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
李毅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
中国消费了全球能源的21.3%,创造了世界GDP的11.6%,这两个数字很扭曲。近十年来中国的总能耗要增长0.8个百分点,即使今后几年放缓GDP增速,到2020年全国总能耗也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节能减排的目标难以完成。在节能减排方面,应实施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加快推进能源价税改革。三中全会再次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资源税费改革已酝酿多年,因牵涉面大,举步维艰,资源税、资源占用费、环境税等改革是“双刃剑”,要权衡利弊分步出台,征收资源税应用于资源的勘探开发,返回资源产地,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但由此带来制造业成本上升,消费品价格推动等不利因素,要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逐步消化、多方承担。
加强合作消除“亚洲溢价”
田中伸男(国际能源署前任署长)
液化天然气(LNG)的亚洲溢价(Asian Premium)情况非常明显。进口到亚洲的天然气比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高出3-5倍。当然运输、汽化等都会造成成本上升,即使考虑到这些成本,我们的溢价也是大大超过欧洲的。日、中、韩和印度等亚洲能源进口大国,应通力合作,通过签署目的地条款(采购的LNG只能运抵特定目的地)进行合同限制,建立中转市场,共同对LNG定价进行影响。页岩气和天然气目前这种井喷式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对美国而言,把天然气的价格和石油价格挂钩是非常错误的,要考虑到亚洲经济体的发展速度,石油价格越高,越会抑制天然气价格。同时亚洲国家自身也需要寻求一个更新的方案,这个新方案不能仅考虑进口国的利益,也要和出口国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新能源发展要有序有度
张廷克(华能集团副总经理)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电力空前发展,今年的电力装机规模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发展也带来了排放和雾霾。中国的能源和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需要通过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互补,东、西部互补,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负责输电、配电、售电,在现有体制下,发展分布式能源就是要从这个蛋糕里切一块出来,国家电网可能有矛盾心理,这需要靠体制改革来解决。新能源的发展要协调,要有序有度。要和电网输送、调节能力相适应,和政府的补贴能力和用户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过度发展,国家补贴不起,消费者承受不了,经济竞争力也会受影响。
绿色经济发展对化工业带来挑战
钱明诚(德国朗盛化学中华区CEO)
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化工制造行业的挑战很高,口头上说可持续发展容易,实际操作很难。现在的社会发展谈的是百年大计,不再是过去的“多快好省”,我们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化工行业在实际操作中要有计划,要多花钱。欧盟在2012年11月开始实施新的轮胎标签法,这对工业界是一个挑战,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中国有六七百家轮胎生产商,这些轮胎厂商是朗盛下游企业,朗盛帮助这些厂商,一起在轮胎技术上做开发,在原材料上做合作,使企业自身、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都收益。
中国应推动柴油轿车发展
徐大全(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汽油是我们原油的很大的一个消耗户,用电能够解决原油的危机。但是从市场的排放角度来说,因为90%来自于火力发电,用电动车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2020年中国到底能有多少纯电动车,我们的预测可能会在5%左右,甚至以下。我们中国的商用车,商用车道路上跑的卡车和欧洲美国跑的卡车相比,我们的油耗要比他们高至少20%左右,这中间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的空间需要我们一起来推动。此外,轿车中间柴油化的比例相对低,大家都知道柴油机的油耗比汽油机要低25%,欧洲大概50%以上的轿车都已经是柴油机了,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中国从政府层面是否应该推动柴油轿车的发展。电动车是我们大家努力的一个方向,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现有的内燃机车的减排的任务。
能源企业要向前端管控转型
邓建玲(华电集团副总经理)
中国能源今后不能走“靠投资、靠规模”发展的路,要走质量和效益的路,能源产业必须高举能效的旗帜,能效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对能效问题关注不够,才有大量的过剩产能和污染企业,因为没有用能效杠杆和门槛叫停他们。 要系统看待能源产业发展,一条龙地看投入产出、能效和应用前景,就是看能源结构、比重、自然条件和禀赋,是不是最优组合,是不是符合经济规律。没有系统不可能有最优,没有系统的优化组合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实现能源转型升级,还要由末端控制向前端管控转型。能源企业、投资项目和存量资产需要末端刺激,但还有统筹兼顾问题,对增量资产一定要有前端管控。高效、低碳、低污染的鼓励发展,低效、高污染的要坚决用门槛卡住,这是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
加快新能源发电上网
