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教师指导写话时,可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情达意。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表达形式各异且效果也不同。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078-01
小学生作文时,学生群体模式化现象是常见的弊病,尤其是中年级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更为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
一是取材统一化:写猫总是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是拾金不昧,写父母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二是立意标准化:写一件事不会写一件做错的事,写游记就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我们的校园就应该是反映校园的美。三是表达模式化:开头结尾大同小异,三段论,甚至用词都用一样。作文之所以会模式化与教师的指导有关,粗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怎么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怎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再则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而学生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了。
2.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我笔写我思,总喜欢“请君入瓮”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时先拟提纲,再定中心,然后让学生填写内容。学生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还习惯于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为此,使学生用自己的嘴巴说老师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老师的感受。
3.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盛行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致使学生在表达上“依葫芦画瓢”。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机械的模仿,“学别人的文章说别人的话”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鹦鹉学舌的局面。
一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害怕作文呢?
1.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也就是说教师过多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当前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意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把作文看作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能力。”在难得的几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总要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大小一堆作文,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这些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无奈之下,许多学生只有拿出一大叠作文选,按要求改头换面,抄抄写写,或者原封不动照搬。
2.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不灵活。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命题作文《一次难忘的旅游》,他写了和孙悟空一起去天宫旅游,作文写得还算生动,记事也较完整,但老师却给了0分,评语是“毫无意义”。这就是因为教师总过高地看中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再者教师常常以“优秀作文选”中的佳作来衡量学生的习作,这样往往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使学生对“优秀作文选”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二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具体做法
1.同一题目,取不同的材。由于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其他的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就应该开拓其取材思路。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这个题目时,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学校的事可以写,劳动方面的可以写,学习方面的也可以写。同一方面也可以选不同的内容来写。如:从体育方面想到跳绳、打乒乓球、踢足球、下军棋等;从节日中想到吹气球、包饺子、包粽子等;从不同的季节中想到游泳、做冰棒、堆雪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位,使文章有不同的内容。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取材方法的同时,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联想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想、想象思维等。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不同的作文,是不无裨益的。
2.同一活动,立不同的意。对于写游览、参观一类的文章,学生往往容易跳进某种模式,习惯于记叙游览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景,给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因为不同的中心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写作,文章就富有个性。
3.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表达。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的作文“先求平实,后求文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只要求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或者启发他的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就能写出不同的话。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教师指导写话时,可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情达意。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表达形式各异且效果也不同。例如,“一个同学来迟了”。可以表达:①你来迟了。②啊哟,你怎么来得这么晚?③你有什么重要的事?④你来得太早了吧。⑤你这个人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再晚来一步就看不见我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就把不同的思维内容表达出来了。
针对学生开头雷同的情况,在指导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模仿,发展自己理解、表达事物的能力,写出不同形式的开头。例如,同样写运动会内容的,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几种开头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并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学生就可以写出不同的开头,可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当开头;也可以截取运动会上最精彩的镜头;还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开头等等。这样,既能使学生由机械仿写转向灵活仿写,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同样,结尾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首尾呼应、启发式结尾法、言尽而意无穷结尾法等等。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078-01
小学生作文时,学生群体模式化现象是常见的弊病,尤其是中年级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更为司空见惯。主要表现在:
一是取材统一化:写猫总是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是拾金不昧,写父母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二是立意标准化:写一件事不会写一件做错的事,写游记就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写我们的校园就应该是反映校园的美。三是表达模式化:开头结尾大同小异,三段论,甚至用词都用一样。作文之所以会模式化与教师的指导有关,粗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怎么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怎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再则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而学生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了。
2.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我笔写我思,总喜欢“请君入瓮”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时先拟提纲,再定中心,然后让学生填写内容。学生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还习惯于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为此,使学生用自己的嘴巴说老师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老师的感受。
3.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盛行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致使学生在表达上“依葫芦画瓢”。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机械的模仿,“学别人的文章说别人的话”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鹦鹉学舌的局面。
一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害怕作文呢?
1.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也就是说教师过多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当前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意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把作文看作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能力。”在难得的几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总要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大小一堆作文,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这些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无奈之下,许多学生只有拿出一大叠作文选,按要求改头换面,抄抄写写,或者原封不动照搬。
2.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不灵活。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命题作文《一次难忘的旅游》,他写了和孙悟空一起去天宫旅游,作文写得还算生动,记事也较完整,但老师却给了0分,评语是“毫无意义”。这就是因为教师总过高地看中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再者教师常常以“优秀作文选”中的佳作来衡量学生的习作,这样往往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使学生对“优秀作文选”产生一种依赖心理。
二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具体做法
1.同一题目,取不同的材。由于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其他的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就应该开拓其取材思路。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这个题目时,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学校的事可以写,劳动方面的可以写,学习方面的也可以写。同一方面也可以选不同的内容来写。如:从体育方面想到跳绳、打乒乓球、踢足球、下军棋等;从节日中想到吹气球、包饺子、包粽子等;从不同的季节中想到游泳、做冰棒、堆雪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位,使文章有不同的内容。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取材方法的同时,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联想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想、想象思维等。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不同的作文,是不无裨益的。
2.同一活动,立不同的意。对于写游览、参观一类的文章,学生往往容易跳进某种模式,习惯于记叙游览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景,给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觉。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因为不同的中心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写作,文章就富有个性。
3.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表达。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的作文“先求平实,后求文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只要求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或者启发他的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就能写出不同的话。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教师指导写话时,可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情达意。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表达形式各异且效果也不同。例如,“一个同学来迟了”。可以表达:①你来迟了。②啊哟,你怎么来得这么晚?③你有什么重要的事?④你来得太早了吧。⑤你这个人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再晚来一步就看不见我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就把不同的思维内容表达出来了。
针对学生开头雷同的情况,在指导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模仿,发展自己理解、表达事物的能力,写出不同形式的开头。例如,同样写运动会内容的,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几种开头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并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学生就可以写出不同的开头,可以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当开头;也可以截取运动会上最精彩的镜头;还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开头等等。这样,既能使学生由机械仿写转向灵活仿写,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同样,结尾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首尾呼应、启发式结尾法、言尽而意无穷结尾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