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为提升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质量,将思政教学新理念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四新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新农科;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183-03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Plant Nutrition  under New Agriculture
  LIU Chunmei et al.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new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Plant Nutrition”,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the new idea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ing,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education”. Cultivating the applied talents of “knowing agriculture and loving agriculture” for the “Four New Developments”.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e; Plant Nutri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新农科”建设是党和国家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是面对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四新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发展新高等农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提高农林专业吸引力,解决农林专业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发展[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不同学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同。何玉海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实施的方法论,是秉承科学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应当从整体课程出发,兼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作用[3]。而高德毅等则认为:“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课程目标是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4]。王学俭等认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中,其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需立体多元,方法应显隐结合[5]。史巍认为“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课程方法的革新,认为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课程也可成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整体课程设计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好所有课程的守渠和育人功能”[6]。
  植物营养学是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振興乡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的教学目的。为此,在植物营养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如“盐溶于水”一样,自然融入教学活动中。
  1 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1 植物营养学课程简介 目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0学时,实验教学为10学时,学生对象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教学内容涵盖3部分内容,第1部分主要讲述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养分如何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如何在植物体内迁移、转化、积累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植物与其生长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第2部分讲述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N、P、K)、中量元素(Ca、Mg、S)和微量元素(Cu、Zn、Fe、Mn、B、Mo、Cl)营养功能及养分失调的症状。第3部分主要讲述各种肥料的特性、在土壤中转化规律,施用的原则和方法。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植物为什么需要施肥?为什么不同种类植物施用不同肥料?如何合理施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态污染等问题。
  1.2 植物营养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该校《植物营养学》课程为平台专业课,农学、植物保护、种子工程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涉农专业的学生都需学习此课程,因此选课班级多,学生面广,如2021年,选课班级为11个班,学生人数为374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指导思想,植物营养学任课教师也应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问学生:为什么报考农业院校?毕业后会从事农业第一线工作吗?部分同学回答“农业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低”“农业院校的学费相对低”“不喜欢或不愿意到大田中指导农业生产”“只需要个大学文凭,不会从事农业生产”等等。如何让学生知农、爱农,只是依靠几门思政课程教育是不能实现的。因此,需要各门课程都应以课堂教学为指导阵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润物细如声”的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实现课堂育人,课堂树人。   2 植物营养学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1 任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思想素养 “课程思政”理念的终极价值在于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所有教师都要承担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要发挥育人功能[7]。教师是课堂质量的灵魂,课堂教学活动的引领者,作为我国高校教师,必需具备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言论行为有底线,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传递负能量的道德素质[8]。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是最直接的思政活动。基本的教学内容是一成不变、照本宣科,还是与时俱进,将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否从道德观点、专业观点和价值观点等方面引导学生?因此,只有教师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品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开阔的科研视野,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2 植物营养学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
  2.2.1 “家国情怀”思政元素的融合 植物营养学绪论中“植物营养学科发展历程”的教学,将前辈科学家们的科研经历和科学成果展示给学生,教育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要有心怀天下的胸怀,鼓励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在科研工作中坚信“没有努力,就没有成就,只要努力,终有回报”。如我国著名土壤农业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朱兆良先生,我国著名的土壤氮素专家,土壤氮素转化与管理方面研究的拓荒者和学术带头人[9]。通过介绍朱兆良先生在土壤氮素研究的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朱老先生能将氮素营养研究作为一生研究的目标,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土壤氮含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老先生希望通过他的研究为国家的农业生产、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贡献,深藏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2.2.2 “使命感”思政元素的融合 “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章节中除向学生讲述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磷肥的种类和合理施用磷肥外,还向学生介绍2021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0]。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中央一号文件第一个重点目标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肥料作为农作物的“粮食”,在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文件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农业现代化是由专业基础深厚和科研能力强的创新型农业人才来实现和推动的,他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引导学生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施肥实践相结合,热爱植物营养工作,担负起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
  2.2.3 “责任感”思政元素的融合 “微量元素营养与施肥”章节主要讲解铜、锌、铁、锰、硼、氯和镍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及不同植物缺素的典型症状,相关微量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测土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这项技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测土,即了解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基本含量;二是配方,即根据土壤的养分诊断结果,以种植作物需要的营养为依据,“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 采用先进的施肥技术,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施肥。通过此案例教育学生“肥料施用如吃藥”,“过与不及”都会有危害,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施肥方法,才能达到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民生产成本,避免环境污染,打造农田的青山绿水的目的。
  2.3 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1 教材中思政元素较少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工具,目前采用的教材主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设计的思政元素较少,不能满足当下对思政教学的要求。教育部门对各大高校使用的专业教材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教材内容没能与当下教育变革相一致,没能结合我国新时代的国情、国策和特色,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典型思政元素,影响学科任课教师对思政元素、思政资源的挖掘。
  2.3.2 课程思政的培训较少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一经提出,倍受党中央、教育部门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积极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但大多数停留在会议上、教育文件上,具体如何实施还是处于模糊状态。学校可以安排思政课专业的专家、学者开展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学术讲座、研修培训活动,以便于提高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增强思政教育能力。
  2.3.3 考核评价制度忽视育人指标 目前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部的号召,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教师职称评定要求比较高,更多地关注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完成多少项省级、国家级课题,发表多少篇高水平文章和著作等,而对教学中的思政建设涉及较少。各级培育课题中,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少、投入经费也少,降低了非思政课教师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动性,影响了“课程思政”实际的育人效果。
  3 结语
  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组在植物营养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自身修养、职业道德,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通过自身精深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位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国家政策、农业发展方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更加积极踊跃的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知农、爱农”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继福,吴启侠,李燕丽,等.“新农科”背景下《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科技风,2020.6,42-43.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9.
