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加速进入国际足球领域,追求经营球队的诗和远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在不少领域都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但这种影响力却没有反映在绿茵场上。一时间,虽然看不到球员们用技能来正面展示国家软实力的希望,但却不妨碍强大的人民币资本在球场包厢或会议室里率先拓展中国影响力。2015年以来,尤其是过去三个月里,欧洲五大联赛里不少顶级俱乐部都被涂上了“西红柿炒鸡蛋”的颜色。
从本质上来说,足球是一种穷人的运动。不过,随着商业联赛的发展,足球已经成了观众盯着绿茵场上22名富豪抢球的游戏。中国足球没能出现在里约赛场上,也已经十多年未踏足世界杯决赛圈,但这并不阻碍资本屡次尝试对足球进行改造。 因为,对于现在的足球,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中国资本与足球的三次邂逅
中国资本进入海外足球领域大体分为三次邂逅。第一次是十多年前,随着中国球员的海外留洋潮,中国企业也以负担工资或广告赞助等方式与足球俱乐部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与企业高层喜好的随意性相关度高,而且由于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球员数量有限(常出现断档),该模式持续时间不长,效果也很有限。比如,2002年一家做手机的中国公司(科健)扔出200万英镑买下了英超埃弗顿队的胸前广告,并送出一名中国球员加盟该队。现在英超仍在,但还有多少人记得科健呢?
到了2012年左右,中国资本进军海外足球领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买大牌球员来华。 既然中国球员难以像日韩邻居那样“走出去”,那么可行的方式就是“引进来”。理论上说,吸引高水平的大牌外国球员来华,能够提高联赛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也能带动与其同场竞技的中国球员的水平。于是近年来阿内尔卡、德罗巴、拉米雷斯和拉维奇等诸多国际著名球星都先后在中超球场上亮相。
吸引五大联赛的球星在其职业生涯末期淘金,是土耳其以及美国等联赛常用的手段,但他们都没有中超那么慷慨。在“人民币攻势”下,不仅过气球星,甚至一些当打之年的实力派也纷纷来中国联赛赚钱。中国给球员开出的薪水甚至已经超出了国际水平。上一个冬季转会期里,中国足球俱乐部支付的转会费超过全球其他所有联赛。“来自中国的合同”也成为不少球员经纪人和欧洲球队涨薪谈判时常用的筹码。
引进外国球员,然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许是个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办法,但见效慢。这依赖于中国球员的机灵程度以及在传帮带方面的领悟能力。然而,资本却没有那么长的耐心。大笔钱投进去后,利息就变成了一道要求成绩的催命符。于是“不差钱”的中国资本又开始以第三种模式进入:直接收购国外的俱乐部,用“成品”来显示中国足球的高光时刻。
第三种模式的发展壮大,宏观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写道:“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提升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
政策一出,资本闻风而动。从2014年起,中国资本开始密集出海,首先从荷兰这样的边缘联赛或者低级别球队入手,逐渐扩展到五大顶级联赛的中坚球队乃至老牌劲旅。两年多来中国资本至少已经完成了对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10多家海外俱乐部的并购。由于中国资本连续出手,欧洲足球圈里已经将之称为一场“竹子革命”(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经常和熊猫或者竹子等符号联系在一起)。
好胃口的大熊猫
如果中国资本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五大联赛的顶级足球俱乐部就是一丛丛鲜嫩欲滴的翠竹,而对于这些“竹子”,熊猫的胃口还很好。
去年1月,万达集团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收购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份并进入董事会。今年马竞打入欧冠决赛,让人们觉得万达做了笔明智的投资。今年1月,西班牙人队最大的股东变成中国人,之后西甲的格拉纳达队也换成了中国老板。截止新赛季开始时,西甲的20支球队里,有16支得到中国资本不同形式的支持。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球队进入了西甲。
传统上,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联赛还是老牌的意甲。中国资本在两个月内,将意甲的两支老牌强队米兰双雄逐一收入囊中。先是苏宁6月初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约合20.3亿人民币)的总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接着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又出资7.4亿欧元(约合55.7亿人民币)收购了同城的AC米兰。
全球最成功的商业联赛英超是中国资本进入的另一个热点。先有中国华人文化控股集团联手中信资本,以4亿美元(约合26.7亿人民币)购得英超曼城俱乐部的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13%的股份。然后中资又将阿斯顿维拉收入囊中。
