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拇指文化”影响情况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ove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APP类型与功能的不断丰富,“拇指文化”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当大学生群体的指尖不断点击各类APP图标的时候,手机已不再仅仅是通话与发短信的工具,更成为大学生掌上的精神伴侣,“拇指族”日益壮大。如何看待大学生中的“拇指文化”呢?通过对全国50所高校大学生APP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程度,为探索如何有效利用“第五媒体”改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拇指文化;APP;大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17-03
  引言
  拇指文化源于社会上人们用拇指在手机上完成各种信息交流和传情表意现象的普遍接受与扩散。“拇指文化”在变革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的同时,以更加快捷便利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在“润物细无声”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角度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消费调查中心ZDC进行了2013年中国IT 网民智能手机APP下载及使用行为调查。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安装20个以上APP的网民占比高达44.0%,安装5个以下及未安装APP的网民数量较少,累计不到5.0%。可见,“拇指文化”正在渗透整个社会。毫无例外,在大学校园中,“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并伴随APP的发展而充盈着大学生整个四年的生活与学习历程,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习惯、交往方式以及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构成。
  那么,作为一种信息沟通手段和娱乐平台,它在大学生群体中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它对于大学生能力培养有无关系,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基于全国5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对手机APP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为调查大学生APP的使用情况,以及研究APP使用与大学生能力培养间的关系,研究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通过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问卷原始题项部分来源于问卷星资料。原始问卷在试调查后,利用SPSS软件对题项进行了删减,最终问卷为删减后的修订版本,其信度、效度均在0.8以上。
  此次调查数据收集时间为2015年1月初到2015年2月底,每份调查问卷均强调匿名和调查结果的保密性。数据收集包括网络发放、email发放和现场作答3种方式,共发出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51份,回收率为91.8%。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508份,有效率为92.2%。调查对象包括50余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涉及985类、211类、普通一本、普通二本、普通三本等高校,其分布比例分别为12%、8.8%、15.2%、50.8%、13.2%。
  二、大学生APP使用情况分析
  发放修订过的量表进行大规模调查,从大学生对APP使用、认知、偏好程度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对各类APP依赖程度和不同类型APP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交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调研结论。
  (一)大学生APP使用基本情况的分析
  大学生APP使用情况分析主要从熟悉度和使用时间段两个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于APP熟悉度较高,并且使用时间多为碎片化时间,如课间休息时和睡觉前,这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1.大学生对于APP的熟悉度分析
  大学生对于APP一般熟悉、比较熟悉所占比例很高,分别为40.4%和36.61%,这一结果符合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普遍特征,但非常熟悉的比例仅有6.1%,反映出大学生对于APP仍缺乏全面了解。
  2.大学生APP使用时间段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APP的具体情况,本次研究展开了对于大学生APP使用时间段的具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大部分大学生使用APP是在闲暇无聊时,比例为35.4%,目的为打发时间、排遣无聊;(2)学生使用APP多是集中于碎片化时间,如课间休息时和睡觉前,这是现代人快节奏时间安排的反映,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像手机APP这类新媒体正成为睡眠的“隐形杀手”。
  (二)大学生对APP认知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从大学生对于APP的基本态度,使用APP后对自身学习和交往方面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展开对大学生APP认知方面的调查。
  1.大学生对APP基本态度的调查
  大学生使用APP对自身生活影响的调查结果如下:(1)大学生认为APP的使用对自身具有积极影响的占大多数,认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占36.7%,“生活更有效率或安排更加有序”占17.9%,“扩展了人脉圈和兴趣爱好”占26.1%。(2)大学生认为APP的使用对自身具有消极影响的仅占13.6%。从大学生对APP的态度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APP的好感度较高。“拇指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盛行是大势所趋,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高校教育者应更全面地看待“拇指文化”的盛行,顺势而动地变革教育方式,避免盲目反对甚至完全抵制大学生使用APP状况的出现。
  2.大学生使用APP对自身学习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APP使自身学习成绩下降的比例仅为10.63%。由于APP具备便携性、使用不受场地限制的优势,多数学生认为APP可以方便自身查阅资料、解决难题、进行交流以及开展其他学习活动。伴随着无限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学习方式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学习再到移动学习,APP正发挥着其更新快、获取信息便捷、收费低等优势,日益成为移动学习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如“我要当学霸”、“百词斩”、“课程格子”、“学习宝”等教育类APP一直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3.大学生使用APP对自身交往的影响调查   由图1可知:在“使用APP扩大了我的人际圈范围”这一题项中,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人数为183,占比36.02%。大学生具有积极乐观、思想开放、崇尚创新和探索精神,90后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而社交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早已成为主要的人际交流媒介,大学生更倾向于用微信、微博、QQ等APP软件和朋友、同学交流,从而扩大人际圈范围。
  图1 APP对大学生交往的影响
  4.大学生对各类APP偏好程度的调查
  APP主要分为:游戏大类、社交聊天大类、影音图像大类、教育交流大类、网购支付理财大类、新闻资讯大类、生活服务大类等。本研究发现每个人手机中所安装的APP会根据自身需求、文化背景、消费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各类APP客户端中,社交聊天大类以及影音音像大类最受欢迎,分别为76.77%和61.42%;其次是网购支付理财以及新闻资讯大类,分别为41.73%和38.39%。社交聊天类APP软件满足了大学生交流情感丰富,形式多样的要求。
  5.大学生对各类APP依赖程度的调查
  由于不同类型的APP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很多大学生对智能手机非常依赖,多数学生有必须把手机带在身上的习惯。如图2所示,很多大学生会“只要闲下来就会不自觉玩手机”,“手机没电、没带、停机时会感到焦躁”,“夜晚只有在玩手机后才能睡觉”。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成为时下流行的“拇指族”,无论是在饭桌上还是在行走时总是在低头看手机,APP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图2 大学生对APP的依赖程度
  三、结论与启示
  (一)大学生对APP熟悉度以及好感度较高
