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壮乡,依依风情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旖旎八桂,壮乡之都;
  百越之地,绿色明珠;
  歌圩狮舞,祭礼磨秋;
  东兰风物,鼓贺丰收;
  邕州江水,千年悠悠。
  铜鼓齐敲唱海歌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是壮族的文化根基及精神家园。在铿锵有力的击打下,铜鼓传出悦耳宏亮的回响,声声入耳宛若打烙在壮族子民身上的民族印记。而那铜鼓身上繁复的纹饰,则像一册史书,储存着壮族古代社会生活的众多信息。
  站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铜鼓展区,虽不能亲自抚摸铜鼓面上那一个个精致无比的花纹,但透过那云雷交加的纹路,透过那日月相应的图案,透过那栩栩如生的铜蛙铜马,都不由得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制作工艺。明人汪广洋在《岭南杂咏》诗中写道:“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敲唱海歌。都到一年生计足,五收蚕茧两收禾。”铜鼓被壮族人民寄寓了理想,以歌传情,以鼓达意,通透悦耳的鼓声与眼见的铜蛙共鸣,一同祈求神灵,望人安粮丰。
  近百年来,铜鼓历尽风雨沧桑,尽管几经大量损毁和流失,但并没有从壮族人的意识中和生活中消失,壮族人的铜鼓情结已经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烙印在灵魂深处。
  ■ 师宗壮族传世鼓
  师宗壮族传世铜鼓,是少数民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遗物,数百年来,一直保留着它传统的使用风格。由于各民族村寨分布区域不同,它的使用方法和社会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自古至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作为一种伴奏乐器使用。形式虽然古老,乍一看似乎单调乏味,然如身临其境,就会体验到其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鼓音的节奏变化中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应,从而使人们对它产生特殊的神秘感觉。
  ■ 世界铜鼓之王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厅里,陈列着一面巨大的铜鼓。鼓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公斤,鼓面中心有太阳纹8芒,芒外4道晕圈,宽而疏朗,鼓身14道晕圈,窄而密集。此铜鼓1950年出土于广西北流市六靖镇水冲庵。经过1980年的全国第一次铜鼓学术讨论会、1996年的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讨论,确定在至今世界各地所出土的铜鼓中,北流六靖水冲庵铜鼓为“世界铜鼓之王”。
  天下民歌眷恋之地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而南宁更被称之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作为壮乡之都,生性喜歌的少数民族人民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都会欢聚一堂,以唱山歌、奏民乐、跳民族舞等方式来共庆“三月三”佳节,在南宁武鸣区更是热闹非凡,每年参与人数逾千万。你唱歌来我来和,歌圩场上情意浓。
  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中在谈到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记载:“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田间垄头,花前月下,茶余饭后,只要心想便张口就唱,让山歌的韵律回响整个壮乡。
  武鸣的三月三“歌圩”始于1985年,它既传承了唐宋歌圩的精髓,又极富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每年的“三月三”你都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乡传统的竹竿舞和各具特色的山歌对唱以及精彩绝伦的民俗展演,壮乡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武鸣“三月三”歌圩节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14年被列入广西法定节假日。
  Tips
  ■ 在武鸣“三月三”期间,板鞋舞年年欢跳。板鞋舞是壮族传统文体技艺,说是舞蹈不如说是一项运动。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小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板鞋舞”了。
  ■ 抢花炮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又被称作“东方橄榄球”。按不同村寨的壮男各组成一队,互相竞赛。所谓花炮,就是一枚直径约5厘米,用红布缠绕的铁环。将花炮放在装满火药的发射器上,点燃后即“轰”的一声将花炮射上高空。待花炮落下时,各寨的花炮队蜂拥而上。激烈拼抢,拾得花炮者在队友的掩护下,冲破对方的抢夺和阻挡,奔向对方的炮台,将花炮投入花篮中,即为胜利。
  锦作天衣饰壮乡
  着一身壮锦衣衫,配以精美银饰,仿佛穿越千年,回到宋朝寄情山水,歌一曲锦绣繁华。壮锦,在壮文中称为“天纹之页”,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源于汉,兴于宋,衰于清。壮锦随着历史长河悠悠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一棉一麻,一经一纬,在通经断纬的方法下巧妙交织成一幅幅极具壮族特色的纹样。
  壮锦喜浓彩,重搭配,甚至有“红配绿,看不俗”的说法。一幅壮锦,常常用几种颜色甚至是十几种颜色搭配组成,由于配置得当,也不落俗气。更罕见搭配出“淳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的效果,显得斑斓绚丽,古艳深厚。
