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表演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从单纯的听讲者角色中解放出来,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和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是,有的语文教学,让课堂表演流于形式。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便让学生进行随心所欲的表演,表面上以学生为本,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但实际收效甚微。在公开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亮点”,为了确保表演的顺利进行,课前会让学生反复排练,动作、神情、语言等都是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这种表演真的成了“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事倍功半。
有效的课堂表演,有赖于教师的充分准备和精心指导,有赖于学生的倾情投入和相互配合。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感染学生情绪
音乐能够影响情绪,在进行课堂表演时,适当的音乐伴奏,可以有效地渲染表演气氛,感染学生情绪。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小说情节相对简单,但字里行间既表现了浓浓的爱意,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在表演开始之前,我先播放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意在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思考,把听者引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并以此导入课文。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我以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演者和观者的情绪被带入音乐和剧情中,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营造了很好的表演气氛。
二、改编剧情,创作表演剧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表演不是语文课的常态,有合适的“剧本”才能进行课堂表演。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表演不是简单地照搬课文,需要对课文进行编写,需要补充情节和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明,以适宜表演。
比如,编写《父母的心》课本剧时,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添加了一些细节。课文中本来没有孩子们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学生在表演时却能巧妙地穿插这些情节,把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对家庭的不舍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还有,课文中还在吃奶的最小的孩子并没有送给人,但学生却发挥想象让这个孩子去交换那个送出去的女孩,并且编写了一个很美的借口:“这是我们家唯一的女孩,我们一家都很喜欢她,我们想留下她。”这些补充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学生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力,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非常适合表演的课文,教授此文时,我要求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让他们分别扮演皇帝、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典礼官、百姓和小孩子。为了演好各自的角色,学生非常认真地研读课文,仔细揣摩自己所演人物的语言、心理及神态,细心斟酌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及节奏。通过表演,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了课文中众多人物的鲜明特点。
阅读教学可以运用课堂表演形式,但应注意,表演只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手段,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适合所有的课文。只有合适的“剧本”和忠实于原作精神的表演,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原作的情节,体验原作中人物的情感,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内涵,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原作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相反,不适合表演的课文,强行表演,或者适合表演的课文却肆意地夸张恶搞,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削弱教学的效果,甚至背离教学目标。
三、降低难度,散发表演魅力,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
《威尼斯商人》本身就是剧本,但是并不适合学生表演,一是因为仅靠课文的节选部分,不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二是因为人物的台词过多,常有大段对话,不易记忆。我指导学生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个性,极力压缩人物语言,把长句改为短句,保留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大胆删除那些无关紧要的语句,让人物的对话变得简洁有力。
为了表演好,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积极主动地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资料,读完整的剧本,深刻理解人物形象,和老师探讨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认真揣摩和改写人物语言,以便自己在表演时能挥洒自如。表演的过程,从改编、排练到正式演出,学生不断探究,剧本不断地完善,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充满魅力的表演。
四、适时点评,增强表演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课堂表演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是通过表演这种形式引导学生琢磨课文,推敲文本语言,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表演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学生深入课文,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手段。教师可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角度,评价表演者的文本解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等,也可以让表演者谈谈表演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谈谈对表演的认识等等。
表演完《陈毅市长》后,学生都反映,“陈毅”演得太好了,他的记忆和口语表达能力太棒了,而且他身上的顽强、坚毅、率直、幽默、睿智等性格特点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而表演“陈毅”的同学则告诉我,通过表演,他对陈毅的认识更深了,陈毅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陈毅简直就是他的偶像。同时,他谈到了自己对表演的认识:以前,他总是在台下或电视机前观看别人表演,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上银屏,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受到他人偶像般的崇拜。如今,自己真的要成为一名演员上台表演了,所以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排练中去。在排练的过程中,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可能需要重复几遍甚至几十遍,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切地体会到,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其背后的艰辛却不为人知,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次表演,让他深刻理解了成功是用勤奋和汗水浇灌出来的道理,这将永远激励着他以后学习和生活。
《皇帝的新装》表演结束后,我让表演者谈谈个人的体会,他们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坦率交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集体表演需要互相配合默契,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主动交流、倾听、谦让、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做事有责任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他们在表演中经历了学习过程的艰辛,合作互助的愉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
