想着复读一年的“多余费用”,又想着我念师范就可以“早点毕业早点就业”,就这样,在大伙一片“可惜”声中,原本打算学艺术的我,走进了内江师范专科学校的大门。
  读大学的三年,也许有的同学会选择“混”过来,反正无拘无束,课业负担也不重,特别是像我这样被“落”到专科的同学。我不愿意这样过,所以进大学第一天,就为自己制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尽快毕业,找个工作;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一个目标,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大学期间,我明白了对家庭的责任也许比自我的理想追求更加重要,即使我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艺术类,但是将来作为一个师范毕业生,在我们当地的就业比较有保证,也可以让父母不再那么操心劳累。这样一想,就觉得责任也是一种快乐了。它首先是给你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还有就是“很男人”,所以你才会感受到肩头的担子,感受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这种责任感,在我看来昭示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价值的终极体现。
  当初家里不富裕,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不多,身边有些同学,到专科学校后就把理想啊奋斗啊都抛之脑后,每天比吃比穿,活得很“潇洒”,我根本没有资本和他们比这些,当然,我也不认为奢侈的吃穿就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所以心很容易就静下来,既不茫然浮躁,也不自暴自弃,而是暗暗向着自己目标努力。大学的图书馆提供给我的精神食粮,让我感到由衷的感激和满足,虽然我只能吃最便宜的饭菜,但是精神上并不贫穷。生活的磨难并未阻挡我青春而激情的步伐,我神色怡然心情也坦然地做着这一切时,我不再埋怨自己与艺术学科的擦肩而过,也不再惧怕自己未来茫茫。
  第二个目标,多少有些“年少轻狂”的味道,那就是我对诗歌的迷恋和热爱在大学期间有个小爆发,所以,我才出了一本自己的“诗集”,大概收录了自认为得意的一百多首诗歌,现在看起来可能觉得青涩幼稚,但是当时,我却很认真地进行了“一个青年男子彷徨期的寻觅和探索”,我的灵魂在诗歌中得到宁静,同时也在诗歌中成长成熟,我更不能否认自己喷薄而出的激情,它们像一束狂妄而热烈的火,将我燃烧成一个积极上进的青年学生。当时,在我的第一本手抄本诗集上,我郑重写下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几个大字,我对自己的目标要求便是:王学东+诗歌+英语(自我翻译)=诺贝尔文学奖。为了达到这个理想,我的大学生活过得相当充实,对诗歌的孜孜探索和对英语学习的常抓不懈,让我的每一天都讨得有目标有动力。
  当时专科学校并未严格规定学生必须过四级才能拿到学位证,但我却认认真真做着考级的准备,还口出狂言:我不但要过四级,还要过国家六级!好多同学认为我是痴人说梦,他们已经习惯了英语课上的呼呼大睡,考试时费劲心思来准备“小抄”,我身处环境的英语学习氛围的确不理想,但就是因为这不理想的存在,更加激起我内心的斗志:我要与之抗争,我要挑战自我,只要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走下去,我就无愧于岁月悠悠,白云苍狗,对得起为了自己学费而辛勤劳作的父母家人。我的坚持无疑是痛苦的,要经受太多诱惑,但我总是含笑对劝我“不要把自习教室坐穿”的同学说:你们去玩吧,我还想多背几个单词。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在大学里掌握多少知识,他的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其自制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我没有埋怨过自己在一所专科学校里度过了三年青春,对我而言,这是极大的财富,让我懂得不仅要和生活妥协,要为了生存做出一些必要印“牺牲”,更要懂得从生活责任里寻找艺术的美感,因为,日常生活本身就是诗人实践的基础,不管多璀璨的艺术花朵,都深深植根于肥沃大地。
  高三求解X(1):对高三同学而言。拥有目标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到每一天的学习计划,大到将来的志愿填报,“目标”二字都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有些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许只是因为你没有做,所以才一直原地搁浅的。试一试,从今天起,做个有目标印人,并踏实走好腳下每一步吧!
  
