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听课中的“共同遭遇者”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听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因为在每个学期里面,每位教师经常需要开设一次或几次公开课,也需要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上听课。从授课者到听课者,我们的角色变了,但我们往往并没有对听课者的角色进行认真的思考,而习惯于作一个评价者、欣赏者。但当我们把听课看成授课者和听课者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的过程时,听课者就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让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成为一个“共同遭遇者”是个很好的选择。
  什么是“共同遭遇者”呢?所谓的“共同遭遇者”就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相互之间的角色置换,是对某个人所处的情境的感觉、认同和理解,具有“移情”的作用。并且,在“共同遭遇者”的作用下,人们具有了某种相同或相似意义上的情境感受,共有了这种对情境的知觉,因而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多的是产生理解、支持与帮助。“共同遭遇者”之所以为教师在听课时较为合适的角色定位,主要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不管是对授课的教师还是听课的教师来说,都具有专业发展的意义——既是一个检验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时刻,也是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和水平逐步提高的机会。这种发展意义便是“双向”的了。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让各位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来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出评价,指出不足,给予改进的指导建议,本身就是一种促进;同样地,对于听课教师而言,发现并指出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借鉴他的优点,杜绝有缺陷的教学方法的出现,并对授课教师提出改进建议,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发展,是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从而也更加有利于听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听课教师而言,更具有重大的作用与意义。
  那么,听课教师如何在听课过程中成为“共同遭遇者”呢?
  首先,要在听课中将心比心,理解万岁。
  在许多学校中,听课是一种教师评价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听课来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作出评定,因此,听课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往往是展示与界定自身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机会。在这样的机会中,授课教师一般都会努力地做好课前准备,一如既往地、尽心尽责地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展示自身的教学水平。在经过努力的准备之后,有些教师能够合理地按照他的原先预设驾驭课堂,而有些教师也许虽经过了精心的、努力的准备,但由于没有及时、机智地把握互动变化的课堂条件因素,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或不足。这些失误与不足有些是授课教师自身已察觉到的,有些却是他们毫无知晓的。那么,作为一个“共同遭遇者”的听课教师应该如何看待授课教师的精彩与不足呢?
  事实上,作为一个“共同遭遇者”,其首要的前提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理解是“共同遭遇者”的基础。因此,听课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换位思考”,比如在听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思考这些问题:“这位老师他为什么要用到这些例子?”“为什么在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他要用那样的提问方式?”“如果我来上这堂课,我是否也会像这位老师那样找到了这么多例子,运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呢?”等等。通过这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听课教师就会将心比心,进一步地领略和理解这位授课教师的“苦心”。因为教学活动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作用和表现,更需要教师在课前、课中与课后都花费一定的精力与时间来准备课堂教学。因此,在这样的换位思考之后,在这样的将心比心之后,听课教师正在慢慢地转变成一个“共同遭遇者”。
  其次,要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课后交流,切磋经验,共同发展。
  当然,仅仅局限于理解授课教师的“苦心”与努力,并不是一个“共同遭遇者”的全部含义,也不是“共同遭遇者”的最终目的。真正的“共同遭遇者”会对授课教师予以帮助,与授课教师共同发展。因而,对于听课教师来说,及时地与授课教师进行课后交流、说出自己的听课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是一种使自己成为“共同遭遇者”的努力。肖伯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之后,每人也就只有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相互交换之后呢?仅仅是简单的两个观点的置换吗?实不然。与他人的观点进行交换,有时别人的观点恰似干草上的一点星火,很快就会促成思想的燎原。因此,听课教师在听课结束之后要及时地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
  然而,有些听课教师在与授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交流的艺术,特别是在课后的评课会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有些时候,在课后的“评课会”上,授课教师的“苦心”往往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和认可,而“评课会”也变成了“评”课会:对于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与精彩之处,评课者有时对其仅仅是“蜻蜓点水”,一带即过,没有太多的鼓励与肯定;相反地,教师的缺点与不足却常常得到放大,好比“白纸上的黑点”,人们“只见其黑,不见其白”,对其的改进建议也相对甚少。显而易见地,这样的评课容易挫伤授课教师的积极性,给授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与挫折感。
  而作为一个“共同遭遇者”,听课教师在与授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是一种平等关系,而不是什么所谓的“高高在上者”,也不是只会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也不是只会在评课时频繁使用“你应该……”或“你不应该……”这样的话语的人。相反地,“共同遭遇者”是以一种朋友式的口吻与行为来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的,他在交流的时候会经常使用这么一些短语,如“你刚才的课有几个地方很精彩,我都没想到这堂课还可以这样上。”“是否可以考虑……”“我觉得……会更好,你认为呢?”诸如此类的话语。可以看得出来,作为“共同遭遇者”的听课教师显得更尊重授课教师,并在尊重的基础上指出他在课堂上的精彩,对不足的地方更是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看出,作为“共同遭遇者”的听课教师本身在听课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学习,否则他是没办法看出授课教师的精彩与不足之处的,当然也没有办法给出合理的建议。因此,“共同遭遇者”的听课教师也是一个不断努力学习的人,会在每个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其他教师的精彩与不足,并以此对照自身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促进自身得到发展,同时也在与授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帮助他们进步,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起初,在得知孟宪实先生的《唐高宗的真相》即将出版时,窃意并不以为然。我暗中思忖,唐高宗,大唐帝国的第三位皇帝,论帝统,他既非创业垂统的开国之君,又不是拨乱反正的中兴之主,更不是唐帝国鼎盛辉煌的直接缔造者。论帝功,他之前有其父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一代明君的事功,唐高宗自然难与相提并论。他身后又有女皇武则天。当政女主的横空出世,使他的帝业不禁黯然失色。更何况,唐帝国后世还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更难与比肩。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新化学婴儿”。它有别于传统化学概念。传统化学概念似乎总和环境污染密不可分,它更关注如何通过化学的方法得到更多我们人类需要的物质,而在此过程中原料、反应过程、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考虑较少,即使考虑也主要着眼于事后的治理而不是事前的预防。而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和化学工业的革命,是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研究没有(或尽可能少)环境副作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与化学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兼有成人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服务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等多种办学功能的开放型全民性大学,形成了
从家电业到食品业,再到金融业、电子商务领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范畴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集团军推进。2013年,以格兰仕为代表的中国家电品牌集合市场力量,以开放创新的思维,为产业转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它们以新潮改革的面貌出现,而实际上却是与课改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一、以探究式教学完全代替其他
在技术进步和培训需求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开放远程教育将肩负空前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上海电视大学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期
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英]特里·伊格尔顿著,郭国良、陆汉臻译,译林出版社,2005作为英国“新左派”第二代的佼佼者,伊格尔顿一直致力于通过意识形态批评批判资本主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
对于一家有20多年历史的“小家电”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早已经过了好几轮。现在,陈镛生是个“破坏者”,因为他正在打破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瓶瓶罐罐;但他又是一个建设者,在破旧的同时,一些新的规则也在建立。  在采访的过程中,陈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造。作为一个在华南地区颇有声望的CIO,他究竟在改造着艾美特的什么?  产品导向  艾美特的研发部门一年会推出2 0 0多种产品,其中有一半左右最终会进入到市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班级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实践证明,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小一点、新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是做好班级工作的有效途径。  所谓“小一点”,就是瞄准大目标,抓好小事情,用平平常常、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育学生。例如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落实到爱班级、爱学校、爱社区、爱国旗、爱国徽、爱人民等;把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如吃饭时请老人上座,积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