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中国身影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战纪念日,在很多参加过一战的欧美国家,这一天是法定假日。
  但这一天,对许多中国人而言是陌生的:2018年11月11日,一位学者提醒网友“这一天不仅是‘光棍节’和‘买买买日’”,一些网友则并无恶意地反问:“一战终战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尽管曾经鲜为国人瞩目,但中国与一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不只是一战的参战国和战胜国——甚至,中国本土也是一战的战场之一。

从中立到参战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之初,中国政府和民间都将之视作“不相干的遥远战争”:当时执政的北京袁世凯政府在8月6日第一时间宣布“局外善意中立”,试图置身事外。
  其实,当时中国已被列强势力深入渗透。另外,日本已与英国在1902年结成了所谓“英日同盟”,伺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尤其是胶州湾以及青岛的控制权。
  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并和英国联合出兵胶州湾,同时,日本要求设黄河以南为“中立区”,撤走胶济铁路和潍县(今山东潍坊)一带的中国驻军。
  在日本第二舰队的支援下,日英联军在10月28日即包围青岛要塞。11月7日,德奥联军就战败停火。3天后,德国胶澳总督麦维德签署投降书,将青岛要塞和整个“德国胶州保护领”移交给日本,战争只持续了短短一周多时间。
  一战战火燃烧在中国国土上,袁世凯政府却束手无策,他求助于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后者趁机要求中方“在物质上尽可能支持协约国”,不要给日本进军设置掣肘,否则英国也爱莫能助。袁世凯同意了朱尔典的要求,自此中国虽仍保持“中立”,实际已不得不倾向于协约国一方。
  袁世凯倒台后的北洋政府,成为以副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相持不下的舞台。皖系在日本支持下主张“参战”,试图借此在战后以战胜国的身份“收回利权”;直系则在美国支持下坚持“中立”,认为参战对中国无利可图。
  直到1917年4月6日,被“无限制潜艇战”激怒的美国宣布参战。8月14日,段祺瑞内阁宣读宣战书,中国自此加入协約国行列,对同盟国正式宣战。

“面子”和“里子”


  表面上,宣战后的中国“得偿所愿”:协约国和美国相继发表声明,表示“尽力赞助中国在国际上享得大国当有之地位及其优待”;英、法国对中国劳工在欧洲前线的贡献表示了“感谢”;中国政府取消了德国、奥匈在华治外法权,收回了奥匈在天津的租界;没收德华银行以及德国、奥匈在华全部船舰;解除全部驻“天津—大沽口”一线奥匈军队武装;日本宣布贷款1亿日元给中国作为“参战款”,并提供装备、训练,协助中国组建“参战军”。
  1919年1月,“参战军”正式成军,包括3个师加4个混成旅,是当时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中国政府向法国派遣了一个正式的官方军事调查团,向欧洲和中东战场继续派遣大量华工——战后统计,华工总人数达14万多人。
  但当时已经到一战末期,“中国参战军”实际上始终未曾参战,中国劳工因此成为中国在一战的“主力参战部队”。由法国政府招募的华工,多数被派往后方和兵工厂,而英国政府招募的华工,则几乎都被派到战场上担负后勤和建筑工作,有些甚至不得不直接卷入战争——约2万华工为此献出了生命。
  这是一战华工为中国赢来的“面子”。然而“面子”后的“里子”并不那么光鲜。
  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外交秘密交易中,日本先后和英、法、俄、意四个参战盟国达成谅解,四国在并不通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同意承认战后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全部权利;在英国斡旋下,日本和美国在1917年11月2日秘密达成《兰辛—石井协定》(亦称《日美关于中国的换文》),美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利益”,日本则尊重美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段祺瑞内阁得到最多的“参战资源”,包括贷款等,均来自日本。但日本提出了包括代管三个兵工厂、独家军火供应、贷款和练兵顾问权等一系列秘密条件,段祺瑞内阁都被迫吞下苦果。
  这一系列“里子”,为战后巴黎和会的危机总爆发埋下了伏笔。

