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修辞批评的价值与意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文学诗词作品中修辞批评是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古诗十九首》中诗人在探索审美价值的过程中,在多处巧妙地应用双关与隐喻的手法,来对诗词进行修辞。本文对该种修辞批评的价值与意义的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将修辞转换成话语的实践,形成对真理的探索与认知,方便人们理解诗词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挖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引用《古诗十九首》中诗词的实例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修辞批评 价值 意义
  修辞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意义与价值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反思与思考。早在南朝梁代萧统著的《昭明文选》中,《古诗十九首》首次被收录于其中,它有着“五言”诗的“王冠”之称,也是“五言”诗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在陆时雍著的《古诗镜》中更是给予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高度评价,古往今来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将从修辞批评惯用的一语双关、化古、明喻和隐喻手法的角度切入,结合《古诗十九首》的实例,深层次剖析《古诗十九首》中修辞批评的价值与意义。
  一 一语双关的修辞批评手法
  一语双关的修辞批评手法在《古诗十九首》中被大量运用,例如,在《迢迢牵牛星》中有这样一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其就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批评手法。该句表面意思是:织女虽然是天上的仙女,和牛郎彼此相恋,但却无法彼此相见,所以怎么能还有心思来编织绸缎呢?织女每天哭泣,也无法“成章”;双关意思则是:夫妇两人只有每日两情相悦,才是真正相处之道。然而再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写作背景可知,正值东汉末年值魏这段时间,汉王朝的日渐衰弱,势力已经有名无实。而作者借助织女与牛郎间相恋却无法相见的有名无实的婚姻,来暗示大汉王朝即将倾覆的危机;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即使王朝在这时想做任何努力来挽救,也只能是“终日不成章”。可见,一语双关巧妙的技巧在这首诗中被十分巧妙的运用。
  另外,在《凛凛岁云蓦》中游这样一句“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该句表面是描写当时的气候,寒风凌厉,导致蝼蛄发出悲鸣。其实是典型的一语双关句,联系全篇诗的大意,表达的是:由于寒风的凌厉,在家的妻子思念远方远游的丈夫,而远游的丈夫也因寒风思念在家的妻子。因此,通过“蝼蛄夕鸣悲”双关了即使是蝼蛄遇到寒风也会悲鸣,更何况分居两地的夫妻呢?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仅仅需要一点寒风的感染,即刻能让悠远的思念之情融入寒风的凌厉之中。
  一首优秀的诗词是有可能涉及整个中华文明的历程的,在《古诗十九首》中存在着许多沉淀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词汇,利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批评形式来将诗人想表达的深层意境表达出来。这些词句并不仅仅是诗人写作时的心境,也是诗人压抑内心许久想要表达的意境。单独找出一个词、一句诗很难对整体意境进行联系,应结合全文的上下文,揣摩作者真正的意图,结合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认知,达到诗人想要表达的审美意境。
  在《古诗十九首》中正是大量运用了这种一语双关的修辞批评手法,才为诗句增添了“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特点,也正是修辞批评手法所体现出的价值和意义,使得《古诗十九首》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二 化古的修辞批评手法
  《古诗十九首》中大量直接或间接应用古语或化古的修辞批评手法,营造出优美情境,主要引用的古语有《诗经》、《楚辞》和古乐府的词汇。
  例如,“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均直接或间接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即分别是“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中的“别离”则是直接引用了《楚辞》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中的“别离”。
  《生年不满百》一诗中更是直接引用古乐府《瑟调曲·西门行》中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将《生年不满百》与《瑟调曲·西门行》两首诗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内容、结构、内容两首均非常相似,除了相近以外,还自然产生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由于两首诗营造的意境都是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借用了古诗词的语句与结构、内容,来直接映衬自身诗句中表达的意境,同时借助《瑟调曲·西门行》的耳熟能详,让人顿时产生亲切的感觉,贯穿古今,能够很快理解作者诗句表达的意图与意境。
  另外,其它直接化古的诗句也是不胜枚举,例如,在《行行重行行》中,有《古杨柳行》中的“浮云蔽白日”、“代马依北风,越鸟翔故巢”、“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等,可见《行行重行行》一诗通过大量化古的批评修辞手法,营造了伤感情绪,使整首诗读起来压抑沉重。
  三 明喻与隐喻的修辞批评手法
  1 明喻
  《古诗十九首》中应用最多的另一种修辞批评手法是明喻,该手法并不是要将喻体如何用喻旨来说明,而是当喻体和喻旨放在一块的时候,两者可以产生相互的对照,并一起呈现出一个新的意义。
  例如,“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等都是直接使用明喻的实例。在这些中都强调着“比”的作用,其中,将“美者”比作“玉”,将“弃我”比作“遗迹”,将“人生奄忽”比作“一世飘尘”,将“年命”比作“朝露”,这就是将具体的某种人(美者)、状态(弃我)、动态(人生奄忽)等抽象成某种特定的物(玉、遗迹、飘尘、朝露),反过来通过这些特定物的特点来巧妙的反映独特的审美意境。例如,玉是洁白无瑕的,读者自然能够理解其美者也是洁白无瑕的,来形容“美者”很美的意境。