阿斯顿维拉是英超历史上最老牌的球队,也是英超联赛五大组建者之一,地位显赫,历史上曾7次获得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还曾于1982年捧得欧冠冠军。维拉的原老板美国人兰迪·莱纳2006年买入维拉的价格是6250万英镑(约合5.6亿人民币)。其实莱纳有意脱手维拉已经有两年时间,他的开价是1.5亿(约合13亿人民币)到2亿英镑(约合17.8亿人民币)。但是,几个月前维拉从英超联赛中降级,这支球队的价值随之大幅缩水,今年5月,中国企业家夏建统以 765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6.8亿元)全资收购英超球队阿斯顿维拉,夏建统成为这家近年来经营和管理深陷泥潭的老牌俱乐部的新主席。此外,英超的西布朗维奇队也在新赛季开哨前宣布换成了中国东家。 熊猫盯上的最新一根竹子是利物浦队。这支有冠军传统的球队被英国媒体称为英国足球皇冠上的宝石之一。有传闻称中国光大集团考虑以7亿英镑(约合62亿人民币)的报价联合收购利物浦队。
买下之后怎么办
从本质上说,足球俱乐部是一种炫耀性的资产,而非生产性资产。欧洲人甚至开始研究“Mian Zi”(面子)因素在中国足球交易过程中起到的权重。
足球乃至更大范畴的体育,都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资本很乐意在软实力中发挥作用。尤其是上赛季英超的“莱斯特神话”发挥出巨大的示范效应。当时,英超大黑马莱斯特城队得到泰国资本的支持后,引进了一批实用的球员,大幅度提升实力,最终实现了力压传统豪门夺冠的奇迹。资本期望通过复制胜利来扩大影响力。
俱乐部期望着中国资本的进入,因为那意味着与中国市场建立了直接联系,有利于俱乐部在中国出售球衣、举办活动。因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球迷当然更愿意支持与中国有紧密联系的球队。对俱乐部来说,更直接的营销方式是签下真正优秀的中国球员,这是在中国推广的最佳途径。但在中国好球员缺位的情况下,俱乐部层面的运作也是一条渠道。于是从阿斯顿维拉到米兰,在收购后的声明中都提到,要让球队成为“在中国最知名的足球俱乐部”。
以往外国资本购入俱乐部最大的阻力会来自球迷。不过,由于经济危机以及曼城和莱斯特脱胎换骨的变化,一些中下游球队的球迷也变得不那么抵制外国资本的进入。球迷们反而希望换了有钱的老板,能够壮大实力让球队赢得更多胜利。在英国的西米德兰地区——维拉和西布朗两支球队都位于这里——球迷已经开始将中国资本买入球队和十多年前俄罗斯大亨阿布拉莫维奇入主切尔西队相提并论。阿布的到来开启了切尔西连续夺冠的辉煌时刻,他们也期盼得到相同的快乐。
买下俱乐部的资本,除了满足俱乐部和球迷的要求,还有不少长期目标。比如,有些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在海外打造品牌知名度、建立商业渠道,还有些希望通过俱乐部的运营,学到先进的经营经验,从而反哺国内的体育产业发展。短期而紧迫的任务是止损和出成绩。因为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俱乐部,不少都饱受债务的困扰。
以米兰双雄为例,AC米兰自2006年盈利250万欧元(约合1881万人民币)后,随后近10年时间里都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AC米兰亏损达到9128万欧元(约合7亿人民币),2015年亏损达到8930万欧元(约合6.7亿人民币)。AC米兰在过去的6年共亏损了2.705亿欧元(约合20亿人民币),俱乐部目前的债务为2.2亿欧元(约合16.6亿人民币)。国际米兰的情况甚至更糟,上赛季巨亏1.4亿欧元(约合10.5亿人民币),目前负债高达4.17亿欧元(约合31.4亿人民币)。
有人将拿下维拉看作捡漏,但这支老牌球队的财务状况并不容乐观,不仅连续3年亏损,收入也在下降。截至2015年5月的12个月,俱乐部收入从1.169亿英镑(约合10.4亿人民币)下降到1.157亿英镑(约合10.3亿人民币),而俱乐部的薪酬支出却大幅提高。
为改变球队的窘境,并在赛场上有所作为,加大投入、买入球星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又会加大俱乐部的财务负担。因此在追求经营球队的诗和远方之前,经营者在买下球队后能够投入多少,在多长时间里能承担损失,这是经营者面临的更现实的问题。如果将阿布拉莫维奇的切尔奇和阿布扎比财团的曼城作为成功范例,这将会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在不少领域都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但这种影响力却没有反映在绿茵场上。一时间,虽然看不到球员们用技能来正面展示国家软实力的希望,但却不妨碍强大的人民币资本在球场包厢或会议室里率先拓展中国影响力。2015年以来,尤其是过去三个月里,欧洲五大联赛里不少顶级俱乐部都被涂上了“西红柿炒鸡蛋”的颜色。
从本质上来说,足球是一种穷人的运动。不过,随着商业联赛的发展,足球已经成了观众盯着绿茵场上22名富豪抢球的游戏。中国足球没能出现在里约赛场上,也已经十多年未踏足世界杯决赛圈,但这并不阻碍资本屡次尝试对足球进行改造。 因为,对于现在的足球,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中国资本与足球的三次邂逅
中国资本进入海外足球领域大体分为三次邂逅。第一次是十多年前,随着中国球员的海外留洋潮,中国企业也以负担工资或广告赞助等方式与足球俱乐部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与企业高层喜好的随意性相关度高,而且由于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球员数量有限(常出现断档),该模式持续时间不长,效果也很有限。比如,2002年一家做手机的中国公司(科健)扔出200万英镑买下了英超埃弗顿队的胸前广告,并送出一名中国球员加盟该队。现在英超仍在,但还有多少人记得科健呢?