从巴黎到青岛

其他文献
年初,徐州政府信息公開网站上的一则通知引发广泛关注。据该通知显示,徐州副市长王剑锋一次性被任命为46个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的组长、主任等职务。对此,徐州官方回应称,这些机构都是临时性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不增加编制和经费,不涉及干部职级,在达到期限或预定条件时予以撤销。虽说是临时性机构,但是一名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如此之多,还是产生了不小的争议。  事实上,由地市主要领导担任议事协调机构负责人的做法并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自陈胜吴广之后,各路诸侯纷纷举起反秦的大旗,这其中,就有以“力拔山兮气盖世”著称的西楚霸王项羽。  据《史记》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后,曾有人建议项羽说:“关中沃野千里,地势险要,可以用来建都成就霸业。”  项羽说:“富贵了不还乡,就好像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又有谁知道呢。”后来项羽果然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下同)。  提建议的人不服气,背地里跟别人说:“人们说楚人就
始建于1912年的德国克林根堡酒庄曾在世界享有盛誉,遗憾的是,在市政府经营下的酒庄百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盈利。2010年,来自德国西部阿尔葡萄种植区的年轻小伙子本·巴特斯买下了克林根堡酒庄。神奇的是,酒庄一到他手里就起死回生了。  原来,本·巴特斯接手酒庄后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提出了“三不改”政策——不改管理团队,不改稳定产量,不改原有销售渠道及客户,以及“三改”政策——重点构建互联网销售
傅莹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本书展现的是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如何向中外媒体介绍中国的内政外交;作为一名外交官,如何面对国际上的各种误解和成见,客观平和地介绍中国。傅莹说“我面对的‘你’,归根结底是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当然也有面对世界公众的成分。在信息时代,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的边界相对模糊起來了。国际上的问题会即时地反射到国内,国际政治中的许多故事也恰是源自一些国家的内
作为革命者的陈独秀从不惮于亮出自己的刀剑武器。但他向来剑有所指。  历史会在某些时刻突然走到关键节点,它的发生或许是一场偶然,但从此改变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  1919年6月11日晚上,41岁的陈独秀出门了,衣兜里塞满自己撰写并出资印刷的《北京市民宣言》,他要像一个月前的北京学生那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  这不是头一次。前一天,他刚和胡适、高一涵等一众北大教授组成“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格最高的传单散
柳井正不想退休  2019年2月,日本迅销集团会长兼社长柳井正迎来他的70岁生日。此前日本媒体报道,柳井正计划在70岁退休,但是柳井正回应:“我不会退休的,只要脑子还清醒,我会一直担任社长兼会长的职务。”  如今,在快时尚领域,柳井正创办的优衣库是唯一能和Zara、H
近些年来,自媒体频频出现造富神话,小到月薪五万的编辑助理,大到千字百万的头条推文,虽然争议不断,但说到底是凭本事吃饭,企业也愿意为这些自媒体的广告买单。2018年10月26日,新华社报道了“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保护费”的惊人新闻。什么时候自媒体的流量变现成了收“保护费”?  自媒体“黑公关”事件并非今天才出现。前不久,媒体还报道了“四川破获一起‘网络水军’敲诈勒索案”:
1978年11月25日,中央工作会议大会开完后,当天晚上,我(于光远)到江一真的房间,同他商量是否指名道姓地批评汪东兴。  我们认为汪东兴在粉碎“四人帮”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本来是一件该做的事,但还是应该承认他立了大功。没有他的积极参与,不动用归他直接指挥的八三四一部队,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的事就办不成。但是要讲“两个凡是”的提法和对它的坚持,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抵制,对邓小平复出
危险的丞相  在民间,刘基一直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所以号称“活神仙”。当时的人们就经常拿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谋略出众的刘基,是朱元璋定鼎中原的重要谋士。  有一次,朱元璋想要责罚丞相李善长,被刘基劝住。刘基说:“李善长虽有过失,但他能调和众将。”朱元璋感到非常惊讶:“他几次想要加害于你,你居然还为他着想?我这次就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连忙推辞:“这怎么行呢?用丞相就必须
吴军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3月出版  《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人类的明天》  [法]席里尔·迪翁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