我们不能拿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临时参演的学生。但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也不能完全放之任之,不能没有任何评价,否则,表演就可能失控或中断,即使没有失控或中断,也容易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
有效的课堂表演,有赖于教师的充分准备和精心指导,有赖于学生的倾情投入和相互配合。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感染学生情绪
音乐能够影响情绪,在进行课堂表演时,适当的音乐伴奏,可以有效地渲染表演气氛,感染学生情绪。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小说情节相对简单,但字里行间既表现了浓浓的爱意,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在表演开始之前,我先播放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意在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思考,把听者引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并以此导入课文。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我以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做背景音乐,演者和观者的情绪被带入音乐和剧情中,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营造了很好的表演气氛。
二、改编剧情,创作表演剧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表演不是语文课的常态,有合适的“剧本”才能进行课堂表演。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表演不是简单地照搬课文,需要对课文进行编写,需要补充情节和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明,以适宜表演。
比如,编写《父母的心》课本剧时,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添加了一些细节。课文中本来没有孩子们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学生在表演时却能巧妙地穿插这些情节,把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对家庭的不舍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还有,课文中还在吃奶的最小的孩子并没有送给人,但学生却发挥想象让这个孩子去交换那个送出去的女孩,并且编写了一个很美的借口:“这是我们家唯一的女孩,我们一家都很喜欢她,我们想留下她。”这些补充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学生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力,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非常适合表演的课文,教授此文时,我要求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让他们分别扮演皇帝、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典礼官、百姓和小孩子。为了演好各自的角色,学生非常认真地研读课文,仔细揣摩自己所演人物的语言、心理及神态,细心斟酌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及节奏。通过表演,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了课文中众多人物的鲜明特点。
阅读教学可以运用课堂表演形式,但应注意,表演只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手段,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适合所有的课文。只有合适的“剧本”和忠实于原作精神的表演,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原作的情节,体验原作中人物的情感,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内涵,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原作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相反,不适合表演的课文,强行表演,或者适合表演的课文却肆意地夸张恶搞,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削弱教学的效果,甚至背离教学目标。
三、降低难度,散发表演魅力,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
《威尼斯商人》本身就是剧本,但是并不适合学生表演,一是因为仅靠课文的节选部分,不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二是因为人物的台词过多,常有大段对话,不易记忆。我指导学生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个性,极力压缩人物语言,把长句改为短句,保留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大胆删除那些无关紧要的语句,让人物的对话变得简洁有力。
为了表演好,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积极主动地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资料,读完整的剧本,深刻理解人物形象,和老师探讨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认真揣摩和改写人物语言,以便自己在表演时能挥洒自如。表演的过程,从改编、排练到正式演出,学生不断探究,剧本不断地完善,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充满魅力的表演。
四、适时点评,增强表演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课堂表演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是通过表演这种形式引导学生琢磨课文,推敲文本语言,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表演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学生深入课文,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手段。教师可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角度,评价表演者的文本解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等,也可以让表演者谈谈表演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谈谈对表演的认识等等。
表演完《陈毅市长》后,学生都反映,“陈毅”演得太好了,他的记忆和口语表达能力太棒了,而且他身上的顽强、坚毅、率直、幽默、睿智等性格特点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而表演“陈毅”的同学则告诉我,通过表演,他对陈毅的认识更深了,陈毅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陈毅简直就是他的偶像。同时,他谈到了自己对表演的认识:以前,他总是在台下或电视机前观看别人表演,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上银屏,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受到他人偶像般的崇拜。如今,自己真的要成为一名演员上台表演了,所以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排练中去。在排练的过程中,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可能需要重复几遍甚至几十遍,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切地体会到,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其背后的艰辛却不为人知,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次表演,让他深刻理解了成功是用勤奋和汗水浇灌出来的道理,这将永远激励着他以后学习和生活。
《皇帝的新装》表演结束后,我让表演者谈谈个人的体会,他们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坦率交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集体表演需要互相配合默契,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主动交流、倾听、谦让、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做事有责任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他们在表演中经历了学习过程的艰辛,合作互助的愉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
我们不能拿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临时参演的学生。但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也不能完全放之任之,不能没有任何评价,否则,表演就可能失控或中断,即使没有失控或中断,也容易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