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背景下云南省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及提升路径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形式,是旅游产业未来研究和探索的主要方向。该文分析了云南省在发展生态旅游上具有生态环境、资源、政策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显著优势,阐述了普者黑风景名胜区的社区参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和抚仙湖的生态环境补偿等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云南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升路径;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174-03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Promotion Path of Eco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 Quality
  WANG Fuli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As a form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ecotourism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Yunnan Province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ter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policy support, and market demand.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mode, it has adopted a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odel taking Puzhehei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 and Gaoligongshan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odel of China,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ensation model taking Fuxian Lake as an example, and the improvement path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re proposed.
  Key word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Promotion path; Yunnan Province
  生态旅游拉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云南旅游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1]。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旅游形式,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能够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云南省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现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1.1 生态旅游概念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生态旅游顾问Ceballos Lascurain明确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3]。生态旅游是指通过融入大自然来培养公众对自然环境、文化的欣赏和保护,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4]。与传统旅游不同,生态旅游更强调自然保护、游客教育以及社区利益,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5]。
  1.2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社区参与模式下的生态旅游要求社区参与到旅游产业的产业规划、经营、监管和收益分配的全过程中[6];环境教育模式生态旅游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环境教育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旅游者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且能够有效丰富旅游者的文化知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有效缓解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7]。生态补偿模式下的生态旅游是生态补偿理论在旅游行业的拓展与延伸,旅游产业在进行生态补偿的过程中要明确补偿主体、受偿对象以及补偿标准[8]。
  1.3 生态旅游的意义 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特色文化[6],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农户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可以为农户提供自主经营的机会,从而显著提升农户的经济收入[9]。
  2 云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云南省在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市场需求以及政策扶持上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显著优势,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1 生态环境优势 污染防控是云南省实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污染防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致力于空气质量的提升。近年来,云南省各市州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降低趋势,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见表1)。《2020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系统相對稳定,污染程度低,适宜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2.2 资源条件优势 云南省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森林覆盖率65.04%,良好的森林自然资源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云南被称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高等植物19333种、脊椎动物2273种,均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文化是保证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保留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风情,为生态旅游的长久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2.3 政策扶持优势 2017年云南省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了整治,从购物管理、旅行社经营等7个方面出台了最严的22条措施,废除了旅游市场的灰色利益链条。自2018年起,云南省投资70多亿在大理洱海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极大推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2018年1月云南省与腾讯公司共同打造了“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智慧平台,不仅给游客提供了信息化服务平台,而且为政府的监管提供了保障。2019年云南省开展了“大滇西旅游环线”项目,完善了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展现了滇西区域的自然之美、生物多样性之美、民族文化之美。
  2.4 市场需求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公众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加。从云南省近5年的旅游情况来看,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都呈现上升趋势,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3281.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035.2亿元,增长了近3倍,可见旅游市场的前景呈现更加繁荣的趋势(见表2)。
  3 云南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云南省凭借着显著的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采取了适合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社区参与模式、环境教育模式和生态环境补偿模式。
  3.1 社区参与模式 保障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普者黑风景名胜区建设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旅游+扶贫战略”的重点项目,也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引领下,丘北县政府积极引导村民通过民居改造来参与生态旅游。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的报告,截至2019年,丘北县对3个乡镇12个村寨1241户居民进行了房屋改造,打造了极具当地特色的住所。丘北县不仅打造了村景共融的生态旅游模式,而且采取了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精准施策的旅游扶贫方式,为实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3.2 环境教育模式 环境教育是缓解资源过度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10]。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自然保护先进集体,是云南省著名的科普教育基地。自2015年起,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开展亲近自然的体验式教育活动,打造了林家铺、大蒿坪等自然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模式的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旅游资源知识。
  3.3 生态环境补偿 旅游业是地区生态补偿重要的市场化渠道,也是促进社区参与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11]。通过生态环境补偿模式不仅可以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抚仙湖按照受益者负担、保护者受益的原则开展了生态环境补偿模式的生态旅游,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及控制流域开发强度,把流域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一直保持着I类水质。
  4 云南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路径
  4.1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的重点在于“生态”,即在发展过程中要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因此,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衣、食、住、行以及娱乐等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要以自然生态、休闲娱乐、民俗文化为载体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
  4.2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协调经济、生态、社会之间的关系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秉承生态理念的原则[7],形成“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发展模式[12]。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向当地民众及旅游者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公众养成生态保护的意识。云南省在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也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效益,加强对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逐步健全管理机制。
  4.3 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交通、水电、网络、医疗等方面的设施。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自然资源、文化、人力等作为基础,而且还要以科学技术作为产业支撑[13]。云南省应利用科学技术建立网上信息平台,通过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购票、预约、咨询以及投诉反馈等服务来节约时间成本[14]。
  4.4 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云南省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开展人才引进以及校企合作,培养出生态旅游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在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的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生态旅游的从业者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提高服务意识,为旅行者提供贴心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群,白滇生,邓艺.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战略重点探讨[J].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2):74-75.
