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结合山东旅游和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一些探索,谈几点看法。
一、使命光荣,旅游产学研合作不可不为
对于旅游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国内外专家从宏观、微观各个层面,从横向、纵向各个维度,已经做了详尽地研究和论述。在此,我想重点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承担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旋律。而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融入主旋律,服务主旋律,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既是所有产业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也是发展壮大的机遇所在。就旅游业来讲,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发展旅游业提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这是目前国家唯一一个确定为战略性和支柱性双重属性的重要产业,凸现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要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就必须加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知识含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
其次,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发展动力必然转向知识创新来驱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6亿,人均出游达到2次,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回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愿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前30年,中国旅游业是世界旅游业的追赶者,我们重视的是发展速度,关注的是追赶步伐;在发展策略选择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效仿;后30年,中国旅游业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引领者,我们在关注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发展方向上来,我们需要创新、创造。因此,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成为中国旅游业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从全国的情况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1968所,在校生数108.6万人,当年全国毕业生总数为32.8万人,招生总数为37.9万人,专职教师总数为4.4万余人。从山东省的情况看,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56所,其中79所院校设立了旅游院(系、所),旅游或与旅游相关的招生专业达25个。可以看出,旅游院校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旅游教育在完成数量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内涵的艰巨任务:诸如缺乏成熟有效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供需错位”和“校企脱节”现象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困扰和制约着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能够推动旅游院校在与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中,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自身价值。
二、多方共赢,旅游产学研合作大有可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产学研合作不仅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这些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内容,也包括人力资源提升、管理服务、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旅游产学研合作的领域更广,空间更大,更有潜力可挖,更有文章可做。
从产业发展看,旅游产学研合作整合优化了旅游产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催生了新的业态,建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提高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从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看,通过旅游产学研合作,旅游院所与企业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直接对接、师生与员工直接对接,为高校教师提供了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高校与旅游产业合作,由单一的教育大学变成了复合型产业大学,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从旅游企业看,科技、信息、人才的注入,实现了资本与管理、服务的直接对接,放大了资本效益,扩大了企业的赢利空间。
因此,无论对产业、院校、研究机构还是对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既是各方共同的愿望,也是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三、凝聚合力,努力推动旅游产学研合作新突破
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各种资源,增强创新合力。
1、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和统筹协调的主导作用。一是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前一段时间,山东省旅游局牵头,与省经信委、省教育厅共同召开了全省旅游产学研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宣布成立了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推出了首批11个重点合作项目,在构建合作体系方面做出了榜样。二是营造氛围,组织召开产学研一体化大会和高峰论坛,编列产学研一体化课题指南,整理推广产学研合作创新典型案例。三是资源倾斜,重大项目优先委托产学研合作机构组织实施,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等。四是完善服务,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家库、成果库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2、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全程创新的理念,把产学研创新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一是重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营造开放、包容、宽松的文化氛围,给予各位专家与高端人才自由发挥的机会与舞台。二是建立对接机制,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的“无缝对接”。例如,我国橡胶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软控集团对应于青岛科技大学的16个橡胶类专业,成立了16个研究所,吸引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理,使每一个研究所、每一个研发项目都有来自高校的高水平专家教授参与其中。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实行股权、期权、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给予员工待遇,提供办公场所、实验设备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吸引各类人才向企业集聚。四是建立利益回馈机制,“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无形资产入股、在学校建立奖学金、为师生提供实习基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学校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3、旅游院校和研究机构要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源头和生力军作用。一是建产学研合作体系,鼓励支持建立学科公司,构建“校内有店、店内有校”、“学校企业化,企业学校化”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在之方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建设了国内高校唯一的3A级校园景区,唯一的四星级实训中心百川花园酒店,唯一的高尔夫球练习场,省内高校唯一的航空模拟教学中心;我们开办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全资质旅行社远航国际旅行社,成立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旅游培训中心、山东葡萄酒培训中心、鲁菜研究所、山东百川对外交流有限公司、山旅酒店管理咨询公司等,在山东旅院旗下形成品牌群落;我们发行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大型高端休闲杂志《旅游世界》;我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同时为奥运会、全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服务的院校,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和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我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参与管理了省内十多家星级酒店,与山东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山东大厦以及舜耕山庄等联合开展管理服务优化项目,实现了互利共赢。二是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将挂职锻炼作为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将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全面量化和统筹计算,鼓励教师大胆走出象牙塔,允许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合理报酬,鼓励教师以股份制、技术支持等方式创办公司。四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与企业共享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参股、控股等方式将科研成果“植入”企业,收取合理收益。
四、旅游产学研合作中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1、创新体制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旅游产学研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突破固有的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限制,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个体自发向有组织合作转变,从项目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从适应性合作向导向性合作转变。
2、把握产业规律。与工业、农业产学研合作不同,旅游业产学研合作更多具有经验管理的属性,其驱动力更多源于经验管理和人力资源合作,而不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转化。因此,旅游业产学研成果的孵化较慢,周期较长。旅游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适应和研究这种产业的特殊性,充分借鉴但又不能简单复制其他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探索构建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
3、突破重点领域。旅游产学研合作的潜力和生命力在于需求。旅游产学研合作必须实行重点突破战略,紧紧围绕品牌运营、资本运作、规划设计、研究咨询、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信息化等这些事关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创新,培强扶弱,做大做强。
4、构建合作平台。要大力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可以由旅游企业主导牵头,也可以由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主导牵头;可以是多方合作,也可以是双方合作;可以是涉及多项工作的合作,也可以是针对某项工作的合作;可以是省级层面的合作,也可以是市级或县级层面的合作;可以是省内合作,也可以是省际合作。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我认为,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讲,产学研合作就是那个支点。