  X2将自由照进现实
  
  2000年,大学毕业了,我来到乐山黄丹中学任教,当时乡镇老师属于“紧缺物资”,所以我一去就带了一个班的语文课,两个班的英语课,同时兼任班主任。最夸张时,因为老师不够,我还教学生物化学物理美术体育……好像我是无所不能的Supermon,日子规律而紧张地滑过指尖,每天就像陀螺一样,一睁开眼就打仗似地从这间教室到那间教室,从这张考卷到那份作业,还要抽出时间来家访。
  这是我人生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为自己设立了三个任务:育人、自考、创作。概括来讲,教书首先是一种责任,需要教师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当我以教书为核心去教导学生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我就必须要去主动充电;而语文教育是“大语文”,我非常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我也会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去进行创作,甚至用自己的作品来为学生讲解,使他们更好地感悟艺术,并且因为所阅读作品的作者就在讲台,就在身边,从而消解他们对艺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生疏感和隔离感。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这不是自夸,而是我极力挖掘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成绩提升,而是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认识以及对自我人生的把握。当时因为我是新老师,学校分了“好班差班”之后,“理所当然”地把“差班”甩给了我,班上学生的成绩普遍不好,最开始很让我头疼,因为我付出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他们喜欢自说自话,也不听老师讲道理。但我在短暂的沮丧后及日寸调整了自己,即使跟着这些“差生们”一起成长,我也 想尽量帮助他们挖掘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我认为学生天性应该是自由且活泼的,他们最初并没真正体会到我所说的“自由活泼”是有着一个基本的原则,我很喜欢看到一个富有激情的个性学生,但是却不愿看到一个以自由为名,随意放纵的孩子,这个“度”就在于“责任”二字,只有你对人生负起责任,才能畅谈自己的个性和活泼。
  我用了很多方法来启发学生正确的自由观。当时由我主持召开的班会是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活泼的。记得有个春天,我们一起去放风箏,我告诉他们,风箏能飞这么高,和手里这根绳是分不开的,看上去风箏线是束缚,实际是最安全的保护,如果绳断,风箏也只能跌下高空,不能再潇洒逐风了。学生并不是生来就顽劣的人,他们只是没有看清自己未来需要担负的责任,自己在社会中欲扮演的角色,以及成长过程中无法排遣的叛逆心理,让他们惶恐地迷失。我从不粗暴地责骂他们,而是选择这些循循善诱的方式。多年后,有一个教过的学生来信,他恭敬写下:王老师,谢谢您曾经的教诲,否则,我们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成为跌落泥地的风筝,在社会的残酷现实中摔个尸骨无存。
  另外,当时我上语文课,在讲授教材知识以外,我还鼓励学生创作,也拿自己的诗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大家“自由”去创作,并且选择他们之中好的作品准备集结出版。在课堂上,我请大家来分析和感受我大学时代所写的诗歌,比如那首《天空》:我是倒插在天空/这一块蓝蓝土地上的一棵活动植物/我的头发扎根在天空中/吸收白云、蓝天和阳光的养料/我的手和脚是四片叶子/把从天空中结出来的星星/撒满大地。班上的同学大多是农家子弟,缺乏与外界信息的沟通和实践,接触的知识面与城市学生相比狭窄得多。但是,通过语文课上这种“冥想”,他们对手人生有了更好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年轻的心灵在诗歌这种纯美的艺术面前被轻轻打开,犹如推开窗,便能看见更好的风景。班上有两个学生从此迷上了写作,一个专注写童话故事,一天写一个;另一个开始写日记和诗歌,其中有些诗歌写得比我还好。不管将来他们会不会坚持走这条路并且获得成功,重要的是,他们在尝试中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艺术和文字的魅力,也丰富了他们的少年生活,带来了生动而难忘的成长。
  高三求解X(2):目前坐在高三教室印同学们,请你们知道追求自由之路不是一味放纵,而是学习怎样建构自己,自由地寻找:什么才是我想要的,什么才是我最终的目的。
  
  X3发现不足,自我充电
  
  选择自考本科文凭,是因为我在教书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我想把最好的统统教授给我的学生,如果我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就必须不断“充电”,补充自己的养分。当时学校安排给我的工作紧张,不但要带这么多班的课,还要当班主任并且监督早晚自习,批改作业,与家长交流……闲暇时间虽不多,但因为我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没有电视和电脑,下班后陪伴我的也是书籍,简单的环境让我的心境也变得简单通透起来,我常常在办公室看书直到很晚,走出来时,迎头撞上明亮的星星,心里是坦然而愉快的,我会开心地告诉自己:哦,又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当时,我的想法就那么单纯:自考是为了提升自己能力,这样才可更好地教书育人,所以我没有把它当作敢死队的任务,心态很平和,看书的效率也高。如果考生们能始终保持良好心态,也会在平常生活中发现很多美好。辛苦地温书之后,我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是打篮球,学校每周都要组织一场教师篮球赛,理科一组,文科一组,酣畅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我会感觉自己的精神再度振奋,又有了重新投入学习的激情。周末,我喜欢回家看望父母,帮他们干些农活,爬爬屋后的山,在静谧的风中坐着看看书,或者站在空气新鲜草叶繁盛的山顶,有时兴趣上来,也会伴着泉水的叮咚唱美妙的歌曲,放开喉咙,让广博山林都回荡自己年轻而富有生命激情的歌声。这样,生活中所有的小小不快、学习上遇到的一切挫折转眼间都烟消云散了,心中鼓荡着美好而温柔的情感,对大自然、对亲情、对我目前拥有的一切充满了感激。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已经拥有太多太多上天的恩赐了啊!就这样,2003年,我心态格外平和,很多朋友甚至称我是“轻而易举”就拿到了四川师范大学的自考本科毕业证。
  高三求解X(3):每天吸收知识养料时,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还有什么缺点不足?而不是自负满溢。
  