到了2012年左右,中国资本进军海外足球领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买大牌球员来华。 既然中国球员难以像日韩邻居那样“走出去”,那么可行的方式就是“引进来”。理论上说,吸引高水平的大牌外国球员来华,能够提高联赛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也能带动与其同场竞技的中国球员的水平。于是近年来阿内尔卡、德罗巴、拉米雷斯和拉维奇等诸多国际著名球星都先后在中超球场上亮相。
吸引五大联赛的球星在其职业生涯末期淘金,是土耳其以及美国等联赛常用的手段,但他们都没有中超那么慷慨。在“人民币攻势”下,不仅过气球星,甚至一些当打之年的实力派也纷纷来中国联赛赚钱。中国给球员开出的薪水甚至已经超出了国际水平。上一个冬季转会期里,中国足球俱乐部支付的转会费超过全球其他所有联赛。“来自中国的合同”也成为不少球员经纪人和欧洲球队涨薪谈判时常用的筹码。
引进外国球员,然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许是个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办法,但见效慢。这依赖于中国球员的机灵程度以及在传帮带方面的领悟能力。然而,资本却没有那么长的耐心。大笔钱投进去后,利息就变成了一道要求成绩的催命符。于是“不差钱”的中国资本又开始以第三种模式进入:直接收购国外的俱乐部,用“成品”来显示中国足球的高光时刻。
第三种模式的发展壮大,宏观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写道:“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提升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
政策一出,资本闻风而动。从2014年起,中国资本开始密集出海,首先从荷兰这样的边缘联赛或者低级别球队入手,逐渐扩展到五大顶级联赛的中坚球队乃至老牌劲旅。两年多来中国资本至少已经完成了对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10多家海外俱乐部的并购。由于中国资本连续出手,欧洲足球圈里已经将之称为一场“竹子革命”(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经常和熊猫或者竹子等符号联系在一起)。
好胃口的大熊猫
如果中国资本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五大联赛的顶级足球俱乐部就是一丛丛鲜嫩欲滴的翠竹,而对于这些“竹子”,熊猫的胃口还很好。
去年1月,万达集团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收购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份并进入董事会。今年马竞打入欧冠决赛,让人们觉得万达做了笔明智的投资。今年1月,西班牙人队最大的股东变成中国人,之后西甲的格拉纳达队也换成了中国老板。截止新赛季开始时,西甲的20支球队里,有16支得到中国资本不同形式的支持。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球队进入了西甲。
传统上,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联赛还是老牌的意甲。中国资本在两个月内,将意甲的两支老牌强队米兰双雄逐一收入囊中。先是苏宁6月初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约合20.3亿人民币)的总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接着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又出资7.4亿欧元(约合55.7亿人民币)收购了同城的AC米兰。
全球最成功的商业联赛英超是中国资本进入的另一个热点。先有中国华人文化控股集团联手中信资本,以4亿美元(约合26.7亿人民币)购得英超曼城俱乐部的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13%的股份。然后中资又将阿斯顿维拉收入囊中。
