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专业的创新型发展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逐渐走入我们大众生活,一度成为最热门的新兴专业,但由于高校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下降,计算机专业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低迷和滞后发展。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为计算机专业的培养带来了新的生机。文章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以及“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意义和影响,从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上来阐述“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互联网+;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3-0030-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specialty gradually enters into the public life, having once been the hottest emerging specialty. Due to the decline both in the quantity and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urce, the computer specialty has gone through a downturn and lagging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the appearance of "Internet +" provides the computer specialty with new life.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omputer specialty,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our university with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Internet +" for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internet +;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一、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一)专业建设情况
  我校创办于2003年,作为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是它的老牌专业,建校初期学校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随后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等传统专业,在这10余年间我校对计算机专业也进行了大量的整改,与时俱进的增设了嵌入式、3G、移动互联等当下热门专业。
  从全省2015年高考招生计划统计结果情况来看,全省高职院校共85所,计算机专业开设比例约为1:1,专业方向32种,涵盖了传统专业以及物联网、智能监控等流行的專业[1]。总体来看,高校专业设置和行业发展是相匹配的,行业覆盖面也比较全[1]。
  但是,大量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集中开设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过剩,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计算机应用专业自建校以来已开设10余年,每年招生按平均3个班来计算,每年向社会输送该专业学生近百人,而最终专业对口就业的却很少。
  2. 专业培养缺乏特色,就业竞争力相对不足。我校先后开设了多个计算机专业,但从各专业教学计划看,各专业课程设置相似度比较大,没有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的认知度不高,不具备就业优势。
  3. 信息技术更新快,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滞后。在2008年和2010年我校分别增设了嵌入式及3G网络专业,这两个专业由于生源不足以及行业发展所限,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并逐渐淡出学校培养计划。而保留的专业,需要及时对课程设置进行更新以便跟上行业发展。
  4. 专业技术发展过快,师资队伍配备相对不足。我校现有计算机专业教师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有5人,虽然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以上,但是基本都是学校毕业后就入职的,没有太多的项目经验。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我校人才引进速度相对较慢,在校教师专业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相对欠缺。
  以上弊端对学校专业建设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欠缺,专业增设缺少人才支撑,培养方案设计缺乏特色,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相对贫乏,这对我校专业建设构成了极大挑战,也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在校学生情况
  从1990年开始,高等院校全面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而我国对高校招生录取的层次水平有严格的限制,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多方面和他们都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
  1. 学习主动性上,由于学生在高中时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主意识,在高中时就养成了逃课、沉迷网络等习惯,这就不得不在学校制度上去规范在校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走进课堂。
  2. 学习自信心上,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时学习成绩相比本科院校学生成绩要差很多,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学习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时常出现消极情绪,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大量的鼓励和引导。
  3. 学习实践能力上,由于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对课程的兴趣存在很大差异,在动手能力上就会产生很大差距,这对教师的授课进度和培养计划都产生一定影响。
  二、“互联网+”对教育的意义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基于通信技术的累积和创新,而“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个传统行业之中,从而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以此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一样,受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影响,而“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教育理念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及变革[2]。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将线下内容信息化,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数据化。“互联网+”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所以首先得尊重传统行业,了解他们的痛点和热点,寻找需要优化的资源配置,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教育”需要在符合社会以及学校等主体单位的实际情况下,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优化和分配,使得学生的学习门槛进一步降低,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也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将来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互联网+教育”将会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而线下的活动将会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须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应该在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同时需要进一步引入新兴的教学方式来延伸课堂。
  (一)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现阶段,我校计算机专业基于“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加强企业合作,积极推进“三室三岗”、工学交替,从多角度贯彻实践技能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并重的“自适应、模块化、交互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学校的“三室”(即教室、实训室、创新工作室)组织实施平台课程、模块课程、拓展课程教学,利用紧密合作企业实习基地的有利条件开展“三岗”(即识岗、习岗、顶岗)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一是在专业培养目标上,重点放在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上;二是在教学计划上,体现出技能培养的具体思路和素質教育的内容;三是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突出技能本位、理论实用的原则;四是在考试目的上,重点考查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
  此种培养模式下,我校学生毕业时具有“双证书”(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具备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调研活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校企互动、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与完善
  社会在发展,市场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变化,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一成不变就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造成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所以在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做到与时俱进。
  1. 精简专业基础课开设
  专业基础课是基础性的课程,是与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中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打好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技术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的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网络原理,编程语言,编程思想,项目管理及数学和英语。专业知识涉及面较广,专业难度较深,加之高职三年制培养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减轻学生压力以及增加企业实践和延长毕业实习时间,可以适当压缩专业基础的培养。我们精简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根据专业方向所针对的市场需求,选择性的开设对应的专业基础课。比如软件专业,由于我们整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主流的java语言,所以我们去除掉C语言的基础教学,直接开设java语言为基础编程语言。二是针对专业方向的侧重性,所以在讲授各类专业基础课时会选择性的进行内容讲解。比如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针对软件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介绍,而针对网络专业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点的运用。
  2. 强化通用技能培养
  这边所指的通用技能是计算机职业特性相关的,在多种行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外,更要不断地加强此类通用技能的培养,从而拓宽学生择业、就业途径。计算机专业方向比较明确,教学计划基本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来进行直通设置,对于绝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都无法按照我们既定的目标来完成整个专业内容的学习,这也就是他们择业的瓶颈。
  为了拓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面,计算机专业可以开设一系列的与计算机相关的通用性技能,比如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AutoCAD以及计算机视频剪辑等课程。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比较情绪化,对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积极性较高,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及实践性,设想学生总有一样是感兴趣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来可以凭借这一点技能可以找到一份专业相关的职业。为此我们将开设的这类通用技能课程安排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考证,让学生学到技能的同时也能有一定的认证保障,为其就业增加了筹码。
  3. 细化专业方向设置
  从目前我校的专业开设来看,专业划分较为全面,软件与网络相关专业开设最多。软件方向主要有软件技术开发、移动设备开发、软件测试及软件项目管理等。网络方向主要有网络技术、网络维护及信息安全等。
