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防系统的希伯来特色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un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16日,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拦截来自加沙地带的火箭弹

  以色列国防军使用“铁穹”导弹,拦截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那些在空中炸开花的新闻画面,已为世人熟悉。其实,除了“铁穹”和“箭”之外,以色列国防军的防空系统还包括一款名为“大卫弹弓”的战略反导武器,其拦截弹射程在40~300公里范围,具备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能力。
  “箭”“大卫弹弓”“铁穹”一起,构成以色列远中近三层防御拦截网。为何具有战略性的防御武器要以大卫来命名?大卫又是谁?
  以色列国防系统的概念,不乏希伯来历史特色。在建国者们的历史视野中,不少国防概念可以取材自两千年前的希伯来故事。而了解这些希伯来概念,有助于理解以色列国防决策者们的心态。

源自《圣经》的武器


  “大卫弹弓”这名字,取自犹太民族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章节:根据希伯来《圣经》,来自海洋的飞力士部落派出了身材巨大的歌利亚征服犹太部落,而当时还只是一个青年的大卫,拿着弹弓把石头投向歌利亚的头颅,杀死了让人胆寒的巨人。这个青年大卫,只是个出身卑微的牧童,日后成为了古以色列的王。
  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大卫战胜歌利亚”有“以弱胜强”的意味。用“大卫弹弓”来命名三层防御拦截网中用来拦截中程导弹的反导系统,也透出以色列国防系统决策者“以弱制强”的心态。
战略反导武器“大卫弹弓”

  在颠沛流离两千年后,犹太人始终有一种对周边地带的不安全感。以色列建国者在原先的英属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新的犹太人国度,除了大海之外,国界线被阿拉伯敌国包围。建国者们认为,必须保持一支强劲的国防力量,才能保证以色列国的生存。

“塔尖”部队


  根据以色列法律,无论男女,几乎所有以色列公民都必须服兵役。以色列的军队文化以扁平组织著称,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不壁垒分明,士兵和军官发生争辩,下级不盲从权威,甚至公然质疑上级的决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以色列士兵一律平等。多数公民进入以色列军队服役18个月后,就可以退役重新进入社会。那些希望继续留在军队的年轻人,历经筛选,最终可以加入最精锐的“塔尖”部队。希伯来语“塔尖”(Talpiot)选自《圣经》“雅歌篇”,指的是城堡或者防御工事里最高处的瞭望塔,后被用作比喻“顶尖”和“最聪慧”。要进入以色列的“塔尖”部队,就必须先服够41个月的兵役;一旦被接收,就要签订为期6年的合同,因此加起来“塔尖”部队成员在以色列国防军呆的日子是足足9年。
  “塔尖”部队成员与一般以色列国防军士兵有什么不同?除了士兵该有的体能素质之外,部队成员是否拥有理工科大脑非常重要。“塔尖”成员除了要接受士兵该接受的训练之外,还要接受多个大学专业叠加在一起的培训。“塔尖”训练营开展理工科培训,让成员们接受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培训。高强度的学科训练,在于打通科学与军事目的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一般大学生要在三四年内充分掌握一门学科,已经面临很大的压力,那么“塔尖”部队成员则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不止一门专业学科。因此,“塔尖”部队的淘汰率非常高,能够留下来的,都可以说是以色列军事界的人中之龙。
批准Talpiot计划的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Rafael Eitan(中)
坦克学校的Talpiot队员

  在训练的终极阶段,“塔尖”部队的学员们并非是枯坐在象牙塔内的学者,而是带有极强目的性的作战精英。他们的“作业”包括如何在哈马斯内部锁定恐怖分子、为以色列空军直升机设计一款防震座椅等实操性项目。
  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从“塔尖”部队毕业的学员不超过2000个,但他们不少人成为人中之龙,是以色列初创科技圈的中坚力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Compugen 公司创始团队,就是“塔尖”的毕业班学员。

  惧怕以色列再次亡国的达扬,一度劝说梅厄夫人考虑用核武器轰击埃及和叙利亚。

“耶路撒冷的第三次毁灭”