  观察壮锦上的纹案,从传统的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到“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生动形象,结构严谨,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不难从这些纹案中想象到那一位位辛勤劳动的“织女”,纤纤素手挑纹案,条条编竹排花笼,在“吱呀”声中,将自己的情感编入经纬,创造出这独一无二的壮锦。
  壮锦喜浓彩,重搭配,甚至有“红配绿,看不俗”的说法。
  ■ 壮锦传说
  古時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美丽的壮锦。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其他文献
2020年无疑是世界史上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迫使各国进入封锁状态,影响了全球化进程。大量企业被迫停业休市,无数雇员被迫休假和失业,导致原先存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更加扩大。大家已经意识到,世界经济已经改头换面,大家也开始接受并适应“新常态”。  这次疫情提醒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天有不测风云。最糟糕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超出我们认知,这些事情一旦发生
期刊
Have you wear masks and have you been scanned health code and tested temperature today? The pandemic lasting for more than 1 year has gradually turned these pandemic prevention measures become a routi
期刊
滋滋作响的烤肉、频频碰撞的酒杯、充满异国风情的音乐……每当夜幕降临,泰国曼谷的“网红打卡点”——乍都乍周末市场的热闹场景,都会跨越“时空”被“搬运”至中国昆明的一家泰式烤肉餐厅中。  “从2020年10月开始,餐厅的生意慢慢变好。最近几天,排位的顾客会达到10多桌。”这家名为“炸嘟炸(泰国地名音译)”的餐厅近期业绩喜人,但餐厅负责人翁作的话语中却有几分惆怅,“我特别希望疫情能早日过去,恢复原本旅行
期刊
陈楚智是新加坡最出色的油画家之一,曾在2006年获得由新加坡总统亲自颁发的新加坡艺术界最高荣誉——文化奖。他和他笔下的老景致、老物件已经打成一片,真是画如其人,醇厚耐看,几十年画下来,互相影响,最终把自己也画成了一道南洋“老景”。  从师名师 自成一格  陈楚智先生1942年出生于广东潮汕。1955年,陈楚智来到新加坡与父亲及哥哥们团聚。少年陈楚智喜爱绘画,小小年纪便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画家蔡
期刊
At the Parisian Macao, stunning views of Macao are awaiting each visitor. The Parisian Macao offers a full array of integrated resort facilitie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activities, attractions and amen
期刊
新加坡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幼儿园——星洲幼儿园(以下简称星幼),2021年庆祝创校100周年纪念。这家幼儿园由中华教会长老会属下的禧年堂创办,礼拜堂兴学办校百年,引人注目。而禧年堂早在19世纪末建堂以来,就关注本土的文化教育,致力于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为新加坡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创立星洲幼儿园  1920年,从中国湖北南来新加坡当教师的徐东藩,发现这里并不重视幼儿园教育,于是极力游说教
期刊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社:  欣闻《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创刊,这是《中国—东盟博览》杂志在马来西亚和泰国杂志创立之后的又一次的成功!我谨代表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表示热烈祝贺!  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成为了中国—东盟友好交流、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博会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新闻媒体的鼎力支持与关注。  作为《中国—东盟
期刊
“仙家寂静洞门闭,鹤伴孤云去复还。只有桃花留不住,跟随流水到人间。”坐在戏台下,手执一盏清茗,听皮黄声起伏有致的腔调在耳畔回响,陶醉在《长生乐》的戏文中不可自拔。这是邕剧,广西南宁独有的剧种。  邕剧是在桂剧、粤剧等外来戏曲文化的刺激以及本地风土民情、民间音乐、桂西南官话的熏陶下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又称“老戏”、“广戏”、“五六腔”等,至今已近200年历史。作为粤
期刊
Government agencies, private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are all making efforts to recycle and upcycle the plastic marine litter that is poisoning our environment.  To recycle plastic waste or not shou
期刊
提起南宁宾阳,人们就会谈起极具地方特色的游彩架和炮龙节。游彩架是南宁市宾阳县传统民俗活动。据史料载,宾阳游彩架在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传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游彩架主要以奇美的装饰和奇险的技艺表演而引人注目。人头攒动,鼓乐震天,只见台阁架上摆高空造型的童男童女或坐或站,或执扇抚笛或举矛拉弓,远远看去,竟是一个个地坐立于刀尖之上、盘龙之首,衔接彼此的只是小小一点,“观音”手挥甘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