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旅行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etthus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身为会计师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在个体精神的旅途中,虚无超脱的同时又抵达了生活的所在。将枯燥乏味的生活状态营构成一种诗意的存在,而这样的生活所悟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由“无”到“抵达生活”到呈现出顽强突围的精神气质,他在个体的想象世界里成功地品味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本文主要在品读其作品《惶然录》的基础上,探寻费尔南多·佩索阿作品中所透露的精神走向。
  关键词: 费尔南多·佩索阿 旅行者 想象
  《惶然录》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的随笔作品,如他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作一般,作者托名“伯纳多·索阿雷斯”记录了一些生活中看似琐碎无聊的事情,“仿日记”的片段描写看似随意,偶尔的不知所云、自相矛盾却又有着诚者审慎的明确与果决。人生经历乏善可陈的费尔南多·佩索阿称自己是一个“不动的旅行者”,他很少去过里斯本以外的地方。在他看来“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而是我们自己。”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直让自己的心灵在路上,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承载自己单调却并不乏味的生活,他的头脑里的旅行经常借助于“非我”的形式渗透着生活的奥秘。
  一、“我是无”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创作,费尔南多·佩索阿总是托名他者来书写,佩索阿并非佩索阿,“在一个恍然大悟的瞬间,认识到自己是无,绝对的无……我是被巨空无所包围的一切中心”,当佩索阿意识到自己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同时,他成全了自己成为一个异者,从而放空自己。“我不属于任何事物,也不渴望任何事物。我什么也不是,只是某些非个人感觉的抽象中心,一块有感觉的镜片,虽然从墙上跌落下来,但还是在映照着万千世界。”在他照映的万千世界里,他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一个他者、一个群体,让自己毫无方向地空空跌落,通过无限之域而落入无限。正如他在《一个人是群体》中写到“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比一个人更丰富,比很多人更丰富,比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无限增殖更丰富。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无视周围一切的人也可以因周围的一切而高兴或者悲愁,从而有别于自己。”身为会计师的费尔南多·佩索阿并不因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生活无聊乏味,佩索阿用具有亲和感的日常观察与描写生活琐事的叙述文字将事件、景观及个人存在以一种细腻的微观语言表达了出来。正“因为我是无,我才能够想象自己是一切。如果我是某个人,我就不能进入想象中的这个人。”佩索阿是幸运的,它是会计师的现实并不会限制他的感觉,他完全可以尽情的把自己想象成为罗马国王,想象成为除会计师这一固有身份以外的任何事物,他的思想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遨游。但他又是不幸的,太过强大的感受力使他难以成为自己,使自己成为了除自己以外的一切。他在《单调使人快乐》中提到“人类的幸运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他们自己,只有天才才被赋予成为别人的能力。”佩索阿确乎是个天才,而他超常的成为别人的能力使其心灵在旅行的过程中,担当欢乐的同时也承受着苦痛。
  二、“抵达生活的旅行者”
  佩索阿的心灵之旅没有身体上的劳绩,而他一直在路上的精神却在担当荒诞的欢乐的同时,背负着十字架的苦行。
  佩索阿运用自己的五种感官以及灵魂里纯真的悲哀,便从他自己的躺椅里欣赏了整个世界的壮景,“有些人航游了每一个大洋,但很少航游他自己的单调。我的航程比所有人的都要遥远。我见过的高山多于地球上所有存在的高山。我走过的城市多于已经建起来的城市。我渡过的大河在一个不可能的世界里奔流不息,在我沉思的凝视下确凿无疑地奔流。如果旅行的话,我只能找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复制品,它复制着我无须旅行就已经看见了的东西。”在佩索阿想象的国度里,总有自由感觉所体验到的无穷无尽的新奇。而这些新奇总是在代理别人快乐的感觉,“我并不存在。我一直是别的什么人,不动脑子地生活。”这种荒诞的想法渗透在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思想里,代理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纵然这欢乐来的莫名其妙。在费尔南多·佩索阿身体的列车里,他的命运旅行途中如同一站接一站的一日复一日里,他探出头去看见了街道和广场,看见了姿势和面容,他们总是穿越所有景观的通道,佩索阿的景观在他的内心里,正如他所说“仅仅是在我们的内心里,景观才成其为景观。这就是为什么说我想象它们,我就是在创造它们。如果我创造它们,它们就存在。”佩索阿的长旅指向各个方向,或许那个方向的国度纯属虚构,但同样乐趣无穷。“我很得意,有那么多人无法察觉我无魂的自动。我走过每天的生活,仍然可以握住我星空中太太的手。我走在街上的脚步,也可以与我梦中想象的种种模糊设计协调一致。”或许佩索阿与别人的生活步调雷同,但他却能够迷醉于活着,“把星星散布于自己个人的天空。”在那里创造他的无限,他在头脑里的旅行让自己享受了一个看似荒诞的世界的欢乐,也因而使他真正地体悟到了生活的奥秘。
  “我的内心是一支隐形的交响乐队。我不知道它由哪些乐器组成,不知道我内心中喧响和撞击的是何种提琴和何种竖琴,是何种木鼓和何种铜鼓。我听到的是一片声音的交响。”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交响乐是欢乐中渗透惶惑和忧愁的。
