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举盛事 满城书香浓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20、21日,天气明朗,风和景明。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中国大陆·台湾两岸中小学作文教学高端论坛”在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曹文轩先生,台湾著名儿童教育家赖庆雄先生,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韩军、程翔、李震、张勇及来自全市中小学语文教研人员、骨干教师7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深入学习,领悟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思想理念,探讨作文教学规律,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尤其是借鉴台湾作文教学经验。
  文坛举盛事,满城书香浓。会议内容丰富,有专题报告、现场教学、互动交流,还有四位特级教师作了作文教学的展示。
  20日上午,在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李震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大陆·台湾两岸中小学作文教学高端论坛”正式拉开了帷幕。开幕式上,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韩金山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提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推动海峡两岸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交流,增进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曹文轩第一个登上讲坛,以《文学的意义及解读》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的意义、文学的形式,强调了文学要有道义性、要有情调、要有丰富的情感,文学的功能是净化人性,让你变得更像人。曹教授还重点阐述了文学在语文写作中的地位,并与新海高中苍梧文学社社员进行了亲切交谈,他从写作、作品研读、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等各个角度回答了学生的提问,鼓励社员多读书,读好书,多习作,出佳作,学生受益极大。
  当天下午,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来自北京的韩军教授上了一堂轻松愉快的作文展示课,韩教授以一篇赵丽宏的《南来北往》为例,从诵、读、辨、写给学生以很具体的作文指导,“时时刻刻抓文字,分分秒秒计效率,丝丝缕缕渗考试、来来回回皆情感”的作文教学理念渗透于其中,精彩不断,笑声不断,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和与会者获得到了作文教学的真谛。
  接着,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101中学副校长、原全国青语会理事长程翔上了一堂精彩的作文评改课——“评作文”,程老师通过一篇学生习作贯穿全课,先让学生读作文,然后让学生自行给它写评语,接着小组讨论后修改自己的评语,再由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不断交流碰撞中让学生明白了作文写作的“法宝”:那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不要胡编乱造,要善于捕捉自己的动情点,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自由表达、善于表达,不写假大空话,要贴近自己生活实际去写。透过程翔老师的作文教学,进一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语文老师有义务有责任要扭转说空话、说套话的不正当文风,让写作中充满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还要善于整理自己的思想,挖掘真、善、美,揭露假、恶、丑,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也正是我们连云港正在践行的“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完美诠释。
  21日上午,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委、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副校长潘文彬给我们上了一堂小学作文展示课,这一节课由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两部分组成写前指导由四幅图画:欢笑的脸、生气的脸、伤心的脸、开心的脸来启发引导学生,导情导趣导开学生的言论,由此让学生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后修改的课堂则更为精彩,课堂上潘老师先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学生改的过程中,潘老师穿插两段生动形象的描写人物的文字,让学生对照着自己的文字,落实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对照比较中对学生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作文应记录孩子的生活状态,回忆孩子的生存状态,记录孩子喜怒哀乐的生命体验,回归生活、回归生长、回归生命,“儿童作文就是天使在说话”。在指导过程中潘老师还不断给孩子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是多么令人兴奋多么令人愉悦的体验。作文真是三分写七分改,这节课给与会者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启发和思考,反响很强烈。
  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吴勇上了一堂《偷懒的故事》作文展示课,这节课吴老师通过一幅漫画《铁头偷懒的故事》,告诉学生“偷懒大法”和“写作大法”:想方设法的“算计”要通过心理的描写去表达,急中生智来“诡辩”要通过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来表达,“心理动作表情齐助阵”,这样的偷懒故事就变得有“技术含量”,就有智慧、有情趣多了。吴老师用故事点亮学生的童年世界,为潜藏在儿童精神深处的故事寻找到了合适的引子,唤醒了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乃至生命感悟,给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天下午,台湾著名教育家赖庆雄教授做了题为《创意作文,快乐无限》精彩讲座。与会教师对年逾古稀的赖教授亲切生动、精辟睿智的报告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赖教授这位73岁的老人在三个小时的报告中始终是站在讲台上作讲解、边讲边互动,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浮想联翩,时而实例印证,时而互动参与,深深地打动并感染着每一位教师。让每个人在感动中了解了台湾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给每个与会者很深的启发和借鉴。
