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老师的要利用幼儿语言的敏感期,与孩子共同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语言”,并且引导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瑞吉欧教育曾告诉过我们:“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我在孩子的“语言”世界中发现属于他们自己的另类“语言”,一幅有制作过程的画;一套无声的来自“经验”的动作;一段只有孩子自己能明白的舞蹈;一个由孩子自己建构的蓝图……我的另类“语言”教育承载着孩子的100种语言,用另一种形式开花。
【关键词】语言教育;语言;孩子
一、在混龄班级中开展语言教学的形式
幼儿园语言教育在不同的角度帮助和引导孩子语言发展,在实践中,我结合了我们幼儿园的特点,以及语言教育的内容,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班级的语言教学形式。
(一)大带小,利用大孩子带动小孩子开展谈话活动
在谈话的过程中,大班的孩子会比较踊跃,先给小班的孩子机会,鼓励小班孩子积极发言,中、大班的仔细聆听,可以随时为小班小朋友做补充。这样一来,大孩子起到了榜样作用,小孩子在大孩子的带动下就会参与进来。大孩子在这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自信和成就感,促使他们不断思考踊跃发言为弟弟妹妹做好榜样。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孩子语言兴趣还学会了聆听,使他们焦躁的心及时平静下来。
(二)家长不时走进幼儿一日生活,与孩子同学习同成长
孩子知道自己父母在班上,会比别的孩子更有优越感,时不时与自己的父母交谈,其他孩子围观的同时也会和他们进行谈话互动。进班,可以增加与孩子的感情,又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回家后与孩子的话题也会不自觉地多了起来,激发孩子想说的兴趣,间接地让孩子的语言得到锻炼,也打开了亲子之间话题的窗口。
(三)利用图书角和图书馆,保证幼儿的阅读量,并开展交流活动
每次去到图书馆我都会简单的给孩子介绍书的种类,并且和孩子一起对书的内容通过封面进行简单的猜想,既能激发孩子大脑思考,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幼儿“敢说”的潜质。当孩子看完一本书,我都要亲自“验收”。孩子想换书的条件是简单说出所看书本的内容,哪怕就一句话。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相当有效,学会从小抓重点,学会看书,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并且善于表达,对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入戏,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
我一般会用铃鼓作为我“入戏”的标志,铃鼓打响后,我就是“羊村长”,铃鼓声停我就做回郑老师。当然,角色会随着课程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化。如:“埃及艳后、大懒猪皮皮、小蚯蚓、法师……”每次“入戏”后,我会给孩子在“身份”上的不同,从另一个视角体验孩子和孩子交流。而孩子也更加亲近这样的我,多角度去体验故事中的角色,而孩子也在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备受熏陶。
(五)利用孩子好奇探索的特点,设计游戏激发孩子思考及发问
和孩子玩游戏,我做动作,孩子模仿。做动作时,大脑在飞速的运转,从孩子的“经验”中判断答案。有的孩子跟不上节奏,我选择会游戏的过程中增加点趣味性,让男孩女孩进行比赛,答对或者有创意的我会选择性加分。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荣誉感、语言、动作也欢快的游戏中一下子得到锻炼,真的是一举两得。
二、我的“另类”语言教学
幼儿园语言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语言,但是孩子的语言是很特别的,它不只是通过嘴巴,而是身体各个部位一起“动起来”,是孩子真正去理解、感受、体验一种等同于语言的“语言”,他的身心和人格才能很好建立。
(一)孩子的语言之画(话)
我在班上试过这样的活动——包汤圆。我并不急于上课,而是在班上更换了有关汤圆的墙饰。一段时间后,摆放有关制作汤圆的故事书,观察孩子的选择情况。再过几天,我在美工区添加了一些有关汤圆馅料和做汤圆步骤的简笔画。美术课,带孩子去美术室玩橡皮泥,有的孩子居然有模有样的做起汤圆。
再过几天,我给孩子找了做汤圆的视频孩子看,看完以后让孩子们把他们心目中的汤圆画出来并和老师小朋友介绍。我以为孩子画出来的是五颜六色的汤圆,想不到有孩子竟然能将制作汤圆的步骤完整的画出来。
在我看来,语言教育的精华不是你去给孩子用语言科普多少知识,而是引出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过程中,他会去和同伴交流谈论,会思考会尝试,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不动声色的观察,一步一步让孩子把兴趣转变为想尝试的动力,自己摸索,享受成果的乐趣。
我让孩子介绍的时候他说:“我看到有一本书和墙上的画一样就拿来看,里面是教怎么做汤圆的,我当时比划了一下觉得好简单。昨天和小朋友聊天她说她很喜欢吃汤圆,我就在美术课上做了一些送给她。后天来师给我们看了视频,我很快就可以把过程画下来。”