刘航(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高级副总裁)
新能源的有序发展是一定的。目前,很多电上不了网,有些人将其定义为垃圾电,实际上我们可以考虑一些新技术,比如说风光电互补,或者是风电、光伏再加上水电的互补,这样的技术在美国已经比较成熟了。另外在微网这方面我们也已做了很多探讨,针对光伏、针对燃气的分布式,在不同的区域到底应该怎么向下,怎样更切合实际地应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去做匹配的衔接。
纯电动车普及尚需时日
陈平(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电动车、节能车毫无置疑对节能减排,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我们国家前几年重点放在了纯电动车上,但是长安一直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我们的战略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混合动力车、节能汽车它是一个市场普及的东西,纯电动车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应该说现在是一个追求普及的阶段。另外像燃料电池车、可替代燃料车,那是一个更未来的东西。 绿色经济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推动
关志华(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我们现在更希望的是,更多我们的供应链同行以及我们下游产业,都一起去推动绿色经济,因为有很多技术已经存在了,我们也愿意去分享,但使用的过程以及他的解决方案是需要很多的配套,而且并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做到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推动。现在我们政策的导向,我们产业的导向并不是按照一个产业链来推动的,因为有很多所谓的绿色经济并不是单一的。
中国推动的碳排放交易机制相对简单,因没有考虑到一些鼓励的作用。中国现在需要先做再试、再考虑,但是比如说我们作为一个欧洲公司,我们看到欧洲已经做了十年以上这样的经验,我们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也非常积极的把这些意见交给政府,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在学习的过程。
中国新能源发展并不激进
高纪凡(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
分布式新能源并网难的问题,国家电网公司要承担一定责任,因为国网承担了电力的输送和售卖。太阳能在德国的发电中的比例已占到了约三分之一,为什么我们的电网做不到?究竟是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太快了,还是国网配套新能源的能力发展太慢?中国政府规划在2020年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可再生能源来解决。
中国的新能源并不存在激进发展的问题。1997年德国实施7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2004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太阳能并网发电,当时每年约50万户屋顶安装太阳能,目前已翻倍。
中国人口是德国的近20倍,目前在中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工商业屋顶,按照每个屋顶一吉瓦计算,总量8吉瓦目标需要约8000个载体,预计3-5年后需要200万户屋顶,那么现在就需要电网对未来可能接入的太阳能分布式屋顶做准备。
页岩气开发需要引入更多国际企业参与竞争
涂建军(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办主任)
在油气行业,页岩气的开发在美国主要是由中小型的公司启动的,即使现在它主要的行业增量的来源,也不是由大的油气公司提供,在中国当前这个国情下,国内就是主要的三桶半油,把握持国内油气行业的情况下,如何基于我们现有的能源行业格局,做一些渐进性的,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一些改变、一些改革,让相关的国际上有优势的公司能够参与竞争,更多地在油气官网改革,在国内页岩气的研发方面做一些改进。
美国页岩气革命何以成功
陈黎明(BP中国区总裁)
页岩气革命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预计到2016年,美国的LNG开始出口以后,将会对传统的出口国卡塔尔、俄罗斯、澳大利亚产生一定影响。页岩气革命减少了美国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但中国、印度对石油依赖还会不断上升,由此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不言自明。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在于:第一,不断地创新和完善。页岩气先驱们不断的创新,使得过去的边角料成为了今天能源供应的重要矿种之一;第二,市场开放与竞争。为什么页岩气革命发生在美国?美国有1万多家油服公司,不断地竞争、创新技术降低了成本;第三,管网发达。美国目前的天然气管网从1994年就已实现开发商与运输的全面分离,第三方对管网的无歧视准入条件,为页岩气并网输送奠定基础;第四,明细的矿权和矿权交易机制。美国的天然气是私人拥有,这些资源的拥有者有开发页岩气的强动力,也为油气公司获得这些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看好中国页岩气开发前景
钱翔(贝克休斯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经理)
中国跟美国页岩气开发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水资源,中国很多页岩气是在山区,水资源很少,这个确实是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讲,现在确实还没有一种材料能替代水资源达到水利压裂的作用,但是我觉得通过一些技术的引进、技术的实施,成像测试技术的应用,在对底层的了解比较透彻的情况下,针对性地压裂,增加有效的压裂,这样就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李毅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