  X4在生活与理想的多棱镜中完善自我
  
  诗歌是我毕生的朋友,我一边教书一边读书,还一边在诗歌中和古今中外的“朋友们”交流。在那些隽永而美丽的诗句中,我的精神总是愉悦幸福,从不寂寞。我的灵魂在诗歌中周游四方,和伟大的思想碰撞交谈,在诗歌中受到洗礼,诗歌让我的人生态度变得越来越豁达明朗。在教书期间,我又拥有了四本厚厚的个人诗集。处在我当时的环境,身上负担着经济的压力,时间精力如何调配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育人、自考、创作这三者关系非常关键。如果我思想偏激,非常极端地看待问题,许就会自怨自艾,觉得自己被“发配”在一所乡镇中学教书是非常不幸的事,从而满腹牢骚,甚至破罐子破摔。其实换个角度看,不必将自己推向对立面,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存的,我和学生、自己的事业理想、以及我的诗歌世界本来就站在同一边,我只有做好这三件事,才会得到一个更完善的自我。这既是诗歌给我的启迪。也是生活予我的箴言。
  拿到自考文凭后,我并没有太大的欣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很快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知识极度不够,思想亦不成熟。我不希望自己的“半成品思想”误导学生,不但让学生“建构”自己,我对自身其实也一直存在于动态的“建构”之中。思虑再三,通过分析解剖自我,最终我调整了目前的“建构方程式”,没有犹豫地,我有了进一步求学的欲望,决定报考四川大学的中文研究生。
  高三求解X(4):我相信,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特别是高三学生,前方路上都横亘着高考,它公正且公平,只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所以最后才会有不同结果。
  
  X5乐在其中的“社会责任感”
  
  有人说我很狂妄,一个乡村老师想报考川内“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且还没有辞职,身后拖着几个班的孩子来复习,没时间也没精力参加任何考研辅导班,胜算有多少呢?我是在赌气吧,自从一头扎进诗歌海洋,我就有了骨子里的“骄傲清高”,别人指指点点怀疑我做不好的事,我就偏要做好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我并不是吹牛,而是有能力,一步一步踏实完成自己设定目标。
  从考研的复习时间讲,我的确是不占半分优势。回想当年走过的历程,我很奇 怪,竟没有感到多么不堪的苦累,反而心情轻松。我主要是利用下班和早自习的时间,晚上看书到一点钟,早自习也可以利用起来,和学生一起学习,同学们还私下评价王老师是“才、勤”皆备。如果要谈到学习方法,我自己坚持的核心是:我所看的东西对我有什么用?即使像政治、英语这样被称为“难啃”的专业课,只因人是社会的动物,你不能与这个世界割断联系,相反,还必须对此有清晰认知,所以学起来时我也有一种“社会意识感”在里面,并不是孤立地掌握一个单词、一条定律,而是“尽全力掌握可能对我有用的知识”,有这个思想指导我,自然觉得考研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反而乐在其中。
  我喜欢凡事问个“为什么”,有时看文学类专业书看不下去了,理论深奥,而我身边并没有明师指点,上网也不方便,不能爽快解决问题时,我会合上书,从比较浅显的角度出发再来考虑这个问题,从简单的“为什么”一步步再过渡到复杂的“为什么”,其间不断克服阻力,就像一场“打通关”的游戏,每升一级,心里的满足都会更深一分。就这样,我“连蒙带猜,尽情联想”地读完了考研必读书目,且受益匪浅。
  高三求解X(5):原来,当你真正想千一件事时,自然而然就知道该怎么安排时间,怎样做才最好了。鲁迅先生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现在有不少考生抱怨说自己没有时间,其实只是还未学会利用时间。
  
