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的守护神:铁血总关情丹心寄苍生

来源 :知音·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卫剑在学术交流会上

  姜卫剑是我国脑血管病介入疗法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被国内外同行誉为“颅内支架第一人”。而他获得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妻子朱秀云的全情付出……

天高海阔:医学高材生筑梦京城


  1960年3月3日,姜卫剑出身于江苏省南通市(当时称南通县)一个医药世家,与医学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外公周文郁在当地经营一家颇有规模的“天生堂”中药铺。父亲是一名眼科医生。母亲是一名药剂师。
  在姜卫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对他的催眠曲是“白色药片苦,绿色药丸淡,红色胶囊甜,服用看功能,计量看说明,是药三分毒,多少均不宜……”
  1976年7月,姜卫剑高中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南通精神病医院,成为一名“医工”。1977年10月,国家宣布恢复高考。为了心中的名医梦,姜卫剑决定参加高考。
  为此,姜卫剑白天到医院上班,晚上回到宿舍,铆在蚊帐里恶补基础课。渴了喝一碗自来水,饿了啃几口凉馒头,困了倚在床头打个盹。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眼皮熬得实在睁不开时,他就吃几只辣椒……1978年,姜卫剑以优异的成绩,被南通大学医疗系录取。
  在南通大学,姜卫剑每门课考试成绩都保持在“前三甲”。为了学好“人体解剖”,除了看书,姜卫剑还从标本室借来颅骨标本,带回宿舍。熄灯后,他躺在床上,用手摸骨骼标志。室友发现后,大骇:“黑灯瞎火地摸着头颅骨,你不做噩梦吗?”姜卫剑“梦摸颅骨”的事不胫而走。后来,“人体解剖”考试,姜卫剑得了99.5分的高分(满分100分)。
  那年,全医疗系毕业生统考排名,姜卫剑的总分排名第三。可这一年,最疼爱姜卫剑的外公因脑溢血致残后,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继续攻读研究生,让脑溢血不再致命致残。他选择报考北京协和医院的内科临床专业。
  当时,已经工作了的姜卫剑白天要坐门诊、治疗、查房、会诊。晚上,姜卫剑又开启了玩命的学习状态。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发榜公布,姜卫剑的成绩仍然位列南通市前三名,成功考取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生。
  在北京这个最大的人生和事业平台上,姜卫剑把全部心思扑在研究上,毕业后成为协和医院年轻医生中的中坚力量。
  由于痴心工作,姜卫剑一直没有解决个人问题。直到1991年初,姜卫剑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儿科医生朱秀云。朱秀云是在北京军营大院长大的姑娘,在宣武医院儿科工作。见面前,姜卫剑心里发怵,对介绍人再三说明自己的工作如何繁忙,今后可能无暇顾及家庭。没想到朱秀云得知后,不仅没有像别的女孩那样退避三尺,反而心生好感,答应见面。
  两人第一次约会见面时,姜卫剑和朱秀云谈起了自己的工作,说起脑部介入的广阔前景和手术中的趣闻轶事,姜卫剑说得停不下來,一顿饭吃了近两小时,聊的全是医学知识。朱秀云不觉得枯燥,反而听得津津有味。
  恋爱期间,由于姜卫剑工作繁忙,他们约会次数非常有限。朱秀云不仅没有像别的女生那样使小性子,生气,反而非常支持,对姜卫剑说得最多的是:“工作重要,患者等着你,快去吧!”
  能够找到这样善解人意的女孩做老婆,姜卫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1992年10月1日,两人携手走入婚姻殿堂。婚后两人忙于工作,一直没有要孩子。1995年底的一天,得知朱秀云怀孕了,姜卫剑喜出望外,破天荒准时下班,请妻子到外面吃饭庆贺。
  朱秀云怀孕期间,姜卫剑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当时正是他领导的放射科导管室创业的巅峰期,除了每天都有一两台疑难急症手术,姜卫剑还与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发不同的介入支架。他经常一个星期难得回一趟家。虽然回家的时间少,但只要回家总会买回大兜小袋的营养品和时令水果。
  那时朱秀云妊娠反应大,看着妻子吐得吃不下饭,日渐消瘦的样子,姜卫剑既心疼又自责。知夫莫若妻,朱秀云赶紧宽慰丈夫:“你安心工作,我是孕妇也是医生,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后来,朱秀云为姜卫剑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在生产前,朱秀云就和自己父母商量好,让母亲照顾她坐月子。但让她大喜过望的是,姜卫剑竟然请了一周假陪在医院,那一周是二人结婚以来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朱秀云出院后,让丈夫放心去工作,家里她会搞定。有了妻子做后盾,姜卫剑在事业上有了更多的想法。

