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国防军使用“铁穹”导弹,拦截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那些在空中炸开花的新闻画面,已为世人熟悉。其实,除了“铁穹”和“箭”之外,以色列国防军的防空系统还包括一款名为“大卫弹弓”的战略反导武器,其拦截弹射程在40~300公里范围,具备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能力。
“箭”“大卫弹弓”“铁穹”一起,构成以色列远中近三层防御拦截网。为何具有战略性的防御武器要以大卫来命名?大卫又是谁?
以色列国防系统的概念,不乏希伯来历史特色。在建国者们的历史视野中,不少国防概念可以取材自两千年前的希伯来故事。而了解这些希伯来概念,有助于理解以色列国防决策者们的心态。
源自《圣经》的武器
“大卫弹弓”这名字,取自犹太民族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章节:根据希伯来《圣经》,来自海洋的飞力士部落派出了身材巨大的歌利亚征服犹太部落,而当时还只是一个青年的大卫,拿着弹弓把石头投向歌利亚的头颅,杀死了让人胆寒的巨人。这个青年大卫,只是个出身卑微的牧童,日后成为了古以色列的王。
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大卫战胜歌利亚”有“以弱胜强”的意味。用“大卫弹弓”来命名三层防御拦截网中用来拦截中程导弹的反导系统,也透出以色列国防系统决策者“以弱制强”的心态。
在颠沛流离两千年后,犹太人始终有一种对周边地带的不安全感。以色列建国者在原先的英属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新的犹太人国度,除了大海之外,国界线被阿拉伯敌国包围。建国者们认为,必须保持一支强劲的国防力量,才能保证以色列国的生存。
“塔尖”部队
根据以色列法律,无论男女,几乎所有以色列公民都必须服兵役。以色列的军队文化以扁平组织著称,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不壁垒分明,士兵和军官发生争辩,下级不盲从权威,甚至公然质疑上级的决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以色列士兵一律平等。多数公民进入以色列军队服役18个月后,就可以退役重新进入社会。那些希望继续留在军队的年轻人,历经筛选,最终可以加入最精锐的“塔尖”部队。希伯来语“塔尖”(Talpiot)选自《圣经》“雅歌篇”,指的是城堡或者防御工事里最高处的瞭望塔,后被用作比喻“顶尖”和“最聪慧”。要进入以色列的“塔尖”部队,就必须先服够41个月的兵役;一旦被接收,就要签订为期6年的合同,因此加起来“塔尖”部队成员在以色列国防军呆的日子是足足9年。
“塔尖”部队成员与一般以色列国防军士兵有什么不同?除了士兵该有的体能素质之外,部队成员是否拥有理工科大脑非常重要。“塔尖”成员除了要接受士兵该接受的训练之外,还要接受多个大学专业叠加在一起的培训。“塔尖”训练营开展理工科培训,让成员们接受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培训。高强度的学科训练,在于打通科学与军事目的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一般大学生要在三四年内充分掌握一门学科,已经面临很大的压力,那么“塔尖”部队成员则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不止一门专业学科。因此,“塔尖”部队的淘汰率非常高,能够留下来的,都可以说是以色列军事界的人中之龙。
在训练的终极阶段,“塔尖”部队的学员们并非是枯坐在象牙塔内的学者,而是带有极强目的性的作战精英。他们的“作业”包括如何在哈马斯内部锁定恐怖分子、为以色列空军直升机设计一款防震座椅等实操性项目。
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从“塔尖”部队毕业的学员不超过2000个,但他们不少人成为人中之龙,是以色列初创科技圈的中坚力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Compugen 公司创始团队,就是“塔尖”的毕业班学员。
惧怕以色列再次亡国的达扬,一度劝说梅厄夫人考虑用核武器轰击埃及和叙利亚。
“耶路撒冷的第三次毁灭”
创立“塔尖”部队,是以色列吃过“赎罪日战争”的亏后,痛定思痛的产物。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爆发早期,由于有苏联装备的加持,埃及和叙利亚的军队把以色列打个措手不及,时任总理梅厄夫人和國防部长摩舍·达扬肩负沉重的国防压力。
特别是担任国防部长的达扬,在战争最危急的时候,被记录下喃喃自语地说“耶路撒冷要第三次被毁灭了”,言下之意就是以色列可能会因为“赎罪日战争”而再次覆灭。惧怕以色列再次亡国的达扬,一度劝说梅厄夫人考虑用核武器轰击埃及和叙利亚。
达扬之所以说“第三次毁灭”,是因为在犹太历史里,耶路撒冷的第一次覆灭是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灭亡,而第二次覆灭则是在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剿灭。
达扬这位在“六日战争”中创下军事奇迹的将军,在“赎罪日战争”期间的惊慌失措,令人印象深刻。日后有以色列历史学家认为,还好当时的总理不是达扬,而是更加镇定的“老祖母”梅厄,否则“赎罪日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犹太人在等待了近2000年后重夺耶路撒冷,不少人将战绩归功于达扬,更把他捧为“战神”。要是这位重夺耶路撒冷的“战神”担忧再次失去耶路撒冷的情绪在当时流传到以色列民间,也许以色列举国的军心将会大受打击。
直到如今,不少以色列人依然认为,“以色列人不敢相信未来,因为以色列也许没有未来”。而这种悲观情绪所衍生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心态,也是他们认为“耶路撒冷第三次毁灭”或许在某一天就突然降临所产生的。
三句话不离几千年前的历史,也说明以色列政客和平民为了捍卫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正当性,得从他们被迫颠沛流离前的那段遥远的历史入手了。
在现代的政治制度上运作,在希伯来《圣经》中寻找立国正当性,也就是以色列立国者和国防系统决策者在想问题时的两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