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几点反思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主要课题之一。近几年,我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方面的工作,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的几点来反思以往工作的得与失,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布置一些搜集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校园网完成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的搜集整理工作,通过网络反馈到我的邮箱。同时,在备课时收录到课件中,这样教室就成为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在这些“成果”的支撑下,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师生共同享受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这正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2.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是化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是一门以理论与实验同行的自然科学;是一门微观与宏观并存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在这门课程中充满了多姿多彩的物质、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引人入胜的自然奥秘。然而面对枯燥、抽象的化学概念(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如“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等);同学们接触不到的化学事件(如“下酸雨”、“氯气泄漏”等);课堂无法演示的实验原理(如“原电池” 的反应原理等)等等。而有信息技术参与和整合,就能使一些化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能使微观世界以宏观形式表现出来;能将一部分实验原理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出来。所以说化学学科非常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和整合。
  3.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好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大量教学素材,正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信息资源。同时因为网络的运用,教师的交流更方便快捷,市里有初、高中化学教师群,很多教师通过QQ和老前辈、新朋友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互通有无,分享教学经验、教学课件等,教师的备课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需要。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更为高效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有实验表明:视觉和听觉同时启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一功能正是信息技术擅长之处。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通过生动的图像和惟妙惟肖的动画等形式对学生的多种感观形成刺激,让学生能“乐学”、“好学”,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误区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不能改变。
  深受前苏联学者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中老年教师甚至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抵触情绪,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快捷高效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加入了信息技术不过是为了应付比赛,“做秀”而已,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大,还浪费宝贵的备课时间。也有一些教师,恰恰相反,每堂课都用到多媒体,所有的教学内容通通用信息技术合成,连基本的化学演示实验都不做,一点板书都没有,一堂课下来全是预设的内容。以上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不能起主导作用,但它却是化学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应该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件的运用要适用、适时、适度。
  课件要有适用性,应当是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拼接、随意地组合,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课件中融入大量的声音和“特效”反而喧宾夺主,打乱了学生的思维。因此课件的使用不在于多,更不能滥,不必每节课用课件,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
  3.模拟实验不能代替真实实验。
  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有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或者感受一些现象。如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学生需要触摸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而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如果利用多媒体来代替所有的真实实验,不管课件或录像做的如何真实,都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课件代替实验,只能作为实验过程的再现、补充和模拟。
  4.课件制作要具有可移植性。
  大量公开课、观摩课后,参赛选手交到评委手上的课件往往是打包好的文件,在这些课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由于学校不同,学情不同,这些课件不可能直接运用到其它的学校,就算是本校的教师在使用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照搬。这些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课件就真的成为一次性的“走秀”,浪费太大。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想到它的可移植性,尽管用Author ware和Flash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很强,但由于软件本身使用起来就很复杂,要想到其它电脑上使用就必须打包与exe文件,而打包后课件又无法进行修改,那些看似交互性很强的链接也就变得生硬起来。作为中学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足矣,做完别打包,不要吝惜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其它教师分享。
  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合理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使用时既要大胆尝试又不能随意夸大其作用,更不能本末倒置。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3G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各个领域。在教育行业,如何运用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什么是信息素养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勇于创新、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
期刊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条理地表达。”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可以收到较显著的成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有些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
期刊
我们农村小学教学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一路上练习语文,并能够越来越多地呼吸到浓浓的语文味,是什么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富有教育价值的基础平台?  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是多媒体资源。  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需精心筛选、组合、设计,艰辛不易。但如果教师能科学使用,它不仅能引领学生挖掘出文本的语言魅力,更能帮助学生从文本的言语脉络里感悟出人生的意义。因此,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阅读教学,是一件幸事。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由于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
期刊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精彩是把握课堂秩序井然进行的关键因素,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式。由此,“情境教学法”的提出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但与之同时,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却陷入了“为了情境而情境”的教学怪圈,这种只关注于表面现象而无实质教学效果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无法合理的把握“情境教学”,那么情境教学从何而来呢?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如果把课堂比作是赋予学生生命成长的
期刊
在新课标广泛实施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融身课文的情境之中,感受文章的多真实美。  《草原》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
期刊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我国如果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加快发展,就会拉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电脑课也改为了今天的信息技术课
期刊
一、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全新的信息表现形式,它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交互式功能于一体。  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好处:  1.多媒体有利于直观形象,有助于理解与吸收  多媒体教学是以文字、图表、动画及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能将抽象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某些抽象问题形象化、表面问题深入化、单一问题统筹化、枯燥问题活泼化,将某些复杂的问题、难以
期刊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把真实性与烦恼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的统一,视为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   一、真实性与仿造性的统一   儿童生活化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的真实性。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
期刊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 ”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   如果说我们的课堂是一艘带领学生驶向智慧港湾的船只,那我们教师就是掌握这艘巨轮的舵手,因此我们在航行过程中则必须具备一定的智慧,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