阿斯顿维拉是英超历史上最老牌的球队,也是英超联赛五大组建者之一,地位显赫,历史上曾7次获得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还曾于1982年捧得欧冠冠军。维拉的原老板美国人兰迪·莱纳2006年买入维拉的价格是6250万英镑(约合5.6亿人民币)。其实莱纳有意脱手维拉已经有两年时间,他的开价是1.5亿(约合13亿人民币)到2亿英镑(约合17.8亿人民币)。但是,几个月前维拉从英超联赛中降级,这支球队的价值随之大幅缩水,今年5月,中国企业家夏建统以 765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6.8亿元)全资收购英超球队阿斯顿维拉,夏建统成为这家近年来经营和管理深陷泥潭的老牌俱乐部的新主席。此外,英超的西布朗维奇队也在新赛季开哨前宣布换成了中国东家。 熊猫盯上的最新一根竹子是利物浦队。这支有冠军传统的球队被英国媒体称为英国足球皇冠上的宝石之一。有传闻称中国光大集团考虑以7亿英镑(约合62亿人民币)的报价联合收购利物浦队。
买下之后怎么办
从本质上说,足球俱乐部是一种炫耀性的资产,而非生产性资产。欧洲人甚至开始研究“Mian Zi”(面子)因素在中国足球交易过程中起到的权重。
足球乃至更大范畴的体育,都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资本很乐意在软实力中发挥作用。尤其是上赛季英超的“莱斯特神话”发挥出巨大的示范效应。当时,英超大黑马莱斯特城队得到泰国资本的支持后,引进了一批实用的球员,大幅度提升实力,最终实现了力压传统豪门夺冠的奇迹。资本期望通过复制胜利来扩大影响力。
俱乐部期望着中国资本的进入,因为那意味着与中国市场建立了直接联系,有利于俱乐部在中国出售球衣、举办活动。因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球迷当然更愿意支持与中国有紧密联系的球队。对俱乐部来说,更直接的营销方式是签下真正优秀的中国球员,这是在中国推广的最佳途径。但在中国好球员缺位的情况下,俱乐部层面的运作也是一条渠道。于是从阿斯顿维拉到米兰,在收购后的声明中都提到,要让球队成为“在中国最知名的足球俱乐部”。
以往外国资本购入俱乐部最大的阻力会来自球迷。不过,由于经济危机以及曼城和莱斯特脱胎换骨的变化,一些中下游球队的球迷也变得不那么抵制外国资本的进入。球迷们反而希望换了有钱的老板,能够壮大实力让球队赢得更多胜利。在英国的西米德兰地区——维拉和西布朗两支球队都位于这里——球迷已经开始将中国资本买入球队和十多年前俄罗斯大亨阿布拉莫维奇入主切尔西队相提并论。阿布的到来开启了切尔西连续夺冠的辉煌时刻,他们也期盼得到相同的快乐。
买下俱乐部的资本,除了满足俱乐部和球迷的要求,还有不少长期目标。比如,有些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在海外打造品牌知名度、建立商业渠道,还有些希望通过俱乐部的运营,学到先进的经营经验,从而反哺国内的体育产业发展。短期而紧迫的任务是止损和出成绩。因为这些看上去很美的俱乐部,不少都饱受债务的困扰。
以米兰双雄为例,AC米兰自2006年盈利250万欧元(约合1881万人民币)后,随后近10年时间里都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AC米兰亏损达到9128万欧元(约合7亿人民币),2015年亏损达到8930万欧元(约合6.7亿人民币)。AC米兰在过去的6年共亏损了2.705亿欧元(约合20亿人民币),俱乐部目前的债务为2.2亿欧元(约合16.6亿人民币)。国际米兰的情况甚至更糟,上赛季巨亏1.4亿欧元(约合10.5亿人民币),目前负债高达4.17亿欧元(约合31.4亿人民币)。
有人将拿下维拉看作捡漏,但这支老牌球队的财务状况并不容乐观,不仅连续3年亏损,收入也在下降。截至2015年5月的12个月,俱乐部收入从1.169亿英镑(约合10.4亿人民币)下降到1.157亿英镑(约合10.3亿人民币),而俱乐部的薪酬支出却大幅提高。
为改变球队的窘境,并在赛场上有所作为,加大投入、买入球星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又会加大俱乐部的财务负担。因此在追求经营球队的诗和远方之前,经营者在买下球队后能够投入多少,在多长时间里能承担损失,这是经营者面临的更现实的问题。如果将阿布拉莫维奇的切尔奇和阿布扎比财团的曼城作为成功范例,这将会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