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阅读题湖南衡阳市试题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阅读。(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忠之属也属引凄异
  C,战则请从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故逐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战 以君之力
  C,战于长勺 所患有甚于死者
  D,登轼而望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清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义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干问的是“鲁国”取胜的原因,而不是“曹刿”取胜的原因。在中考语文试题题干中,经常会有答题角度、范围等方面的限制。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弄清是否有限制、有什么限制。明确答题方向后,从鲁国取胜的角度思考。第一段:“齐师伐我”,指出了这场战争是齐国对鲁国的不义之战,这也是下文曹刿请见、鲁庄公纳谏的基础。随后,鲁庄公与曹刿的三问三答,呈现了鲁庄公与曹刿探讨战前准备的过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肯定了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取信于民的做法。上下一心,作战力量就会增强。第二、三段则记叙了曹刿在战场上准确把握时机的过程,曹刿对“彼竭我盈”“辙乱”“旗靡”等时机的把握,让鲁国取得了最終的胜利。作答时,一定要考虑周全,表述清晰。
其他文献
推荐理由: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处于这一时期的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选文作者以朋友的口吻和平等交流的方式,与青少年朋友畅谈这个人生问题。文章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语言亲切平易,入耳入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特别是第3题,抓住了一个关键的命题点,既考查考生的理解情况,又对青少年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期刊
推荐理由:  许多人对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和如何选择要读的书存有疑问,这篇选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读经典。文章论述了什么是经典和经典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要“读经典”的最好的理由。选文不仅是命题的好材料,而且为考生选择阅读材料指出了方向。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观点新颖,有现实意义。作者认为那些职业普通、岗位平凡,但品格美好、默默奉献、成绩杰出的“小人物”,也是杰出人物,体现出了关怀和尊重“小人物”的人文情怀。命题人紧扣议论文三要素设题.试题简洁明了,集中考查了考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  ①一提到杰出,很多人想到的是政治领袖、商业精英、科学巨匠等“明星级”人物。他们确实是令人仰慕、值得学习的杰出人士。可是今天,有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中的小车夫性格倔强,自尊心很强,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年龄和中考考生相仿,考生容易对其产生亲近感。设题点选得巧妙,指向性强,突出考查了考生对选文主旨的理解情况。  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亮光;人一踏上去,就可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构思巧妙,于生活的细节中凸显震撼人心的力量。试题考查全面,第4题围绕选文在情节安排上设置悬念这一突出特点设题,突出了选文的阅读价值。  我的暖,一寸长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
期刊
初三的学生很辛苦,初三的老师也辛苦,但这辛苦中包含着幸福的滋味。  一天,我给学生们讲解一道难度较大的阅读理解题。我几乎把班里所有的学生都提问到了,可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我又给学生们讲解了一遍答题思路,然后鼓励大家:“不要怕,大胆说!这道题谁能回答?请举手!”我刚说完,一个平时成绩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举起手来。尽管有些怀疑,我还是迅速地喊了他的名字。那个学生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想……
期刊
综观全同80套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从素材来源看,完全从课内选文的有13套,完全从课外选文的有29套,采取课内外比较阅读形式的有38套(其中课外语段和课内语段有某种关联的25套,无关联的13套)。由此看来,课内外比较阅读和纯课外阅读成为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选文的主流。  从选文内容来看,课内的《送东阳马生序》《(孟子)二章》《出师表》《小石潭记》《愚公移山》《诫子书》出现频率比较高;课外选文大多选
期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1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目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
期刊
文言文阅读。(14分)  【甲】今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期刊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