突破不断:“跳槽王”背后有贤妻助阵


  2000年“十一”,姜卫剑从清华第一附属医院“跳”到了北京天坛医院。他上班的第一天,院长便赋予神圣使命:“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在国内外还是一块处女地。创造一个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品牌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在你的肩上了!”院长的这番话字字千钧,姜卫剑顿感肩上的责任异常沉重。
  姜卫剑从翻阅文献资料开始“介入”,没想到研究数据让他和刚筹组的团队触目惊心。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以8.3%的速度递增。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80%左右。每年约有24万人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
  而且国内外研究开展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的现状让人忧心忡忡——国外仅有不到30个临床病例,且死亡率高达50%,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这些文献资料让姜卫剑意识到,攻克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严峻的挑战性和现实价值。
  姜卫剑不惧困难,勇于接受挑战,他带领团队向脑卒中高地冲锋。那段时间,姜卫剑的身体像发条一样,经常几天不回家,一回家坐在沙发上鞋子还没脱下,人已经歪倒酣然入睡。看着丈夫疲惫的样子,朱秀云心疼不已。尽管当时孩子很小,自己的工作也繁重,但是她都无怨无悔,一力承担下来。因为朱秀云知道,丈夫目前攻克的难题,能够惠及中国数百万患者,作为医生的她恨不能替丈夫分担。所以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照顾好这个家。妻子的支持像一枚定海神针,让姜卫剑在医疗事业上不断奋进。经过大半年的研究,姜卫剑带领团队勾画出一张清晰的“施工图”。   2001年6月28日,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但对姜卫剑乃至世界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来说,却极不寻常。这一天,姜卫剑要为一名40岁的女患者实施国产第一代冠脉支架介入手术。
  手术过程中,姜卫剑紧裹铅防护服,异常细心,控制导管慢慢向前推移……此时他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护士不停地为他擦拭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随着球囊向前移动,支架终于抵达“终点站”,在球囊的助推下膨开,将狭窄的动脉撑起,血液瞬间流向干涸的远端。
  笑容顿时洋溢在姜卫剑及团队人员的脸上,这预示着中国第一例颅动脉粥样性狭窄介入支架成形术成功!
  “成功了!”姜卫剑与助手们欢呼雀跃,他们完成了国内第一例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这一天,无疑将载入中国和国际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史册。
  为了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让介入支架国产化,2001年底,姜卫剑又开始新的研究,他带领学生对8只香猪动脉血管进行生物相容性实验,每天观察变化,测试记录数千组不锈钢材质可能产生的排异性数据,最终在2002年初春,一款命名为“阿波罗”的国产支架进入临床实验。
  姜卫剑作为第一发明人,“阿波罗”支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用高超的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技术领跑世界脑卒中介入治疗,被誉为“颅内支架第一人”。

因为有你:矢志不移守住患者生命线


  2011年初,姜卫剑决定离开让他功成名就的天坛医院,跳槽到火箭军总医院(如今更名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得知这个消息后,朋友们纷纷规劝姜卫剑:“一大把年纪了,还跳槽?”“太傻了,放弃天坛医院这么好的平台,却选择从零开始。”
姜教授实地教学