  X6 让身上的“两个我”和平共处
  
  2004年,我正式成为了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谈起这三年来在学校的收获,我想应该是这样几方面:写了更多的好诗,碰上了很多好老师。也更认真地读了一些社会哲学方面的书籍。这几年,我一直在拼命读书,思考了一些人生问题。回望我曾走过的求学阶段、执教阶段,我愈发清晰地看到自己所收获的成就和身上的不足。在社会中,一个个体该怎样更好地成就自我呢?
  我想说说孙悟空。他身上就隐藏着两个自我,一个是很强大也很任性的自我,另一个却是解救大众堪称世间通俗道德模范的自我。孙悟空把这两个自我很好地包容了,起初他需要“紧箍咒”的约束才能朝“大众自我”方向偏移,但慢慢的,他身上顽性减弱,佛性增强,就能更加自觉自愿地协调好两个自我的关系了。这也是我不断阅读和思考后得出的结果:我需要更多书籍的力量来完成更好的自我,让身上存在的“两个我”不要冲突打架,而要和平共处,更好地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和获得自我。
  “两个我”,可能是自卑和自负,可能是潜心向学与沉醉红尘,也可能是你对理想与现实的定位,这两个我,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既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心中的天平称出最适合自己的重量,不要因为偏向利益而遗忘理想,也不要因为空谈乌托邦而丢弃现实。我愿意做一个在梦想中打拼出灿烂未来的人,这使我的两个“自我’在生命中完好地统一。
  在川大读硕士的三年,我表面理性而积极。但内心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惶恐,所以惟有珍惜时间,努力读书,不断学习,这是我奋斗的动力。危机感的存在,从来都没有让我感到“惶惶不可终日”的难受,反而鞭策我,令我更加上进。我和所有的学生一样不喜欢考试,甚至有点“怕”,但是我从不因此而逃避,带着“恐惧”去生活,不断拷问自己“到底要成为怎样的自我”,是一场精神的炼狱,却由此能让你凤凰涅槃。
  2007年6月最后一天,我们像匱法学校的哈里波特们一样,穿起了长袖宽摆印硕士袍,参加了川大毕业授位典礼。直到那一天,我才敢肯定地说:选择继续读博,是我自己认定要走的路,没有错!
  高三求解X(6):也许考生身上都住着两个小人,一个总想去玩,去逛街打球看电影;另一个就正义凛然地劝说自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不是令人惊恐的事,其实每个人都存在勤奋和懒惰的两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自我调节”。
  
  X7博士“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07年,我原本可以拿着硕士文凭就业的,中国电信公司和一所高校也先后向我伸出橄榄枝,但是因为我对诗歌的热情而放弃了就业机会。如果可以将工作和爱好结合起来,让我一心一意去发展,我会开心得多,就像一个人选择做医生,他是将此当作自己一辈子最后的依靠,一生一世为之献身的工作,若他是立志于此,他会很欣喜,但若他没想好就走上这条路,恐怕会愁眉苦脸去救人,连患者都感受不到医生的热情。我自然可以到外面找一份工作,拿不菲的待遇,但是与诗歌剥离的我,不算是完整的我,这样的生活会让我陷入更加深重的困惑。
  父母都在农村,年纪大了,没有固定收入,我一味读书,难免被人笑作“书呆子”,但我已为自己确定了下一站目标,现在只有朝这个方向努力,人生才有动力和幸福:如果有机会,博士毕后我想在高校任教,这是一个较好的“安身之所”,不仅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我喜欢的图书馆,有可以交流的知识分子,最关键的是,它能够靠“思”和“写”为生。
  攻读博士,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几乎每天都面临着课业、考试、论文等压力,但我还是感谢自己最终选择了这条路,我的导师李怡教授是一个很有才华,并且靠自己才华获得大众承认的学者,他是我的榜样,也是在我困乏劳累时鼓舞我继续赶路的精神力量。
  我不在意大家对‘博士’二字投来羡慕或嘲讽的目光,对我而言,能坚持自己的梦想,走好人生每步路,就是我理解的幸福,我感激上天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同样,也感激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坚贞地守望最初目标,从未有过后退与懈怠。这是一种顽强的内在力量,它早已超越“博士”二字带给我的喜悦感,它已在我身体里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高三求解X(7):我对大学的理解,从来就是“为自我寻找和自我实现所提供的场合,让人懂得自我之学”。考生们如果能更加理解大学的意义,懂得自己现在辛苦勤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会化作一种内在动力,鼓励自己不断前进。
  博士感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模式,在此我非常感谢诗歌,能让我表达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开垦出一片思考的场地,呼唤真实,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我一直凭靠自己每一阶段的目标设置和一步步的努力奋斗不断接近梦想,现在,愿我像普希金说的那样: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宁静,就让我自由而宁静地呼吸吧,然后积聚力量,不懈努力,真正抵达我心中的梦想国度。
  