  大学生是较易接受并尝试新事物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对APP熟悉度较高。但大学生对APP的认知程度仍较低,多停留在交友方面,缺乏对其更深层次的了解与应用。大学生对APP的好感度较高,认为APP的使用对自身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方便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难题、进行交流以及开展其他活动。此外,多数学生认为APP扩大了自身人际圈范围,否认了社交类APP使面对面交流产生恐惧的说法。
  (二)大学生使用APP碎片化特征明显
  大学生使用APP多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这符合现代人快节奏安排时间的要求,有助于使过去常被忽视的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但是,有超过27.6%的同学使用APP的时间段是在入睡前,这显示出较多大学生对合理使用APP的时间与场所仍不能自我克制,APP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睡眠的“隐形杀手”。
  (三)大学生对APP依赖度程度高
  大学生对APP非常依赖,多数学生有必须把手机带在身上的习惯,并且会在手机无法使用时产生焦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成为时下流行的“低头族”。可见,过度使用APP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手机成瘾等诸多的负面影响。
  综上可知,“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已非常明显,大学生在学习、餐饮、娱乐、理财、沟通等方面基本上都离不开手机APP。而一个矛盾的事实就是,手机APP的使用时间越长,那么大学生通过传统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就越少。因此,经常听到某学校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手机上交的新闻。然而,可以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变被动的限制学生使用手机APP,为充分利用其合理有效的部分,营造健康的“拇指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趣味性呢?在传统学习模式遭到现代媒体挑战的今天,如果可以通过设计某种方式对大学生使用APP的类型加以引导,也许能够快速转换高校教育者被动的角色,变管控为引领,促进开放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佟西原.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 王翠洁.大学生手机媒介沟通行为对社交影响的心理机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3] 智晓红.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柯 黎]
其他文献
摘 要:商业街是满足人们对商业设施的综合性、专业性和社会性需求,集商贸、餐饮、文化、休闲和旅游等为一体的商业消费场所。但目前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商业街区的发展进入了停滞的阶段。随着商业街区进入全面升级的时代,已经不断地有学者提出景区化的路径是建设现代商业游憩区和休闲文化名片街的有效途径。在电商冲击这一大背景下,必须重新定位商业街区的价值,从强化品牌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环境氛围烘托以及对形
期刊
摘 要:经营能力是上市公司核心的、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其能力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中。通过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选用适当的指标及方法,能够指导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基于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假设,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模型,针对青岛海尔连续四年的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有效评价该公司经营业绩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中
期刊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长三角创业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浙江和江苏两个省为例,运用全球创业观察模型(GEM),分别从金融支持、政府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与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文化与社会规范几个方面,对这两个省的创业环境进行比较评述,以期以点带面,为政府部门和创业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长三角;创业环境;GEM模型;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吉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鉴此,通过对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总结与分析,探究了破解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耕地面积也较大,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提高主要是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实现的。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我国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资源耗竭的代价,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迫在眉睫,而信息化则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模式。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农林局 农经站,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2012年9月,龙马潭区作为先期试点县区开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通过确权登记颁证,给农地办好“身份证”,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这是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化解纷争的根本措施,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承包;确权登记;权属纠纷  中图分类号:F301.22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市场的完善,区域性资本也会在全国或者是全世界自由流动。但是,对于一些对企业依赖严重的地区而言,一旦出现大量的企业外迁,就会对当地经济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如何防止企业外迁,留住企业的根,稳住企业家的心,是地方政府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温州市地方经济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对温州市在外商人投资意向的调查研究,可以挖掘出温州市经济发展
期刊
摘 要: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新型农地制度开创现代农业时代,加速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如何让农民更好地享受改革释放的红利,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关键。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市探索出以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为载体的“土地银行”模式,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对传统农区的农地流转,尤其是农地集中模式创新具有一定
期刊
摘 要:以南京市为例,全面选取教育设施变量,着眼于分析义务教育设施和非义务教育设施对房价的影响。首先建立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模型,初步从模型的统计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设施对房价影响程度;然后建立整体市场模型,从标准化系数绝对值之和的大小得到最终的验证。  关键词:教育设施;房价;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086-03  引言  
期刊
摘 要:电子商务应用对于农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宽带接入、企业门户网站、农业服务平台、搜索引擎应用和网络销售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应用程度较低,因此,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农业;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061-04  引言  近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