  [2]夏修荷.昆明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6.
  [3]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06):679-690.
  [4]何樹红,吴肖芳,刘玉清.云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03):116-119.
  [5]张书颖,刘家明,朱鹤,等.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9):1201-1215.
  [6]刘静艳,韦玉春,黄丽英,等.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J].旅游科学,2008(04):59-64.
  [7]王秀杰.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视野下农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0(02):47-49.
  [8]刘敏,刘春凤,胡中州.旅游生态补偿:内涵探讨与科学问题[J].旅游学刊,2013,28(02):52-59
  [9]邱守明,聂铭,朱永杰.生态旅游发展如何影响农户收入——云南省国家公园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7(07):57-63.
  [10]李文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评价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12):80-87.
  [11]蒋依依,宋子千,张敏.从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思考旅游业对生态保护的作用——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J].人文地理,2014,29(05):149-154.
  [12]张博雅,陈美兰,刘东,等.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44(07):70-75.
  [13]刘汀,鲁波涛.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04):99-102,160.
  [14]李华.生态经济视角下的农业旅游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21(02):34-35.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多的趋势下,矿山开采已经成为能量来源的重要途径。而大面积的开采,将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因而矿山治理已刻不容缓。其中,微生物菌肥联合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实现了矿石的绿色修复,避免二次污染,还有利于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实现矿区修复后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菌肥;生态修复;矿石治理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
摘 要:以银杏果和糯米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银杏果与糯米粉的比例、根霉曲的添加量等因素和酵母的添加量对成品的影响,以感官评价和酒精度为指标,探究银杏米酒酿造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银杏米酒最佳的酿造工艺为:白果∶糯米粉=2∶1,酵母添加量0.4%,根霉曲添加量0.2%,感官评分为92分,酒精度为20°。在此条件下酿造出的银杏米酒,颜色明亮浅黄,具有银杏香气,酸甜适口,口味独特。  关键
自2019年猪肉市场剧烈波动以来,猪肉经济始终处于高价位姿态,但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影响程度及传导路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重组。选取2015—2020年相关数据指标,选择仔猪价格、玉米等变量,引入疫病、政策等虚拟变量,从供求两端逐步深入分析致使2019年猪肉价格异变性波动的各因素影响程度,探求其异变性根源。结果表明:仔猪价格、待宰活猪价格、玉米、豆粕等因素以及替代品去骨牛肉对猪肉价格都存在正向影响;育肥配合饲料价格与猪肉价格变化呈负相关;疫病因素是导致2019年猪肉价格异常性增长的内在根本原因;政策性因素
摘 要: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为提升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质量,将思政教学新理念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四新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农科;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183-03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
目的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洛铂方案作为局部晚期食管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9—2020年间18例初治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洛铂方案新辅助治疗3~4周期,疗后评价是否可以手术。主要观察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反应(MPR)、客观缓解率(ORR)及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32~66岁)。新辅助
摘 要:为稳定保持湖南永州烤烟浓香型风格,进行了烤烟浓香型特色品种的适宜性研究,对云烟97、K326、云烟87、湘烟3号、云烟99等5个品种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分析其各项产质指标。结果表明,植物学性状上,云烟87品种栽后50d的生长势强,云烟系列3个品种不挂灰;经济性状上,云烟87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比例为最高,分别达到3456.0kg/hm2、70243.2元/hm2、20.33元/kg、
该文以山东省莱州市为研究对象,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入手,筛选12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莱州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及整体景观变化;并采用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两大指标进行景观生态安全分析,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分析2009—2018年的生态安全趋势。结果表明:莱州市受城市经济建设活动的干扰,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在2009—2018年间发生了一定变化,耕地、园地和林地的生态安全度下降。
认清农民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关系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兼业化的现状,针对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民群体,以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为环保意识的显变量,以私人领域(生活行为)和公共领域(农业行为)的环保行为作为环保行为的显变量,结合实地调研,探究不同兼业程度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改善农村环境的建议,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摘 要:食品企业管理是科学理论和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学科,也是培养未来食品专业从业人员的重要基础课。该文通过对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与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收集和完善食品企业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类等教学资源;基于企业的实践操作知识,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围绕讲授、启发、讨论等教学环节,完成特色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提升学生基层管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利用1990—2019年襄阳市气象数据资料对襄阳市近30年基本气象要素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襄阳市气温季节变化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6.7℃,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822.4mm,年际变化大;年均日照时长为1804.17h,光照时长季节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襄阳市整体气候特征表现为春季气温温和,春雨连绵,日照较少;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秋季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