  本次活动有三大亮点:一是打破空间的界限,首次将大陆和台湾两岸作文教学进行交流;二是打破学段的界限,首次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之间的衔接与传承;三是通过高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有效落实和推进中小学的读写工程活动。
  [作者通联:江苏新海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古典诗词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无数名篇佳句一直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融饱满的情感、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于一体,古典诗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无不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典诗词中,辛弃疾的词赋(以下简称“辛词”)以豪放的风格、英雄的气概和优美的文字独树一帜,影响和激励了无数后人。  《语文新
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课堂为了确保预设的教学流程如愿“再现”,就不得不限制乃至扼杀学生的主体性,不得不将教师以“变态”、“变形”的形式出现,片面突出其自身的主导地位。教师为构建一种稳定的课堂文化,保证课堂的聚合力和有效性,往往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机械性控制。这种控制带有外在、强加、简单、人为的特点。对传统教育理论影响最大的赫尔巴特就曾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文章写了一个老实厚道、毫无经济基础的父亲,却非常羡慕人家高高的台阶,于是花了大半辈子的心血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可是,台阶做好后,身体垮了心情也失落了,尴尬不已。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一般的教学重心是通过疏通故事情节,品析细节来感悟父亲形象,最后唤起学生对父亲的理解,写几句感恩、理解之类的话。  这样的教学无疑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但是,仔细研读文本,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语文教育和过去的语文教育是一个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我们迫切需要从以往的语文教育中汲取经验教训,探寻语文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20世纪60年代,张志公以一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开启了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的大门。之后,语文教育史向着独立的学科方向蓬勃发展起来,许多人都为此艰苦探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松泉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独树一帜的“中国语文教育史分
正值春暖花開。在姹紫嫣红的图书苑里,有一朵花分外耀眼,它就是韦志成教授的《论语原解典藏》。这朵君子兰以高雅的气质,散发着特有的幽香。  韦教授用三年多时间,三易其稿,在对《论语》的“原解”上狠下功夫。对于这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书”,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他既不搞“我注六经”,繁琐考证。也不搞“六经注我”,肆意发挥,而是回到文本的历史语境和创作语境中去寻觅历史鲜活的一面,体味原汁原味的意义。孔子讲的
过去20多年,我一直密切关注着李祖贵先生的初中语文教改与研究工作,对他卓有成效的教改实践和深入透彻的理论思考有所了解。前些时,承蒙惠赠专著《语文的突围》(长江出版社出版),我捧读再三。全书洋洋洒洒38万字,共51篇文章,分为7辑:课改的召唤、阅读的奥秘、写作的正途、评价的轨迹、课例的示范、文学的魅力和情感的交流。虽然书中所呈现的他的丰富而精彩的语文生活不可复制,但贯穿其中的“理性”精神值得广大语文
一直以来,高中写作教学的任务似乎只是为了应对那道占有相当比重的高考作文题。的确,作文得分直接影响到高考语文的总体成绩,但如果只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培养学生应试写作的能力定位为高中写作教学首要或唯一的任务,未免是一种唯功利的短视教育行为。这种教学行为的定位自然是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教育的本质的,但其长期以来一直没能被消除,究其原因,除了应试教育和功利心态的影响外,还跟部分语文教育者对写作的本质以及写作
《兰亭集序》是一篇比较难教的课文,缘于“一、文字之难。《兰亭集序》是文言文,而且是非叙事性文言文,表达上又有诗化倾向,造成学生阅读困难;二、文章之难。《兰亭集序》是五十多岁的王羲之谈生死、悟人生之美文,其思想与十七八岁的少年学子有着相当的距离,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三、文学之难。文学贵在引人共鸣,但是‘时间紧迫’‘人生短暂’等因其常见而成为学生的标签化认识,造成学生感受困难。”①南浔中学张艳玲的一堂课
《墓碣文》写于1925年6月19日,发表在同年6月22日《语丝》第32期上。这一时期的背景是“五卅”惨案发生,“女师大风潮”骤起。“五四”落潮了,鲁迅思想上却又一次陷于彷徨,但跟十多年前的那次抄古碑却截然不同。从鲁迅这时的行为来看,他关注“五卅”,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斗争,特别明显的是敢于跟许广平这样的女弟子交往通信。语言和行为中,都表现出一种积极主动;情绪上苦闷较之十多年前的那一次似乎也减少了很多。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一a·教学参考书》中,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的主旨分析为“作者感到超脱而旷达,忘却了自我,也忘却了烦忧,获得了精神的慰藉”。对此,我深有疑问。本文想从柳宗元的人生理想以及他被贬永州之后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另一种解读思路。  柳氏家族,当年在河东,可谓显赫至极。只是到柳宗元曾祖父之辈,已经衰落,已无一人在朝为官。  永州之地,是幸福的,因为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