  他在《交易所的芦苇地》中写道“我愿凭借一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飞行,得以逃离这个世界而进入另一片景观,去从来没有别人去过的那个地方。我将空空地等待着自己也不知道但一直等待着的东西。”费尔南多·佩索阿善于透视生活的负片,他是一位深藉忧愁的旅行者,“白天给我唯一的许诺,是这一天在固定不变的运行和终结中成为另外的一天。阳光使我兴奋却不能改变我。一如我来到这里,我也将要离去——在阳光中衰老,在新的感觉中高兴却在思想中悲伤。”他有时近乎悲观地意识到“也许永远当一个会计就是我的命运,而诗歌和文学纯粹是在我头上停落一时的蝴蝶,仅仅是用它们非凡的美丽来衬托我自己的荒谬可笑。”费尔南多·佩索阿随之而来的不安让他沉浸于关于自己的思考中,“我不无震惊地认识到,我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生活。我不曾知道自己是什么,这居然是真的……我一直在心灵中自我否定,我自己关于接到的玄想式观察就是对街道的一种否定。”“为了创造,我毁灭了自己。我将内心的生活外化得这样多,以至在内心中,现在我也只能外化地存在。”他在《看自己》中写道“我知道自己从来什么也不是,知识谬误和错失。我从没有活过,仅仅只是存在于自己将意识和思想注入时光的感觉之中。”佩索阿的茫然若失使其转向对自我的找寻“很多年以来——从生下来而且成为一个意识性存在的时候开始——我一直是别的什么人,而现在我突然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站在大桥的中端,眺望河水,比以前任何一刻都更确切的知道我存在着。”“就这样,我在桥上凭栏,等待着真实流过,这样我就可以重新的得到我的零,我的虚构,我的智慧和自然的我。”费尔南多·佩索阿在“无”中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并在这样的存在中抵达了真实的海岸,寻找到了存在着的另一个真实的我。   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欢乐由想象而来、痛苦也由想象而来,他的欢乐和痛苦是真实的,而带来欢乐和痛苦的原因却是来自于自己虚幻的想象世界里,或者情感性的怀旧之中。正如他在《荒谬的怀念》中所言及的“假如有一天,我扛着自己意愿的十字架,走向最后受难之地,我知道自己还会发现另一种受难寓予其中,我会深深怀念自己以往无所作为、黯然无色、不无缺憾的日子。我将以某种方式灰飞烟灭。”关乎苦难的品味或许是费尔南多·佩索阿追寻过往琐碎单调生活的原因,而更多的则是在于他对那些他所经历过的生活的沉淀后的欣赏与沉溺。
  三、“伟大的人”
  费尔南多·佩索阿托名伯纳多·索阿雷斯慎重地写下生活中不连贯的印象,成了自己自传冷漠的叙述者,而这种冷漠的叙述语调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审美的陌生化感觉,与叙述者保持着一种心灵上的合适距离,使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沉浸其中的同时又能够审视自身,从而沉浸于一个安稳的想象现世中,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提升。“一个人为了摆脱他的单调,必须使存在单调化。一个人必须使每一天都如此平常不觉,那么在最微小的事故中才有欢娱可供探测。”费尔南多·佩索阿确实做到了使存在单调化,他日复一日地推着自己的巨石,但却能够从中寻找到各种生活的小乐趣和小智慧。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摆脱人生烦恼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逃往认识之乡,一条是逃往艺术之乡。费尔南多·佩索阿逃往了这两处地方,而且在他看来生活中的哲学和艺术是可以等量齐观的。对于费尔南多·佩索阿来说,道拉多雷斯大街上的办公室代表了他的生活,而在同一条街上用于他就寝的第二层楼房间代表了艺术。艺术,与生活在同一条街上,却是在另一处不同的房间里,而这样的存在给费尔南多·佩索阿提供了一个诗意的生活空间,这个诗意的生活空间的存在使得他能够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徜徉,躲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探讨生活的奥秘,“给生活减压的艺术实际上并没有给生活减除任何东西,它同生活自身一样单调,只是表现为另一种不同的方式。”费尔南多·佩索阿在心灵旅行的路上,担当荒诞的欢乐的同时背负十字架的苦行,如西西弗斯一般,所有的沉默都在那里,他的命运属于自己,他的巨石也归于自己。但这归于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命运与巨石所呈现出的图景,是他独自一人面向全世界顽强突围的精神气质,看似平常的笔调与叙述却能够传达出关乎生存的奥秘。他在无所知中担当了全人类的精神责任,用常人难有的热情以及智慧的眼光探寻出了生活的奥秘,纵然这样的探寻是心灵在幻象中行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韩少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2]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三联书店,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大课题,面对既思想活跃又任性的年轻人,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称职的班主任,就要做大量的工作,用心探索,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只要努力工作,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带着一颗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的爱心和宽容心,教育和帮助学生,班主任就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所收获,就能和学生一起成长,受学生喜欢、认可。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带班理念  随着时