  可姜卫剑有自己的想法。治疗脑卒中病,世界公认的黄金时间是4.5小时,这个时间窗是患者的“生死时速”。在北京的城北,没有一家与南城比肩的拥有脑卒中介入科室的医院。而救治急性脑卒中是与死神赛跑,如果患者从发病之初送往南城,遇到堵车的话,致死致残概率也自然会大幅上升。
  如何解决北城區的居民这个问题曾无数次敲在姜卫剑的心鼓上。而火箭军总医院坐落在北京城北二环外侧的小西天,所以当火箭军总医院向他伸来橄榄枝时,姜卫剑决定再次跳槽。
  没有人理解不要紧,妻子朱秀云懂。得知丈夫的决定后,她只有一句话:“你觉得有价值,你就去干吧!放心,家里有我呢。”看着为这个家,为了孩子辛勤操劳的妻子,姜卫剑眼眶湿润,郑重向妻子说了声谢谢!2011年10月1日,51岁的姜卫剑带领4人团队来到火箭军总医院,担任副院长兼血管神经外科主任。填写特招入伍登记表的那天晚上,朱秀云开玩笑说:“首长,穿上军装后,咱们补拍一套戎装结婚照吧!”姜卫剑放下手中的笔,也幽默地说:“夫人,遵命!”
  从此,姜卫剑的工作更加繁忙,结婚这么多年,姜卫剑没有陪妻子看过一场完整的电影和文艺演出。记得有一年,朋友给了两张北京保利剧院文艺演出的贵宾票。看着舞台的帷幕拉开,朱秀云心里嘀咕:“但愿能一起坐到曲终人散!”这个念头刚从脑海掠过,姜卫剑从兜里掏出震动着的手机:“姜主任,一名年轻患者深度昏迷,转院诊断颈动脉闭塞、远端血管梗死,生命垂危……”
  “立即进入绿色通道!”姜卫剑一边说一边用手拍拍朱秀云的肩膀,起身离开座位,匆匆赶回医院。
  望着姜卫剑远去的背影,朱秀云有一丝遗憾,但想到又一名患者会得救,她的心也就释然了。
  神经介入手术,是在造影射线和荧光屏监视辐射下进行的,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在手术过程中,姜卫剑穿戴重达10多公斤的铅防护衣。一台手术下来,双肩被挤压得酸疼,浑身都累得筋疲力尽,手术服都被汗水浸透,由于无法排除汗渍,他的胳膊和大腿上原来浓密的汗毛全部脱落。而且长期辐射让他白血球下降,免疫力低下。
  看着丈夫满头黑发已被霜染,脸颊消瘦苍白,朱秀云多少次想劝他:“老姜,咱该做的都做了,该有的都有了,别这么拼命了,行吗?”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同为医生的她懂得,对医生而言,手术台就是舞台,患者就是亲人,离开了手术台和患者,医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作为妻子,朱秀云能做的就是,除了值班,她谢绝一切应酬,每天回家给姜卫剑炒两个可口的菜肴,烫上一杯热酒,承担辅导儿子学习和家务活,使姜卫剑在家里能得到充分的享受和休息。有了妻子的支持,姜卫剑在医学事业上不断攀登。他一边在临床治疗辛勤耕耘,一边在学术研究上潜心探索。
  由姜卫剑牵头,彻底打破了传统科室医疗模式的束缚,构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一站式”脑卒中防治新体系,形成了一个聚指成拳的“作战集团”。最快能够在60分钟内完成从卒中患者急诊窗口到接受介入手术的所有诊治流程,大大降低了致死率和致残率。这一创举在国内外引起轰动。2015年6月,姜卫剑领导的介入学科入选首批中国高级卒中中心。
  如果说姜卫剑是脑卒中患者的启明灯,那朱秀云就是这盏启明灯背后的供能,让姜卫剑在近四十年的医疗事业上,不断光耀。
  编辑/刘彩华
其他文献
一场车祸让年仅7岁的陈明成了孤儿,肇事司机周建成收留了他。后来,周建成与妻子离婚,不被亲生女儿所理解,一直坚持供养陈明直至出国。  2014年,陈明从国外回来,周建成已经去世。他这才惊觉,在岁月的洗礼中,他对周建成的感激远远多过仇恨。正在此时,他得知周建成的女儿周玲玲遭遇坎坷,他会向玲玲伸出援手吗?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肇事司机的担当,将车祸中的孤儿带回家  陈明,出生于1988年,是湖北省
撮合寡居多年的母亲再婚,拳拳孝心本应令人感怀。然而,金钱压力下,孝心变了味,母亲再嫁成了自己东山再起的砝码。  计谋失算,亲情撕裂,一出荒诞的闹剧演变成了悲剧……  资金告急,小夫妻暗设“嫁母计”  2019年5月1日,任亚芳与李永国参加美盛地产公司举行的“老年缘”集体婚礼。任亚芳不停往观礼区张望,始终没看到儿子儿媳的影子。尽管儿子说了来不了,任亚芳还是不免失落。毕竟她和李永国能够再婚,就是儿子儿