  [3]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1-9.
  [6]史巍.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2018(4):168.
  [7]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9,6(8):586-589.
  [8]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
  [9]慕亚芹,李群,崔江浩.植物营养学家朱兆良先生的科学研究与贡献[J].土壤,2017,49(1):1-6.
  [10]李琳.着力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1(05):16-18.
  (责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神经网络多层感知与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细支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与物理指标的相关性,确定影响细支卷烟物理指标及其稳定性的烟丝尺寸分布。结果表明:(1)对细支烟物理指标影响较大的烟丝尺寸主要分布在8~3.35mm和1~2.5mm;(2)≥3.35mm尺寸烟丝对吸阻产生极显著正相关影响(P<0.01),对总通风和总通风标偏产生显著负相关影响(P<0.05),2.5~1mm尺寸烟丝对硬度产生极显著负
该研究以基塘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异龙湖湖滨带基塘生态功能策略、社会功能策略、生态位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异龙湖湖滨带基塘设计中蝶类基塘、两栖基塘、鸟类基塘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不同类型基塘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异龙湖湖滨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同时为城市生境中恢复和营造野生生物栖息地提供依据。
摘 要:为探索不同成熟采收次数与烟叶产质量的关系,设置3次、4次和5次采收3个处理试验,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4次采收产值最高,为57938.7元/hm2;随着采收次数的增加,产值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4次采收的杂色烟比例也较低,为6.1%,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以4次采收的处理最为协调。  关键词:烤烟;采收次数;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 TS44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当前,太湖流域的水土污染已经严重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总结了土壤水土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农业面源、工业污染、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城市面源,指出太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构成已经有所变化,近几年逐步凸显的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带来的污染破坏与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剖析了政府在太湖流域水土污染及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完善的环保制度体系、地方政府在污染治理中的被动
摘 要: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磁性催化剂Mn-Fe/ACs,通过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N2-吸附/脱附(BET)等表征其物化性质,进一步构建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体系,探讨不同因素(催化剂种类及含量、溶液的pH、污染物初始浓度等)对磺胺甲嘧啶(SMX)催化降解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抑制剂试验及对Mn-Fe/ACs材料使用前后表面物质分析,提出Mn-Fe/
摘 要:河流生态流量是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该研究以马鞍山市得胜河为对象,在深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含山东门和金河口闸断面作为主要控制断面,采用Tennant法计算得到含山东门和金河口闸断面的生态流量分别为0.111m3/s、0.359m3/s。综合考虑小流量监测精度差、下游均建有闸坝不利于流量监测等因素,结合得胜河地处河网地区的特点和相关政策要求,改用最低生态水位指标,采用2016—20
摘 要:在永春县东关镇开展了卷荚相思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和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存在差异,其中树高差异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卷荚相思、湿地松和西南桦3种树种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卷荚相思>西南桦>湿地松,卷荚相思、西南桦与湿地松在树高、胸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卷荚相思与西南桦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卷荚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多的趋势下,矿山开采已经成为能量来源的重要途径。而大面积的开采,将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因而矿山治理已刻不容缓。其中,微生物菌肥联合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实现了矿石的绿色修复,避免二次污染,还有利于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实现矿区修复后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菌肥;生态修复;矿石治理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
摘 要:以银杏果和糯米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银杏果与糯米粉的比例、根霉曲的添加量等因素和酵母的添加量对成品的影响,以感官评价和酒精度为指标,探究银杏米酒酿造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银杏米酒最佳的酿造工艺为:白果∶糯米粉=2∶1,酵母添加量0.4%,根霉曲添加量0.2%,感官评分为92分,酒精度为20°。在此条件下酿造出的银杏米酒,颜色明亮浅黄,具有银杏香气,酸甜适口,口味独特。  关键
自2019年猪肉市场剧烈波动以来,猪肉经济始终处于高价位姿态,但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影响程度及传导路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重组。选取2015—2020年相关数据指标,选择仔猪价格、玉米等变量,引入疫病、政策等虚拟变量,从供求两端逐步深入分析致使2019年猪肉价格异变性波动的各因素影响程度,探求其异变性根源。结果表明:仔猪价格、待宰活猪价格、玉米、豆粕等因素以及替代品去骨牛肉对猪肉价格都存在正向影响;育肥配合饲料价格与猪肉价格变化呈负相关;疫病因素是导致2019年猪肉价格异常性增长的内在根本原因;政策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