中国消费了全球能源的21.3%,创造了世界GDP的11.6%,这两个数字很扭曲。近十年来中国的总能耗要增长0.8个百分点,即使今后几年放缓GDP增速,到2020年全国总能耗也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节能减排的目标难以完成。在节能减排方面,应实施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加快推进能源价税改革。三中全会再次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资源税费改革已酝酿多年,因牵涉面大,举步维艰,资源税、资源占用费、环境税等改革是“双刃剑”,要权衡利弊分步出台,征收资源税应用于资源的勘探开发,返回资源产地,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但由此带来制造业成本上升,消费品价格推动等不利因素,要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逐步消化、多方承担。
加强合作消除“亚洲溢价”
田中伸男(国际能源署前任署长)
液化天然气(LNG)的亚洲溢价(Asian Premium)情况非常明显。进口到亚洲的天然气比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高出3-5倍。当然运输、汽化等都会造成成本上升,即使考虑到这些成本,我们的溢价也是大大超过欧洲的。日、中、韩和印度等亚洲能源进口大国,应通力合作,通过签署目的地条款(采购的LNG只能运抵特定目的地)进行合同限制,建立中转市场,共同对LNG定价进行影响。页岩气和天然气目前这种井喷式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对美国而言,把天然气的价格和石油价格挂钩是非常错误的,要考虑到亚洲经济体的发展速度,石油价格越高,越会抑制天然气价格。同时亚洲国家自身也需要寻求一个更新的方案,这个新方案不能仅考虑进口国的利益,也要和出口国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新能源发展要有序有度
张廷克(华能集团副总经理)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电力空前发展,今年的电力装机规模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发展也带来了排放和雾霾。中国的能源和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需要通过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互补,东、西部互补,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负责输电、配电、售电,在现有体制下,发展分布式能源就是要从这个蛋糕里切一块出来,国家电网可能有矛盾心理,这需要靠体制改革来解决。新能源的发展要协调,要有序有度。要和电网输送、调节能力相适应,和政府的补贴能力和用户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过度发展,国家补贴不起,消费者承受不了,经济竞争力也会受影响。
绿色经济发展对化工业带来挑战
钱明诚(德国朗盛化学中华区CEO)
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化工制造行业的挑战很高,口头上说可持续发展容易,实际操作很难。现在的社会发展谈的是百年大计,不再是过去的“多快好省”,我们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化工行业在实际操作中要有计划,要多花钱。欧盟在2012年11月开始实施新的轮胎标签法,这对工业界是一个挑战,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中国有六七百家轮胎生产商,这些轮胎厂商是朗盛下游企业,朗盛帮助这些厂商,一起在轮胎技术上做开发,在原材料上做合作,使企业自身、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都收益。
中国应推动柴油轿车发展
徐大全(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汽油是我们原油的很大的一个消耗户,用电能够解决原油的危机。但是从市场的排放角度来说,因为90%来自于火力发电,用电动车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2020年中国到底能有多少纯电动车,我们的预测可能会在5%左右,甚至以下。我们中国的商用车,商用车道路上跑的卡车和欧洲美国跑的卡车相比,我们的油耗要比他们高至少20%左右,这中间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的空间需要我们一起来推动。此外,轿车中间柴油化的比例相对低,大家都知道柴油机的油耗比汽油机要低25%,欧洲大概50%以上的轿车都已经是柴油机了,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中国从政府层面是否应该推动柴油轿车的发展。电动车是我们大家努力的一个方向,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现有的内燃机车的减排的任务。
能源企业要向前端管控转型
邓建玲(华电集团副总经理)
中国能源今后不能走“靠投资、靠规模”发展的路,要走质量和效益的路,能源产业必须高举能效的旗帜,能效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对能效问题关注不够,才有大量的过剩产能和污染企业,因为没有用能效杠杆和门槛叫停他们。 要系统看待能源产业发展,一条龙地看投入产出、能效和应用前景,就是看能源结构、比重、自然条件和禀赋,是不是最优组合,是不是符合经济规律。没有系统不可能有最优,没有系统的优化组合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实现能源转型升级,还要由末端控制向前端管控转型。能源企业、投资项目和存量资产需要末端刺激,但还有统筹兼顾问题,对增量资产一定要有前端管控。高效、低碳、低污染的鼓励发展,低效、高污染的要坚决用门槛卡住,这是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
加快新能源发电上网
刘航(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高级副总裁)
