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人民网和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联合出品的微纪录片《少年不老》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上线,每周播出一集,共6集,每集约15分钟。记者和UP主组成“流动的编辑部”围绕六位老党员的热血人生展开“探寻之旅”。《少年不老》突出大主题小切口,以思想性与故事化兼顾的微纪录片方式,深入青少年活跃的网站平台,做好了“党言党语”与“网言网语”的结合转化,“圈粉”了一批新生代和Z世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人民网和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联合出品的微纪录片《少年不老》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上线,每周播出一集,共6集,每集约15分钟。记者和UP主组成“流动的编辑部”围绕六位老党员的热血人生展开“探寻之旅”。《少年不老》突出大主题小切口,以思想性与故事化兼顾的微纪录片方式,深入青少年活跃的网站平台,做好了“党言党语”与“网言网语”的结合转化,“圈粉”了一批新生代和Z世代。
其他文献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的家庭亲子关系存在差异,同一时代的亲子关系也有显著的城乡和阶层差别,并突出体现在教养方式上。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或低阶层家庭更可能采取放纵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而城市或高阶层的家庭更倾向于使用权威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1]当代对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的持续关注反映了家长普遍的“教育焦虑和儿童被“鸡娃”的童年生态。分析亲子之间的情感关系、责任关系、权力关系的内涵及表现,了解儿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报道中,主流党媒整体实现了可视化融合传播.这是对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成效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必将带来媒体生态和舆论格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但如何挖掘党史“最生动”的特质进而达到“最有说服力”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让广大青年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就更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好建党百年新闻报道策划是全媒体时代坚守党的舆论主阵地的必然选择,也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成果的一次检验。新京报倾力推出一系列全媒体新闻产品,手绘、漫画、短视频、H5互动、3D动漫、播客……新潮而“接地气”的表现形式,让百年党史“动”起来、“活”起来,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也为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融媒体报道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建党百年之际,湖南曰报•新湖南客户端推出新媒体互动产品“我宣誓——打卡红色地标重温入党誓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将“红色地标”和“入党誓词”作为切入点,用时下年轻用户喜闻乐见的拍照打卡互动形式,通过技术赋能,用户可一键生成自己的专属宣誓照。该产品抓住了党史教育中最具仪式感和最有表现力的环节——入党宣誓,铿锵的入党誓词晚醒党员的入党初心,每个使用它的用户都能获得光荣豪迈的体验感。新颖的表现形式,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6月22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精心设计推出的“复兴大道100号”互动体验馆在北京三里屯正式开展。体验馆以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为主线,通过生活化视角、场景化展陈,实现沉浸式体验、年轻态表达,带领参观者一起重温历史、致敬百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隆重庆祝建党百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做好建党百年主题宣传,经济日报社策划了“记录小康生活见证时代变迁——庆祝中国共产党
从1996年陈向明聚焦“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的“辍学”议题,到2020年我们关注“个别青少年为什么不上学”的“拒学”现象,一字之差,体现的不仅仅是25年的时代变迁,更是时代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人口大流动的时代,从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长期居留流动人口上升,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是主要趋势。这一趋势对于流入城市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教育体系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需求,国家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为主”政策,这一政策在为流动家庭子女的就学提供一定机会的同时,其苛刻的入学标准也客观上限制了机会实现的可能。[1][2]在这一背景下,流动人口家庭如
“七一”前夕,由经济参考报策划、制作的“百年历程红色金融”大型融媒系列产品经新华社各渠道七集连播,引发强烈反响,产生刷屏之效,多个话题登上微博要闻榜。该组报道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发展历程.