《我喜欢的女性》  毕淑敏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书里收集了作者关于女性言论的散文,说朋友、说家人、说史上的女性,很随和,很体己。摘两段很喜欢的话:"我喜欢眼神乐于直视他人的女性。她的眼帘低垂余光袅袅,也会怒目相向入目三分,更多的时间,她是平和安静甚至是悠然地注视着面前的一切,犹如笼罩风云的星空。看人躲躲闪闪如蚂蚱般跳动的女性,我总疑她受过太多的侵害。这或许不是她的错,但她已丢了安然向人的能力。我喜
张心柔进藏  张心柔曾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为了让她重拾活下去的信心,身在藏区的军人爸爸给她描述了藏区的美好星空、浩瀚江水,告诉她世界很大、很美。张心柔在爸爸的激励下活了下来。谁知,2017年,爸爸在一次泥石流中牺牲,张心柔痛彻心扉。  爸爸去世后,张心柔毅然踏上了去藏区的路。一个曾罹患白血病的女孩进藏,高反、死亡接踵而来,她会坚持下来吗?最终,她是否能找到爸爸所说的“美好”?“抗白”女孩别怕,爸爸给
湖北荆州,900里云梦大泽,两岸青山巍峨,长江滚滚东流,船只往来,熙熙攘攘,犹如一幅宏大的水墨画卷,动静相宜。14年前,一叶扁舟入画来,出没在火红的朝霞和落日余晖里。小舟的主人孙红艳、陈景旭夫妇,在这滚滚长江上寂寞地收着垃圾,倾尽全力守护着这一江碧水。  背水一战,卖了房子收垃圾  1968年,孙红艳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从小喝长江水、蹲在江边淘米洗衣服逗弄鱼虾的她,闲暇时会站在江边,眺望那一江清澈
一位平时各方面都很讲究的白领女性,假设有一天不幸被列入性病怀疑的行列之中,那么她该以怎样的心情去对待这种突发事件呢,是惊慌失措、灰心绝望,还是勇敢地去弄清事实的真相,其实,有些疾病只不过与性病非常相似,但最终不是性病,揭穿性病的真实谎言,生活的阳光就会灿烂如初。     谎言一:因为都叫“疣”而被误解    事例追踪:欣然陶醉在新婚幸福的海洋中,一个蜜月的早晨,丈夫向欣然说他的私处出现了很多的小红
刘慈铭急着结婚,从做中介的同学那里,以低于市价20万的价格买了一套二手房。等刘慈铭准备装修房子时,却意外得知,这套房子是凶宅……  被好友坑!买了凶宅做婚房?  2017年国庆节,刘慈铭带着怀孕女友张静雯回武汉来看房。他俩被看房团的大巴车拖着在武汉周边转了两天,心里拔凉拔凉:这哪里买得起啊。  时年28岁的刘慈铭,是湖北省咸宁市人。2011年大学毕业,先后在东莞、佛山和深圳做广告策划。刘慈铭工资不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老实人容易吃亏受骗,但又不想让孩子沾染“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明点”;还有些家长让孩子吃一“亏”长一智,让孩子在吃点小“亏”中做个高尚的老实人。到底哪种教育是正确的呢?     镜头一:老实的小轩    小轩今年已经上一年级了,在他的成长中,世界仿佛童话般和谐无瑕,一切都是单纯、安全的。小轩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品行
[阅读提示] 2013年10月2日,福州科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部车间主任李波,在新婚之夜将自己的海归博士妻子刺死。起因竟然是嫉妒的工友贴在婚礼当天关于妻子的一则“寻人启事”……  2013年10月2日是福州科衡电子有限公司职工李波的大婚日子:他的新婚妻子杨溪不但人长得漂亮,还是留学德国的博士、福州一家公司的副总!李波美貌与智慧的娇妻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李波1982年出生于福建省罗源县农村,父母都
一次释放压力的自助游,一次红土地上的美丽邂逅,18岁高考少年认识了大他7岁的姐姐。一段懵懂的情缘,一腔少年意气的张扬,最终演绎成一起伤害案,真相揭开,让人一声叹息——蝴蝶泉边的相遇,18岁少年邂逅失意女白领  2016年6月15日,一名18岁少年独自登上了北京飞往昆明的夜航飞机。飞机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降落时已是凌晨1时,因为极度困倦,少年一上接机的旅游大巴就睡着了,一小时后到达市内宾馆时,少年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