  创立“塔尖”部队,是以色列吃过“赎罪日战争”的亏后,痛定思痛的产物。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爆发早期,由于有苏联装备的加持,埃及和叙利亚的军队把以色列打个措手不及,时任总理梅厄夫人和國防部长摩舍·达扬肩负沉重的国防压力。
  特别是担任国防部长的达扬,在战争最危急的时候,被记录下喃喃自语地说“耶路撒冷要第三次被毁灭了”,言下之意就是以色列可能会因为“赎罪日战争”而再次覆灭。惧怕以色列再次亡国的达扬,一度劝说梅厄夫人考虑用核武器轰击埃及和叙利亚。
  达扬之所以说“第三次毁灭”,是因为在犹太历史里,耶路撒冷的第一次覆灭是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灭亡,而第二次覆灭则是在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剿灭。
  达扬这位在“六日战争”中创下军事奇迹的将军,在“赎罪日战争”期间的惊慌失措,令人印象深刻。日后有以色列历史学家认为,还好当时的总理不是达扬,而是更加镇定的“老祖母”梅厄,否则“赎罪日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犹太人在等待了近2000年后重夺耶路撒冷,不少人将战绩归功于达扬,更把他捧为“战神”。要是这位重夺耶路撒冷的“战神”担忧再次失去耶路撒冷的情绪在当时流传到以色列民间,也许以色列举国的军心将会大受打击。
  直到如今,不少以色列人依然认为,“以色列人不敢相信未来,因为以色列也许没有未来”。而这种悲观情绪所衍生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心态,也是他们认为“耶路撒冷第三次毁灭”或许在某一天就突然降临所产生的。
  三句话不离几千年前的历史,也说明以色列政客和平民为了捍卫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正当性,得从他们被迫颠沛流离前的那段遥远的历史入手了。
  在现代的政治制度上运作,在希伯来《圣经》中寻找立国正当性,也就是以色列立国者和国防系统决策者在想问题时的两重考虑。
其他文献
浪漫之爱,总能让人类为之痴迷。如今的青年男女普遍将爱情视作步入长期承诺关系的前提;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由性欲驱使的爱情,短暂易逝,不足为信。恋爱中的浓情蜜意,难免沦为婚姻关系中的口角与争执,最终走向冷淡疏离,甚至是痛楚与怨恨。  爱情的“保质期”如同紧箍咒一般,困扰着痴男怨女,让人们对爱情无限向往的同时,又对它的未来充满疑虑。依恋理论  20世紀80年代,心理治疗师苏·约翰逊(Sue Johnson
在佛罗伦萨,一位意大利裔中国人蒙着眼睛,站在一块写有“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将我从偏见中解脱出来”的牌子旁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病从湖北武汉蔓延至全中国。近30个国家相继出现感染病例,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的本地传染案例几天内剧增引发焦虑。  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病毒潜伏期长,病人在没有症状的时候也具传染性。一些国家就以防疫为借口,将所有华人当作潜在的传播源。医学上“疾病/健康”的二元对立扩张到了
拔地而起的尖峰巨石之下,是人迹罕至之处仅有的三五座红房子主干道虽然只有5公里长,却是移步易景极光像海浪一样一波波飘在空中,肉眼看上去也能辨别出绿色  罗弗敦群岛的大名我听说已久。有次我无意中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寒冷而深邃的北大西洋泛着浪花,拔地而起的尖峰巨石之下,是人迹罕至之处仅有的三五座红房子。那是一种透过照片都嗅得到的寒冷与孤寂,让人过目难忘。  罗弗敦群岛是北极圈内一串零星的荒岛。要想在地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丛日云 主编东方出版社2020 年7 月  现代政治思想的起源是个很大的课题。它涉及从西方文明以至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政治思想的现代性问题,涉及政治思想的历史,政治思想史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在西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语境中所说的传统,包括古典的传统、中世纪的传统,还要考虑西方多元的传统。西方的传统不是一个传统,它有多元的要素—个人主义有其传统,整体主义也有其传统。它
冬陰功汤  如果热腾腾的潮汕牛肉锅是羊城工薪族绝佳的安慰剂,那么小火慢煮的泰式冬阴功、越南河粉和马来肉骨茶,则是往来如织的游客梦想中的充能驿站。  关于东南亚沿街美食,国人早已被国内的广告传单和当地热门菜品耳濡目染:无论店面大小,无论菜单厚薄,一屁股坐下,无需四处查看,亦无需仔细研究,都能脱口而出几样富有代表性的东南亚美食—冬阴功虾汤、虾酱炒通菜、炭烧猪颈肉、椰汁西米糕、猫山王榴莲冰激凌。  双眼
1823年,描绘奴隶在加勒比海安提瓜岛上产糖的版画  2014年,美国当代艺术家卡拉·沃克在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的一家废弃制糖厂里,展示了她的装置艺术作品《微妙》。这是一尊白色雕塑,以狮身人面像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具有非洲特征的女性,但通体是“霜糖白”—象征了贩糖贸易中的黑奴贩卖。  18世纪的加勒比海上,英属殖民地西印度群岛(诸如巴巴多斯、牙买加),种满了甘蔗。  那里曾是一片毫无秩序的土地,盗贼、海
唐代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取材于文成公主进藏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  婚姻大概是人类最自然,也最不自然的一件事了。  从生理本能来说,它发乎情,合乎性,太正常了,但要透过社会文化去看,古今中西,产生了多少种婚姻形式和婚姻观念啊。两性结合关涉人类生存的基础秩序,人的宗教理念、文化习俗、经济安排、政治权谋,都在婚姻里交战、糅合。  举例来说吧,近日司法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2021年5月19日,巴西阿纳芒,洪灾导致道路被淹没,民众划船出行  用“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话,来描述近期被洪灾和疫情双面夹击的亚马孙河流域多国的现状,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受到连续数月暴雨的影响,亚马孙河的主干道及众多分支,水位超过警戒线,越过堤坝向周围的城镇乡村涌来。这场洪水的突然造访,让巴西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河流之王”亚马孙  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长河流,虽然长度(6437公里)
《给年轻科学家的信》  [ 美] 爱德华·威尔逊 著  王惟芬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年9 月  我在科学界任教长达半个世纪,接触过许多学生和年轻的专业人才,对于自己能够指导许许多多才华横溢、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我感到莫大荣幸。  这段经历让我体认到,任何人想要在科学界成功闯出一片天,都必须先明白一些观念,这些观念算得上一整套哲学。在接下来这些信中,我将和你分享一些想法和故事,衷心希望你能
2020年5月16日,加利福尼亚州一名抗议者举着反疫苗标语  人类疫苗史上,一定不会漏掉2020年。  新冠疫情肆虐下,世界各国研发队伍出尽全力,刷新极限,一次次缩短疫苗科研的时间线。过去持谨慎态度的专家研判,“研发通常要2~3年,不要过度将希望放在疫苗上”,如今也被惊人的疫苗进程打脸打得啪啪响。  2020年12月8日,英国正式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成为第一个批准完整临床试验疫苗上市的国家。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