第一次看书,激发了兴趣;第二次聊天激发了探索的欲望;第三次自己尝试,验证了自己认为“简单”的猜想;第四次看视频再一次得到巩固,最后就完整的记在脑子里。像蒙台梭利说的:“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二)孩子的语言之经验
孩子带一颗种子回园种,互相交流,讨论各自带来的种子。随后,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取泥土,我告诉孩子,摸起来湿湿的,软软的土最好。我在旁边观察,有的孩子会把铲子上的土敲干净,有的会用手比划土的量,还有的会把土里的小石头挑走……孩子们在表達着自己的“语言”,他们用这自己经验去判断,去衡量,那是语言的运用,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因此,我不会让每个孩子在活动过后告诉我要如何如何做,只要他学会了,能运用得好就是语言的精华所在。
(三)孩子的语言之舞蹈
音乐是艺术领域的活动,你要打开孩子艺术的“语言”,必须用另一种艺术。恰好,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好朋友,我就让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把音乐表达来。一段音乐后,千奇百怪的动作就出来了,孩子会用不停的旋转表示快速;左右摇晃表示柔情;趴在地上表示轻柔;跺脚表示重音……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带给你无尽的遐想,我也告诉孩子,你可以学学别人的动作,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听到音乐做出来的动作是这样。尝试去揣测他人的内心,理解别人的心理过程,对比自己的相同和不同,从而学会相同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四)孩子的语言之积木建构
当孩子玩建构游戏时,我不会去干扰,也不会急于去问他为什么这样拼,而是静静的观察。观察孩子完整的建构过程,商量着如何建构,分配任务,搬运,其实就是在锻炼人际交往语言。有孩子跑来 “投诉”,我只会告诉他“好,我知道了。”对于大班的孩子,我更多会把一些“烂摊子”交回给孩子自己处理,让他们在求助无效后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我会在旁边看着,有时候老师的“不动声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孩子们意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建构最美的蓝图,也让孩子学会怎样人际交往。
当然,孩子的100种语言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值得我们老师去探索去挖掘。经过这一段时间实践我发现,这种“另类”的语言教学会在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中留有根深蒂固的效果,而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成为这次自己对这项技能的“经验”,也是我认为语言教育中的“精华”。说得多不如一针见血,通过一次活动“探索”到的经验比直接传授来得要宝贵的多了。
【关键词】语言教育;语言;孩子
一、在混龄班级中开展语言教学的形式
幼儿园语言教育在不同的角度帮助和引导孩子语言发展,在实践中,我结合了我们幼儿园的特点,以及语言教育的内容,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班级的语言教学形式。
(一)大带小,利用大孩子带动小孩子开展谈话活动
在谈话的过程中,大班的孩子会比较踊跃,先给小班的孩子机会,鼓励小班孩子积极发言,中、大班的仔细聆听,可以随时为小班小朋友做补充。这样一来,大孩子起到了榜样作用,小孩子在大孩子的带动下就会参与进来。大孩子在这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自信和成就感,促使他们不断思考踊跃发言为弟弟妹妹做好榜样。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孩子语言兴趣还学会了聆听,使他们焦躁的心及时平静下来。
(二)家长不时走进幼儿一日生活,与孩子同学习同成长
孩子知道自己父母在班上,会比别的孩子更有优越感,时不时与自己的父母交谈,其他孩子围观的同时也会和他们进行谈话互动。进班,可以增加与孩子的感情,又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回家后与孩子的话题也会不自觉地多了起来,激发孩子想说的兴趣,间接地让孩子的语言得到锻炼,也打开了亲子之间话题的窗口。
(三)利用图书角和图书馆,保证幼儿的阅读量,并开展交流活动
每次去到图书馆我都会简单的给孩子介绍书的种类,并且和孩子一起对书的内容通过封面进行简单的猜想,既能激发孩子大脑思考,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幼儿“敢说”的潜质。当孩子看完一本书,我都要亲自“验收”。孩子想换书的条件是简单说出所看书本的内容,哪怕就一句话。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相当有效,学会从小抓重点,学会看书,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并且善于表达,对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入戏,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