  为了让专业贴合当前热门技术,不至于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落后而被淘汰。我校开设了三个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其中,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基于Java语言的应用系统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网络的组建及维护;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基于安卓平台的手机应用开发。加强各专业的建设,使其更加适应当前行业需求;同时做出两个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方案,避免各专业间重复性高而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   4.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我校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辖区内企业众多,外资、台资和中外合资企业6000多家。我校利用这个区域优势,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与优质企业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聘用的校外实习指导来时的作用,鼓励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与我校老师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或讲义,形成良好的校企良性互动。让学生将来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过程中能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现代教育已经从观念、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先进的教育技术不断被引入教育领域,引发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要实现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课程进行整合。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是最早的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的形式,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仅仅改变了传统课堂呈现形式,仅仅是由之前的板书改成了电子方式呈现,而整个课堂仍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讲授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反而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忽视学生需求,造成了课堂内容多,互动少,上课效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新技术的直接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互动交流、同伴学习、体验式参与。为此,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要求的方式偏差越来越远。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当前学生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3]。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将“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做作业”的传统教学习惯、教学模式进行“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4]。这种教学模式对我们整个课前、课中、课后都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课前,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很少有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翻转课堂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的知识点的学习工作都是在课前完成的,学生需通过互联网预先对本堂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精力集中在课前?信息时代的学生,对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的教师来解决。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对于这个教学视频跟传统的教学录像需区别对待,长时间对着视频学习会出现精力疲乏症状,所以需确保教学视频短小精悍。那么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课”是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将课堂中的内容进行分解,然后针对每一个特定的问题制作出相应的微课视频在教学平台上发布。“微课”一般在10分钟左右,正好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另外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功能,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灵活控制学习进度[5]。
  课中,教师是传统课堂上的主体,而翻转课堂中教学环节已经由视频替代,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不是会被淡化?其实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课前知识点学习和课中知识点运用相结合,学生需要在课堂中消化课前所学的知识点,这个过程需要老师来把控和引导,教师需要通过设计问题、组织集体讨论、引入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组织来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教师由主动变被动,由主导变引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
  课后,虽然翻转课堂注重的是课前和课中,但是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个延续性的工作,所以教师在每次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分析,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完成程度,进行课程进度的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进行进一步優化。
  “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是哪种新型教学模式都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而且教师和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和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挑战不断,需要不断改进,让教师和学生形成“互联网+”的意识,主动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对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使命。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高职院校应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不断创设出新的,符合计算机行业新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从而让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不断萌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EB/OL].江苏省高职学院大全.
  [2]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黄丽英.“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J].时代金融,2016(2):191-192.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5]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
其他文献
摘 要:荣誉学院是贯彻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而产生的新型模式。荣誉学院的学生,也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领袖型人才。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背景下,研究荣誉学院学生的心理压力,找出压力来源,提出合理建议,促进荣誉学院学生健康生活,使其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为例,通过访谈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对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2014级、2015级、
期刊
摘 要:基于我国31个省域2011年与2015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各省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水平,利用等级差异评定法二者的协调状态,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各省域高等教育规模的排名情况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各省域高等教育规模受到“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呈现出直辖市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逐级减弱”的态势。对此,应加强省域间的资源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规模适当发展。 
期刊
摘 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民办高校思政類选修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思政类选修课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团队良好学术氛围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思政类选修课教学团队的构建还存在结构不够合理、运行组织方式不健全、教学科研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要从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构建相对稳定的组织运行机制、形成特色的专题教学方式和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着手,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高校改革,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愈演愈热。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准确而深入的认识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和就业形势,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而提高其就业质量。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 要:为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进行了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阐述了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和主要措施,以及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开展“产学研”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农业工程;“产学研”;实践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
摘 要:文章认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立统一的两种能力,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该各有侧重。研究型大学应侧重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兼顾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型、教学科研型高校应该侧重实践应用能力为主,兼顾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科研型地方院校的财税专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了分类分层培养模式改革,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校内外一体化实践基地,实施教学范式改革,以实现两种能力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培
期刊
摘 要: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职称改革的方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职改办法和人才发展方案。文章主要从当前A学院教师发展现状出发,探究独立学院在职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称改革;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3-01
期刊
摘 要:厘清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相關工作理念和活动形式,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学支持内容主要包括咨询、研究生和博士后培训班课程、工作坊和教师学习社区等几个方面借鉴出我国应主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视教学学术、强化教学助理的培训和使用、构建专家型为主的教学服务机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  关键词:美国加州大学
期刊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高速普及化的一个重要受众,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显著。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从新媒体的使用现状、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及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应牢牢把握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优势,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金华市出台了相应的行动计划,设计了包含人文交流行动在内的“六大行动”载体,开展了多项涉外交流活动,提高了金华在海外的知名度。文章以在金100余名本科院校英语志愿者的网络问卷调查、部分志愿者的访谈、高校实践教学为基础,对志愿者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探索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国际交流的英语实践教学与志愿者培训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