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工代训促复工复产
“新进员工手脚慢点,政府部门给了补贴,这项政策很人性化,我们今年还新招了3名贫困劳动者”。为促进企业尤其是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及时启动“以工代训”政策,每人每月给予200元以工代训补贴。怀宁县隆昌包装有限公司今年2月17日复工复产,也是今年首批享受这项利好政策企业。
桐城市嬉子湖镇现有扶贫车间以服装生产加工为主,吸纳贫困户人数较多。“通过以工代训,贫困劳动力学员进一步熟悉了生产业务技能,同时也帮助车间企业稳定了员工,减少了人员变动。”嬉子湖镇朱桥村和肖店村扶贫车间负责人说到。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后,车间及时恢复生产,培训补贴减少了因疫情停产对车间的冲击。吕亭镇仅有一家扶贫车间,同样积极参与到“以工代训”中来,参与的贫困劳动者把工作当成最好的学习机会。
桐城市在认定的16家就业扶贫基地、24家就业扶贫车间开展贫困劳动力“以工代训”技能提升行动,目前参加 “以工代训”劳动者213人,享受补贴资金22万元。
为促进贫困劳动者尽快返岗就业,安庆市面向就业扶贫企业全面推行“以工代训”政策,该市209个就业扶贫车间全部在3月中旬前实现复工复产,其中2月底前复工复产率达到80%以上,目前该市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劳动者6501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852人。
以工代训促就近就业
10月13日上午,潜山市油坝乡就业扶贫车间里堆满了整理好的一捆捆细竹丝,陆续有人将成捆的竹丝领回家,这种领料加工的方式很受村民欢迎。
“一方面我们有些加工活不需要长期培训,另一方面劳动者又不能长期专门参加培训,‘以工代训’正好就解决了这种矛盾。”潜山市人社局局长朱一红介绍。8月以来,该市加大舒席非遗扶贫技能培训工作,进村入户对农村留守妇女及困难群众进行舒席编织技能培训,提高舒席产品制作质量,先后在油坝乡、王河镇等地举办了6期“传承舒席技艺培训席娘手艺”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达500余人。
学得入门技艺的留守妇女受到了企业欢迎,进厂当起工人,并通过“以工代训”在岗位提高技艺。得益于生产即培训利好政策撬动,舒席龙头企业代表——潜山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吸纳劳动者就业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并在梅城、王河、油坝等乡镇设立生产车间,累计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其中,在已认定油坝乡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就业扶贫车间里就业31人中有16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让返乡农民工尤其是回流的贫困劳动力留得下、稳得住,太湖县重点面向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实施“以工代训”政策,目前该县12个乡镇、27家企业参加以工代训,涉及劳动者417人,涉及电子产品制版工、茶叶种植、菌种种植、服装纺织品制作加工、果品种植、玻璃制品及眼镜配件加工、食品加工等多种专业,兑现补贴33万元。
以工代训促减负稳岗
为让各类经济实体享受到以工代训扶持政策,安庆市突出重点,一是加大对新吸纳劳动者企业的支持,明确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企业培训补贴。二是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支持。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各类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培训补贴。三是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支持。
在实际操作上,安庆市实行“宽严相济”,一方面大力宣传推广利好政策,尽可能让更多企业享受利好政策。7月以来,岳西县成立工作专班,走访了100多家经济实体,印发政策宣传单1000多份,广泛宣传以工代训政策。通过主动收集企业用工信息,比对社保系统、备案系统数据等有效举措,对符合政策的企业,专班工作人员带资料、带政策上门,现场解答、现场办理。通过开展以工代训,帮助104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就业,为10家经济实体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2万元。另一方面,严把政策入口关、流程关。宿松县对享受“以工代训”政策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发挥乡镇人社所作用,压实压紧初审责任。县人社部门逐一细致审核并将申报材料上传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系统比对,对存疑问题及时核实处理,确保参训对象精准。同时,建立“一月一核查、一季一巡查”制度,企业属地人社站所每月对参训人员在岗情况进行核查,县人社局每季度组织专班下沉一线巡查,全面掌握车间生产经营、参训对象就业增收等情况,对离岗劳动者及时作“退学”处理。
“最困难时期,‘以工代訓’好政策就是及时雨!”望江县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冬说。该企业是安庆市最大的用工企业,员工规模达万人,其中贫困劳动者就有2000多人。受疫情影响和外贸环境变化,企业面临“保就业、抓生产”的双重压力。望江县及时将该企业纳入“以工代训”政策范围,主动上门宣传政策,指导企业开展以工代训。今年以来,申洲针织公司开展“以工代训”1497人,享受补贴 173 万元。
至9月底,安庆市向300多家企业开展“以工代训”,惠及职工5100人,向实体企业兑现“以工代训”补贴5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