  (编 校 何 竞)
其他文献
内涵:吃什么?怎么吃?吃得健不健康?    上大学以来,每逢家庭聚餐我都要经历以下对话:  长辈甲:上大学学什么专业啊?  我:食品科学与工程。  长辈乙:哦,不错啊。以后一定很会做菜。  我:……(汗)  不可否认,“做菜”的确是该专业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譬如酸奶和面包的制作都可能出现在食品工艺和培烤工艺的实验中,甚至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都可能围绕“做菜”的相关内容展开。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
期刊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位CEO在三年之间对企业的管理上的感触,并以大量案例论述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老子也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就可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同样,大学是我们每个人目前的事业,在选择时,也有更多的细节需要去了解、去做,稍有忽视,可能就只能仅仅成为我们的一个梦想。究竟报考大学有哪些细节值得我们去关
期刊
我是2005年参加高考的,当时山东省文科一本控制线是572分,而我考了580分,刚刚高出一本控制线8分。当时,面对这样一个优势不明显的分数,我可是伤透了脑筋。填报一本院校,名牌的很难上,更谈不上被喜欢的专业录取;填报二本院校,完全可以挑挑拣拣,但又实在有些不甘心,毕竟,自己是过了一本线的。经过再三斟酌,我还是决定在一本院校上冒冒险,即使录取不了还可以去很好的二本院校,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经过
期刊
如何选择军校的专业一直是困扰许多考生和家长的难题,因为面对的是平日里很难接触甚至从未耳闻的专业。下面,笔者就对选择军校专业的流程进行简要的介绍。第一步,军种院校的选择。也就是,你要先定位海、陆、空哪一个军种的院校:第二步,兵种院校的选择。兵种院校属于军种院校的下一级,以报考陆军院校为例,陆军院校又包括炮兵院校、步兵院校、装甲兵院校,防化兵院校等;第三步,院校具体专业的选择。比如,考生选择了一所炮兵
期刊
说 明    为了让读者对本次前十强专业排名的来历有所了解,我们对排名的有关情况给大家先做个交代——  权威:本次排名的数据以教育部给本刊独家提供的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分专业在各省(区市)录取分数线”为依据。  全面:统计的院校包括在提前批和本科一批中录取的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所有大学,共近110所。  客观:为了让排名更客观,更具普遍性,我们以各省(区市)为单位,以
期刊
高分考生魏赫两次踏入了“同一条河流”,在他熟悉的中学里“复”读。  2006年高考624分、2007年高考618分、少数民族地区考生、2006年高考时为省级三好学生,这切,让魏赫在高考的竞争中很有优势,而落榜、复读却偏偏两次“眷顾”他。  2006年高考的志愿情况,魏赫及家人已记不清楚了。但不难推断,如此高分,落榜多属志愿填报失当。  我们还是来看看魏赫2007年落榜的缘由吧。在提前批和本科一批,
期刊
说到“女性”二字,人人都不陌生,但说到“女性学”,许多人或者就一头雾水了。是“学医的”?或者是关于“妇产”的吧?还是“育幼保健”?……当初,我被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录取,一些亲戚朋友及同学就作出这些反应,现在想想真是忍俊不禁。  高考分数揭晓后,我和所有考生一样面临志愿的抉择。当看到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女性学”这个专业时,我眼前一亮。近年来,家庭暴力、女性就业歧视、职业女性困扰等话题逐渐趋热,社
期刊
本刊讯1月75-16日,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省级招办主任联席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提出,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阳光工程”成果,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改革、严格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安全和有序,促进高考改革和招生管理再上新台阶。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在会上回顾总结了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她
期刊
我的家乡是一个海边小城,那儿住的几乎都是汉族。在得知我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录取时,周围人的疑惑神情可想而知。有人劝诫我说:“你知道民族学是学什么的啊,别学完了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更有甚者说:“到时候把你分配到边疆去,让你一辈子回不来”,在担心和犹豫中,我迈进了中央民大,迈进了民族学这个我闻所未闻的领域。现在想来,或许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吧, 因为经历过之后,才渐渐发现这儿才是自己一直的梦想所在。
期刊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生命科学与技术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态学、植物学、有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自然地理学、 区域经济学6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