新能源的有序发展是一定的。目前,很多电上不了网,有些人将其定义为垃圾电,实际上我们可以考虑一些新技术,比如说风光电互补,或者是风电、光伏再加上水电的互补,这样的技术在美国已经比较成熟了。另外在微网这方面我们也已做了很多探讨,针对光伏、针对燃气的分布式,在不同的区域到底应该怎么向下,怎样更切合实际地应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去做匹配的衔接。
纯电动车普及尚需时日
陈平(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电动车、节能车毫无置疑对节能减排,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我们国家前几年重点放在了纯电动车上,但是长安一直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我们的战略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混合动力车、节能汽车它是一个市场普及的东西,纯电动车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应该说现在是一个追求普及的阶段。另外像燃料电池车、可替代燃料车,那是一个更未来的东西。 绿色经济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推动
关志华(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我们现在更希望的是,更多我们的供应链同行以及我们下游产业,都一起去推动绿色经济,因为有很多技术已经存在了,我们也愿意去分享,但使用的过程以及他的解决方案是需要很多的配套,而且并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做到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推动。现在我们政策的导向,我们产业的导向并不是按照一个产业链来推动的,因为有很多所谓的绿色经济并不是单一的。
中国推动的碳排放交易机制相对简单,因没有考虑到一些鼓励的作用。中国现在需要先做再试、再考虑,但是比如说我们作为一个欧洲公司,我们看到欧洲已经做了十年以上这样的经验,我们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也非常积极的把这些意见交给政府,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在学习的过程。
中国新能源发展并不激进
高纪凡(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
分布式新能源并网难的问题,国家电网公司要承担一定责任,因为国网承担了电力的输送和售卖。太阳能在德国的发电中的比例已占到了约三分之一,为什么我们的电网做不到?究竟是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太快了,还是国网配套新能源的能力发展太慢?中国政府规划在2020年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可再生能源来解决。
中国的新能源并不存在激进发展的问题。1997年德国实施7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2004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太阳能并网发电,当时每年约50万户屋顶安装太阳能,目前已翻倍。
中国人口是德国的近20倍,目前在中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工商业屋顶,按照每个屋顶一吉瓦计算,总量8吉瓦目标需要约8000个载体,预计3-5年后需要200万户屋顶,那么现在就需要电网对未来可能接入的太阳能分布式屋顶做准备。
页岩气开发需要引入更多国际企业参与竞争
涂建军(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办主任)
在油气行业,页岩气的开发在美国主要是由中小型的公司启动的,即使现在它主要的行业增量的来源,也不是由大的油气公司提供,在中国当前这个国情下,国内就是主要的三桶半油,把握持国内油气行业的情况下,如何基于我们现有的能源行业格局,做一些渐进性的,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一些改变、一些改革,让相关的国际上有优势的公司能够参与竞争,更多地在油气官网改革,在国内页岩气的研发方面做一些改进。
美国页岩气革命何以成功
陈黎明(BP中国区总裁)
页岩气革命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预计到2016年,美国的LNG开始出口以后,将会对传统的出口国卡塔尔、俄罗斯、澳大利亚产生一定影响。页岩气革命减少了美国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但中国、印度对石油依赖还会不断上升,由此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不言自明。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在于:第一,不断地创新和完善。页岩气先驱们不断的创新,使得过去的边角料成为了今天能源供应的重要矿种之一;第二,市场开放与竞争。为什么页岩气革命发生在美国?美国有1万多家油服公司,不断地竞争、创新技术降低了成本;第三,管网发达。美国目前的天然气管网从1994年就已实现开发商与运输的全面分离,第三方对管网的无歧视准入条件,为页岩气并网输送奠定基础;第四,明细的矿权和矿权交易机制。美国的天然气是私人拥有,这些资源的拥有者有开发页岩气的强动力,也为油气公司获得这些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看好中国页岩气开发前景
钱翔(贝克休斯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经理)
中国跟美国页岩气开发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水资源,中国很多页岩气是在山区,水资源很少,这个确实是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讲,现在确实还没有一种材料能替代水资源达到水利压裂的作用,但是我觉得通过一些技术的引进、技术的实施,成像测试技术的应用,在对底层的了解比较透彻的情况下,针对性地压裂,增加有效的压裂,这样就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