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为什么不读经典》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理由:
  许多人对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和如何选择要读的书存有疑问,这篇选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读经典。文章论述了什么是经典和经典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要“读经典”的最好的理由。选文不仅是命题的好材料,而且为考生选择阅读材料指出了方向。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批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低水准。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根据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写成的作品,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被传播得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记者的追逐,但在这些人笔下,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经典因为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却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发现、感受和智慧。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睿智、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彭程/文,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做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山西省  【作文题目】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维系着泱泱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注意事项:①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②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避开真实的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表现陌生人之间友爱。试题考查全面,重点突出。第1题,题干中的提示,既体现了本文的叙事特点,又降低了试题难度。第2题,围绕次要人物设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设题细腻、巧妙。“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个提示降低了试题难度,有助于引导考生有目的地深入阅读文本,体现了命题人对考生水平、试题难易程度的精确把握。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是一篇科幻小说,题材新颖,作者的想象大胆、合理,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紧密。试题突出了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考查。第2题紧扣选文的叙事特点设题,考查考生对对话作用的理解情况;让考生选择一处对话分析其作用,降低了试题难度,符合初中生的阅读水平。第3题开放性强,鼓励考生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阅读,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章主旨的能力,试题新颖、灵活,有创意,考查有一定的深度。  
期刊
推荐理由:选文颂扬父子亲情,表现一个孩子于从孩子的角度来写,很适合初中生阅读。试题考查角度丰富。第1题通过解读标题来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概括的能力,设题巧妙。第5题提示“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提示答题角度,适合初中生考生的阅读水平和答题水平。令人欣慰的心灵成长;它的独特之处在  特殊的圣诞礼物  ①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人物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5道试题中,有两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1题围绕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设置,第5题围绕全文的主旨设置。两道题开合有度,鼓励考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尊重考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有拓展又不脱离文体,设题灵活、巧妙。  描花的日子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下河逮鱼。秋天
期刊
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  这世界太小了,  你们弯腰也进不来,  即便是手脚并用,  你们成年人惯用的小伎俩。  就算用善于分析的目光,  搜寻和试探,  就算用顽皮的表情,  偷听我们的谈话,  你们还是找不到那个中心,  在那里,我们跳跃,我们玩耍,  紧闭的花蕾下,  光滑的蛋壳下,  生命仍在酣睡,  杯子一样的鸟窝里,  鸟蛋泛着灰蓝色,  你们那遥远的天堂的颜色。
期刊
2015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选文,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人文素养  在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典范文章,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谈论人生观的阅读材料,在2015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中占了较大的比重,比如湖南长沙市卷的《谈沉潜》、广东汕尾市卷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贵州黔南州卷的《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围绕“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展开论述,重点论述了“忠”“仁爱”等传统美德对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又加深了考生对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的认识。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故事情节曲折,结局震撼人心。4道试题分别考查了考生梳理故事情节、赏析写作手法、品味重要词句、理解行文线索和主旨等方面的能力,考查全面,设题角度灵活。第1题设计为填写表格的形式,降低答题难度;第2题考查考生对伏笔的理解情况,紧扣小说的文体特点,也贴合选文的写作特点。  集中营的课堂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
期刊
推荐理由: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处于这一时期的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选文作者以朋友的口吻和平等交流的方式,与青少年朋友畅谈这个人生问题。文章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语言亲切平易,入耳入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特别是第3题,抓住了一个关键的命题点,既考查考生的理解情况,又对青少年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