我一般会用铃鼓作为我“入戏”的标志,铃鼓打响后,我就是“羊村长”,铃鼓声停我就做回郑老师。当然,角色会随着课程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化。如:“埃及艳后、大懒猪皮皮、小蚯蚓、法师……”每次“入戏”后,我会给孩子在“身份”上的不同,从另一个视角体验孩子和孩子交流。而孩子也更加亲近这样的我,多角度去体验故事中的角色,而孩子也在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备受熏陶。
(五)利用孩子好奇探索的特点,设计游戏激发孩子思考及发问
和孩子玩游戏,我做动作,孩子模仿。做动作时,大脑在飞速的运转,从孩子的“经验”中判断答案。有的孩子跟不上节奏,我选择会游戏的过程中增加点趣味性,让男孩女孩进行比赛,答对或者有创意的我会选择性加分。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荣誉感、语言、动作也欢快的游戏中一下子得到锻炼,真的是一举两得。
二、我的“另类”语言教学
幼儿园语言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语言,但是孩子的语言是很特别的,它不只是通过嘴巴,而是身体各个部位一起“动起来”,是孩子真正去理解、感受、体验一种等同于语言的“语言”,他的身心和人格才能很好建立。
(一)孩子的语言之画(话)
我在班上试过这样的活动——包汤圆。我并不急于上课,而是在班上更换了有关汤圆的墙饰。一段时间后,摆放有关制作汤圆的故事书,观察孩子的选择情况。再过几天,我在美工区添加了一些有关汤圆馅料和做汤圆步骤的简笔画。美术课,带孩子去美术室玩橡皮泥,有的孩子居然有模有样的做起汤圆。
再过几天,我给孩子找了做汤圆的视频孩子看,看完以后让孩子们把他们心目中的汤圆画出来并和老师小朋友介绍。我以为孩子画出来的是五颜六色的汤圆,想不到有孩子竟然能将制作汤圆的步骤完整的画出来。
在我看来,语言教育的精华不是你去给孩子用语言科普多少知识,而是引出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过程中,他会去和同伴交流谈论,会思考会尝试,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不动声色的观察,一步一步让孩子把兴趣转变为想尝试的动力,自己摸索,享受成果的乐趣。
我让孩子介绍的时候他说:“我看到有一本书和墙上的画一样就拿来看,里面是教怎么做汤圆的,我当时比划了一下觉得好简单。昨天和小朋友聊天她说她很喜欢吃汤圆,我就在美术课上做了一些送给她。后天来师给我们看了视频,我很快就可以把过程画下来。”
第一次看书,激发了兴趣;第二次聊天激发了探索的欲望;第三次自己尝试,验证了自己认为“简单”的猜想;第四次看视频再一次得到巩固,最后就完整的记在脑子里。像蒙台梭利说的:“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二)孩子的语言之经验
孩子带一颗种子回园种,互相交流,讨论各自带来的种子。随后,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取泥土,我告诉孩子,摸起来湿湿的,软软的土最好。我在旁边观察,有的孩子会把铲子上的土敲干净,有的会用手比划土的量,还有的会把土里的小石头挑走……孩子们在表達着自己的“语言”,他们用这自己经验去判断,去衡量,那是语言的运用,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因此,我不会让每个孩子在活动过后告诉我要如何如何做,只要他学会了,能运用得好就是语言的精华所在。
(三)孩子的语言之舞蹈
音乐是艺术领域的活动,你要打开孩子艺术的“语言”,必须用另一种艺术。恰好,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好朋友,我就让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把音乐表达来。一段音乐后,千奇百怪的动作就出来了,孩子会用不停的旋转表示快速;左右摇晃表示柔情;趴在地上表示轻柔;跺脚表示重音……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带给你无尽的遐想,我也告诉孩子,你可以学学别人的动作,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听到音乐做出来的动作是这样。尝试去揣测他人的内心,理解别人的心理过程,对比自己的相同和不同,从而学会相同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四)孩子的语言之积木建构
当孩子玩建构游戏时,我不会去干扰,也不会急于去问他为什么这样拼,而是静静的观察。观察孩子完整的建构过程,商量着如何建构,分配任务,搬运,其实就是在锻炼人际交往语言。有孩子跑来 “投诉”,我只会告诉他“好,我知道了。”对于大班的孩子,我更多会把一些“烂摊子”交回给孩子自己处理,让他们在求助无效后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我会在旁边看着,有时候老师的“不动声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孩子们意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建构最美的蓝图,也让孩子学会怎样人际交往。
当然,孩子的100种语言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值得我们老师去探索去挖掘。经过这一段时间实践我发现,这种“另类”的语言教学会在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中留有根深蒂固的效果,而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成为这次自己对这项技能的“经验”,也是我认为语言教育中的“精华”。说得多不如一针见血,通过一次活动“探索”到的经验比直接传授来得要宝贵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