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
  
  “集思广益”、“人多智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话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实行民主的良好效益。诸如评价《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一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总结人们评价《红楼梦》的多主题时,就有“经学家看见的是易,道学家看见的是淫,革命家看见的是排满,才子佳人看见的是缠绵”的见解,如果不是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主方针,能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由此看来,民主,不只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益匪浅,在文学研究中也有新见解问世,在教学上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本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了,学生人格受到尊重,师生就在治学方面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之中。学生把治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处理,则以自己经历的事理和已掌握的知识及自己的思维习惯,向着未知的新的科学领域探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种人人思进的氛围正是创新的序幕,这种氛围与出现创新仅一步之遥了,创新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形成的。例如在讨论《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主题思想中,让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发言,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小说以祥子拉车的活动为线索,描繪了祥子在水深火热中痛苦煎熬的情景,揭示了“干苦活儿的想独自混好,比登天还难”的道理。学生用“水深火热”一词把烈日和暴雨的残暴折磨概括得非常精当,真是既源于课文,又精于课文,这样的评析,这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非常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而启发、引导的关键就是实施点拨。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思维和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之目的。“点”就是要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例如在学习《变色龙》时,学生容易忽视小说第一段中“四下里一片沉静……”这几句描写环境的句子,实际上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中,作者再现出一个黑暗、缺乏生机的俄国社会现实,是对后面主人翁出场的烘托。教师如果对此不加以点拨,就无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在分析《变色龙》中的人物时,分析了主要人物之后,让同学们把课文中的所有人物的言行表现予以列表、比较,从中发现这些人物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由此明白了什么。经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的以强凌弱的特征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走狗与愚民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是啊!就连受害人赫留金也口口声声称走狗为“长官”、“老人家”和“明白人”,这与走狗听到“将军的哥哥”时就说“他老人家”的媚相有什么两样?利用课文中人物的本质相同(欺压别人)的信息,发现了“走狗与愚民相辅相成”的规律,这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就是创新!
  通过引导、点拨、设疑、小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道理,更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教学语境
  
  语境是指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环境,如课内外语文教育环境。如果说课内语文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是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的层面的话,那么课外语文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双层面上的创新。之所以要创设语境,是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兴趣广了、浓了,课堂上原有的知识积淀在课外语文教育环境中,由于活跃的思维,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出现某种顿悟,达到“记性、灵性和悟性相结合”的境界,就有产生灵感——创新的机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造就了许多文学巨匠?
  在课内语文教育环境中,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技巧运用自如,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想,言人之未言,抒人之未见”的境界,不就是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吗?学生若能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感悟和认识诉诸笔端,这就完善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若能在课外语文教育的环境中,动口演讲,推销自己;动手办报出刊,抓住热点,办出特色,这就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内语文教育环境里的“例子”中得到的点滴独特见解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理论上的认识,课外语文教育环境则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场所,又是检验、完善、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行得通的,做得好的,效率高的见解就是对的、正确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见解就是有价值的,就应当肯定,否则应重新认识。课内外语境里,景物、事物中的理趣,人性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忠奸,这些因素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检验了学生思维的结果,又为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四、培养阅读能力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顾出习题练习、考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太少,语文功底不扎实,阅读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繁琐分析和讲解占去。缺乏阅读对语文教学无异是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致命一击。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一种少男少女对真善美的独特领悟,培育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情操的特殊的感受。这是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感情对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来获得的,绝不是单独的课文分析讲解所能取代的。学生如果不在文学的海洋里邀游,其心灵的清泉就会干枯,长大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难以弥补这个缺憾。教师要提倡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一些熏陶,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指导;多一些品味揣摩,少设置一些问题刨根问底地解决“为什么”。要向学生推荐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阅读,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品味欣赏、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营造民主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语境、重视阅读训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教育教学双丰收的目的。
其他文献
秦汉之前,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可以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进行组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魏、晋以后出现并且使用量词,唐诗中量词就比较常见了,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研究数词“一”与量词组合,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古诗文文本的深刻含义。  一、“一”与量词组合的简约方式  古人语言运用习惯遵守一条语用原则,就是借助言语背景,言语尽可能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地理课堂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本文结合地理课堂教学中见到的一些现象,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    一、结合学生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就应采用各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表演式导入(让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把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转变,合作学习逐渐走进课堂。但是我们在课堂中发现,许多课堂里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    一、要合理建立小组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建合作小组,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阅读理解实践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阅读方法死板僵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习惯用手、笔指着一个一个词来读文章,有的还边读边翻译成中文。这种阅读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可能导致对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理解偏差。在考试中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有排斥的心理。那么,如何打消学生顾虑,让文言文与学生更靠近一些,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从生本角度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积极导引,缩小距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所以激发兴趣相当关键。  其一,实例铺台阶,激发学习热情。引铮铮实例,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起推波助澜作用。
什么是复述?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把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地叙述出来。它熔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炉,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复述是构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不重视课文复述,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甚至有的学生害怕复述课文。这不符合大纲所要求的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逐步得到落实。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热闹的师生互动场面以及精彩的电子课件,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四忌”,值得注意。    一、忌学科整合牵强附会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必
教学就是让学生由知道一些向知道得多一些,由认识肤浅、片面向认识深化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点拨。    一、抓准时机,点破“天机”    点拨要适时。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决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我们在平时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和阅读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的激励因素。新学期伊始,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学习英语是时代的要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熟练掌握英语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并组织学生学习《大纲》,
新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相对应,教师也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倡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目标导引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的有效途径。目标导引下的政治课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政治课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