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在考试中占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一些学生作文水平低下,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呢?也害怕教作文,因为尽管很努力地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学生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时不应限制学生,而是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
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写法,写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平时的材料积累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但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使他们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为了改变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要让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
四、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①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
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抒情开篇,真情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
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是: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作文的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吸引读者,获取作文高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要求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不再黯淡无光,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学生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时不应限制学生,而是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
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写法,写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平时的材料积累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但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使他们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为了改变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要让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
四、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①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
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抒情开篇,真情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
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是: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作文的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吸引读者,获取作文高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要求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不再黯淡无光,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