  2 隐喻
  与明喻互相对应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它相对来说更加含蓄,但是表达的效果是一样的。
  例如,相对比较简单的隐喻“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等。这些诗句中并没有直接进行比喻,而是通过隐喻的手法来进行修辞的。如激烈竞争的仕途中捷足先登暗喻成“策高足”、“要路津”,暗示作者内心活动:当年我的同门师兄一起奋斗读书的,如今却要为了仕途策高足,而我在仕途上无法帮助他,就与我疏远,这种人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也是一种嗤之以鼻的行为。   另外,有更隐晦的隐喻手法,如“迢迢牵牛星”中全文都在描述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离别故事,但其实是在对应暗示着现实生活中夫妻别离的故事。
  除此以外,最隐晦的隐喻手法则是通过创造出的情境来进行隐喻,如“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三句诗词中,乍一看只是在描述“竹”、“泰山”、“浮云”、“南箕北斗”,实质通读上下文可知,其实是通过前后文创造的情境,进行的隐晦暗喻,即分别将竹子依附泰山隐喻为“结婚”、浮云遮蔽天空隐喻为游子的感受,以及隐喻为朋友徒有虚名。
  四 修辞批评在《古诗十九首》中的价值与意义
  1 创造诗词的语境
  上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语境并非单独存在的,是要依赖上下文的,而这种上下文与该语句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语境的概念。修辞批评对语境的概念进行了两方面的拓展,一方面,修辞批评将语境扩展为诗句中作者所处的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发生的时期,例如,通过某段诗句、某个词语来直接影射到作者所身处的环境与时代中;另一方面,修辞批评可以将该语境重现历史上过去某个时期所已经发生的某个事件。
  综上所述,修辞批评除了拥有传统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外,还可以更进一步联系上下文,产生共时性或历史性的语境,来达到《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境界。
  2 提供联想与想象的时空错觉
  修辞批评在《古诗十九首》中还可以提供联想与想象的时空错觉。例如,在《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利用了隐喻的修辞批评手法,形成了一种动态的隐喻,即胡马在广阔的天地间,依仗着北方;南方飞来的鸟儿仍然选择南面的树枝建立巢穴。两句简单的形容胡马和越鸟的诗句,却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的时空错觉,胡马和越鸟是动物,它们仍然不忘本分,胡马来自北方,即使在他乡也要依仗北风;越鸟来自南方,即使在他乡也要选择南面的树枝建巢。因此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联系:既然动物都可以做到不忘本,人就更应该不能忘本。在外出游的游子与胡马、越鸟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更进一步产生了一种时空的错觉,不管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飞虫鸟兽,还是离家远行的游子,他们都拥有着相同的思乡情结,故由于思乡的情结,将两者本无相互关系的人和物进行了串联,也使读者产生了代入式的时空错觉。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诗句,想象胡马在异乡仍然要依仗北风、越鸟仍然要在南枝筑巢的悲凉之心,而这淡淡的忧伤感也会潜移默化使读者了解在外打拼的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
  在《古诗十九首》常常应用这种修辞批评的手法,这给《古诗十九首》创造出了独特的生命力,读者读来不由产生时空的错觉。
  3 喻体与喻旨间相互映衬,营造出诗的意境
  《古诗十九首》修辞批评中运用最多的是隐喻的手法,它们的喻体与喻旨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映衬的,共同营造诗的意境。例如,在《冉冉孤生竹》有这样一句“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乍一看仅仅是描写兰花的两个时期(光辉和草萎时期),其真正的喻旨则是形容女子的容颜,故喻体(兰花)和喻旨(女子容颜)互相映衬后,读者就能很自然将两者联系起来,得到这样的意境:女子的容颜和兰花是一样的,无论现在多么容光焕发,将来总有一天会年老色衰,和这兰花是一样的啊,这事情难以避免,是多么的可悲的一件事情。
  综上,在《古诗十九首》中,有大量的修辞批评手法——隐喻,而这些隐喻往往是将喻体和喻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映衬,最终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带领读者进入诗人的意境中,也使得《古诗十九首》变得活灵活现。
  五 结语
  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实际举例来看,其独有的“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是通过多种修辞批评的手法来实现的。一语双关、化古的潜在魅力与明喻、隐喻的巧妙应用共同营造了《古诗十九首》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简练的篇幅中蕴藏了巨大的情思,成功实现了《古诗十九首》的审美意境。
  注:本文系2012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秦腔剧本著录与研究》(12J089),2013陕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诗经“二雅”的生态美——长安文化精神探源》(2013JK0267)。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彭晓敏:《女性自我价值之觉醒——〈古诗十九首〉和〈诗经〉思妇形象之比较》,《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S1期。
  [2] 胡丽娜:《〈古诗十九首〉的细读批评》,《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 张芝苹:《〈古诗十九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1期。