一、使命光荣,旅游产学研合作不可不为
对于旅游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国内外专家从宏观、微观各个层面,从横向、纵向各个维度,已经做了详尽地研究和论述。在此,我想重点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承担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旋律。而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融入主旋律,服务主旋律,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既是所有产业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也是发展壮大的机遇所在。就旅游业来讲,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发展旅游业提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这是目前国家唯一一个确定为战略性和支柱性双重属性的重要产业,凸现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要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就必须加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知识含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
其次,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发展动力必然转向知识创新来驱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6亿,人均出游达到2次,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回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愿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前30年,中国旅游业是世界旅游业的追赶者,我们重视的是发展速度,关注的是追赶步伐;在发展策略选择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效仿;后30年,中国旅游业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引领者,我们在关注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发展方向上来,我们需要创新、创造。因此,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成为中国旅游业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从全国的情况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1968所,在校生数108.6万人,当年全国毕业生总数为32.8万人,招生总数为37.9万人,专职教师总数为4.4万余人。从山东省的情况看,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56所,其中79所院校设立了旅游院(系、所),旅游或与旅游相关的招生专业达25个。可以看出,旅游院校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旅游教育在完成数量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内涵的艰巨任务:诸如缺乏成熟有效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供需错位”和“校企脱节”现象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困扰和制约着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能够推动旅游院校在与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中,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自身价值。
二、多方共赢,旅游产学研合作大有可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产学研合作不仅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这些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内容,也包括人力资源提升、管理服务、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旅游产学研合作的领域更广,空间更大,更有潜力可挖,更有文章可做。
从产业发展看,旅游产学研合作整合优化了旅游产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催生了新的业态,建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提高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从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看,通过旅游产学研合作,旅游院所与企业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直接对接、师生与员工直接对接,为高校教师提供了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高校与旅游产业合作,由单一的教育大学变成了复合型产业大学,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从旅游企业看,科技、信息、人才的注入,实现了资本与管理、服务的直接对接,放大了资本效益,扩大了企业的赢利空间。
因此,无论对产业、院校、研究机构还是对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既是各方共同的愿望,也是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三、凝聚合力,努力推动旅游产学研合作新突破
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各种资源,增强创新合力。
1、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和统筹协调的主导作用。一是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前一段时间,山东省旅游局牵头,与省经信委、省教育厅共同召开了全省旅游产学研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宣布成立了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推出了首批11个重点合作项目,在构建合作体系方面做出了榜样。二是营造氛围,组织召开产学研一体化大会和高峰论坛,编列产学研一体化课题指南,整理推广产学研合作创新典型案例。三是资源倾斜,重大项目优先委托产学研合作机构组织实施,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等。四是完善服务,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家库、成果库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2、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全程创新的理念,把产学研创新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一是重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营造开放、包容、宽松的文化氛围,给予各位专家与高端人才自由发挥的机会与舞台。二是建立对接机制,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的“无缝对接”。例如,我国橡胶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软控集团对应于青岛科技大学的16个橡胶类专业,成立了16个研究所,吸引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理,使每一个研究所、每一个研发项目都有来自高校的高水平专家教授参与其中。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实行股权、期权、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给予员工待遇,提供办公场所、实验设备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吸引各类人才向企业集聚。四是建立利益回馈机制,“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无形资产入股、在学校建立奖学金、为师生提供实习基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学校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3、旅游院校和研究机构要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源头和生力军作用。一是建产学研合作体系,鼓励支持建立学科公司,构建“校内有店、店内有校”、“学校企业化,企业学校化”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在之方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建设了国内高校唯一的3A级校园景区,唯一的四星级实训中心百川花园酒店,唯一的高尔夫球练习场,省内高校唯一的航空模拟教学中心;我们开办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全资质旅行社远航国际旅行社,成立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旅游培训中心、山东葡萄酒培训中心、鲁菜研究所、山东百川对外交流有限公司、山旅酒店管理咨询公司等,在山东旅院旗下形成品牌群落;我们发行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大型高端休闲杂志《旅游世界》;我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同时为奥运会、全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服务的院校,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和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我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参与管理了省内十多家星级酒店,与山东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山东大厦以及舜耕山庄等联合开展管理服务优化项目,实现了互利共赢。二是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将挂职锻炼作为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将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全面量化和统筹计算,鼓励教师大胆走出象牙塔,允许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合理报酬,鼓励教师以股份制、技术支持等方式创办公司。四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与企业共享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参股、控股等方式将科研成果“植入”企业,收取合理收益。
四、旅游产学研合作中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1、创新体制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旅游产学研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突破固有的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限制,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个体自发向有组织合作转变,从项目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从适应性合作向导向性合作转变。
2、把握产业规律。与工业、农业产学研合作不同,旅游业产学研合作更多具有经验管理的属性,其驱动力更多源于经验管理和人力资源合作,而不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转化。因此,旅游业产学研成果的孵化较慢,周期较长。旅游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适应和研究这种产业的特殊性,充分借鉴但又不能简单复制其他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探索构建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
3、突破重点领域。旅游产学研合作的潜力和生命力在于需求。旅游产学研合作必须实行重点突破战略,紧紧围绕品牌运营、资本运作、规划设计、研究咨询、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信息化等这些事关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创新,培强扶弱,做大做强。
4、构建合作平台。要大力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可以由旅游企业主导牵头,也可以由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主导牵头;可以是多方合作,也可以是双方合作;可以是涉及多项工作的合作,也可以是针对某项工作的合作;可以是省级层面的合作,也可以是市级或县级层面的合作;可以是省内合作,也可以是省际合作。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我认为,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讲,产学研合作就是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