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国内外,德育都被予以极高的重视。教育是一种学问,德育更是一门艺术。塑造一个个“有人性、有个性、有灵性”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学校德育的目的。我们教师最主要的是给予他们特殊的爱,需要用耐心、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愿意改变,希望改变。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国的盖贝尔说过:“爱是奇迹,是恩泽,就像自天而降的甘霖。”差生一直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难题。怎样教育、辅导他们,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给予他们特殊的爱,需要用耐心、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愿意改变,希望改变。
一、理解学生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思想。
渗透作为德育的一种理念,追求的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刻意的形式或程式。渗透讲究的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他通常伴随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正如赫尔巴特所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关注生活
一件事物,你把它看成什么,你就会很容易用相应的态度去对待它,它也就会随着你的态度,转变成相应的事物。一个人,也一样,你总是用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久而久之,他就真的定位在你的“眼光”里了。看过这么一篇文章《一张白纸和一颗黑点的启示》,“如果把孩子们比喻成一张白纸,那么他身上的不足之处就是其中的一颗黑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首先一定要看这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能否想方设法使这张白纸上的“黑点”变得灿烂、可爱起来呢?
刚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了一位叫陈泽的小朋友,他的家庭比较特殊,是一个爸妈离婚被遗弃的孩子,从小在家奶奶养着,也没有人管他,衣服也脏兮兮的,吃的东西也少,从而导致了许多坏习惯的养成,偷东西,打人等等。刚接手时也着实头痛,可于老师一番话引起我的反思:这个特殊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虽是累赘,可如果把这样的孩子都改过来,那以后还有怎样的学生能难倒你呢?《可兰经》里有句话:“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
三、信心催化
記得一位教授讲过,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培养自卑者的教育。试想,从一入学,甚至是幼儿班,方方面面的压力会接踵而至,你考80分,他们会说,你怎么不考90分,你努力考了90分,他们又说,你怎么不考100分,于是,你又很努力地考了100分。这回该满意了吧!不行,他们会说,要谦虚,可不要骄傲!试想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何而来?这样教育会成功吗?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班里就有这样一位男生,上课时东张西望,经常打打这个同学,碰碰那个同学,旁边的同学都被他欺负得不想在他跟前坐,课堂纪律顿时被他破坏了,我批评他,上课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开小差,一心不能二用,但都无济于事,一会就又犯错误了,但是有一次,我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上课的铃声就已经敲响,我发现这个学生已经把数学书放好了,端端正正地等老师进来,然后我一进教室就注意到了他,于是就在全班学生面前,把他给美美地表扬了一番, 我就发现他一节课都坐得还可以, 眼睛也注视着黑板,也开始回答问题了,跟原来相比,他这节课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所以,下课的时候, 我在他的名字上面贴了两颗小红星。然后,我每次上课的时候就会适当表扬他,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还是很关注的,时间长了,就发现他在不断地进步, 今天比昨天表现得更好。因此,讓表扬成为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育人先育己,树人先树德”, 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学中,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处处当好表率。树人应该先树德,它能照亮学生成长历程,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净化学生的心灵,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 浙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国的盖贝尔说过:“爱是奇迹,是恩泽,就像自天而降的甘霖。”差生一直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难题。怎样教育、辅导他们,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给予他们特殊的爱,需要用耐心、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愿意改变,希望改变。
一、理解学生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思想。
渗透作为德育的一种理念,追求的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刻意的形式或程式。渗透讲究的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他通常伴随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正如赫尔巴特所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关注生活
一件事物,你把它看成什么,你就会很容易用相应的态度去对待它,它也就会随着你的态度,转变成相应的事物。一个人,也一样,你总是用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久而久之,他就真的定位在你的“眼光”里了。看过这么一篇文章《一张白纸和一颗黑点的启示》,“如果把孩子们比喻成一张白纸,那么他身上的不足之处就是其中的一颗黑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首先一定要看这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能否想方设法使这张白纸上的“黑点”变得灿烂、可爱起来呢?
刚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了一位叫陈泽的小朋友,他的家庭比较特殊,是一个爸妈离婚被遗弃的孩子,从小在家奶奶养着,也没有人管他,衣服也脏兮兮的,吃的东西也少,从而导致了许多坏习惯的养成,偷东西,打人等等。刚接手时也着实头痛,可于老师一番话引起我的反思:这个特殊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虽是累赘,可如果把这样的孩子都改过来,那以后还有怎样的学生能难倒你呢?《可兰经》里有句话:“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
三、信心催化
記得一位教授讲过,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培养自卑者的教育。试想,从一入学,甚至是幼儿班,方方面面的压力会接踵而至,你考80分,他们会说,你怎么不考90分,你努力考了90分,他们又说,你怎么不考100分,于是,你又很努力地考了100分。这回该满意了吧!不行,他们会说,要谦虚,可不要骄傲!试想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何而来?这样教育会成功吗?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班里就有这样一位男生,上课时东张西望,经常打打这个同学,碰碰那个同学,旁边的同学都被他欺负得不想在他跟前坐,课堂纪律顿时被他破坏了,我批评他,上课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开小差,一心不能二用,但都无济于事,一会就又犯错误了,但是有一次,我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上课的铃声就已经敲响,我发现这个学生已经把数学书放好了,端端正正地等老师进来,然后我一进教室就注意到了他,于是就在全班学生面前,把他给美美地表扬了一番, 我就发现他一节课都坐得还可以, 眼睛也注视着黑板,也开始回答问题了,跟原来相比,他这节课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所以,下课的时候, 我在他的名字上面贴了两颗小红星。然后,我每次上课的时候就会适当表扬他,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还是很关注的,时间长了,就发现他在不断地进步, 今天比昨天表现得更好。因此,讓表扬成为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育人先育己,树人先树德”, 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学中,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处处当好表率。树人应该先树德,它能照亮学生成长历程,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净化学生的心灵,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