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饥饿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点了,吃饭去!”
  “时间到了,该吃饭了!”
  相信这样的声音您肯定不会陌生。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然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饭桌、食堂或餐馆美美地饱餐一顿。
  可是,当您在尽情享受美食的时候,不知您是否认真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到了“该吃饭”的时间,您很自然地去大吃特吃的时候,您的肚子是不是真的感到了饥饿呢?您究竟是为了填饱辘辘的饥肠而进食,还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进食?
  减肥为什么那么难?
  众所周知,减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当今这个几近病态地追求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女孩更是谈“肥”色变。虽然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们通常认为肥胖是一种生理现象,减肥也多从生理角度去考虑。然而,很多心理学家却认为,心理因素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各类减肥产品和服务充斥我们的身边,实际上却似乎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控制肥胖。大部分肥胖的人尝试采用各种各样减肥的方法,但是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做到不再长胖,大部分减肥的人后来又重新得到了他们所失去的体重。结果就是,他们一生花了许多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要减轻那同样的一部分重量。
  减肥真的就这么难么?抑或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肥胖的真正原因?还有没有更好的减肥方法?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这种种疑问做出了回答。
  前面提到,很多人一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大吃特吃,却忽略了一项基本的事实——自己的肚子是不是真的饿了?自己此时此刻真的需要进食补充营养吗?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很多人,尤其是肥胖者,往往并不是以肚子是否饥饿这样的内部原因,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作为进食的依据。
  时间上的“饥饿感”
  在一次精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中,心理学家沙赫特和格罗斯发现,当你骗肥胖者使他相信吃饭时间(把钟表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到了,他们就会吃东西,而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饿了,而体重正常的人却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摄食。
  这个有趣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参加实验的被试者在下午较晚的时候,被带入实验室参加实验。他们待的房间里面,有一个拨得比正常时间快一些或慢一些的座钟。比如,假定准确的时间是 17∶30,实验设计者会故意把钟弄的快一点(拨在 18∶05),或者弄的慢一些(拨在 17∶20)。实验者走进屋子,大声地咀嚼着饼干,手里还拿着一大盒饼干。他把饼干放在桌上,请参加实验的被试者随意取食,然后借故离开房间,留下被试者独自守着一大盒饼干。实验结束之后通过称量饼干盒里面所剩饼干的重量来计算出被试者吃掉了多少饼干。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时钟上的“虚假时间”指示为 18∶05,那么胖子所吃掉的饼干的量正好大约是“虚假时间”指示 17∶20 时的两倍;而体重正常的人就相反,他们在“虚假时间”指示为18∶05时吃的饼干比在“虚假时间”17∶20 时吃的较少。体重正常者对自己这种行为的解释是,他们不愿意多吃,因为担心这会影响到即将来临的正餐。与之相反,肥胖的人会更容易对钟表这一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增加食物的摄取量,就因为他们认为到了“吃饭的时间”。
  实际上,由于在时针拨快或拨慢两种情况下真实的时间都是 17∶30,受试者身体的内部刺激,如血糖、胃的排空程度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他们生理上的饥饿感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他们的饮食受内部环境生理状况控制,那么不管钟表指示18∶05 还是17∶20,他们应该摄取相同的食物量。因此,沙赫特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肥胖的人之所以难于控制他们的体重,是因为他们对环境里不可控制的外界因素作出反应而进食。换句话说,肥胖者更多的是根据时间上的“饥饿感”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感来进食的。
  进食习惯与作息时间
  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作息时间的缘故,也使得很多人养成了一到固定时间就必须吃饭的习惯。道理很简单——现在不吃饭,待会儿可能就没有时间吃啦!这当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对于肥胖者,这进一步强化心理上随着时间出现的“饥饿感”,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却因故没有进食的话,有些人就会觉得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于是乎,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很多超出机体需要量的营养,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肥胖者减肥屡屡失败,体重频频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了,通过我们的文章明白了时间和进食的关系之后,肥胖的朋友下一次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又不由自主地准备大吃一顿的时候,不妨扪“肚”自问:“我肚子真的饿了吗?”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急性起病.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于上学途中突然感双下肢无力伴有胸背部疼痛,随即跌倒,当时无昏迷、抽搐,不伴有头痛、眼花等不适,休息后能自行站起,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5基因(APOA5)-1131T/C多态性与广州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洲75例健康人及86例
髓细胞肉瘤(myeloid sarcoma,MS) 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髓外血液系统、由未成熟粒细胞构成的恶性实体肿瘤[1].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发病部位不确定,常缺乏特征性症状,临床常
终丝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常常被误诊为室管膜瘤和神经鞘瘤,MRI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终丝副神经节瘤2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MR表现及
【事件回放】  11月19日,21世纪网披露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其50度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毫克/千克。  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检测结果,50度酒鬼酒DBP最高检出值为1.04毫克/千克。  12月9日,自称是茅台投资者的网友“水晶皇”出具检测报告显示,送检茅台含有塑化剂DEHP3.3毫克/千克,卫生部551函规定这一物质的最大残留量为1.5毫克/千克。  1
期刊
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亦称尤文氏瘤、未分化网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恶性肿瘤的6%,约占恶性骨肿瘤的10%~14.2%,亦有报道占恶性骨肿瘤的9.17%[1~3].尤
在胎儿的几种感觉器官中最为发达的就是听觉系统了。早在受孕后第4周,胎儿听觉器官已经开始发育,第8周时耳廓已经形成,这时胎儿听觉神经中枢的发育尚未完善,所以还不能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到了第25周,胎儿的传音系统基本发育完成,28周时胎儿的传音系统已充分发育完成并可以发生听觉反应,至此,胎儿就已经具备了能够听到声音的所有条件。  小儿出生就能听到声音。由于新生儿中耳鼓室未充盈空气,并有一定羊水蓄留,所
期刊
开放式磁共振检查仪具有减少或避免病人的幽闭恐惧感、减少化学位移伪影的产生、可施行介入性操作,易于使用生命支持系统或监护设备等优点.本研究利用开放式磁共振检查仪为体
本院是以骨科为主的大型综合医院,脊柱侧弯的病人很常见.青少年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发现和早期积极治疗,可发展成严重的畸形.不仅影响美观,更严重影响心肺
患者男,48岁.头晕乏力伴黑便2个月余.门诊胃镜检查示:胃角及胃窦小弯侧见一溃疡浸润性肿物,上覆污秽白苔,肿物累及胃壁四周,窦腔狭窄、变形.活检病理示:胃黏液性腺癌.收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