摘 要: 高考临近时,学生的紧张情绪随之加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临考复习。为了缓解学生的临考紧张情绪,作者给班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并做了记录,希望对班主任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负面情绪 积极情绪 高三学生 心理调节  一、对高三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的提出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句浅显易懂的话,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道
摘 要: 中西方神话文学的爱情故事中多有人神恋爱的故事,然而情节和意义因为彼此所处文化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在蒲松龄的名作《聊斋志异》中的恋爱故事表现的是蒲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形式的回归。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神恋爱大多围绕宙斯家族开展,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在原始欲望的驱使下的占有。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希腊神话故事》 人神恋爱  爱情在各国文学中都是永恒的主题。人神恋爱的主题,在各
摘 要: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从事科研活动,是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为例,对其从事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以科学研究能力为核心 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尤其是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高校
摘 要: 作者从导师制的起源与成功范例入手,分析了独立院校不适宜采取牛津式班导制的原因,提出了独立学院班导制运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独立院校 导师制 对策与建议  班级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是以精英教育培养绅士的一种制度。20世纪30年代浙大引进的哈佛模式的导师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惜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速度的加快,目前中国普通院校,尤其是独立院校无论是
摘 要: 当“文学”遇上“土豪”,被双方欲念缠绕着的只是自以为是的“各取所需”罢了,走上消费神坛的媾和物——“土豪”文学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基因、存在感和潜能源自何处。由此,一些“仗义”的公知企图迷惑受众们的英雄救美戏码,就成为人间“喜剧”了。  关键词: “土豪”文学 “文坛掘金热” “俗”概念  文坛“掘金者”们在2014大银幕上依旧华丽丽地绚烂着,《小时代》系列、《后会无期》等由通俗畅销作家领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迅速。除了政策的保障,央视等大台的努力外,助推纪录片发展的还有一些省级电视媒体的努力。本文立足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通过对湖南经视打造的高清纪录片《洞庭》的创新特色研究,就省级电视媒体如何发挥所长,身体力行地走紀录片可行、可探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洞庭》 电视纪录片 省级电视媒体 发展  将2012年定义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回归大众视野的标志之年似乎并
摘 要: 《东北方言大词典》作为一本语言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帮助年轻的东北人系统化、经常化地学习研究东北方言,防止陌生和淡忘,也方便非东北方言使用地区的人在观看东北题材影视、文学作品时,更好地了解东北方言中词汇的含义。《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大量东北文化民俗、传说、典故、歇后语,可谓是一部展示东北文化、历史的立体画卷。  关键词: 东北方言 注音 例句 释义  2012年4月,唐
摘 要: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世界,通过荒诞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从主角格里高尔与周围的人、与生活的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关系的变化,用外化的主观感受进一步表现“异化”的主题,加深了人们对于在这个整体异化的社会中个人反抗的苍白无力,最终仍会被吞噬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关键词: 卡夫卡 变形记 异化 死亡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摘 要: 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要高效全面地实现三维目标;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升道德,发展人格。作者结合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的教学分析如何紧扣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解放战争》 高效课堂 三维目标 教学反思  构建高效课堂就其内容而言,是指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有两个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