  (赵莎莎,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在当代文学史上,文学对民歌的吸收和接纳有两次高潮。一次是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的民歌搜集和创作浪潮。这次浪潮是政治权力话语主导下的民歌与文学的联姻,各种赛诗会、民歌演唱会、诗歌展览会、诗擂台、诗街会等以口头演唱、诵读等形式,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激进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令人瞠目的“虚假繁荣”,与此同时,大量的民歌进入文学作品成为作家创作时有意识的选择,文学作品中的民歌也就在意识形态和狂热激情的共谋中走上
期刊
摘要 《我是猫》中“猫”的陌生化视角,意味着在现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时,其动力源于本能反应。现代主体“我”在文明转化过程中无处认同,在一种“文化不适症”的“病态”中漂流着。夏目漱石及其小说主人公在“拆穿西洋镜”的文化实践中,发展出一种作为“社会感觉学”的“审美现代性”。  关键词:我是猫 主体 审美现代性  一 批判的动力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的一天,日本东京,珍野苦沙弥先生坐
期刊
摘要 有位诗人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不能算大诗人,因为在他的诗里,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也很难听到民族的声音。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戴望舒在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做着韧性的抗争,表现了时代精神。  关键词:道义 自主 象征 朦胧  在国运维艰、民生凋敝的时代里,对一个诗人的考验首先来自于某种写作道德的规定。时代往往都设定了一个相应的道义和责任承担的方式,以此来“约束”和“考量”
期刊
摘要 亨利·詹姆斯小说《鸽翼》中的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性,由于罹患不治之症,所以她必然要走向早逝。但在面对人生和爱情的时候,米莉·西奥尔却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和命运抗争。本文重点分析了米莉·西奥尔这种多元性格形成的轨迹,以及她身上的两种重点性格:抗争,自我的身份错位。  关键词:米莉·西奥尔 亨利·詹姆斯 《鸽翼》  《鸽翼》是亨利·詹姆斯晚期所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内容相对于作
期刊
摘要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情感悲剧代表作之一,作品中丰富细腻的语言及人物情感、情节的安排,无不体现了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之处。与此同时,该剧本台词中对模糊语义的运用也极具代表性,这些模糊词语及概念的运用,为整个作品生动的文风做出不小推动。本文将从该戏剧涉及的情感及情节两方面,对其台词中的模糊语义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生动再现剧中场景的深刻寓意及人物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 情
期刊
摘要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与海明威等著名作家一样,他的文学作品对美国现代小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尔德的代表作品,也是广为流传的英美文学作品之一。对于美国历史而言,这部小说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也是“美国梦”幻灭历史的真实写照。本文将从“美国梦”的缘由着手,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翁梦想本质的偏离及“美国梦”最终
期刊
摘要 戏剧舞台是剧中人物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也是观众感同身受的舞台空间,然而在《房间》中,品特并没有拘泥于这个空间。观众看到的是舞台上的一个房间,体会到的却是超越舞台本身的外面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精彩,但更多的是无奈。  关键词:哈罗德·品特 《房间》 外面的世界  引言  英国犹太裔戏剧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20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的评奖委员会认为:品特“
期刊
摘要 在近代日本文学中,个人主义在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背景下开始显现,并且不断明朗化。以森鸥外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主流作家群体从个人主义的复苏和重建的视域中确立了独具时代意义的日本近代文学。鉴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恋爱”主题最能鲜明地表现近代日本人独立、自由的个人主义,本文试通过分析森鸥外《舞姬》中的恋爱主题,初步探究森鸥外个人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森鸥外 《舞姬》 个人主义观  引言  明治维
期刊
摘要 李清照,宋词婉约派的开山之宗,除了在文学史上的名气与地位在历代女性文学家中独占鳌头,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更是招来了不少非议,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在其夫赵明诚死后,中晚年的李清照是否再嫁给了张汝州一说争论不休,直到目前,李清照是否再嫁一问,仍然未得到学界比较一致的答案。  关键词:李清照 再嫁 张汝州 反再嫁一说  李清照,其人其文其传奇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坛上不仅久负盛名,而且称得上首屈
期刊
摘要 《恨赋》是江淹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主要描写人世间的幽怨与遗恨,在情感上比《别赋》抒写的人间离别之常情,更容易唤起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等各种阶层人物的共鸣,从而引发了后世文人的竞相模拟。正因为如此,也使《恨赋》虽然在文学史评价上略逊《别赋》一筹,但在影响力方面却又超越《别赋》。  关键词:江淹 《恨赋》 后世 拟作  《恨赋》和《别赋》堪称江淹作品中的双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二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